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要: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自我健康成長,讓每一成員都成為最好的自己,家庭教育對人一生影響至關重要,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也終身的學堂。文章就家庭中父母以及家庭成員中的各種言行對未成年人的影響進行研究,對各種家庭的重要性、缺失、策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家庭教育;重要性;缺失;策略
立德樹人是對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要求?!傲⒌隆本褪谴_立培養(yǎng)崇高的思想品德,“樹人”即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
“立德”是“樹人”的前提,“樹人”是“立德”的目標。家庭教育是非正規(guī)教育,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教育,孩子的出生就意味著家庭教育的開始,父母既是校長又是教師,但這么重要的教育在國內(nèi)外很少有系統(tǒng)的研究。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自我健康成長,讓每一成員都成為最好的自己。孩子是父母的未來和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和終身導師。孩子的未來決定于家庭教育。在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很多家長都認為,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要養(yǎng)成堅韌不拔的性格,因為這樣有助于成就偉大的事業(yè)。一個人,掌握了知識技能也許會獲得成功,但只有學會做人,具備了正直,善良,勇敢,堅毅,寬容,自信的品質(zhì)和樂觀,開朗,平易,獨立,豁達的性格,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立于不敗之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教學課程,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最深的教學課程!家長經(jīng)常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作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
二、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對孩子有過多期待
一些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實際能力,對孩子期望過高。有的認為別人的孩子能成才,我的孩子也能成才;有的家長是自己有某種理想沒有實現(xiàn),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但在管教孩子方面顯得束手無策;有的家長把教育看成一種“跳農(nóng)門”的功利行為,從而忽視了教育本身價值取向,缺乏勞動教育和愛子教育,導致孩子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實際。
(二)對孩子過于溺愛
一部分家長對孩子寵愛過多,事事依著孩子,錢物滿足孩子,“不能讓孩子受半點委屈”。尤其在身體上保護較多,在精神上關愛卻不足,很少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生活、勞動等方面的能力和勤儉節(jié)約精神培養(yǎng)。
(三)對孩子過于放縱
一些家長忽視了孩子的正當要求,對孩子不夠關心、不夠勝任,只看到孩子的缺點,不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聽之任之。認為孩子資質(zhì)差,讀書不會有出息,混個初中畢業(yè),好出去打工。
(四)對孩子過于粗暴
一些家長在對孩子不滿的時候經(jīng)常非難、責罵,甚至對孩子進行侮辱、體罰。他們往往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嚴格要求孩子,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家庭暴力。
三、做好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家長自身素質(zhì)
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辦社區(qū)文明學校、家長學校等形式加大對僅有初等教育水平公民的繼續(xù)教育力度,提升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使之能夠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為學生的榜樣。建議學校與街道辦及社區(qū)居委會通過協(xié)議合作等形式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幫助家長轉(zhuǎn)變家教觀、人才觀,樹立以德育人,為國教子的新觀念。
(二)加強家校合作,提高家教質(zhì)量
學校應加強與社區(qū)、家庭的合作,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學校工作,如引導家庭教育消費、開展文明家庭評選、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等。同時,建議家長學校在進行家長培訓時,要引導家長轉(zhuǎn)變重智輕德的傾向,克服那種只養(yǎng)不教的不負責任行為,摒棄“專制”作風,樹立民主平等的家風,多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經(jīng)常與孩子平等地進行交談,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動態(tài),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避免用專橫的態(tài)度對孩子進行體罰,讓孩子在接觸社會生活影響中,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給孩子的自由空間應該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愛孩子,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盲目去愛自己的子女,結(jié)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三)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家長從小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校要落實好勞動基地,安排一定量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得到鍛煉,培養(yǎng)孩子艱苦奮斗的精神。
(四)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
首先,建議家長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盡可能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的“小天地”。其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經(jīng)常查看作業(yè)。對孩子經(jīng)常犯的錯誤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幫助孩子買一些課外書籍,訂閱一些健康有益的報刊雜志,培養(yǎng)孩子對讀書的樂趣,增長孩子的知識面。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下棋、唱歌、看書、聊天、做智力游戲等,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五)建立良好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實際上,在許多家庭里,父母之間在教育孩子的立場上都有很大的分歧。長此以往,孩子會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和投機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媽媽。家長們的教育功效相互抵消,對孩子的教育遠遠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預先協(xié)商,達成一致,千萬不可溺愛,更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彼此都要主動維護對方的尊嚴,更要為孩子的成長發(fā)展著想。經(jīng)常讓孩子親近自然、接觸社會,讓他們有機會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鍛煉身體,錘煉堅強的性格,培養(yǎng)了對大自然、對人類的博愛之心;讓他們漸漸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真切地認識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秘,開始對理想的追求。
四、結(jié)語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是孩子朋友圈的核心,更是家庭教育生態(tài)圈的中心軸。父母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價值觀,幫助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方法、道德和法紀觀念,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個性特征,賦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行為自控能力、學習自立能力、抵制不良誘惑等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