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紅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熱情,是當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因素。在全國上下都在教改大潮推動下,我結合自身教學和本學校教學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在有效教學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些經(jīng)驗。自主學習,就是指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不是依賴教師或者書本,自己能夠有目的、有意義地去學習,明確地指導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為自己制訂清晰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對于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和探討進行解決,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較好的情感體驗并做出適合的調(diào)節(jié)。
一、進行自主預習,提高課上效率
自主學習不只包括課堂上的學習,還包括學生課前充分的預習,對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滲透。我在每一次課前都為學生布置好下次課程的預習內(nèi)容,讓學生依照預習目標自主制定預習內(nèi)容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獨立的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后要將課文通讀幾遍,保證課文中沒有生詞,解決字詞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問題。在進行的閱讀之后,學生要做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能夠產(chǎn)生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想要表達出的情感。如果不是能完全理解這篇文章也沒有關系,要主動的將疑點、難點勾畫出來,在課上對于不懂的地方要認真聽,從而能夠有助于重難點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二、設計探究提綱,進行小組內(nèi)交流
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做好能做到專門制定一份探究提綱。這樣一份探究提綱是以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緊緊圍繞教材重點為基礎的,利用探究提綱作為載體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對每一個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的考量,又有小組內(nèi)部相互交流的時間,進一步將探究結果進行優(yōu)化。通過組內(nèi)交流的學習方法,不僅使得學生思考的深度、廣度進一步提升,而且還增強了團隊內(nèi)部的默契性,展現(xiàn)了集體智慧,使得每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溝通課堂內(nèi)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我要求本兩個班的學生口手并重,即要求學生在動口的同時動動手,把說的內(nèi)容整理成文字,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生字詞語寫寫,在讀書中,要求“不動筆墨不讀書”,對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圈點勾畫、批注摘抄。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的口手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晚自修前的美文閱讀時間里,我要求學生把美詞美句抄在我統(tǒng)一的方格稿子上。這樣不僅積累了寫作素材,而且端正了學生字跡,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平時我還要求學生寫日記、做周記,鼓勵寫隨筆,記下了當天的所感、所想、所見,并定期進行交流,篩選好的習作在寫作課上交流,這樣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
四、搭建文本對話平臺,激發(fā)自主學習興趣
學生的閱讀活動是通過與作者的文本對話,達到對作者和自我的雙重“發(fā)現(xiàn)”,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升華,使自己內(nèi)在的生命本質(zhì)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形式。學生在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時,教師若能因勢利導,巧妙地給學生搭建與自我對話的平臺,能點燃他們心靈的火花,在類比聯(lián)想中,會出現(xiàn)頓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華。如,在講授《背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父愛子”的主題,筆者要求學生找出父親為“我”做的事,來體會如山的父愛。學生在反復閱讀后,歸納了很多答案,且每個答案都合情合理。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體會到了大愛無聲,真正的愛往往表現(xiàn)在一些小事上。筆者因勢利導,請他們找出自己感受的父母之愛,結果許多學生泣不成聲,在感動父母對自己的愛意的同時,也懊悔自己不懂得感恩。
五、探索多種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多種多樣的方法,教師在平時要注意進行搜集。相比于高中生,初中生的學習目標還不太明確,他們往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強化學生的觀念,告訴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學生如果有了自主學習能力,那么他們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的輕松,在應試教育下取得的分數(shù)也就會更高,有利于他們考上一個更好的高中,從而為以后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老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性,他們就會更加積極的去學習語文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積極的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并且根據(jù)實際去進行相應的改進。長久下來,教師就會摸索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從而大大的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
六、合作式教學,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
開展小組合作教學,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更加能夠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通常是學生小組對某一課題進行探討交流,學生首先對問題進行分析、理解,然后進行思考,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討論,最后有選擇性地選取合理意見。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體,每一個學習的步驟都是學生自發(fā)地去進行。例如,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學習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可以利用合作性學習,讓學生們分組完成一個短話劇的表演,將這篇文言文改編成現(xiàn)代文版本的劇本,然后演繹出來,這樣既能夠讓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合作學習,又能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此外,在課后要求學生寫課文學習心得、體會、感想,把這些獲得轉(zhuǎn)化成文字,通過板報,手抄報等形式進行總結,然后使之成為班級文化的一部分。
對于初中語文課堂討論自主性學習方式的加強,只要能夠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設計得非常獨到和精彩,學生才能自覺學習知識,提升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蘇亞平.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32):156.
[2]吳振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01):563.
[3]鄒燕柳.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4):254-255.
[4]李家惠.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