黃志軍
【摘 要】高校大學生作為抑郁癥高發(fā)的特殊社會群體,給學校和輔導員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本文從輔導員如何明確工作定位,運用正確的工作方法,并進行恰當?shù)淖晕艺{(diào)適和保護三個方面論述了輔導員針對抑郁癥學生開展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抑郁癥;輔導員工作
抑郁癥(Depression)是神經(jīng)癥的一種。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癥狀。抑郁癥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約15%的抑郁癥患者死于自殺。[1]
如今,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目前的相關研究,多數(shù)是從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對抑郁癥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開展研究,較少有日常生活中如何對待抑郁癥患者的探討。許多普通人對抑郁癥并不了解,對患者所表現(xiàn)的行為更是難以理解,不正確的相處方式不但不能幫助患者,反而可能導致病情的惡化甚至催化自殺行為的發(fā)生。所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癥并懂得如何對待抑郁癥患者顯得極為重要。
高校學生作為一個整體,既具有文化層次高,創(chuàng)新意識強,更愿意嘗試和接受新生事物等特點,又存在社會經(jīng)驗較少,抗挫折、抗打擊的心理承受能力低等不足,并擔負著未來社會家庭的多重責任,因此成為抑郁癥高發(fā)的特殊社會群體。[2]《中國青年報》10年前的一份調(diào)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xiàn)過抑郁癥狀。[3]現(xiàn)在這個數(shù)據(jù)遠不止于此。若以15%~ 25%抑郁癥個體最終自殺成功的比率推算,可能主動放棄自己生命的大學生人數(shù)令人不寒而栗,抑郁癥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一大殺手。[4]
所以,抑郁癥學生一直是高校的重點關注對象。這也給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如何正確有效的開展此項工作,是本文要著重探討的問題。
1 工作定位
1.1 輔導員是關注抑郁癥學生的重要角色
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線教師,和學生的方方面面都在打交道,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觸學生的機會多,工作的方式方法靈活多樣,所以是直接關注抑郁癥學生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育部規(guī)定的高校輔導員職責中要求輔導員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jīng)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并參與處理有關突發(fā)事件,維護好校園安全和穩(wěn)定,輔導員亦是關注學生心理問題以及預防和處理自殺等突發(fā)事件的工作承擔者。
1.2 輔導員不是關注抑郁癥學生的唯一角色
雖然輔導員在關注抑郁癥學生這項工作中承擔著重要角色,但絕不能成為唯一角色。首先,輔導員大多不是心理學專業(yè),或者在心理問題的疏導和心理疾病的治療方面并不是專業(yè)人士,并不能取代專業(yè)人員的介入。其次,輔導員不可能一個人完成關注抑郁癥學生的全過程。對學生的全面關注需要任課老師、同學、家長以及宿管等學校相關部門人員的參與及配合。再次,在工作進展上,輔導員還要定期向領導匯報跟進情況,遇到突發(fā)事件時一個人也無法承擔所有應對工作。
所以,對抑郁癥學生的關注是一個以心理咨詢師或醫(yī)生治療、老師同學陪伴關心、家人重視配合以及學校、社會共同營造良好氛圍的共同活動,其中需要多部門多人協(xié)調(diào)配合,權責也有分工。不能把所有的壓力和責任都放在輔導員身上。高校也應制定詳細的工作手冊及成立相應的應對職能小組,將對抑郁癥學生的關注制度化以更具有操作性。
1.3 輔導員決不能和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士相混淆
輔導員不和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相混淆包含兩重含義:一是,不論輔導員關注抑郁癥學生的工作多重要,都無法取代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yī)生的角色?!吨腥A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規(guī)定:心理咨詢?nèi)藛T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心理咨詢?nèi)藛T發(fā)現(xiàn)接受咨詢的人員可能患有精神障礙的,應當建議其到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醫(yī)療機構就診。也就意味著,?抑郁癥學生的抑郁等級評定需要由專業(yè)人員做出判斷,輔導員,甚至是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也不可能對其進行治療,這需要和工作中的心理疏導、引導區(qū)別開來。二是,輔導員不能作為自己學生的心理咨詢師而開展心理咨詢工作。這是因為輔導員和學生之間存在不可避免的利益關系,比如評優(yōu)評獎、就業(yè)推薦等。因此,對學生而言,為了捍衛(wèi)獲得利益的可能性,他要維護好自己在輔導員心目中的形象,這就阻礙了坦誠的咨詢關系的建立。[5]但是輔導員在工作中可以大膽運用心理咨詢中的一些技巧,以加強工作的實效性。
2 工作方法
2.1 應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保持無條件關注
大學生離開家到高校獨立求學生活,老師和同學是他們最普遍的交往對象。但是由于患有抑郁疾病的學生,本身在情緒控制和人際交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擾,出于對自身的保護也害怕同學知道自己生病的情況,所以大多不會主動向同學求助,甚至不愿意同學介入。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日常管理者,經(jīng)常和學生接觸,比較適合以老師的身份給予關心和幫助。在保障學生本人和其他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積極和心理咨詢中心、可靠的室友、班委等形成聯(lián)動機制,更好地關注學生,并及時調(diào)整應對策略。本人不建議出現(xiàn)抑郁癥的學生就一味地把他們歸為“問題學生”,敬而遠之,反而我們要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保持無條件關注,在學生需要我們的時候給予必要回應,取得學生的信任,也讓學生覺得身邊還有人是真正關心他、在意他的,為接下來進一步的工作打好堅實的感情基礎。
2.2 加強與家人的聯(lián)動,加強和學校的聯(lián)動
在工作中必然存在工作倫理和職責范圍,作為輔導員這個特殊的身份,怎樣去更好的搭建家庭和學校的溝通橋梁,是我們重要的工作職責。孩子生病,我們理應及時以合適的方式告知家長,但也要注意避免家長的不恰當反應給學生造成更大的傷害。有許多家長本身對抑郁癥的起因和表現(xiàn)不了解,或者對自己孩子的狀況難以接受,往往會指責或質問孩子,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這時就需要輔導員做好知識普及以及提出合理溝通的建議,并提出期望家人可以積極配合學校相關做法的要求,爭取家人的支持,也是給學生又建立了一個感覺安全的港灣,這對于學生的后續(xù)關注和治療都有積極的效果。與此同時,也要加強和學校各部門的聯(lián)動,比如和心理咨詢中心互通信息讓我們能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咨詢的效果,并作出合理引導;和宿管阿姨保持聯(lián)系,了解其進出宿舍時的狀態(tài);若有可能發(fā)生突然事件,報備相關部門做好預案。只有各方面都聯(lián)動起來關心關注學生,才能保證對學生的關注無空白無死角,遵守倫理,拿捏有度,才能讓我們的工作更主動。endprint
2.3 建立檔案,不斷學習
對抑郁癥學生,要及時建立檔案,查清楚家庭情況,既往病史,之前的經(jīng)歷特別是從小的成長經(jīng)歷,這對我們了解學生的發(fā)病根源有很大幫助,有助于我們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容易取得他們的信任。真誠地和父母溝通、反饋,認真的記錄好每一次的談話、通話和短信內(nèi)容,記錄好學生不同時間段的表現(xiàn)情況和同學們反映的情況,以便對學生的狀態(tài)做一個大致評估及預測。作為輔導員,我們雖然不能取代心理咨詢師的位置,但是我們也要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和談話、工作技巧,不懂的問題及時向專業(yè)人士和上級領導請教和請示,以防因為自己工作上的能力欠缺或疏忽造成工作的失誤,給后續(xù)工作帶來阻力。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不可盲目迷信心理咨詢的套路來開展工作,堅持關愛學生的初心,有時以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居“中”引領,以輔導員的身份對他們的日常行為、交往、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進行正面引導,無疑也是幫助學生對抗抑郁的良好方式。
3 自我調(diào)適和保護
3.1 避免自身受到抑郁情緒的影響,尋找合適的調(diào)適途徑
在國外一個心理咨詢師的成長,除了要在大學里接受系統(tǒng)的心理學教育外,還至少要經(jīng)過2-3年的培訓和督導。[6]在我國,心理咨詢師也必須要有一定時間的見習期,要通過一系列的資格考試,在二級的考試中還要考察咨詢師本身的自我成長經(jīng)歷是否適合這個職業(yè)。由此可見,從事這個行業(yè)本身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輔導員做心理工作亦同。一個普通人如果每天都要面對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的人,都可能受到影響,至少心情不會那么愉快,更別說輔導員要帶著工作上的壓力和責任來面對這樣的學生了。所以,長期接受學生、甚至家長的負面能量,輔導員要尋找合適的途徑和方式去釋放和調(diào)試,避免因此對自身造成情緒影響,進而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其他工作和家庭生活。有自己難以處理的問題時可以匯報請示領導,要經(jīng)常給予自己內(nèi)心積極的心理暗示:抑郁癥并不可怕,我們盡力去幫助學生就好,有不良情緒了也可以找人傾訴,適當運動釋放工作壓力。
3.2 遵守保密原則,簽訂保密例外協(xié)議等
基于工作原因,我們可能從學生那里得到很多較都隱私的信息,可能從心理咨詢老師那里得到一些信息。學生出于對我們的信任告訴了我們一些事實,但可能也擔心這些話會被其他人知道。所以,如何把握這些信息該讓什么人知曉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我們認真考量。個人認為,那些學生明顯提出過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但不會造成重大意外的事情,我們可以堅持保密原則,并告知學生我們會為他保密,這樣才不會失去學生的信任,才不至于被其他人知道后采取了不恰當?shù)姆绞浇o學生更大的傷害。對于學生不太想讓家長知道,但卻又需要家長知曉后才能做出正確反應的事情,我覺得有必要以委婉的形式提醒家長,并明確要求家長和校方保持一致的口徑以免學生懷疑。學生最怕同學知道自己的情況而看不起自己,所以對于同學的信息透露更是要小心謹慎,可以適當告知非??煽康膶W生干部和室友,并淡化學生病情,讓他們多關心和關注,遇到問題及時向老師報告。對一些明顯有重大事故隱患,如自殺或傷人的信息,也可和學生直接約定無法保密,簽訂保密例外協(xié)議等。當然,在現(xiàn)實工作中,簽訂保密例外協(xié)議更多出現(xiàn)在心理咨詢過程中。
真的發(fā)生悲劇時,學校要保護好直接處理事情的輔導員的人身安全并關注輔導員的心理狀況。
如果經(jīng)過各方的關注和努力幫助,學生最后還是選擇了極端的處理方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局時,輔導員作為直接處理人還需要做一系列的善后工作,比如接洽家長、寫匯報材料、安撫其他同學等。在這個過程中,如遇家長情緒失控或者現(xiàn)場失控等情況,學校也要保護好輔導員的人身安全,不要讓在一線處理的輔導員遭受不必要的傷害。同時,也要關注處理事件的輔導員的心理狀況,畢竟大多數(shù)輔導員的年紀也比較年輕,自身較少或從未經(jīng)歷過類似事件,面對突發(fā)狀況也難免慌亂或受到?jīng)_擊。不幸已經(jīng)發(fā)生,所有人必須要形成合力一起去面對去解決。
在當今這個抑郁癥越來越頻發(fā)的高校環(huán)境中,輔導員無疑面臨著更多更難的工作挑戰(zhàn)。但只要心態(tài)平穩(wěn)、方法得當、支持有力、配合全面,抑郁癥學生的問題將會得到較好的解決和處理。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紅梅.如何正確認識抑郁癥[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01):240.
[2]董琳,郭晉蜀.高校學生抑郁癥高發(fā)率的社會影響因素[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891.
[3]虞睿.高校學子是心理弱勢群體嗎?[N].新民晚報,2005-09-27(5).
[4]葉鐵橋,馬俊巖.清華研究生自殺調(diào)查:抑郁癥成校園殺手[EB/OL].(2006-11-27) http://learning.sohu.com/20061127/n246630930.shtml.
[5]陳新星.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倫理困境及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2),148.
[6]心理咨詢師正在“批量生產(chǎn)”[N].網(wǎng)易新聞.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