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漢玉門關最初在今玉門市考

      2017-09-13 06:36周運中
      絲綢之路 2017年16期
      關鍵詞:玉門關絲綢之路

      周運中

      [摘要]西漢酒泉郡有玉門縣,在今玉門市。很多人知道漢代的玉門關在今敦煌市,而不知西漢最早設立的玉門關應在今玉門市,因為疆域拓展,從酒泉郡之西部,析出敦煌郡,玉門關才西移到了今敦煌市境內(nèi)。玉門縣原來是酒泉西部的屏障,其東有黑山,是河西走廊中少見的屏障。其西有疏勒河,這是酒泉郡和敦煌郡之間的界河,這是最早玉門關設置在此的自然地理基礎。最早的玉門關可能在今玉門市東南的黑山之南,而不在嘉峪關市的石關峽。

      [關鍵詞]玉門關;敦煌郡;玉石障;絲綢之路

      一、漢朝首次最遠到達地皋蘭山在今玉門市東

      前人未曾注意,漢朝第一次到達酒泉郡西部,最遠到達的地方皋蘭山,就在今玉門市東南的黑山。

      《漢書》卷55《霍去病傳》:

      元狩二年春,為票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上曰:“票騎將軍率戎士,隃烏盭,討遫濮,涉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攝詟者弗取,幾獲單于子。轉(zhuǎn)戰(zhàn)六日,過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丑,執(zhí)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師率減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戶?!?/p>

      這個皋蘭,顏師古注引應劭曰:“隴西白石縣塞外河名也?!碧K林曰:“匈奴中山,關名也。”所謂白石縣塞外,就是指今蘭州市的皋蘭山,其實這個皋蘭山在焉支山之西千余里,肯定不是蘭州的皋蘭山。

      焉支山是今山丹縣東南的胭脂山,從此向西,千余里,突出在河西走廊上的山,就是今玉門市東南的黑山。這個山和胭脂山一樣,是橫亙在河西走廊上不多的山,所以霍去病首次出兵河西走廊,就打到這里。

      皋蘭山的名字是地名通名,因為皋蘭是野馬,只要有很多野馬的地方,都可以叫皋蘭山。皋蘭、皋狼、賀蘭、岢嵐、吉量、高奴、求如等地名,都是同源地名,源自野馬。

      賀蘭山的名字源自野馬,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4靈州保靜縣(在今寧夏永寧):“賀蘭山,在縣西九十三里。山有樹木青白,望如駮馬,北人呼駮為賀蘭?!?/p>

      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36靈州廢保靜縣:“賀蘭山,在縣西九十三里。山上多有白草,遙望青白如駮馬,北人呼駮馬為賀蘭。鮮卑之類,多依山谷為氏族,今賀蘭姓者,皆以此山名?!?/p>

      駮馬,就是野馬,因為野馬身上有斑駁的花紋,故名駁馬、駮馬。《山海經(jīng)·西次四經(jīng)》中曲山: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駮馬身上斑駁,勇猛迅速,所以訛傳為能戰(zhàn)勝虎豹,訛傳有角。《爾雅·釋獸》:“駮,如馬,倨牙,食虎豹?!敝星皆诮窀拭C東部或?qū)幭?,《詩?jīng)·秦風·晨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駮?!鼻貒幸榜R。

      既然駮馬就是野馬,賀蘭山也有野馬,則賀蘭山就是因為盛產(chǎn)野馬而得名,根本不是因為遠看是青白色得名?!对涂たh圖志》《新唐書》《太平寰宇記》記載靈州土貢、土產(chǎn)有野馬皮、野馬,明清寧夏地方志也有野馬。

      鮮卑人的姓氏賀蘭,也是源自野馬,《魏書·官氏志》還有賀賴氏,和賀蘭氏一樣改為賀氏,還有賀樓氏、賀若氏,讀音都很接近,都是源自野馬。這些氏族原來擅長捕獵野馬,或崇拜野馬。

      鮮卑人是蒙古語族民族,賀蘭就是蒙古語,元代雜劇《琵琶記》列舉各種馬,有虎剌,《元朝秘史》第一四七節(jié),忽剌因,旁譯:黃馬的。又忽剌宜,旁譯:黃馬行。第一九九節(jié),忽闌,旁譯:野馬。第二六五節(jié),忽剌的,旁譯:野馬行。忽剌惕,旁譯:野馬每?!吨猎g語》鞍馬門:野馬,作胡闌木里。《華夷譯語》鳥獸門:野馬,作豁藍。蒙古語、突厥語的野馬,寫作qulan、hulan、hula、hulen,有時也包括野驢。波斯人借用qulah,指黃灰色的馬。1

      犬戎也有野馬,記載四方貢品的《逸周書·王會》說:

      犬戎:文馬,文馬赤鬛縞身,目若黃金,名吉黃之乘。

      白民:乘黃,乘黃者似騏,背有兩角。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

      犬封國曰犬戎國,狀如犬。有一女子,方跪進柸食。有文馬,縞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

      吉量是上古音是kiet-liang,其實就是賀蘭。又誤為吉黃、古黃、黃,文馬就是駁馬,《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求如山:

      “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鼻笕绲纳瞎乓羰莋iu-njia,其實也是賀蘭。從上下文看,這座山在山西的西北部。

      因為野馬的腿內(nèi)側(cè)毛色發(fā)灰,常有二至五條明顯黑色橫紋,小腿下部呈黑色,所以古人說文臂。野馬的尾巴粗長幾乎垂至地面,尾形呈束狀,不像家馬自始至終都是長毛,所以說是牛尾。

      而山西的西北部現(xiàn)在還有岢嵐縣,岢嵐就是賀蘭?!对涂たh志》嵐州宜芳縣(今嵐縣):“岢嵐山,在縣北九十八里。高二千丈,西北與雪山相接?!毖┥骄褪翘J芽山(2783米),高山必有野馬。這一帶正是出產(chǎn)最好的馬?!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蔓聯(lián)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訾?!边@也是一種有花紋的馬,《北次二經(jīng)》敦頭山:“其中多[馬孛]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憋@然就是駁馬,也是一角,也是牛尾,孛、駁讀音也接近。這兩座山,也在山西的北部。

      《北次三經(jīng)》馬成山:

      “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p>

      馬成很可能是馬城,山上的天馬就是野馬,行走如飛。這種馬有黑色的頭,身上是白色。這座山在山西的東南部,說明野馬的分布很廣。

      在今山西離石,西漢有皋狼縣,皋狼是趙國王室祖起家的地方,《史記·趙世家》說:

      季勝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繆王。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綠耳,獻之繆王??娡跏乖旄赣?,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endprint

      趙王的祖先曾經(jīng)為周王養(yǎng)馬,因而得以封在趙地。皋狼一定與馬有關,其實就是賀蘭。在離石的對岸,陜西延安,秦漢為高奴縣,其實也是賀蘭。上文說求奴是賀蘭,高奴也是賀蘭。

      更有趣的是,晉國有個國君就叫駁馬,山西天馬、曲村有晉國國君墓地,第33號墓,出土晉侯僰馬青銅壺。第92號晉侯僰馬夫人墓,出土銅壺也說到晉侯僰馬。僰馬就是駁馬,第31號出土的晉侯僰馬盤銘文說:“隹(唯)正月[初]吉,王在□,[各](格)[于][大][室],□□[右] 僰馬,王乎(呼)[作]冊□□令(命)僰馬□□[攸]勒,敢對揚天子休,用作朕[文]考成侯[寶][盤],[其]萬年[永] □?!奔热粌k馬的父親是成侯,則僰馬就是成侯的兒子厲侯。筆者認為,從讀音來看,僰馬就是厲侯福,因為福的上古音是pi?k,駁是peo?k,讀音極為接近?,F(xiàn)在看來,駁馬是原字,福是后世的雅化。

      晉國君主之所以叫野馬,因為晉國開始建國時,就處在戎狄文化之中,受戎狄影響很深?!蹲髠鳌范ü哪?,子魚說:“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闭压迥?,文伯說:“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于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敝芡跽f:“唐叔受之以處參虛,匡有戎狄?!?/p>

      從僰馬來看,駁馬很可能不是源自漢語。元代雜劇《琵琶記》列舉各種馬,提到布汗,讀音非常接近駁的上古音peo?k。先有駁的漢譯,再從野馬的花紋顏色引申出斑駁的意思。晉厲侯在西周,當時可能還沒有駁字。

      二、敦煌郡設立和玉門關西移

      關于漢代河西走廊四郡設立的年代,前人已有很多研究。《漢書·地理志》說酒泉郡、張掖郡設立時間在太初元年(前104),武威郡是太初四年(前101),敦煌郡是后元元年(前88)。

      但是《武帝紀》說,元狩二年(前121)設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說法差別很大。

      張維華認為,酒泉郡在元狩四年(前119)之后,因為《史記·大宛列傳》說張騫在此后說:“故渾邪地空無人,蠻夷俗貪漢財物,今誠以此時而厚幣賂烏孫,招以益東,居故渾邪之地?!笨赡苁窃谠Χ觊g,烏孫不肯東還,才置酒泉郡。2

      陳夢家認為,酒泉、張掖設立在元鼎六年(前111),因為《史記·平準書》說:“其明年,南越反,西羌侵邊為桀。于是天子為山東不贍,赦天下,因南方樓船卒二十余萬人,擊南越,數(shù)萬人發(fā)三河,以西騎擊西羌,又數(shù)萬人度河,筑令居。初置張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集解》引徐廣曰:“元鼎六年。”《大宛傳》說:“王恢數(shù)使,為樓蘭所苦,言天子,天子發(fā)兵令恢佐破奴擊破之,封恢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匈奴傳》說元封六年說匈奴:“右方直酒泉、燉煌郡。”敦煌郡設立在元封二年之后,六年之前。3

      周振鶴師認為,酒泉郡設立時間可能早在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先列郡名,《史記·大宛傳》《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都說河西酒泉,說明酒泉最早,到元鼎六年平羌,徙民實之,分設張掖、敦煌郡。4

      我認為,酒泉、張掖郡是在元鼎六年(前111)設,敦煌郡要晚到元封五年(前106年)。

      因為《武帝紀》時間明顯不可信,所謂元狩二年(前121)在渾邪、休屠之地設酒泉、武威郡,是后人追溯,武威郡設立時間很晚。則《武帝紀》元鼎六年同時設張掖、敦煌郡之說,或許也不可信。

      張維華說,渾邪之地到元鼎三年(前108)仍然是空地,未設郡,此說合理?!镀綔蕰氛f,元鼎六年,設酒泉、張掖,此說可信,因為這個年代和《武帝紀》元鼎六年設張掖吻合。在諸多說法中,僅有這個年代吻合,不能忽視?!镀綔蕰酚涊d財政大事,不會亂說。

      筆者認為,敦煌郡之所以是在元封五年才設,因為《大宛傳》說:“王恢數(shù)使,為樓蘭所苦,言天子,天子發(fā)兵,令恢佐破奴,擊破之,封恢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蓖趸址夂?,是元封四年,說明敦煌設郡在此后。

      其實前人未注意到《史記·大宛傳》最后說:

      而漢發(fā)使十余輩至宛西諸外國,求奇物,因風覽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鹽水,往往有亭。而侖頭有田卒數(shù)百人,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

      酒泉郡的都尉曾經(jīng)設在敦煌,說明敦煌原來確實屬于酒泉,所以這句話很重要。但是這句話還在太初元年李廣利伐大宛后,其實可能時間不對,因為上文在酒泉亭障到玉門之前說:

      自博望侯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后從吏卒皆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天子為其絕遠,非人所樂往,聽其言,予節(jié),募吏民毋問所從來,為具備人眾遣之,以廣其道。來還不能毋侵盜幣物,及使失指,天子為其習之,輒覆案致重罪,以激怒令贖,復求使。使端無窮,而輕犯法。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jié),言小者為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效之。其使皆貧人子,私縣官赍物,欲賤市以私其利外國。外國亦厭漢使人人有言輕重,度漢兵遠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漢使。漢使乏絕積怨,至相攻擊。而樓蘭、姑師小國耳,當空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

      說明漢朝大量遣使,是在此前,不在李廣利西征之后。因為大量出使,樓蘭、姑師劫掠漢朝使者,所以王恢破樓蘭,列酒泉亭障到玉門。

      則酒泉都尉在敦煌的時間,是在元封四年之前,這就說明在未設敦煌郡之前,敦煌確實屬于酒泉郡。

      酒泉郡的亭障直到元封年間,才向西延伸到敦煌,此前的亭障自然就在酒泉郡治西部不遠的玉門縣,也即今玉門市。

      三、最初玉門關的地理基礎

      在設立敦煌郡之前,已經(jīng)開始在敦煌屯田,《武帝紀》元鼎四年:

      “秋,馬生渥洼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p>

      顏師古注引李斐曰:“南陽新野有暴利長,當武帝時遭刑,屯田敦煌界,數(shù)于此水旁見群野馬中有奇者,與凡馬異,來飲此水。利長先作土人,特勒靽于水旁。后馬玩習,久之代土人特勒靽收得其馬,獻之。欲神異此馬,云從水中出。”兩年之后,就設敦煌郡,說明屯田達到一定效果。敦煌郡有效谷縣,有宜禾都尉,說明敦煌郡有不少屯田。endprint

      又說設立敦煌郡之前:

      又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匈河將軍趙破奴出令居,皆二千余里,不見虜而還。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

      說明敦煌郡設立,因為匈奴已經(jīng)遠徙?!妒酚洝ば倥珎鳌钒堰@句話的時間定在元鼎六年南越滅南越后,根據(jù)上文考證,此時設立的是張掖郡,不是敦煌郡。張掖在東部,所以開發(fā)更早。

      西漢末年,《漢書·地理志》敦煌郡的縣在河西四郡最少,武威、張掖郡都有10縣,酒泉郡9縣,敦煌郡僅有6縣。因為敦煌降水最少,人口最少,屯田最難,設郡較遲。

      酒泉郡、敦煌郡的界線,是籍端水(今疏勒河),注入冥澤,沿岸附近有冥安、淵泉、池頭等縣,說明這一帶河湖密集,這是酒泉郡、敦煌郡分界的自然地理原因。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疏勒河的沖積扇是河西走廊通道上最大的沖積扇,阻礙古人的行程。

      我們可以推想,在敦煌郡屯田之前,籍端水(今疏勒河)就是玉門縣之西的屏障,所以最早的玉門關在今玉門市。

      四、玉門縣從玉門關退守的誤說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40瓜州:

      玉門縣……本漢舊縣,屬酒泉郡,漢罷玉門關屯戍,徙其人于此,因以名縣。

      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52肅州:

      玉門縣……本漢舊縣也,屬酒泉郡,《十三州志》云:“玉門縣,置長三百里,石門周匝山間,才經(jīng)二十里,眾泉北流,入延興海。漢罷玉門關屯,徙其人于此,故曰玉門縣?!?/p>

      原來此說源自北朝闞骃《十三州志》,闞骃本來是西涼人,但是他的這段話則不可信,因為漢朝未曾罷玉門關。《漢書·地理志》就有玉門縣,說明西漢很早就設有此縣。

      闞骃的記載很可能是源自不實的傳說,他的年代已經(jīng)很晚,南北朝的人說漢朝的事情未必可信。

      闞骃正是因為在本地,所以才聽到一些不實的傳說,這個傳說可能是另一次撤兵事件的混淆。

      五、玉門東南的玉石障

      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52肅州玉門縣之下又說:

      金山?!毒胖菀洝吩疲骸吧接谐鄰椖荆盀槠嵊?。”

      玉石障,按《十三州志》云:“延壽縣,在郡西,金山在其東,至玉石障,亦是漢遮虜障也?!?/p>

      古代的玉石障在金山附近,金山在延壽縣之東,延壽縣在今玉門市南,西漢為天?縣,顏師古注:“此地有天?坂,故以名?!碧??,就是北方民族語言的騰格里tengri,意思是天。天山就是今玉門市南部的照壁山,主峰高達4586米。酒泉郡唯有這個縣在南部山坡,說明這里是進入青藏高原的要道。

      西晉張華《博物志》:

      “酒泉延壽縣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被鹑褪鞘汀⑻烊粴庾匀?,在今玉門油田,說明延壽縣的南部在今玉門市的南部。

      《新唐書》:“西十五里有興圣皇帝陵,七十里有洞庭山,出金?!苯鹕皆诰迫?,有學者提出玉石障在今黑山之東的嘉峪關市境內(nèi)的石關峽。

      但是《太平寰宇記》引《十三州志》云:“玉門縣,置長三百里,石門周匝山間?!遍L三百里的障塞,在玉門東南的山上,玉石障是這個障塞體系中的一個障。玉石障的情況不明,闞骃說的玉門縣設置原因就不可信。

      即使玉石障是最早的玉門關,也應該在交通要道,在今鐵路、公路經(jīng)過的地方,在今玉門東站附近,不應在黑山之東。漢代的玉門縣城在今赤金鎮(zhèn),就在大路和河流交匯處。從酒泉到敦煌,不需要經(jīng)過石關峽。

      石關峽不是東西大路所經(jīng),也不屬于延壽縣境,闞骃《十三州志》在延壽縣下說到玉石障,說明玉石障是延壽縣境。

      現(xiàn)代有人證明石關峽是漢代玉門關的證據(jù),都不能成立。比如唐代道宣《釋迦方志》卷上《遺跡》:

      又西四百里至肅州,又西少北七十五里,至故玉門關,關在南北山間,又西減四百里至瓜州。

      所謂西稍偏北,正是今玉門市東南。所謂南北山間,就是黑山和走廊南山之間。如果是石關峽,就不是西稍偏北,而是西北。嚴耕望說,在今嘉峪關西之黑山下,5他說到地方其實在今玉門市東南。

      北宋曾公亮《武經(jīng)總要》前集卷18上《邊防》說:

      “肅州又九十里,渡玉門關,又四百二十里至瓜州?!?/p>

      卷18下《西蕃地界》說肅州:“西至玉門關七十里,又四百一十里至瓜州。”

      根據(jù)下一句可以推算,上一句的九十里是八十里之形誤??傊?,玉門關在肅州之西七十到八十里,平均正是七十五里,符合道宣所說距離。

      《新五代史》卷74引高居誨出使于闐記:“西北五百里至肅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門關,又西百里出玉門關?!贝颂幍挠耖T關在唐代玉門關,在今瓜州縣東。則天門關在今玉門市赤金鎮(zhèn),就是唐代的玉門縣,不是漢代的玉門關,這一點嚴耕望也已指出。唐代在玉門縣設玉門軍,也是邊關。所以宋代人也把玉門縣城稱為玉門關,玉門關的名稱越發(fā)混亂。

      敦煌所出北宋初年到印度取經(jīng)的《西天路竟》:

      又西行五日至肅州,又西行一日至玉門關,又西行一百里至沙州界,又西行二日至瓜州,又西行三日至沙州。

      第一個沙州是瓜州之誤,此處的玉門關在肅州之外一日,在瓜州之東三日,按照里距推算在今玉門市東南。但是從瓜州誤為沙州來看,也有可能有誤字,因為中間不應不提玉門縣。

      明清時代的很多論述不可信,陳誠《西域行程記》:“過嘉峪關,關上一平岡,云即古之玉門關,又云榆關,未詳孰是。”他把嘉峪關誤為玉門關、榆關,其實毫不相干,這些晚近的誤說,顯然不能作為證據(jù)。

      所以本文認為最早的玉門關在今玉門市,霍去病率領的漢軍首次到達河西走廊,最遠到達的皋蘭山就在今玉門市東南的黑山。玉石障可能是最早的玉門關,在今黑山之南,而不在石關峽。西漢天?縣是酒泉郡唯一因為高山得名的縣,在今玉門市東南,說明玉門市東南的孔道非常重要。

      [注釋]

      1方齡貴:《古典戲曲外來語考釋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159頁。

      2張維華:《漢河西四郡建置年代考疑》,《中國文化研究匯刊》,1942年。收入張維華:《漢史論集》,齊魯書社,1980年版。

      3陳夢家:《河西四郡的建置年代》,《漢簡綴述》,中華書局1980年版。

      4周振鶴:《西漢政區(qū)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171頁。

      5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34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玉門關絲綢之路
      甘肅敦煌“玉門關詩詞周”部分詩友合影
      玉門關 回蕩著駝鈴聲的孤傲方城
      涼州詞
      涼州詞
      淺析“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
      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建設背景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發(fā)展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玉門關歷史變遷考
      五指山市| 无锡市| 岐山县| 锡林郭勒盟| 平罗县| 岑巩县| 靖边县| 当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枣强县| 龙州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宜黄县| 永安市| 格尔木市| 罗平县| 鸡东县| 闻喜县| 衡水市| 衡阳市| 健康| 丹江口市| 台中市| 桃江县| 堆龙德庆县| 漳州市| 宜宾县| 博湖县| 嵊州市| 阳江市| 民勤县| 尼勒克县| 德江县| 庄浪县| 夏河县| 综艺| 四子王旗| 宁城县| 香河县| 武冈市|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