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
都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
我喜歡魯迅的書法甚至超過他的文章。讀魯迅書法,有種特別的味道?!拔逅摹鼻昂?,那幫舞文弄墨的人差不多都精于書道,有幾位更是此中行家,但魯迅的書法還是脫穎而出、顯得不同。朝玄虛里說,他的書法里,有中國文化人獨特的血脈和性情。
魯迅寫字,落筆非常有力度,又非常無所謂,無意于書,也不屑取法。感覺是隨隨便便找來一張紙,輕輕松松拿起一支筆,慢條斯理地蘸點墨,一路寫來,非常藝術(shù),又非常自然,這大概和長期抄習古碑有關(guān)。
我書架上有一本《魯迅手跡珍品展圖錄》,收錄有魯迅各個時期手跡,剛硬直接者有之,認真偏執(zhí)者有之,倔強可愛者有之,風流俏皮者有之,幽默含蓄者有之。魯迅的書法就應(yīng)該是那樣的,古雅厚重,又不失文人氣。倘或?qū)懗晒趔w,渾樸華美是夠了,但敦厚不足。寫成茅盾體,的確遒勁有力,筆墨間又缺乏意趣。要是他寫于右任那種,或者像李叔同那種,古風夠了,畢竟還不像魯迅??涤袨榈淖挚v橫奇宕,梁啟超的字俊俏倜儻,郁達夫的字古樸飛逸,許地山的字有靈動的拙,他們都稱得上書法大家,但統(tǒng)統(tǒng)不能像魯迅的書法那樣古,又非常新。
魯迅畢生使用毛筆,豎著行文,從筆墨的意態(tài)看,字字愉悅而享受。魯迅的書法,非常配他的人,配他的文學,配他的脾氣,配他的長相,配他的命運,配他的修養(yǎng)。如果魯迅一筆王羲之的字,一筆顏真卿的字,一筆米芾的字,一筆八大山人的字,一筆鄭板橋的字,一筆曾國藩的字,那樣遠不如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樣熨帖。我覺得魯迅的書法是可以代表中國、代表民國、代表“五四”精神的,如果說毛澤東的書法是一覽眾山小,魯迅的書法則是會當凌絕頂。
周作人的性格,如果從書法上著手,也挺有意思。我編過一冊周作人《兒童雜事詩》,錄有周作人的抄本。周的墨跡閑氣彌漫,含而不露,落筆很謹嗔,收筆也很小心,談不上瀟灑,能見出悲憫之心,不像他哥哥。魯迅的書法,更多是書寫需要,沒有法度的制約。
如果書法可以發(fā)聲,魯迅的字說:怎么看是你們的事,我就這樣寫。周作人的字會說:慢慢欣賞啊,我寫得很用心。這話有什么意思呢?我要說的是——魯迅知道自己是大人物,提筆寫字時,法在心中,怎么寫都行,不太在意,也不必不在意。周作人也知道自己是大人物,提筆寫字時,擔心寫壞,損了名頭。倘或?qū)⒅茏魅说氖指搴退麑iT書寫的條幅立軸相比,這樣的感覺越發(fā)明顯。
二〇一四年初夏,在長沙的念樓,見到鐘叔河先生?!澳顦恰眱蓚€字鑄在門外鐵模上,嚴肅本分,掛在客廳墻上的竹刻也是“念樓”二字,集的是周作人書法。知堂的字怎么搭配都好,魯迅的字也是,我單位高樓外墻上名字正是集迅翁的字,端的不俗。
偶有余興,張恨水也會作一點書法。他年輕時臨摹過《芥子園畫譜》,頗有根底。其畫取法馬遠、四王一派,以寫意為主,山水花卉,神清骨秀,是典型的文人畫。他的書法有一點張顛素狂的味道,也有祝允明的法度,成自家面目。
我見過張恨水的《菊石圖》:兩莖秋菊自石罅中長出,花朵卷曲者如龍爪,舒展者似虎須。傳統(tǒng)水墨外,張恨水也作漫畫,他的漫畫簡潔風趣。
張恨水當年在北平找到一座四合院,畫過一張房屋布局結(jié)構(gòu)圖寄回安徽,家人看了覺得適合,張恨水這才買下。家人遷來北平,看到這院落與畫圖一模一樣。
對于書畫,張恨水用來自娛或贈友。抗戰(zhàn)時期,蟄居重慶山村,將自己畫的花卉貼在房墻破洞上擋風。一方面隨畫隨棄,一方面惜墨如金,有人送來豐厚潤金,以求文墨,張恨水多以“仆病未能”婉拒,家人嗔怪,他笑稱:“這叫敝帚自珍?!?/p>
陳師曾集詩書畫印于一身,才擅四絕。個人趣味,更喜歡他的書法,篆書格調(diào)極高,行書處處可見古意,瀟灑不失溫婉,功夫在字外,也可以稱之為文人字。
陳師曾的字,有玉石之溫潤,縱橫點畫間無火燥氣,讀來清涼閑適,得大自在??搓悗熢臅?,能喚起很多詩性的感覺。他在繪畫上,前承吳昌碩,下啟齊白石,書法的境界卻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籌,畢竟腹有詩書。
去年參加藝術(shù)品拍賣會,看見一幅茅盾書法立軸,清癯入骨,秀氣里藏不住傲骨,儒雅得仿佛柳公權(quán)附體給董其昌了,或者歐陽修附體給楊凝式了。茅盾晚年和老朋友在信上閑聊,說他的字不成什么體,瘦金看過,未學,少年時代臨過董美人碑,后來亂寫,老了手抖,目力又衰弱,“寫字如騰云,殊可笑也”!老先生謙卑,不顯山露水。
印象中,茅盾給不少雜志題過刊名,一律精瘦精瘦的樣子,勁道,有鋼絲氣。字很瀟灑,一看就知道練家子,有功夫,比書法家多了文人氣書卷氣風雅氣。徐調(diào)孚說:“茅盾書法好,寫稿雖然清楚,字并不好,瘦削瑣小,筆畫常不齊全,排字一走神會排錯?!蔽业故窃敢庾鲆换孛┒芪母宓呐抛止ぃ帱c累點沒關(guān)系,寫在原稿紙上的筆墨養(yǎng)人也怡人。
上次出去開會,偶遇茅盾任職《人民文學》時期的同事。老人家八十多歲,談起茅盾來,贊不絕口,開口沈先生如何如何,閉口沈先生如何如何。說茅盾為人隨和,去他家里,要多隨便有多隨便。說沈先生脾氣好極了,永遠溫文爾雅,放手讓他們?nèi)ソM稿、編輯,關(guān)心雜志社小同志的生活。說沈先生的手稿啊,清清爽爽,改字用筆涂掉然后畫一根線牽著替換的內(nèi)容,像穿了西服打了領(lǐng)帶一樣漂亮雅致。這些我信。
郭沫若為人為文頗有爭議,但他的字寫得漂亮,諸體皆能,楷書基礎(chǔ)是顏體,手稿中的小楷多具六朝寫經(jīng)筆意,又不乏顏體的寬博之氣。最典型的郭書是行草,題字、題詞、書贈他人絕大多數(shù)用行草,被尊稱為“郭體”,這是書法風格鮮明并有廣泛影響的標志。
郭沫若書藝很高,他的字個性突出、才氣畢現(xiàn)。從師承的角度說,郭沫若取法很廣,有蘇軾、米芾的影子,黃庭堅的味道也有一些,整體上又頗有明代狂士徐渭的感覺。董橋在《字緣》中道:“沈尹默的字有亭臺樓閣的氣息;魯迅的字完全適合攤在文人紀念館里;郭沫若的字是宮廷長廊上南書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边@與古人廢蔡京、貶趙孟叛是一個道理。
我以前搜羅新文學舊文學著作,不少是作家簽名送人的文集,有汪曾祺、冰心、巴金。有一回見到老舍的手稿,巴金的信箋,沒能買下,現(xiàn)在想來后悔。舊書店的老板用宣紙仔細包了一層又一層,小心翼翼翻開,說從筆跡上看,老舍、巴金一手字四平八穩(wěn),是個忠厚人。endprint
老舍手稿,談不上出色,比不上魯迅比不上知堂,也沒有胡適那么文雅,但好在工整。前些年有人將《四世同堂》手稿影印出版,書雖早已讀過,還是買了一套,放在家里多—份文氣,“我看著舒服”。
這些年見過不少老舍書法對聯(lián),還有尺幅見方的詩稿、書信,一手沉穩(wěn)的楷書,清雅可人。他的大字書法,取自北碑,線條凝練厚實,用筆起伏開張,并非一路重按到底,略有《石門銘》之氣象。老舍的尺幅楷書,楷隸結(jié)合,波磔靈動,有《爨寶子》《爨龍顏》的味道,古拙,大有意趣,比大字更見韻味。老舍的字魏碑顏碑打底,端正樸厚,手札卻是另一路子,一看就有帖學功底。
老舍早年入私塾,寫字素有訓(xùn)練。去年在拍賣會上見到一幅老舍的書法長條,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手書,內(nèi)容是毛澤東詩詞。湊近看,筆墨自然蘊藉、渾樸有味,線條看似端凝清腴,柔中有剛,布局雖略有拘謹,但氣息清清靜靜,落不得一絲塵垢,看得見.寧死不屈的個性看得出忠厚人家的本色。
巴金信箋上的字寫得一般,晚年手抖,筆力虛浮,像中學生體。巴金的簽名有意思,潦草又認真,說不出的味道,偶爾簽名贈書友朋輩,落款后蓋一枚小指頭蓋大的印張,陽文“巴金”二字,紅彤彤鮮艷艷比櫻桃好看。我見過幾枚巴金的印文,不知何人操刀,件件都是奇品:生機勃勃,一納須彌。
老民國的書漂亮,老民國人的字更漂亮。不要說康有為、沈尹默之類書家,周作人、沈從文、茅盾的手札也各有各的性隋。張愛玲夠時髦夠摩登,香港書展上見她四部作品草稿:《小團圓》《對照記》《傾城之戀》《笑聲淚影》,豎排形式寫在原稿紙上,字跡娟秀婉約,干干凈凈,十分悅目。修改后涂上的墨團也漂亮,仿佛筆直筆直的白楊上生出的樹瘤,有歲月美。再看一些作家橫寫的手稿,修改涂抹后像杠桿塌了一截,銹跡斑斑,不堪入目。
關(guān)于陳獨秀的書法,可以寫上一筆。有個故事流傳甚廣,有一次,陳初見沈尹默,當面說:“昨在劉三壁上見了你寫的詩,詩很好,而字則其俗在骨??芍^詩在天上,字在地下!”沈聽了這話,雖然有些刺耳,但自此開始專心臨寫六朝碑板,兼臨晉唐兩宋元明名家法帖,前后凡十數(shù)年揮毫不輟,直至寫出的字俗氣脫盡,氣骨挺立。
當然,路子不同,兩人對書法的理解不同,追求自然不同。很多年后,陳沈避地入蜀,多有唱和。陳不知道沈的住處,唱和之作常常交給沈的學生臺靜農(nóng)轉(zhuǎn)寄。陳在信中寫道:“尹默字素來工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無字,視三十年前無大異也?!辈恢蛞x到“字外無字”“視三十年前無大異”這樣的評價,心里何等滋味。
晚年陳獨秀對書法更是興致勃勃,逝世前一年,得知歐陽竟無珍藏有東漢隸書佳拓《武榮碑》,眼饞之下,以詩代簡:
貫休入蜀唯瓶缽,久病山居生事微。
歲暮家家足豚鴨,老饞獨羨武榮碑。
胡蘭成頗有書名,流亡日本之后,梅田開拓筵為其出過一本《胡蘭成之書》,由保田與重郎作序。保田在序中對胡的書法夸贊有加:“胡先生的書,乃為其人格的發(fā)露,堪稱當今絕品。優(yōu)雅之中藏有峻烈,內(nèi)剛外柔,羞澀之美時而華麗,令人思念人生永恒的寂寞。”川端康成對胡蘭成書法亦有很高的評價:“于書法今人遠不如古人。日本人究竟不如中國人。當今如胡蘭成的書法,日本人誰也比不上?!?/p>
胡蘭成的字見過一些,簡直像康有為書法的弟弟,只是康有為倚老賣老老而彌堅,胡蘭成才子風流流云聚散。從字形上看,胡蘭成的書法也像康有為,為人上,兩個人也有相似處,在獵艷上不分軒輊,可謂難兄難弟。老康妻妾成群,在晚年,尤與幾位中外妙齡女郎譜寫了一曲曲浪漫的黃昏戀。
近年大陸出版胡蘭成作品集,封面即印刷有作者毛筆簽名?!昂m成”三個字阻怩做作賣弄風流,活脫脫大少爺手筆。胡蘭成生在破落的家庭,骨子里卻有紈绔氣,真?zhèn)€怪事,可見人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
從字跡來分析胡蘭成這個人很有意思。即便是胡蘭成的簽名,也能看到他的一些性格底色。“胡”字寫得柔弱,軟塌塌仿佛糊在墻上的爛泥,風骨全無。繁體的“蘭”字,看起來頗老實,細細一看還是寫得旖旎多姿,骨子里藏著孤芳自賞,或者說把玩。也就是說胡蘭成下筆時在把玩這個“蘭”字,蘭花也的確是文人的案頭清供。“成”字最堪玩味,橫折鉤和彎鉤草寫后將最后一撇連起來再繞回去,何嘗不說明此人十足自我與洋洋得意!
胡適晚年總覺得愛亂寫草書的人神經(jīng)不正常,字寫得規(guī)矩與否,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否負責任,寫字叫人認不得是一件不道德的事。胡先生的朋友說胡適寫字學鄭孝胥。鄭孝胥的書法雄健豪放,濁氣重了,沒有胡適文氣。胡適學蘇軾學魏晉行書學宋明小楷,不激不勵,筆畫不茍,比蘇軾纖弱,比魏晉行書內(nèi)斂,比宋明小楷娟秀,線條中體現(xiàn)出那樣通靈那樣放達那樣超逸那樣峭拔那樣從容的韻致。
胡適一輩子寫常識,寫那些自己知道的東西,老老實實,過得一天是一天,進得一寸是一寸,不會虛頭巴腦。讀胡適的文章,有腳踏實地的平靜。胡頌平說胡先生晚年遇到關(guān)鍵的大事常說“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這是大智慧。胡適寫過多幅“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的書法長條,小行楷堪稱神品,一筆一畫透著貴氣,下角一枚印章,也清雅。
一九七五年,臺靜農(nóng)贈女弟子林文月一卷長詩,系四川白沙時代所作,充滿著熱血書生對家國的憤慨。卷末題跋道:“余未嘗學詩,中年偶以五七言寫吾胸中煩冤,又不推敲格律,更不示人。今抄付文月女弟存之,亦無量劫中一泡影爾。一千九百七十五年六月九日坐雨,靜農(nóng)臺北龍坡里之歇腳盒?!焙笥卸。蠟椤暗_靜農(nóng)”,下為“身處艱難氣如虹”。
臺靜農(nóng)的書名卓著,有見識。有回拿出王獻之《鴨頭丸帖》說:“就這么兩行,也不見怎么好?!蹦苷f出這樣的話,足見他的功夫。
臺靜農(nóng)晚年,不堪求字之擾,在臺灣《聯(lián)合報》副刊上以《我與書藝》為題,發(fā)表“告老宣言”,謝絕為人題書寫字。
民國一派舊人里,馬寅初、李公樸、羅振玉的信件,豎寫右排,都有各自的舊墨風流。錢玄同的字也好,棱角磨圓了,像揚州八怪里的金農(nóng),秀潤富態(tài)。這樣一個人,只活了五十二歲,真可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