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zhàn)略對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成效卓著,已經得到國家及社會各方面的廣泛認同,而知識精英便是這一戰(zhàn)略實施進程中的一支偉大而且具有核心作用的生力軍。本文旨在通過對科學革命時代知識精英群體典型精神特質生成的歷史與邏輯、內涵及價值等的研究,進一步探討這種精神特質對于當代中國的方法論意義,并發(fā)揮其對當代的作用與啟示。
關鍵詞:科學革命時代 知識精英 精神特質 當代啟示
關于“世界歷史”概念的經典闡述是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作出的,他指出:“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fā)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tài)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例如,如果在英國發(fā)明了一種機器,它奪走了印度和中國的無數勞動者的飯碗,并引起這些國家的整個生存形式的改變,那么,這個發(fā)明便成為一個世界歷史性的事實?!苯捌诳茖W技術的產生便與發(fā)展進程以及時代精神息息相關,十字軍東征、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興起、地理大發(fā)現等等,為人們提供了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的時代精神與歷史背景,同時也促成了科學革命時代的應運而生。
一、世界歷史語境中的科學革命時代
科學革命時代無疑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璀璨時代,這個時代重新“發(fā)現了人”——把人從神壇拉回到人間,而它的背后卻是無數知識精英群體的奉獻與犧牲,他們著書立作、奔走立說,乃至付出流血犧牲的巨大代價。在物質條件相對不是富足的情況下,精神特質便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而促成這種力量的不僅是時勢的迫切需要,更是知識精英群體們尊重事實、相信實踐出真知,對真理就是力量的堅定信念及時代擔當。
(一)哥白尼太陽中心說向宗教神學的挑戰(zhàn)
近代自然科學的革命首先在天文學領域取得突破。公元十六世紀中期為止,廣為人民接受的是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該學說符合宗教神學關于“地球是上帝特地安排在宇宙中心給人類居住”的教義。而文藝復興時期,迅速發(fā)展的航海事業(yè)迫切需要一個更精確、更簡單的理論來指導天象觀測和歷法制定。哥白尼出于對宇宙和諧信念和理論簡單性原則的追求,完整地提出他的“日心說”,它無情地揭開了教會虛偽的面紗,從而實現了天文學發(fā)展史上的巨大變革。
(二)血液循環(huán)的發(fā)現及其對宗教的沖擊
整個中世紀,羅馬醫(yī)生蓋侖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醫(yī)學觀點居于統(tǒng)治地位,并成為教會用來論證教義的重要依據。而近代解剖學奠基人維薩留斯所著《人體的構造》則打破了蓋侖派對醫(yī)學長達1000年的統(tǒng)治,他以自己的解剖事實為依據,批判了蓋侖“血液可以穿過中隔”的錯誤結論。另外,被譽為“近代生理學之父”的威廉·哈維,于1628年發(fā)現了整個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從根本上推翻了以往在醫(yī)學上長期流傳的錯誤見解。哈維的血液循環(huán)學說對醫(yī)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實驗科學興起及經典力學體系的形成
古代,人們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就有了實驗的胚芽。羅吉爾·培根曾提出面向自然、依靠經驗、注重經驗、反對盲目崇拜權威的思想,正是這種強調實踐的精神,使他成為宗教神學的叛逆者,同時也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偉大先驅。伽利略對經典力學的貢獻,刻卜勒對天體之間作用力的研究,惠更斯以及胡克的工作,直至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定律,才最終促使經典力學體系的形成。一大批偉大人物為近代自然科學所做的巨大貢獻和努力,為科學技術的深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革命時代知識精英的精神特質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帶動科學以神奇的速度發(fā)展起來,為使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展開了一場反封建、反宗教的文化運動,它沖破了宗教設下的種種禁錮,同時也拉開了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序幕,這場文化運動被稱為“文藝復興運動”。研究文藝復興的著名學者伯克哈特概括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是“發(fā)現世界和發(fā)現人”——前者探索外部客觀世界,后者探索人的主觀個性?!盎貧w自然”是普遍運用的一句話,與“回歸古人”相匹配,它抓住了人們人性的心理力量,這是自古典時代以來無與倫比的。
(一)知識精英的精神特質
現代自然科學,與整個近代史一樣,是從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開始算起的。對于這個時代,德國人由于當時所受的民族不幸而稱之為“宗教改革”,法國人稱之為“文藝復興”,而意大利人稱之為“十六世紀”,但這些名稱沒有一個能把這個時代充分表達出來,這是從15世紀下半葉開始的時代。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學術熱情和堅毅性格等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給現代資產階級統(tǒng)治打下基礎的人物,絕不受資產階級的局限。相反地,成為時代特征的冒險精神,或多或少地推動了這些人物。
首先,冒險精神——試錯與批判。冒險常常意味著風險,科學革命時代背后隱匿的便是流血犧牲的慘痛事實。哥白尼的巨著《天體運行論》提出了日心說,不僅有理論,還有相應的觀測與計算,從而向被宗教化了的“托勒密體系”發(fā)起強有力的挑戰(zhàn)。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是哥白尼學說的勇敢捍衛(wèi)者,并進一步提出“宇宙無限”的觀點,使上帝再無藏身之處。鑒于布魯諾在當時歐洲的影響,羅馬教廷逼迫他“當眾悔罪”,但布魯諾在宗教裁判所8年之久的監(jiān)禁中,也絲毫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使他沒有屈從于教會的權威,反而在裁決臺上仍然高呼“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你們比我更感到恐懼”,始終沒有放棄他的信念,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科學真理。
其次,思維方式——實踐與思考。科學革命時代背景下,不少的知識精英通過轉變并形成新的思維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抽象思維與實體思維相聯(lián)結的思維方式,不斷地促進科學革命的發(fā)展。一方面,在科學實踐中,新儀器的發(fā)明和使用往往有助于科學發(fā)現,甚至直接導致科學革命,第谷正是用他的新方法對天文觀測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望遠鏡的使用更是如此;維薩留斯不局限于書本,通過解剖發(fā)現女人與男人的肋骨數相同,從而否定了造物主用男人一根肋骨創(chuàng)造女人的錯誤說法。另一方面,近代科學革命使人類認識離開直接的外觀,而進入現象背后的本質,哥白尼的發(fā)現打破了感官提供給我們的東西的無限依賴;新的科學方法也隨著科學革命的發(fā)生不斷涌現,哈維的血液循環(huán)理論實現了從蓋侖不可證明的推測性生理學到以實驗觀察為取向的生理學轉變,體現出新的科學世界圖景和科學思維方式的巨大魅力。endprint
第三,學術熱情——審美與好奇。知識精英群體們在科學革命時代下永葆活力、不知疲倦的重要原因即是對學術的極大熱情。科學真理往往是客觀的,可對科學的研究以及對世界的探討卻充滿著人們的主觀好奇心,科學的好奇是有所關注的好奇,它發(fā)展為對實驗、研究、探索和冒險的關注,地理大發(fā)現不但拓寬了人們活動的領域,更開拓了人類的眼界,好奇心支撐著知識精英群體的科學態(tài)度與學術熱情。達芬奇依靠自己對藝術的審美和對科學的追求,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具有真實、生動、健美特點的藝術形象,并創(chuàng)作出《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杰出著作,為文藝復興運動注入生機活力。莎士比亞作為英國著名的劇作家,也以對學術的熱情以及對藝術的追求,創(chuàng)作大量的藝術作品,并在反對封建勢力和神權統(tǒng)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四,堅毅性格——奉獻與頑強。文化方面的改革者們復歸于古代以求范本,到古典文明中尋找靈感,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驅使他們在當時政治動亂的年代里也不遺余力地挖掘曾被忽視的古典文明遺產。為克服發(fā)掘古典文化的語言障礙,人文主義者們興起了學習古希臘語的熱潮,乃至到了16世紀,希臘語甚至成為大學和許多文科中學的必修課。1438年及君士坦丁堡陷落后(1453年),西方國家進入“哥特式的野蠻狀態(tài)”時,由東羅馬帝國所保存和研究的文藝寶藏,現在被西方學者進行研究。大量挽救經典著述的工作以及為開辟新的道路的努力,使人們對人類的成就發(fā)生興趣,人的天賦和才能不再被視為可鄙的,當時的詩人、演說家和歷史學家們獲得大量的榮譽。
三、科學革命時代知識精英精神特質的當代啟示
基于古代科學技術的堅實基礎,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與進步,期間經歷400余年。而在這段時間里,知識精英群體所形成的思維能力、學術熱情以及堅毅性格等精神特質的歷史聯(lián)系與邏輯,也給我們當代的知識分子以及精英群體以深遠影響和啟示。
(一)提供給知識精英適宜成長的沃土
知識精英這一核心力量的培育、產生和發(fā)展,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科學革命時代到來之前,人們面臨著動亂的政治形勢、封建意識和宗教信仰的思想束縛以及急待“破舊立新”等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這一切都倒逼著知識精英群體的危機意識與堅強性格,勇于拿起筆和劍做殊死的抗爭。當代的中國將“和平與發(fā)展”作為時代的主題,和平時期需要和平時期的知識精英群策群力維護政治的穩(wěn)定,發(fā)展時代也需要發(fā)展時代的知識精英貢獻才智增促綜合國力的提升,這一時代主旋律的定調為人民群眾及知識精英提供了安全的成長土壤;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資源日益短缺、貧富差距擴大等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而這些社會問題的亟待解決便是呼喚知識精英以及杰出人物出現的最強音,時代的沃土孕育該時代的知識精英。
(二)汲取科學革命時代知識精英的精神特質養(yǎng)料
科學革命時代知識精英群體們的當代作用及啟示,在于他們與封建神學和經院哲學艱苦斗爭中形成的勇于冒險、甘于奉獻等精神特質,以及在達致多才多藝與學識淵博等方面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列奧納多·達·芬奇不僅是大畫家,而且也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他在物理學的各種不同部門中都有重要的發(fā)現;馬基雅維利是政治家、歷史家、詩人,同時又是第一個值得一提的近代軍事著作家。那個時代的知識精英群體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物不曾坐過長途的旅行,不會說四五種語言,不在幾個專業(yè)上放射光芒。而這些精神特質及其背后所做出的卓絕行動,便是世人一筆極其寶貴的“形而上”財富,是人類的無價之寶,更是當代知識精英群體在態(tài)度上需要學習借鑒并在行動上對之進行傳承和發(fā)揚的重要的時代使命。
(三)重視并發(fā)揮當代知識精英的才智與作用
文藝復興運動使人性重新被發(fā)現,確立了人在哲學體系中的中心地位,為歐洲孕育了近代哲學以及燦爛的科學革命時代;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重新把實踐擺在應有的位置,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也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回顧并對照歷史,給我們當代的啟示。當代的知識精英群體對于科學革命時代知識精英的精神遺產以及他們在科學探索中對方法的重視,要進行符合當代要求的改造與利用。另外,在實施“科教興國 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拔尖的創(chuàng)新人才,建設規(guī)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也要尊重當代知識精英,重視他們的聰明才智,發(fā)揮他們運用科學方法以探索自然奧秘的作用以及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的“思想先鋒”作用。
綜上所述,國際背景、國內環(huán)境以及時代主題都向我們展示了知識精英這一特殊群體的關鍵性作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也把我國當代的知識精英群體擺到強國浪潮的砥柱位置中去。如同科學革命時代,中國當代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呼喚科學革命時代知識精英群體典型精神特質的力量支撐。同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建成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也需要“人盡其才則百事舉”的重人觀以及重視科學探索過程中的方法論運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士舫,董自勵.科學技術發(fā)展簡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胡省三,王淼洋.科學技術發(fā)展簡史[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996.
[4]李醒民.科學的社會功能與價值[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14.
[5]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劉佳秋.科學方法與歷史上的科學革命[J].科技管理研究,2009,(04).
[7]梯利.西方哲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0.
(作者簡介:王尤舉,本科,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科技政策與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