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紅+賴德星+羅曉麗
【摘要】隨著我國放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療逐漸的進入到一個精確的時代,提高著患者的放療效果。然而在放射治療中,經常會發(fā)生擺位誤差的現(xiàn)象,影響著最終的放療效果,因此如何有效的減少放射治療擺位的誤差,成為了食管癌放射治療技術中急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本文就對食管癌患者調強放射治療中的擺位進行分析,以此提出減少擺位誤差的對策,為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管癌;放射治療;擺位誤差
【中圖分類號】R2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229-01
食管癌是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一般都會采用放射治療的方式來進行治療,但是由于放射治療中經常出現(xiàn)擺位誤差的現(xiàn)象,影響著食管癌患者的治愈率。然而隨著我國放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定位上、計劃設置以及準確性上越來越精確,在保證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有效的減輕了癌癥患者放射治療對周圍重要器官的傷害,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幾率。相關資料顯示,當食管癌擺位誤差在3-6mm之間時,會影響到3%-33%的放射治療,由此可見減少擺位誤差,就可以提高放射治療的效果,從而提高著癌癥患者的生存幾率。
1 食管癌患者調強放射治療中的擺位分析
在食管癌患者治療過程中,調強放射治療中的擺位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擺位誤差的大小,將直接影響著放射治療的效果,影響著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希望。
1.1 擺位的定義:擺位主要是指計劃參考位置和患者的實際治療位置,正常情況下,這兩個位置應該保持一樣的,但是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誤差和隨機誤差的現(xiàn)象。其中隨機誤差主要是指患者放療過程中,器官運動誤差的平均值,而系統(tǒng)擺位誤差主要是指放射治療時模擬計劃與患者解剖位置之間的差異。
1.2 引發(fā)擺位誤差的因素:在一些患者中,尤其是一些較胖的食管癌患者中,由于固定器會對患者的皮膚容易造成積壓和牽拉,從而使得固定器標記線磨損,從而會發(fā)生系統(tǒng)擺位誤差。還有一些患者,放療中由于過度的緊張,使得呼吸、體重、器官移動較平常變化比較明顯時就會發(fā)生隨機誤差。
1.3 調強放射治療擺位的重要性:擺位誤差會使得很多劑量區(qū)移出靶區(qū),引發(fā)漏照,這些移出來的劑量會移進正常的組織內,從而無法有效的控制腫瘤的劑量,增加了癌癥的復發(fā)幾率。在調強放射治療中,首先就會通過PTV邊界的設定來減少擺位誤差,同時還增加了照射體積,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幾率,由此可見調強放射治療擺位的重要性。
2 減少調強放射治療擺位誤差的對策
2.1 降低CT掃描層厚度、固定患者:在上文中我們分析到,擺位誤差有2種,一種是系統(tǒng)誤差,一種是隨機誤差。由于系統(tǒng)誤差是因為激光機、治療機、以及模擬機等設備引發(fā)的,因此采用降低CT掃描層厚度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統(tǒng)誤差。而隨機誤差一般都是由于患者本身的實際情況,如呼吸、器官移動以及提醒變化較大等而引發(fā)的,因此可以采用固定患者的方式來減少擺位誤差,如可以采用體架加真空墊來固定患者,減少患者在放療過程中,由于緊張、或者疼痛而發(fā)生的移動,以此來減少擺位誤差。同時還可以在患者進行放療擺位時,適當?shù)脑黾覥T的掃描次數(shù),對誤差進行校準,提高患者的放療效果。
2.2 在線矯正擺位誤差:在食管癌患者調強放射治療中,采用IGRT機載的KV-CBCT可以對患者的擺位誤差進行在線矯正,從而有效的減少擺位誤差,提高放療效果。這種矯正方式具備一定的優(yōu)點和缺點,優(yōu)點是射線利用率高、患者接受射線劑量少、缺點就是只能獲得某一段的診斷圖像,而且不同時間相同部位獲取的圖像還不一樣,從而影響著放療效果。在加上患者在放療期間,由于體重變化、呼吸變化、腫瘤的變化,也增加了放療的不準確性,從而無法保證放療的精確度。
2.3 在CTV外加邊界:
在食管癌患者的調強放射治療中,還可以在CTV外加一定的邊界,來減少擺位誤差。也就是說PTV要包括CTV的位置,其邊界要包括射野的變化,這樣在分析擺位誤差,就可以提高放療的準確度,一般來說,在放射治療過程中,患者呼吸的變化、CTV體積的變化、以及形狀變化都會引發(fā)CTV外邊界運動范圍的變化,臨床上稱之為內擴邊,而擺位引起的CTV邊界跟患者之間的變化,臨床上稱之為外放。目前關于臨床PTV外放的計算方法有很多,常見的就是根據(jù)患者正常組織和腫瘤相對放射敏感性來進行計算,計算出的PTV的范圍跟CTV的范圍要一樣,即δ = Kσ ,其中σ為總誤差,當周圍正常組織對射線不敏感時,K的值就比較大。并且這種方式來基于患者最小CTV累積劑量以及CTV累積劑量分布的概率來進行計算,這樣才能減少由于劑量分布的不同,對計算結構產生的影響,正常的計算結果應該保證90%患者最小的 CTV 累積劑量最少應該為95%患者處方劑量的外擴邊界的大小,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擺位誤差,提高放療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療中,經常會出現(xiàn)擺位誤差的顯影,影響著放療效果,因此在調強放射治療中,如何減少擺位誤差,提高放療的精確度,是每個醫(yī)院都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認為,隨著我國放療技術的發(fā)展,可以采用降低CT掃描層厚度、固定患者、在線矯正擺位誤差、以及在CTV外加邊界的方式來減少擺位誤差,提高放療效果。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對食管癌的放射治療劑量進行研究,找出更加有效的減少擺位誤差的方法,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幾率。
參考文獻
[1] 郭媛媛, 楊桂姣. CBCT在食管癌調強放療中的擺位誤差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4, 52(17):29-31.
[2] 姚元虎, 章龍珍, 吳陽,等. 80歲以上高齡老年食管癌患者調強放射治療的臨床分析[J]. 中國老年學, 2012, 32(19):4149-4150.
[3] 孫曉東, 劉粉霞. 圖像引導調強放射治療食管癌的擺位誤差分析[J]. 中國醫(yī)療前沿, 2013(2):90-91.
[4] 王風琴. 食管癌患者調強放射治療中的擺位[J].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2, 14(8):996-997.
[5] 李定杰, 王建華, 雷宏昌,等. 食管癌適形調強放療20例擺位分析[J]. 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7, 42(5):992-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