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管護教育工作的探索與思考
      ——以臺州市路橋區(qū)涉罪未成年人管護教育工作為例

      2017-09-15 11:02:33中共臺州市路橋區(qū)委政法委員會調研組
      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路橋區(qū)管護司法

      □中共臺州市路橋區(qū)委政法委員會調研組

      (中共臺州市路橋區(qū)委政法委員會,浙江臺州 318000)

      管護教育工作的探索與思考
      ——以臺州市路橋區(qū)涉罪未成年人管護教育工作為例

      □中共臺州市路橋區(qū)委政法委員會調研組*

      (中共臺州市路橋區(qū)委政法委員會,浙江臺州 318000)

      臺州市路橋區(qū)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涉罪外來人員管護教育基地。近年,通過設立“愛·傾聽”工作室,深化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關護、行為矯正和跟蹤幫教等工作,促進其回歸家庭社會,對推進司法借助社會力量的長效機制建設,落實少年司法特殊保護等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應進一步促進政法聯(lián)動,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專業(yè)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推進資源整合,形成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齊抓共管格局;打造宣教平臺,全面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涉罪未成年人;管護教育工作;臺州市路橋區(qū)

      新《刑事訴訟法》對少年司法進行專章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保護精神。近年來,臺州市路橋區(qū)將犯罪人員管護教育工作觸角向涉罪未成年人延伸,2013年11月,路橋區(qū)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涉罪外來人員管護教育基地。這既是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為落實對涉罪未成年人群體的關懷。三年多來,涉罪外來人員管護教育基地加強協(xié)作配合,保障運轉經費,提升管護能力,不斷探索集管護基地和社區(qū)矯正為一體的工作模式。本文從路橋區(qū)未成年人的犯罪現(xiàn)狀著手,總結分析前期的探索實踐,并提出持續(xù)推進該項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一、路橋區(qū)近年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現(xiàn)狀

      (一)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基本情況。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路橋區(qū)檢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提請批準逮捕案件191件247人,經審查批準逮捕168件218人,不予批準逮捕29人,不予批準逮捕率(簡稱“不捕率”)為11.74%;受理移送審查起訴案件243件301人,不予起訴45人,其中附條件不起訴19人,不予起訴率(簡稱“不訴率”)為15%。起訴案件有罪判決率為100%,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人,三至十年有期徒刑35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121人,拘役101人,免予刑事處罰3人。

      (二)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基本特點。

      1.不捕率呈“兩低一高”的波浪型走勢,總比與成年人相近。不捕率(見圖1)總體呈上升趨勢,2014年比例最高,差不多是2013年和2015年的總和。2015年相對2014年雖然不捕率下降1倍,但公安機關直接取保候審率大幅提升16%,高于不捕率,二者相加,非羈押率達到總人數的27%左右(其成效會在不訴率中有所反映),但三年的不捕率在總比上仍與成年人(10%)持平,可提升空間很大。

      圖1 2013-2015年不予批準逮捕率對比表

      2.不訴率逐年成倍攀升,附條件不起訴強勢推進。不訴率平均每年攀升1.25倍左右,與成年人相比,不訴率差距逐年拉大,到2015年不訴率系成年人的10倍左右,三年總比是成年人的3倍左右(見圖2)。2013年刑訴法賦予檢察機關對罪錯未成年人的附條件不起訴權。該制度實施以來,路橋區(qū)檢察院共對19名罪錯未成年人實行附條件不起訴,占不起訴總量的42.22%,為有效落實罪錯未成年人同城法律待遇,促進其回歸家庭社會作出了努力。

      圖2 2013-2015年不予起訴率對比

      3.判決結果以輕緩刑為主,非羈押刑判決率有待提升。判決結果中(見圖3),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僅為1人占0.38%,三至十年有期徒刑的占13.4%,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占46.36%(其中緩刑7人),拘役、管制或免予刑事處罰的占41%(其中緩刑11人),免予刑事處罰僅3人占1.2%,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管制等輕緩刑的人數為225人,占總人數的90.03%,這說明未成年人涉及惡性案件的比例較低。但緩刑等非羈押刑的判決為21人,僅占未成年人犯罪總人數的8.05%,與成年人比例基本持平,未能很好地體現(xiàn)區(qū)別對待原則,非羈押刑判決率有較大提升空間。

      圖3 2013-2015年未年成人判決比例

      4.人身性、財產性犯罪居多,“兩搶一盜”犯罪突出。以審查逮捕案件為例(見圖4),涉及罪名以盜竊(占54%)、搶劫(占18.66%)、搶奪(占3.27%)、故意傷害(占4.68%)、聚眾斗毆(占4.23%)、尋釁滋事(占6%)、涉毒案件(占7.39%)等傳統(tǒng)罪名為主,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單一、罪行較輕、逞強好勝、沖動隨意等特點,相對于成年人犯罪,其心智仍較為單純,歸案后多能如實供述,尚處于犯罪的初級階段?!皟蓳屢槐I”犯罪較為突出。以盜竊罪為例,犯罪主體98%為外來人員且多為農民工二代。犯罪動機多由上網、解決溫飽、好奇、講義氣等因素引起;盜竊對象多以電動車等財物為主,也有僅盜竊小額財物如商店內的飲料、食品等,財物雖少,但次數較多;作用上大多起幫助或輔助作用,如望風、運輸贓物等;盜竊形式多為結伙作案,多數結伙未成年人結交于網吧、KTV、臺球室等場所,共同生活、相互依靠,有集體化、公開化、組織化發(fā)展趨勢。在搶劫類犯罪中,低收入或常混跡于網吧的未成年人容易作案,結伙持械作案的情況較為普遍,搶劫目標以殘疾車司機等低收入人群為主,搶劫數額非常小,但人身危險性極高。故意傷害、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等案件每年總量保持穩(wěn)定,其中尋釁滋事多以在校生或剛失學、輟學的未成年人為犯罪主體,被害人亦多為在校生。涉案未成年人以交保護費等借口為由,強拿硬要,毆打學生,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嚴重擾亂教學秩序和社會秩序。

      圖4 2013-2015年罪名比例(審查逮捕)

      5.外來流動人口犯罪比例居高不下,本、外地人口犯罪比例呈此消彼長趨勢。對比戶籍數據(審查逮捕案件,見圖5),外來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分別為96.06%、91.43%、86%,但逐年下降五個百分點左右;而本地人口則分別為3.94%、8.57%、14%,逐年上升五個百分點左右。涉案未成年人主要由原在家鄉(xiāng)留守后轉到本地打工的二代民工組成,流動性強,案件多為輕微刑事案件,以財產型犯罪居多、盜竊類再犯率較高;習慣團伙作案,同鄉(xiāng)、同學聚集,往往呈地域特色,所涉罪名多為盜竊,由老鄉(xiāng)傳幫帶,與成年人結伙流串作案,涉案金額大,多為入戶盜竊,人身危險性極高。本地未成年人中,在校生案發(fā)較高,多因意氣用事、逞強好勝而激情犯罪,故以傷害類為主,如故意傷害、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等,侵財類較少。

      圖5 2013-2015年本(外)地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及比例(審查逮捕)

      6.犯罪具有延續(xù)性,16—18周歲為犯罪高發(fā)和成熟期。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多集中在16—18周歲。以2015年為例,16—18周歲(含16周歲)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的86%,14—16周歲占14%,16—18周歲是14—16周歲犯罪人數的六倍左右。但是14—16周歲犯罪涉及罪名多為搶劫、毒品類等重刑犯罪,其手段暴力、后果嚴重、人身危險性高。同時,在16—18周歲涉嫌盜竊的未成年人中,其往往在14—16周歲即有盜竊劣跡,因無法對其進行刑罰規(guī)制,導致公安機關對其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加之社會管教機制缺乏,導致其羞恥感降低,更加肆意犯罪。如該區(qū)金清鎮(zhèn)未成年人犯罪一直處于多發(fā)狀態(tài),盜竊案件居高不下,個別未成年人把盜竊作為學習犯罪技術的“試驗田”。14—16周歲亦稱為“實習期”,至16周歲后,因犯罪心理更加自信、犯罪手段更加成熟,終止盜竊、搶劫等較為原始簡單的犯罪,向“開設賭場、組織容留賣淫、走私販賣毒品”等成人化和組織化犯罪發(fā)展,如不加以控制,其危險有倍增效應??梢哉f相對于未成年人犯罪,14—16周歲左右是其萌芽和學習期,16—18周歲才是其成熟和穩(wěn)定期。

      7.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困境未成年人問題突出(見圖6、圖7)。從文化水平看,初中及以下文化占到了99.60%,該數據大大高出了全國的平均水平,意味著100個罪錯未成年人中能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者寥寥無幾。同時,通過對2015年度起訴審結案件的66名罪錯未成年人的家庭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中家庭正常41人占62%,家庭殘缺(單親、孤兒等)且家庭月總收入2000元以上的為5人占7.6%,家庭正常但經濟困難的為1人占1.51%,家庭殘缺且經濟困難的為19人占28.80%,總體上,經濟困難家庭有20人占30.3%。以上66名未成年人中,初中文化水平(包括初中未畢業(yè)者)約占44%,文盲、小學文化約占56%;中途失學、輟學者約占78%。由此可見,不少罪錯未成年人因經濟困難、失學輟學、失業(yè)無業(yè)、缺少成人管教等因素過早接觸社會而走上犯罪道路。

      圖6 罪錯未成年人文化水平狀況

      圖7 罪錯未成年人家庭狀況

      二、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

      (一)家庭環(huán)境惡劣,不利成長。未成年人犯罪具有被決定性,家庭因素為關鍵因素,容易導致未成年人成長不利。尤其是外來未成年人家庭成員間缺乏聯(lián)系溝通,親情觀念相對淡化,有的父母忙于打工、疏于管教;有的家庭關系緊張,家庭暴力、虐待子女問題突出。一些未成年人因身心受到傷害,離家出走,混跡網吧、游戲廳等容易滋生犯罪的場所。如在路橋區(qū)盜竊涉罪未成年人中,家庭結構缺失、缺少有效關愛是其犯罪的重要外因。加上未成年人辨別能力、控制能力和意志力較弱,在人生發(fā)展過程中矛盾最突出、危險最突出的青春期,容易走上歪路。另一方面,一些未成年人好逸惡勞,無一技之長,又追求奢華物質生活,因而走上犯罪之路。

      (二)保障機制缺位,導致外來流動人口犯罪比例居高不下。路橋區(qū)民營經濟發(fā)達,外來流動人口的大量涌入,為路橋區(qū)經濟發(fā)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違法犯罪活動的區(qū)域性轉移。而處于結構性差別待遇下的外來未成年人不得不面臨“低收入、低(無)保障”的窘境。在近兩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大量流動人員因其文化水平低、競爭力弱而失業(yè),失業(yè)后又無法享受醫(yī)療、失業(yè)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成為了無“固定收入、固定職業(yè)、固定住所”的三無人員,而在這部分流動人口中,未成年人因其年齡小、文化水平低、缺乏生產技能和工作經驗等因素,處在失業(yè)人口的最前端,部分未成年人迫于生計,走上犯罪道路。

      (三)教育資源失衡,導致輟學失學現(xiàn)象嚴重。路橋區(qū)外來未成年人人口基數大,而教育資源有限,存在分配不均衡、教育內容單一、手段滯后等現(xiàn)象,造成諸多未成年人無法順利入學或繼續(xù)求學深造,輟學、失學現(xiàn)象嚴重。同時,外來人員子弟學校生源參差不齊,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響,法治教育流于形式,成長環(huán)境不良,造成法治觀念、文化觀念淡薄。

      (四)生活方式巨大落差,導致個體發(fā)展變異。未成年人本身心智不成熟,缺乏自我評價、自我判斷和理智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原本處于鄉(xiāng)村文化中的未成年人,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原有的價值認知受到沖擊,造成心理失衡和被剝奪感,導致其難以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勞動和財富,在矛盾中容易形成犯罪動因。而在文化兼容上,外來未成年人大多遠離家鄉(xiāng)和親友,對臨時居住地又沒有歸屬感,受“地緣文化、鄉(xiāng)土文化、血緣文化”的影響,容易結成地域性犯罪團伙,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和溫暖感”的他們,相互強化犯罪意志。

      三、未檢立體化保護平臺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為加強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全面關護,路橋區(qū)設立了“愛·傾聽”工作室,深化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關護、行為矯正和跟蹤幫教等工作,以促進其回歸家庭社會,為推動司法借助社會力量長效機制建設,落實少年司法特殊保護作出貢獻。該項目獲評2015年度全省檢察機關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十大優(yōu)秀案(事)例之一,并被列為2016年路橋區(qū)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項目。

      (一)整合社會力量,搭建立體平臺。一是建立三支隊伍。建立未檢干警(要求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曙光”志愿者(由心理老師、律師、公檢法司等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特點且有愛心的人員組成)、“愛·傾聽”心理工作者(由全區(qū)心理老師及專業(yè)心理工作機構成員組成)三支隊伍,落實經費保障,加強對失足未成年人、被害人和婦女兒童三種對象的心理關護。二是拓展三個平臺。以執(zhí)法辦案為中心,在路橋區(qū)檢察院建立“愛·傾聽”工作室;依托檢校共建平臺,與教育局合作,在校方建立“愛·傾聽”派出工作室,配備測評軟件、咨詢室、心靈瑜珈室、大型團康輔導室等專業(yè)設施,建立心理文化走廊,深化心理文化建設;依托社區(qū)平臺,與婦聯(lián)、團區(qū)委等合作,設立“七彩驛站”,在社(村)居建立反家暴聯(lián)合保護機制,構建檢察機關、學校、社區(qū)三位一體的心理關護平臺。

      (二)突出工作重點,創(chuàng)新幫教模式。一是著重個案關護。創(chuàng)新由公檢法工作人員、律師、心理老師、執(zhí)法監(jiān)督員等群體參與的不公開聽證制度,對擬作出不捕、不訴或建議緩刑等決定的涉罪未成年人,對其再犯可能性和人格穩(wěn)定性等進行測試,形成心理測評和約談報告,為辦案提供參考。已對11人進行不公開聽證,并進行全程結對,長效跟蹤,如一重傷害案件,經與“曙光”志愿者“二對一”的結對幫教,四名涉案少年均考上理想高中。二是開展結對幫教。對附條件不起訴考察對象進行心理幫護,幫教小組均有心理老師參與,開展技能培訓、心理康復、親子關系修復等工作,前后幫教18名未成年人,他們均順利回歸家庭,無一重新犯罪。三是注重拓展保護。家庭是孩子改過自新的源泉和歸宿,為此將疏導工作從孩子延伸至父母,從個體延伸至家庭,從傾聽共情延伸至疏導矯正;從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入手,了解涉罪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和人格特點,化解矛盾,引導家庭承擔管教責任。如一起因不堪重負的父親弒子(未遂)案中,工作人員在做好經濟、醫(yī)療救助的同時,對其家人進行心理撫慰,促進他們相互諒解,消除自殺念頭。

      (三)堅持心靈手記,完善配套機制。一是記錄故事。堅持撰寫檢察官手記、幫教對象成長日志,落實寄語溝通、書信往來,力求用手記流傳故事,用故事傳遞感動,用感動傳播能量。二是拓展職能。將“愛·傾聽”工作從單純發(fā)揮心理幫護作用發(fā)展至具有刑事和解、司法救助、不公開聽證、調研交流等綜合性職能,落實定期談話、基地走訪、案后回訪等工作。三是健全機制。公檢法等部門聯(lián)合出臺《路橋區(qū)涉罪外來人員管護教育基地實施方案》《關于建立路橋區(qū)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護組織代表隊伍的通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捕直訴實施意見》《關于建立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綠色通道的實施意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開聽證實施意見》等十余項配套機制,為管護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加強涉罪未成年人管護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近年來,我國立法工作將越來越重視涉罪未成年人的保護,例如2012年,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作為特別程序寫入新《刑事訴訟法》。目前,路橋區(qū)在涉罪未成年人管護教育工作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筆者認為還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加以完善。

      (一)促進政法聯(lián)動,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專業(yè)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司法理念上,以未成年人發(fā)展和回歸社會為終級目標,牢固樹立特殊優(yōu)先保護理念,堅持雙向保護。專業(yè)化建設上,配強配齊少年司法機構和隊伍,加強法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綜合性人才的配備,確保隊伍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機制銜接上,建立司法機關內部統(tǒng)一協(xié)調和議事機制,增進溝通銜接,加強涉罪外來人員管護教育基地與涉罪未成年人管護工作的對接:公檢法三部門對于符合條件的“三無”(無固定收入、固定職業(yè)、固定住所)人員均可移送,確保矯正效果和基地長效運行。在工作評價標準、分案起訴、法律援助、管護幫教、社區(qū)矯正、犯罪記錄封存等制度上,形成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的保護工作體系,突出少捕慎訴少監(jiān)禁、一體化辦案、人性化幫教等價值取向,如可結合地域特色,統(tǒng)一標準,相應提高未成年人犯罪的構罪標準、明確從輕條款的法律適用、放寬非羈押刑的認定標準、細化非刑罰的處理方式等,著力落實寬緩刑事政策,全面形成司法保護合力。

      (二)推進資源整合,形成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齊抓共管格局。少年司法關注的是行為人而不是行為,關注的是人的回歸而不是對行為的懲罰,沒有社會支持體系就不會有少年司法。組織領導上,建議通過黨委統(tǒng)一牽頭,建立“黨委領導、部門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的支持幫教和保護體系,推進相關職能部門共建良性互動的統(tǒng)一格局,以實現(xiàn)司法體系與社會支持保障體系的無縫對接。隊伍建設上,實現(xiàn)資源共享,以幫教隊伍建設為例,可以整合成年人隊伍、志愿者隊伍和心理工作者隊伍、司法行政部門的社區(qū)矯正隊伍、團區(qū)委的青聯(lián)企業(yè)家隊伍等,以自治形式,形成司法社工隊伍,突破單一職能,發(fā)揮其社會調查員、心理疏導員、刑事和解員、幫教考察員等多種角色作用。機制銜接上,設立協(xié)調機構,指定聯(lián)系人,落實崗位責任,建立平臺,實現(xiàn)信息共享。

      (三)打造宣教平臺,全面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犯罪是懲罰犯罪的最終目的,大力加強法治宣傳,構建家庭、學校、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加強媒介宣傳,以司法建議、典型案(事)例通報、新聞報道、微信微博等多種形式宣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全面提升公眾認知。加強校園預防,開展生動活潑的法治教育實踐和體驗活動。加強家庭引導,以《關于依法處理監(jiān)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為契機,督促引導監(jiān)護人盡到監(jiān)護教育責任。加強臨界預防,以社區(qū)預防為抓手,充分發(fā)揮律師、志愿者、黨團員的作用,重點對社區(qū)內閑散青少年、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等群體進行結對聯(lián)系,構建“社區(qū)主導、鄰里幫扶、家?;?、企業(yè)扶助”的社區(qū)預防模式。

      [1]翁浩浩,謝一嵐.司法保護,為孩子撐起一片天[N].浙江日報,2016-06-02(17).

      [2]宋志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會參與問題研究[J].北方法學,2016(2).

      [3]張林森.從織里事件看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4).

      [4]黃生林.著力提升未檢工作專業(yè)化水平[N].檢察日報,2016-02-05(3).

      (責任編輯:田禾)

      D616

      A

      1674-3040(2017)04-0023-05

      2017-05-03

      *中共臺州市路橋區(qū)委政法委員會調研組成員:王耀,該區(qū)原政法委主持工作副書記,現(xiàn)市場監(jiān)管局局長;陳曉風,該區(qū)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沈丹丹,該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檢科科長;茅歆梓,該區(qū)政法委維穩(wěn)科主要負責人;馬靈劍,該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檢科副科長;吳瓊,該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檢科干警。

      猜你喜歡
      路橋區(qū)管護司法
      臺州市路橋區(qū):奉獻綠色 收獲希望
      下一代英才(2023年4期)2023-05-31 21:44:49
      2022年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yè)崗位穩(wěn)定在80萬左右
      寒冷天氣 咋管護羔羊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28
      司法所悉心調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入秋養(yǎng)羊管護 不同于春夏季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森林管護中GPS技術的應用
      防風林莫名枯死,引出一起重大環(huán)保案 臺州市路橋區(qū)金清“7·15”廢酸傾倒案告破
      論司法公開的困惑與消解
      蚌埠市| 荥阳市| 黑山县| 宜章县| 阜新| 正安县| 晴隆县| 徐闻县| 丰顺县| 阳泉市| 屯昌县| 盱眙县| 盘山县| 壶关县| 喜德县| 武强县| 永昌县| 错那县| 攀枝花市| 淮南市| 定结县| 若尔盖县| 台中市| 高要市| 桐梓县| 额敏县| 石嘴山市| 台前县| 平凉市| 山东| 湖北省| 葫芦岛市| 黄龙县| 依兰县| 阳原县| 汝州市| 克什克腾旗| 商丘市| 武隆县| 奇台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