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隨著對中韓現(xiàn)當代文學的比較研究活躍起來,中韓兩國的女性文學研究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也備受關注。王安憶和樸婉緒作為兩國舉足輕重的女性作家,在《長恨歌》和《您還在夢中嗎?》兩部作品中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意識。王安憶和樸婉緒通過作品中女性的現(xiàn)實問題和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反映了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制度下的不平等的思想,批判了這種社會現(xiàn)實。本文試從這兩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情糾紛等角度分析兩部作品所反映的仍存在的女性問題。
關鍵詞:王安憶 樸婉緒 女性主義
中韓兩國不僅在地理上是一衣帶水的鄰邦,而且歷史上同屬漢文化圈,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在古代,兩國在文學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近代之后兩國雖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在20世紀90年代中韓建交之后,兩國在經(jīng)濟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國家以法律的形式使女性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與男性享有平等的權利,但由于歷史、文化原因,女性實際上還是受到了不平等的對待。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新時期“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女性才得到足夠的重視。新時期以“人的自覺”“女性自覺”出發(fā),女性開始以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和獨特的視角創(chuàng)作。
《長恨歌》是王安憶一部最具經(jīng)典的作品,可以說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在2000年獲得我國文壇上最具榮譽的大獎—茅盾文學獎。王安憶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對女性頗為關注,雖然這些作品貫穿著不同的主題,但是她以女性獨特的細膩和敏感,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樸婉緒是在看過文壇上最具影響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大都充滿了強烈的女性意識?!赌€在夢中嗎?》講述了一個被拋棄的未婚媽媽為了爭奪合法權利的艱難歷程,揭示了父權社會中的性別歧視給女性帶來的種種不公。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感情糾紛的描寫都是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展現(xiàn)的女性主義。兩位作者通過作品來反映仍然存在的女性問題,兩位作者雖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但是作為兩國女性主義文學代表性的作家,兩部作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一、女主人公的追求與獨立意識
如果說王琦瑤的一生是不斷的追求愛情,那車文靜則是對于自身價值的追求。王琦瑤在一次次的拋棄后,仍相信愛情,等待愛情。而車文靜則是職業(yè)追求,人生價值追求和母性的追求。
(一)柔而不弱的王琦瑤
男性作家對于父權制下遭遇不幸的女性大多時同情與憐憫的,王安憶作為女性作家,她所創(chuàng)造出的女性是堅強的,不屈服于命運和生活的女性,她們追求自己的理想,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王琦瑤出生在上海弄堂里普通小市民的家庭里,她從小與母親和家人的關系不是很融洽,比同年齡早熟的她又過早的接觸了社會。王琦瑤擁有美好的相貌,卻偏偏出生在上海弄堂里一個不能再普通的家庭,這樣的女孩怎么會甘心做一個弄堂里平凡的女孩?當她第一次去片場拍照,就已經(jīng)暗示了她悲劇的命運。自從王琦瑤通過“上海小姐”成為“三小姐“”,做了李主任的情婦后,她的悲慘人生也就開始了。之后的每天她都是在等待中度過的,但是她認為只有和這種人在一起才能融入到上層社會,顯然她的這一選擇是錯誤的。李主任的遇難在精神和經(jīng)濟上都使她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王安憶筆下刻畫的王琦瑤的一生是悲慘的,但卻是勇敢的、堅強的。王琦瑤為了李主任失去純潔,康明遜使她毀掉青春,為了挽留老克臘放棄自尊心,而最后不只失去財產,連命都沒了。對于男人們一次次的離去,她始終是好聚好散的超然態(tài)度。王琦瑤在父權制的社會中雖然可以自主的選擇,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所有男人都無法讓他依靠,孤獨和悲慘的死亡讓我們看到王琦瑤這類女性一生的悲劇。上天給了她驚艷的美麗,卻沒收了卑微的愛情,但她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和向往著愛情的。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jīng)擁有。
王琦瑤既有封建父權下,女性對男性的依賴,也有女性作為獨立的個體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作品中的王琦瑤成熟,甚至在遇事時自己來承擔,比小說中的男性更堅強、勇敢。小說中的王琦瑤是矛盾的,她既想在精神和肉體上依賴于男性,但是關鍵時刻表現(xiàn)出超越傳統(tǒng)女性的柔弱,比男性更有擔當。她憂慮的不是生活上的艱苦,而是衰老。但是王琦瑤由于過渡執(zhí)著于愛,終究沒有逃過命運和她開的玩笑。
(二)“夢”中覺醒的女性
《您還在夢中嗎?》中35歲的教師車文靜在第一段婚姻中被留美的丈夫拋棄,隨后遇見喪偶并有一個女兒的普通職員老同學金赫舟。隨后兩人便墜入愛河,當要提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金赫舟的母親因車文靜是離過婚的非處女,反對兩個人的結合之后金赫舟便和既有經(jīng)濟能力又是處女的鄭愛淑結婚。分手后車文靜發(fā)現(xiàn)自己懷了孩子并找到金赫舟,金赫舟不但沒有承認孩子是自己的,還寫了孩子不是自己的信件并蓋上了自己的章。車文靜作為教師,未婚懷孕的事情被學校發(fā)現(xiàn)后,以產生不良影響,道德問題為由被辭掉工作。之后她先是用之前的繼續(xù)和退職金把孩子生下,之后開始了照看偶爾的小托管所,但由于未婚媽媽的事件被曝光,不得不做起咸菜生意。雖然這樣的生活比較忙碌,但是和兒子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充滿正能量的。而金赫舟的妻子在生下女兒之后的了疾病,摘除子宮后無法生育。對于金赫舟現(xiàn)在的家庭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很富裕,只是缺少一個可以傳宗接代的兒子,于是金赫舟母親想到了車文靜所生的兒子,為了爭奪撫養(yǎng)權,金赫舟一家便提出訴訟。以經(jīng)濟條件來看的話,金赫舟確實更有益,但是因為當年金赫舟寫下的不承認孩子是自己的信,使車文靜贏得了撫養(yǎng)權。此后,車文靜便下定決心要把兒子教育成尊重女性的好男人。
小說批判了儒家思想父權制度下男人為中心的思想觀念,儒家思想雖然是從中國傳播過去的,但是其在韓國的影響比中國更深刻,直至今日。作者不僅批判了這種現(xiàn)象,而且給大家展現(xiàn)了在父權制度下覺醒的女人的新面貌。在金赫舟拋棄自己的時候,她沒有挽留,而是選擇了自己生下孩子并撫養(yǎng)他,偉大的母愛使她堅強。
比起金赫舟離開的事實,更心痛的是男性主義的社會價值觀—未婚媽媽是不道德的,是放蕩的。在校長和家長的傳統(tǒng)觀念下,車文靜不得不辭掉教師職位。在傳統(tǒng)的父權制度下,身懷身孕的她在不依靠男人的情況下找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之后車文靜由于之前的過失不得不放棄用心經(jīng)營的托兒所,之后做起了咸菜生意。面對男人的拋棄和工作上一次接一次的打擊和挫折,車文靜并沒有放棄,樂觀的面對一切,更加努力的、積極的生活。endprint
在面對金赫舟一家為了掠奪兒子的撫養(yǎng)權時,車文靜的偉大母愛再次體現(xiàn)出來。她買了有關法律的書籍,書中提到:“這個女人如同古老的童話故事中,一對被狼追趕的姐弟爬上樹后,對老天爺祈禱說;‘如果想就我們就請放下一根結實的繩子,如果不想就我們就放下一根腐爛的繩子吧中兄妹的相同的心情徘徊在家族法中。她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可以和兒子文赫一起生活的辦法?!盵1]可見她為了守護兒子的急切心情,并且做了翻閱完全不懂的法律書等努力。
車文靜打破了所謂在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女人始終是作為輔佐男性而存在的傳統(tǒng)觀念。她始終沒有覺得自己做錯過任何事情,更沒有因為自己是未婚媽媽而感到羞恥。起初的車文靜是相信愛情,渴望愛情的。但是在金赫舟的傷害后,車文靜的生活就是對于工作的追求和作為母親對于兒子的愛與責任。作者通過小說中對車文靜這一主人公的刻畫,表達了女性應該為了尋找身份認同而不斷地應對挑戰(zhàn)和做出努力。
當女性做了別人的情婦或者是未婚媽媽,社會就會給予歧視,這種女性的一生難免就會不幸。但兩部作品里的女性,在選擇自己的男人時,并不是父母之約、媒妁之言,她們沒受任何人的強求,而是自主的選擇。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兩位女主人公也沒有抱怨,依然積極樂觀的生活。
王琦瑤和車文靜同為被男人拋棄的女人,她們具有女性的獨立意識。對待孩子的撫養(yǎng)問題,也是自己全權負責的態(tài)度,不需要男人的幫助,不糾纏于男性,她們態(tài)度很明確,自己的孩子由自己撫養(yǎng)。王琦瑤的一生卻是不斷的追尋愛情,而車文靜則是因為母親的責任感而追求事業(yè)。她們從不因被棄而自怨自艾,而是堅強的生活。
二、作者筆下的男性
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是女性形象的參照物,通過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到女性文學中反映的另一面—父權制度下男性的大男子主義和自私自利的一面。男性并不是傳統(tǒng)觀念中有責任心,有擔當?shù)?,反而是略遜于女性的。
(一)王安憶《長恨歌》
王琦瑤的一生雖然和6個男人糾纏在一起,但這些人都只是她人生中的一個個過客,沒有一個人給她長久的陪伴,這些人注定不會停留在她的人生中,然而在最后的生命里,長角結束了她的生命。整部小說仿佛是在通過王琦瑤的故事講述了那一代上海弄堂里一批及其頑強的女性生命力和這一類女性的悲劇人生,但從小說里出現(xiàn)的這些男性無不是悲劇的。
李主任是王琦瑤第一個男人。她從女孩到女人的蛻變就是因為這個男人,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從此她就活得更像那個真實的她。從搬進愛麗絲公寓的那一刻,也許就注定著王琦瑤的這一生會和普通女孩兒開始越行越遠。“它在我們凡俗的世界,真是一個奇境,與我們雖然比鄰,確實像個天涯,誰也看不見誰的。”[2]王琦瑤從始至終,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等李主任來。王琦瑤明知道像李主任這樣的人,本就是聚少離多,卻還是因為執(zhí)念,苦苦獨自守候諾大的房間。李主任雖然手掌重權,擁有地位、金錢、權利,無數(shù)個女人,還是在意外的飛機事故中遇難。
在外婆家的期間,王琦瑤認識了阿二。阿二是情竇初開的少年學生,王琦瑤對于他來講,就是那電影中走出來的,是一個繁華又旖旎的夢。阿二對王琦瑤的愛是想藏也藏不住的,而這份愛王琦瑤也是知道的,但王琦瑤“只把阿二的心當成少年之愛來領會”。[3]鄔橋從來沒有能成為王琦瑤的歸宿,王琦瑤的心里念的想的始終是上海。王琦瑤最終還是屬于上海的,這個充滿著新鮮和自由的城市。
王琦瑤愛康明遜,兩個人明知道沒有未來,卻愿意做短暫的情人。在得知懷孕以后為了不損康明遜的名義,寧愿委屈自己。與其說是康明遜拋棄了王琦瑤,倒不如說是王琦瑤選擇了屬于自己的另一條路,即使這條路是困難的。王琦瑤為了不損壞康明遜的名聲,獨自撫養(yǎng)孩子,并沒有糾纏康明遜不放,也不會因為現(xiàn)實的問題而感到自卑或者失望,她還是坦然面對生活,努力生活。
薩沙是王琦瑤生命中的第四個男人。在那個年代,王琦瑤本也就只是看中他的特殊背景,利用他幫助自己和康明遜脫身而已。因此,盡管兩人同居,但王琦瑤對薩沙也是全然沒有感情的?!斑@逃脫你要說是放逐也可以,總之是不想見就不見,想走就走。”[4]
程先生是最鐘情于王琦瑤的一個男人,孤愛一生。程先生是個老實善良的人,對王琦瑤始終是默默的、無私的在付出,一生只愛王琦瑤一個人,他始終陪伴在王琦瑤身邊,從競選“上海小姐”到之后照顧王琦瑤懷孕生孩子,程先生對她的照顧都無微不至、無怨無悔,這種愛是無私的、沉默的,卻終究得不到王琦瑤的愛。
最后一個和王琦瑤產生感情的男人,是王琦瑤邁入中年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年輕她二十歲的老克臘。這個新時代出生的文藝青年偏生得一顆懷舊的心,癡迷于舊時代的傳奇。于是當他見到曾經(jīng)是滬上淑媛的王琦瑤時,一下子就深深的陷入一個夢境中去了。他們的相愛是不分年紀的,甚至年紀成為了兩個人談話的禁區(qū)。老克臘的心思王琦瑤懂得,王琦瑤的回應雖是含蓄,但也被這相見恨晚的緣分感化。在感情的世界里,她是一個敢愛的女子,她不會像90年代前的女子那樣克制自己,為了三綱五常去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是90年代后女性的解放,是在上海這樣前衛(wèi)自由的城市衍生的,這是女性文學的一大進步。關于老克臘的篇幅也是有限的,我想作者也覺得王琦瑤的感情該結束了,開始心疼這個她精心塑造的角色,故事也該拉下帷幕了,“花草的又一季枯榮拉開了帷幕?!?/p>
傳統(tǒng)觀念里,男性向來都是剛強的、勇猛的。但在作者筆下的男性是脆弱的,甚至是缺乏責任心,缺少擔當,畏畏縮縮的。
(二)樸婉緒《您還在夢中嗎?》
樸婉緒《您還在夢中嗎?》中的男性是深受封建父權制度影響的自私自利,沒有責任心的。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拋棄愛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又因重男輕女的頑固思想,不滿足于只有一個女兒的狀態(tài),想要奪回曾被自己拋棄不認可的兒子。他始終認為女人是可以任男人隨便使喚。
金赫舟雖然說是因為母親的反對無法娶車文靜為妻,但這只是個借口。事實上,金赫舟在母親要給自己介紹女人時,是有機會說服母親的,但當他得知母親介紹的這個女人鄭愛淑是處女而且是多金的,便毅然決然的拋棄了車文靜。金赫舟當年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做了負心漢,拋棄自己的女人和兒子,喪失了良心,沒有做到守護自己女人和作為一名父親的責任。endprint
在妻子的幫助下,金赫舟的事業(yè)果然是蒸蒸日上,并育有一個女兒。當金赫舟知道自己妻子再無法生育時,就想要回自己的親生兒子。車文靜拋棄了以往的屈服,為了維護自己的母親的利益,與金赫舟站到了法庭上。當年金赫舟為了和鄭愛淑結婚,給車文靜寫了一封否認孩子是自己的信件,這份信件使車文靜獲得了撫養(yǎng)權。
康明遜也好金赫舟也好,口頭上是說怕家里反對,但他們從來也沒有為守護自己的女人努力過,他們?yōu)榱俗约焊玫奈磥恚运降膾仐墤延凶约汗侨獾呐?,甚至不認可這個孩子。在傳統(tǒng)的社會中,男人都希望自己能功名成就,光宗耀祖。對于男人來說事業(yè)往往比女人和孩子更重要。
三、結語
韓國的婦女解放運動是自發(fā)自覺地,這與中國以法律形式明文規(guī)定男女平等的女性解放運動路線是截然相反。韓國走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具有韓國特色的婦女解放道路。[]中韓兩國的女性解放時間和形式不同,所以作品中也難免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王琦瑤和車文靜都是以被男人拋棄的未婚媽媽而生活的女性。王琦瑤做過李主任的情婦,所以當她懷了深愛的康明遜的孩子后也不得不獨自撫養(yǎng);車文靜因為是離過婚的女人,所以在懷有孩子的情況下依然被自己深愛的人拋棄。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無不是因為封建父權制度下,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女性。而這里的男人不但守護不了自己的女人,而且為了自身利益不顧拋棄懷有身孕的女人和尚未出生的孩子,未婚懷孕這不應是道德問題,而是責任問題。
無論是王琦瑤還是車文靜在面對男人的拋棄時,都愿意自己承擔和積極面對,她們的母愛是偉大的,有很強的責任心的。王琦瑤并沒有得到康明遜的幫助來撫養(yǎng)女兒長大,車文靜也是如此?!堕L恨歌》這部小說更具女性追求自身幸福,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特性,而《您還在夢中嗎?》這部小說在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思想下,更具“母性”。
王琦瑤和車文靜從沒因為自己是未婚媽媽而感到羞恥,反而更加堂堂正正的、堅強的生活著。車文靜成功的實現(xiàn)了尋找女性身份認同,并且用自己的努力工作、生活。而王琦瑤始終想依靠男人,她的生命中始終圍繞著男人。在這一點上車文靜打破了父權制下女性只有輔佐和依靠于男性而存在的傳統(tǒng)觀念。
父權制的社會中,男女一旦發(fā)生關系,女人便成為男人的所有物并且男人會隨便對待女人,女人還學要容忍這一切,仿佛發(fā)生這層關系后,女人就低一等?!堕L恨歌》中王琦瑤的第一個男人—李主任對既有美貌又自己順從的王琦瑤作為情婦后,只能給她經(jīng)濟上的幫助,卻不能給他家庭生活中的責任感和義務。父權制下的這種愛和性是具有權利意識的。李主任作為有權勢的人,他的婚外生活也是相當豐富的,他可以仗著自己有權有勢,和任何女人發(fā)生關系。王琦瑤在李主任后也遇到了很多男人,她的一生始終是在追求與尋找屬于自己的男人和愛情。但是王琦瑤也是主動的,開放的,她并沒有因為性觀念而感到內疚和束縛?!赌€在夢中嗎?》中金赫舟,對于起初不肯不滿足自己的欲望的車文靜,嘲笑她說沒有性魅力,但是當發(fā)生關系時,又會說女主人公是厚顏無恥、沒有道德的女人。金赫舟在性方面始終以雙重規(guī)范折磨女性。但是明知這是不合理的車文靜卻努力的適應。這兩個作品表達了在父權制社會中固有得性角色賦予女性和男女不平的性待遇。不同的是相比車文靜,王琦瑤的性意識更具主動性。
相比樸婉緒的《您還在夢中嗎?》,王安憶的《長恨歌》雖然通過作品反映了上海當時類似王琦瑤這類女人的生活矛盾,但是并沒有尋找到解決這一現(xiàn)象的出路,而是用生命的終結結束了小說。父權制下男性為主的社會中不同身份的人物都被描寫的淋漓盡致,但是并沒有為王琦瑤找出可以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方法和出路,如果說是這是這個小說的局限性,不如說是作者王安憶給讀者們留下了更多深思,對女性問題的在思考,時代變遷的大上海背后還有多少王琦瑤一樣的女性生活在社會的陰暗面里?
雖然兩部作品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但是同為90年代出版的長篇小說,并都是出自如今兩國文壇中舉出輕重的作家之手,作品中對于女性的認識和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描寫,無不反映了女性問題。80年代之后,中韓兩國的女性意識得到強化后,王安憶和樸婉緒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女性文學(feminism)理論的很大影響。兩位作家通過兩部作品反映了女性的現(xiàn)實問題,對不公平的命運的哀嘆和父權制度下受壓抑的女性的問題。王安憶和樸婉緒用其卓越的文筆如實的反映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
《您還在夢中嗎?》是圍繞家庭問題開始的小說,作者通過作品希望女性具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不依附于家庭和社會,抵制父權專制和性別歧視?!堕L恨歌》則是通過王琦瑤這一主人公一生的經(jīng)歷,反映了新時期女性文學又一特點,就是追求愛情自由,更勇于突破傳統(tǒng)的戀愛觀,而韓國這一時期的文學更局限于家庭。總之,中韓兩國在新時期女性文學發(fā)展的這個重要的階段中,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是女性文學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許只有女性機智的應對、克服和戰(zhàn)勝受束縛的環(huán)境和生活才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存在意識的捷徑吧!
參考文獻:
[1]王安憶.長恨歌[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2]樸婉緒.您還在夢中嗎?[M].世界史出版社,2012.
[3]張雯.新時期中韓女性文學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12.
[4]崔銀實.樸婉緒與池莉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5]樸雪梅.棄負型故事的現(xiàn)代演繹[D].延邊大學,2010.
(作者簡介:安玉琳,延邊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