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莉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1)
血小板相關(guān)因子和hS-CRP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術(shù)后無復流的相關(guān)性研究
徐淑莉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1)
目的 探索血小板相關(guān)因子和hS-CRP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術(shù)后無復流的相關(guān)性。方法 選取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為實驗對象,分析患者基本資料后,根據(jù)心肌梗死溶栓分級分為兩組,即無復流組和正常血流組。結(jié)果 正常血流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16.58±2.78)×109/L、平均血小板體積(10.56±2.45)、血小板分布寬度(17.86±2.39)、血小板聚集率(52.33±3.75)均低于無復流組(P<0.05)。同時從單變量角度分析,犯罪血管長度≥20 mmOR值為1.746,P值為0.000,血管負荷量OR值為1.642,P值為0.004,高敏C反應蛋白>18 mg/LOR值為1.523,P值為0.000,收縮壓<100 mmHgOR值為1.452,P值為0.000,IRA開通時間≥8hOR值為1.302,P值為0.000。結(jié)論 hS-CRP、血小板相關(guān)因子均可作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術(shù)后無復流的獨立危險因子。
血小板;hS-CRP;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本文旨在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與血小板相關(guān)因子和hS-CRP直接PCI術(shù)后無復流的臨床意義,具體可見下文描述。
1.1 一般資料
本次的探索對象為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在2015年5月18日~2016年3月18日期間收治?;颊咂骄挲g為(62.48±3.89)歲,男48例,女52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均口服了300 mg硫酸氫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且術(shù)前靜脈注射了普通肝素(6000~8000)U。經(jīng)股動脈或右側(cè)橈動脈實施PCI術(shù)。術(shù)前需得到至少兩個最佳體位冠脈造影,且由資深專家進行評估造影圖像?;颊咝韪鶕?jù)心肌梗死溶栓分級分為兩組:正常血流組(TIMI血流3級)、無復流組(TIMI血流≤2級)。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PCI術(shù)和冠狀造影資料后,分析患者多變量和單變量因素。同時還需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計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以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正常血流組患者和無復流組患者對比各項資料均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1。
(2)正常血流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寬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無復流組(P<0.05)。見表2。
(3)IRA開通時間≥8 h、收縮壓<100 mmHg、高敏C反應蛋白>18 mg/L、血管負荷量、犯罪血管長度≥20 mm均屬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危險因素。如表3。
表1 對比兩組患者PCI術(shù)和冠狀造影資料 [±s,n(%)]
表1 對比兩組患者PCI術(shù)和冠狀造影資料 [±s,n(%)]
項目 正常血流組(n=72) 無復流組(n=28)血栓負荷程度(n;%)<8 h 55(76.39) 11(39.29)≥8 h 17(23.61) 17(60.71)收縮壓(mmHg) 116.48±2.96 101.05±2.63 ST段抬高最大幅度(mm) 2.14±0.48 3.96±1.74血栓負荷量(n;%)輕 58(80.56) 9(32.14)重 14(19.44) 19(67.86)犯罪血管長度(mm) 16.85±2.48 21.78±3.65開通梗死相關(guān)血管時間(n;%)輕 53(73.61) 10(35.71)重 19(26.39) 18(64.29)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指標值(±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指標值(±s)
-正常血流組(n=72) 無復流組(n=28)血小板計數(shù)(×109/L) 16.58±2.78 10.36±2.13平均血小板體積 10.56±2.45 6.32±1.75血小板分布寬度 17.86±2.39 13.02±1.75血小板聚集率 52.33±3.75 26.85±2.36
表3 分析患者多變量和單變量
對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療重點在于: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其能夠盡快恢復心肌灌注,防止心肌壞死,開通梗死相關(guān)動脈,從而大幅度降低臨床死亡率。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心肌再灌注無法恢復到最佳水平者,臨床學者稱之為“無復流”,而研究表示,無復流時導致進行性心肌損害風險增加和發(fā)生左室功能紊亂的主要原因[1-2]。
無復流常見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梗死相關(guān)動脈再灌注時間延遲、術(shù)前收縮壓、犯罪血管長度、血管負荷量。同時梗死血管開通時間以8小時為基礎,主要是因為8小時可作為搶救患者生命的“時間窗”,耗時越長危險性越高,而本次研究表明,長時間(≥8 h)的灌注比短時間的灌注血栓負荷量更大,無復流幾率更加,危險性較高,從而證實了往期學者的報道,且有研究表明,毛細血管完整性的改變、中性粒細胞和心肌細胞堵塞、遠端毛細血管床腫脹和水腫均可導致微血管床破壞,從而增加無復流發(fā)生率,且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增加梗死面積,也是導致無復流增加的因素[3-4]。
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室壁張力升高,引起心肌缺血,促使心肌舒張運動和收縮運動減弱,造成血小板因子紊亂。而在血小板因子指標中,C反應蛋白能夠反映機體炎癥反應,屬于急性反應蛋白,可作為晚期心室重構(gòu)的獨立預測因子,增加左室重構(gòu)風險,通過了解患者梗死區(qū)域炎癥程度后,及時治療,避免病情惡化,降低臨床死亡率[5]。
總而言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出現(xiàn)無復流的危險因素包括hS-CRP、血小板相關(guān)因子。
[1] 張曉曼,谷新順,傅向華,等.血小板相關(guān)因子和hs-CRP與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術(shù)后無復流的相關(guān)性研究[C].//第六屆華北長城心臟病學會議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學2013年會、第二屆經(jīng)前臂(橈/尺)動脈微創(chuàng)化冠脈介入治療國際論壇論文集.2013:280-281.
[2] 王樹源,黃家卓.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shù)前梗死相關(guān)動脈血流及院內(nèi)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的相關(guān)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3):11-14.
[3] 周 燕,何 泉.不同劑量氯吡格雷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術(shù)后血小板聚集率和hs-CRP水平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20(7):923-925,929.
[4] Gloria Abizanda,Juan J.Gavira,Teresa Simón-Yarza et al.Controlled delivery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 and neuregulin-1 from biodegradablemicroparticles promotes cardiac repair in a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through activation of endogenous regeneration Fabio R.Formiga a,1,Beatriz Pelacho b,1,Elisa Garbayo a,1,Izaskun Imbuluzqueta a,Paula Díaz-Herráez a[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Off i cial Journal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2014,173:132-139.
本文編輯:李 豆
R542.2
B
ISSN.2095-6681.2017.2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