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書院是我國歷史上特有的一種學術研究和文化教育組織,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并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嵩陽書院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融講學、藏書、供祭于一身,集天道、地脈、人緣、文氣于一體,不僅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光輝典范,也是儒學思想的研究和傳播基地,在古代文化傳承中起到了堪稱符號或堪比名片的作用。
一、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
講學是嵩陽書院的核心活動,也是其作為教育機構的首要標志。嵩陽書院位嵩山之地脈,攝中岳之靈氣,汲佛、道、儒之菁華,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統(tǒng),在推動古代書院教育制度的發(fā)展及培養(yǎng)造就人才之時,更逐漸積累出一整套獨具特色而又磅礴大氣的教育理念。
嵩陽書院的講學活動可謂寬嚴相濟。從講學內容上看:自五代、北宋至清代,嵩陽書院講學一直是以理學、經學、考課為主要內容。耿介、冉覲祖、竇克勤、湯斌、張沐等人自己還編撰《孔門言仁言孝之旨》、《子在川上一章》、《易謙卦》、《公都子一章》、《知言養(yǎng)氣一章》、《太極圖疏義》、《大學首章》、《中庸首章》等講義。從講學方法上看:嵩陽書院采用的形式與今天的學術研討會頗為類似。書院以學生個人讀書鉆研為主,注重培養(yǎng)自學能力。書院規(guī)定學生應讀的書目,提倡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討論,并且鼓勵同學之間自由辯論、互相啟發(fā)。同時,書院也提倡學生之間相互批評,教導學生嚴以律己,改過遷善。另外,耿介、張壎等名儒還采取“會講制”、“升堂講說”(即讓弟子通過自學后講授有關知識)等靈活的講學形式。從教學原則上看,(耿介《為學六則》)要遵循“立志”、“存養(yǎng)”、“窮理”、“力行、“虛心”、“有恒”等六個指導思想。
藏書是書院的應有之意,也是考量書院地位與作用的重要標桿。嵩陽書院豐富藏書主要來自四方面:第一、皇帝賜書。如: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太宗趙匡義親自向書院頒賜《易》、《書》、《詩》等九經書疏作為教材。第二、私人捐贈。據清人錢儀吉的《碑傳集》記載:“魯山教諭李兆元聞耿介倡學嵩陽書院,命子李瀚往學,并贈書多種?!钡谌?、購置書籍。如:乾隆四年(1739),登封士紳焦如蘅、董其成負責購置清庭御頒的《五經》、《康熙字典》、《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書,存至藏書樓。第四、刊刻書籍。現(xiàn)存于藏書樓內的《二程粹言》、《中州道學編》、《四書近指》等書均為嵩陽書院自己刊刻的。嵩陽書院藏書存量相當巨大,在清初藏書已達86部萬余冊。
經過近千年的發(fā)展,嵩陽書院孕育了獨特的教育理念。書院既是教育教學機關,又是學術研究機關,集教育教學與學術研究于一體;書院盛行講會制度,允許不同學派,不同觀點進行講會,開展爭辯;書院的教學,實行“門戶開放”,有教無類,不受地域限制;書院以學生個人讀書鉆研為主,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采用問難論式,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書院內的師生關系融洽,感情深厚??梢钥闯?,嵩陽書院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熠熠生輝。
二、程朱理學的策源地和傳播圣地
河洛地區(qū)是中國古代文明史的重要源頭,而嵩陽書院是這一地區(qū)歷史上享負盛名的學術中心。當時,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朱熹等都曾云集于此,他們以“理”為核心,主張對國家、對社會乃至個人的一切行為和道德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奠定“程朱理學”的傳承地位。
唐宋之際,儒、佛、道三教漸行合流,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發(fā)展的總趨勢相得益彰,“程朱理學”的誕生自然是儒、釋、道相互碰撞的必然結果。嵩陽書院執(zhí)鞭講學期間,二程“在講自己的理學體系的同時,對佛、道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尤其是在心性與佛性上更為突出”。他們既認為:“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只心便是天,盡知便知性,知性便知天,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也認為:“道則自然生萬物……道則自然生生不息”,“ 理便是天道也”。此外,二程在吸收佛教思辨哲學和道家、道教宇宙本體論的同時,也批判了佛、道出世主義的宗教思想,并將儒、佛、道思想相融合,從而把傳統(tǒng)儒學發(fā)展到新理學的新階段。二程在嵩陽書院講學的經歷對二程理學思想的豐富和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二程對于儒學的研究,造詣深湛,各地生儒慕名前來,“四方之士從游者日益眾”,多時竟至數百人。據說,程顥“先生之門,學者多矣。先生之言,平易易知,賢愚皆獲其益,如群飲于河,各充其量”;程頤“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最多,淵源所漸,皆為名士”。二程的直傳弟子很多,較有名的八十多人大多有史可查,其中對正宗程學南傳起重要作用的就是“程門立雪”故事中的楊時。楊時也確實不負老師厚望,回到江南后,開創(chuàng)“東林書院”,弘揚岳麓書院,對二程理學的傳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樣,自二程到朱熹,經過眾多弟子的傳播與發(fā)揮,終于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新儒學思想體系,即“程朱理學”, 以后更發(fā)展為宋明理學。明朝嘉靖年間,登封縣令候泰立志復興教育,使嵩陽書院修建房舍,聘師招徒,重新振興,并修建“二程祠”,紀念程顥、程頤兄弟二人在理學傳播中的貢獻。清初,耿介承繼程顥、程頤和朱熹的教學思想親自執(zhí)教,使以孔孟儒學體系為宗旨而完善和發(fā)展的程朱理學在嵩陽書院教育史上又一次復興。
可以看出,嵩陽書院不僅是“程朱理學”的誕生地,而且還有力推動了程朱理學的傳播及新儒學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它上承周敦頤開創(chuàng)德濂學下啟朱學及陸王心學,在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嵩陽書院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三、傳統(tǒng)美德的承繼者和開拓者
“以德育人”是儒家一貫倡導的教育理念,重視人的道德品性培養(yǎng)是儒家傳統(tǒng),自古已然。作為程朱理學的策源地,嵩陽書院在講學中一直非常重視道德教育的普及,并將培養(yǎng)造就健全的道德人格視為教育的一大目的。
有關嵩陽書院重視道德教育的史實在《嵩陽書院志》中多有記載。竇克勤在《嵩陽書院志·序》中說:“書院者,所以教天下之英才,而驅之于仁義道德之地也。人人于斯學,則人人為仁義之士、道德之儒矣?!惫⒔樵凇夺躁枙褐v學紀事》中更是強調道德教育中的孝道:“諸生欲求為圣賢,先要求為孝子?!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笮⑹加谑掠H,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鼻蹇滴跄觊g,王又旦講學于嵩陽書院,他在《藏書樓講語》中明確提出,建設書院就是“要學者從身心性命處體究,以為圣為賢自期,異日當有用于天下國家,不可徒務章句口耳,為博取功名之地”。很明顯,嵩陽書院之所以學風蒸蒸日上,成為培養(yǎng)理學家的著名書院,不能不說與其重視道德教育有關。
篙陽書院重視道德教育,不僅實施道德講解,也借助于優(yōu)良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實際上就是一種環(huán)境熏陶的教育、一種感性的教育、一種榜樣的教育,是進行德育的有效途徑。這一點,從書院的一些建筑物和供祭活動可以有所發(fā)現(xiàn)。根據《篙陽書院志》記載,院內的建筑,除藏書樓、講堂、宿舍之外,還有先圣祠、諸賢祠、崇儒祠等。通過這些建筑及相應的祭祀活動和這些建筑物的深蘊內涵,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變化,深化講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儒家倫理道德的信念。按照《祀典》規(guī)定,每年于仲春仲秋季節(jié),由書院山長率領全體師生舉行祭祀。在先圣祠和先賢祠祭祀時,還要宣讀祭告文,表示更崇高的敬意。在培養(yǎng)道德信念的過程中,利用擺設香案、陳列祭器、迎神、奏樂、行三獻禮、焚告文、送神等簡潔而又不失莊重的禮節(jié)儀式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理想人物的愛慕敬仰之情,以便在實踐中效仿,是一種有效的道德教育形式。
嵩陽書院,以它不可替代的身份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新儒學(理學)的發(fā)展和完善,使儒家經典以倫理化達到了新的高度。嵩陽書院對于道德教育的重視和普及,既觸及了人的道德本性等內在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也觸及了明人倫等外在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是“內圣”與“外王”、 “明德”與“新民”、“正心誠意”與“治國平天下”的統(tǒng)一。由此來看,嵩陽書院在中國古代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不容小覷。
參考文獻:
[1]宮嵩濤.嵩陽書院[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2]鄭州市圖書館文獻編輯委員會.嵩岳文獻叢刊[Z].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王琦.嵩陽書院教育史述論[J].中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4]安國樓.嵩陽書院與二程理學[J].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
[5]李珊珊.嵩陽書院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張國臣.中國少林文化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程顥、程頤.二程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