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曉菊 張艷華
寧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寧夏石嘴山 753000
疼痛評估在提高癌性疼痛患者自我護理中的應用
黨曉菊 張艷華
寧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寧夏石嘴山 753000
目的:探討疼痛評估在提高癌性疼痛患者自我護理中的作用。方法:對126例疼痛≥1個月的癌性疼痛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疼痛評估,實驗組采用我院自制《慢性疼痛評估流程》進行疼痛評估。結果:兩組患者在每日爆發(fā)疼痛和藥物解救的次數(shù)、疼痛控制的分值上都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通過慢性疼痛評估的實施,達到輕度疼痛或者無痛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疼痛;自我護理
解除癌癥患者的疼痛是一個重要而經常被忽視的問題[1]。癌痛的評估是有效控制癌痛的極為重要的第一步[2]。臨床癌性疼痛患者對其疼痛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如患者擔心長期服用麻醉性止痛藥會“成癮”,增加用藥劑量意味著“成癮”;還有患者認為出現(xiàn)嘔吐、鎮(zhèn)靜等不良反應時應該立即停藥等。本文將對疼痛護理中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慢性疼痛護理評估的應用,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的自我管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疼痛≥1個月的癌性疼痛患者126例,采用隨機單盲方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63例,實驗組6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史、病情、臨床藥物治療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63例采用常規(guī)疼痛評估流程,實驗組63例患者入院2h內運用我院自制“五指疼痛評分法”及《慢性疼痛患者入院評估表》進行評估。向實驗組患者發(fā)放我院自制《疼痛學習手冊》,組織患者及家屬觀看疼痛知識宣傳片。對照組患者按常規(guī)護理。
1.3 評價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3原則》進行評價,內容:暴發(fā)疼痛和藥物解救≤3次/d;用“五指疼痛評分法”評分,疼痛控制≤3分(達到輕度疼痛或者無痛)。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出院前對疼痛誤區(qū)認識的比較
注: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對疼痛誤區(qū)的認識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對疼痛誤區(qū)的認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癌性疼痛患者對疼痛治療的抵觸主要是患者對疼痛治療存在誤區(qū),這些與患者對癌性疼痛知識了解不夠及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狀態(tài),不遵醫(yī)行為等都有一定的關系。只有正確的評估和記錄患者的疼痛強度,才能有利于指導用藥[3]。通過我院自制“五指疼痛評分法”及《慢性疼痛患者入院評估表》進行的評估,《疼痛學習手冊》的宣傳,組織患者及家屬觀看疼痛知識宣傳片;給予支持性心理實驗,采用機動訪談的方式給予安慰、鼓勵、指導的形式給予心理疏導,取得患者信任配合;以集體化教育和個體化指導相結合等方法,幫助患者及家屬對慢性疼痛有了正確的認識,患者對慢性疼痛知曉率提高,不再恐懼藥物的“成癮性”,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疼痛治療,出現(xiàn)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時遵醫(yī)囑用藥而不是立即停藥,按照不同藥物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用藥,減輕疼痛效果明顯,提高生存質量,達到無痛睡眠、無痛休息、無痛活動。如何減輕癌性疼痛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疼痛評估流程的實施雖然不能解決癌性疼痛患者的痛苦,但是在提高癌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還是起到比較有效的作用。
[1]明星,周立.癌痛的護理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34):46-47.
[2]汪淑琴,沈梅竹,胡貴生,等.癌痛的評估及護理[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0,31(1):74-75.
[3]袁超燕,羅尖尖,陳向榮,等.癌癥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8(5):1074-1075.
R441.1
A
1672-5018(2017)01-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