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鳳霞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教育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备鶕?jù)這一要求,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音樂中所包含的內(nèi)在思想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感受、體驗和表現(xiàn),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一、進行德育教育的實踐教學
(一)在唱歌教學中滲透
1、語言描繪,激發(fā)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是音樂教學的基本方法,對于小學音樂教學而言,可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兒童的語言,合理地把握教學與德育滲透的最佳結合點,從各個角度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利用語言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很多,教師可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時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的音樂家傳記、趣聞逸事、作品創(chuàng)作等音樂故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感情,提高學生對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識別能力。
2、教師范唱,促進理解。教師聲情并茂的演唱,直觀形象,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促進學生深刻理解。
3、合理引導,促進參與。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那么在教學中就要時刻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學生參與,實現(xiàn)師生共同探討、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
一是學生演唱,加深認識。小學生善于模仿,因此,教師范唱以后,要及時讓學生學唱,這樣有利于學生模仿教師,在練習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唱出自己的感情,升華思想,陶冶情操。
二是體態(tài)律動,深化認識?!绑w態(tài)律動法”是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斯在世紀初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是通過身體動作,以加深學生的體驗,培養(yǎng)節(jié)奏感,提高表現(xiàn)能力。因此,當學習完一首歌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充分發(fā)揮想象,編配簡單的律動,通過表演展示對歌曲內(nèi)涵的理解和情感。例如,通過《娃哈哈》的音樂,表現(xiàn)對幸??鞓飞畹母惺埽煌ㄟ^歌曲《洗手絹》的音樂,表達愉快勞動情景等。這樣,就把音樂美與形象美聯(lián)系起來,把音樂的情感與學生的思想認識融為一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是組織討論,加深體驗。教唱之后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有利于學生結合切身體會,加深對音樂的體驗。例如,在國歌的教學時,讓學生討論“采用怎樣的速度才能準確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現(xiàn)階段怎樣做才能充分體現(xiàn)熱愛祖國的感情”等問題,既能使學生在演出時充分地表達出對國歌的感情,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二)、在欣賞教學中滲透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通過音樂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和藝術熏陶。《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痹谛W階段的欣賞課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判斷美與丑的能力,才能抵御和防范各種低級、庸俗的審美情趣對自己的侵蝕。
二、德育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精設導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在進行音樂教學時,給予學生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能引發(fā)學生無窮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所以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特別是一些革命歷史歌曲激越高昂,歌曲旋律高亢雄壯有力,歌詞意義層層推進,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了解革命先輩的革命歷程的有益教材。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教材應該遵循教育性原則。“教材應將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機的結合,體現(xiàn)音樂教育的規(guī)律,體現(xiàn)思想品德教育?!币虼?,當我在教唱這些革命歷史歌曲時,總是要結合作者和作品創(chuàng)作產(chǎn)處的時代背景來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形象鮮明、內(nèi)容生動、言簡意賅的導語,把學生引入特定的藝術情境和時代中去,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思維,領悟藝術的真諦。比如我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課時,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意境導入的:我首先播放一段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升旗儀式視頻,讓學生從視頻畫面中感受莊嚴隆重的升國旗儀式,讓學生感受歌中那號角式的音調(diào),感受歌曲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旋律。在看完這段視頻后我就接著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震撼人心,飽含民族魂的歌曲。緊緊地把握住作品的背景和內(nèi)涵,讓學生很好地把握國歌的含義和歌聲中催人奮進的力量。在這節(jié)課里將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啟迪了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作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2、賞析詞曲,激發(fā)學生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它能通過生動直觀的感性途徑去感染人、影響人,從而使人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一首好曲必然是一首好詩。所以,教師要善于抓住歌曲內(nèi)容,從節(jié)奏、結構、文字、聲韻等方面去分析理解,再輔以播放電影片段、小視頻、利用掛圖和PPT等手段,使學生更容易從中受到啟發(fā)。
例如歌曲《雁群飛》是20世紀30年代流傳甚廣的一首優(yōu)秀兒歌,歌曲旋律優(yōu)美,結構規(guī)整,文字樸實。此曲的歌詞寓意深刻,在樸實的言語中包含了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我在教唱這首歌曲時,我引導學生細心欣賞歌曲,通過音樂的感染,歌詞的剖析,使學生懂得要像大雁那樣“排成一字一行齊,飛來飛去不分離”熱愛集體,團結互助。又例如在學習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我先展現(xiàn)列賓的油畫《伏爾加纖夫》,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然后再播放《伏爾加船夫曲》,此樂曲徐緩、憂郁、深沉,那一再重復的勞動號子,形象地再現(xiàn)了纖夫們拖著沉重的貨船,邁著艱難的步伐由遠及近,復又遠去……年復一年的悲壯情景。重現(xiàn)給學生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理想的情感,讓學生懂得珍愛現(xiàn)在的生活。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只要深入挖掘音樂歌曲中的教育因素,探究滲透方法,就一定能夠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海英.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0(1):144.
[2]黃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J].文教資料,2010(33):102-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