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兆,汪岸
湖北省地質(zhì)實驗測試中心
石墨礦中低含量固定碳分析方法研究
向兆,汪岸
湖北省地質(zhì)實驗測試中心
本實驗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整合現(xiàn)有的分析方法,進行了稱樣量選擇、酸試劑及加入量選擇、焙燒溫度及時間等方法條件試驗,確定了高頻紅外碳硫儀測定中低含量固定碳的分析方法。該方法準確度高,精密度好,簡單易操作,是測定石墨礦中低含量有機碳理想的分析方法。
石墨礦;固定碳;高頻紅外碳硫儀
石墨礦石是以晶質(zhì)及固定碳質(zhì)量分數(shù)來評價其質(zhì)量的,固定碳是石墨礦石加工和利用的重要指標,固定碳含量直接影響石墨礦石的邊界品味和工業(yè)品味。
中低含量固定碳分析方法未形成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但現(xiàn)有的資料在樣品的前處理方式方面不盡相同,部分文獻間差異情況見下表:
表1 參考文獻關(guān)鍵點差異表
本實驗將進行一系列條件優(yōu)化,確定石墨礦中低含量固定碳最佳分析方法。
2.1 原理
石墨礦多是有機成因的碳質(zhì)物變質(zhì)而成,其碳含量包括固定碳、有機碳和碳酸鹽。要測定固定碳含量,首先要把有機碳和碳酸鹽去除。可以通過硝酸酸化處理,然后低溫焙燒氧化去除。處理后的樣品采用高頻紅外碳硫儀測定或非水滴定,得到固定碳的含量。
2.2 儀器
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AL104型,碳硫儀專用,感量± 0.0001g;
控溫電熱板:控溫范圍0℃~300℃;
馬弗爐:上海英山SX2-4-10型,控溫范圍0℃~1000℃;
高頻紅外碳硫儀:四川旌科儀器制造HCS-878A型。
2.3 主要試劑材料
硝酸(ρ1.42g/mL):分析純,1+1;
高頻紅外碳硫儀專用坩堝:預(yù)先置于1000℃馬弗爐中灼燒2h,取出備用;
純鐵助熔劑,純鎢助熔劑;
氧氣:純度>99.5%;
高純碳酸鈣:純度>99.99%;
2.4 實驗方法
稱取0.05~0.10g石墨樣品于碳硫儀專用坩堝中,緩慢加入0.5mL硝酸(1+1),置于控溫電熱板上烤干(約150~180℃)。分次滴加蒸餾水,繼續(xù)烤干。轉(zhuǎn)移至馬弗爐中,從低溫升至450℃,到溫后保持1 h,取出冷卻備用。隨批次做2~3個空白樣品。
按儀器工作條件設(shè)置好高頻紅外碳硫儀,完成儀器檢漏,使之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點擊示波器,待基線平穩(wěn)后,開始測試。在樣品坩堝中加入0.5g純鐵助熔劑,與樣品混合后,覆蓋1.5g純鎢助熔劑,放入坩堝托,升至高頻燃燒爐內(nèi),點擊測試。
工作曲線繪制:采用高純碳酸鈣[w(C)=12%]單點繪制標準曲線。稱取0.05~0.10g高純碳酸鈣于坩堝中,加入純鐵和純鎢助熔劑,其余操作同上。
3.1 實驗樣品選擇
石墨礦石標準物質(zhì)有GBW03118(固定碳2.91%)和GBW03119(固定碳9.91%),二者含量完全無法代表中低含量固定碳,本實驗選擇了8個有特征含量的石墨樣品,編號為001-008。
3.2 稱樣量的選擇
稱取標準物質(zhì)GBW03118和GBW03119進行試驗,改變樣品稱取質(zhì)量,其余試驗條件不變,其紅外吸收峰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GBW03118(固定碳2.91%)稱樣量實驗
圖2 GBW03119(固定碳9.91%)稱樣量實驗
由圖可知,稱樣量超過0.15g,紅外吸收峰有明顯拖尾,出現(xiàn)二次吸收現(xiàn)象。同時,稱樣量越大,燃燒后的坩堝噴濺現(xiàn)象越嚴重。
因此,本實驗選取樣品稱取質(zhì)量范圍為0.05~0.10g。
3.3 酸試劑及加入量選擇
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分解碳酸鹽及部分有機碳、黃鐵礦及硫化物等。因此采用硝酸(1+1)進行處理。
酸試劑加入量大,則烤干時所需時間較長,清除不干凈,易腐蝕儀器設(shè)備;加入量小,造成碳酸鹽分解不完全[5]。硝酸和碳酸鹽反應(yīng)式為:
表3 焙燒溫度試驗結(jié)果
2HNO3+CO32-=2NO3-+H2O+CO2↑
當(dāng)樣品量為0.10g時,加入0.5mL硝酸(1+1)足以使碳酸鹽反應(yīng)完全。因此本實驗選擇硝酸(1+1)加入量為0.5mL,統(tǒng)一硝酸的加入量,使實驗空白一致。
3.4 焙燒溫度及時間選擇
3.4.1 焙燒溫度的選擇
邱靈佳,黃國林等人通過熱重—差熱分析(TG—DTA)來判斷樣品灼燒過程和物質(zhì)損失情況,510℃后樣品失重加快,無機質(zhì)開始大量分解[6]。
將10個樣品進行試驗,僅改變焙燒溫度,焙燒時間固定為1h,其余條件不變,結(jié)果見表3。
在450℃~500℃焙燒后,固定碳測試結(jié)果保持穩(wěn)定,溫度到550℃之后,標準物質(zhì)測試結(jié)果低于推薦值。本實驗選擇焙燒溫度為450℃。
3.4.2 焙燒時間的選擇
將10個樣品進行試驗,控制焙燒溫度為450℃,改變焙燒時間,其余條件不變,結(jié)果見表4。
表4 焙燒時間試驗結(jié)果
樣品在焙燒1~3h內(nèi)固定碳含量保持穩(wěn)定,從時間和成本兩方面考量,本實驗選擇焙燒時間為1h。
3.5 分析方法準確度、精密度試驗
按實驗方法對標準物質(zhì)GBW03118、GBW03119進行12組準確度、精密度試驗,結(jié)果見表5。
本實驗中準確度、精密度試驗結(jié)果允許限按照《地質(zhì)礦產(chǎn)實驗室測試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DZ/T0130-2006)中規(guī)定計算,本實驗準確度和精密度均小于其允許限,完全滿足測試要求。
表5 分析方法準確度、精密度試驗結(jié)果
3.6 分析方法檢出限試驗
按實驗方法對空白坩堝進行12組試驗,計算其檢出限為0.0053%。
3.7 分析方法檢測范圍
本實驗適用于固定碳含量為0.02~30%的樣品測試。對于固定碳含量>30%的樣品,由于稱樣量小,高頻爐燃燒時CO2瞬時濃度過大影響檢測,可能出現(xiàn)吸收峰拖尾和二次燃燒吸收現(xiàn)象,測試結(jié)果精密度不夠。
本實驗通過查閱文獻資料,進行方法條件試驗,確定了中低含量固定碳的分析方法,與GB/T 3521-2008間接定碳法一起,形成快速、準確、穩(wěn)定、可涵蓋各種含量范圍的固定碳分析體系。該方法準確度高,精密度好,簡單易操作,是測定中低含量有機碳理想的分析方法。
[1]鞏海娟,趙淑潔,王嵐等.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測定石墨樣品中固定碳研究[J].世界地質(zhì),2012,31(3):603-607.
[2]高會艷,劉春華,王鳳祥等.高頻紅外碳硫儀測定石墨樣品中固定碳的方法研究[J].中國化工貿(mào)易,2013,(2):149-150.
[3]洪軍,韓宇.探討適用于石墨礦中低固定碳含量的測定方法[J].科技與企業(yè),2013,(23):319-321.
[4]《巖石礦物分析》編委會.有機碳的測定[M].巖石礦物分析,第四版,第二分冊:346-347.
[5]鄒芳.高頻紅外法測定碳酸鹽型石墨礦石中固定碳的研究[J].礦物巖石,2014,34(3):14-17.
[6]邱靈佳,黃國林,帥琴等.灼燒法中有機質(zhì)與總有機碳換算關(guān)系的重建及其在頁巖分析中的應(yīng)用[J].巖礦測試,2015,34(2):218-223.
向兆(1985-),女,漢族,四川安岳人,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武漢)化學(xué)工程碩士,工程師,就職于湖北省地質(zhì)實驗測試中心,主要從事巖礦分析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