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謙
謝無量:踐行“無意于佳乃佳”的書法大家
文|王 謙
如果要評選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十位或二十位書法家,其中一定有謝無量的名字??墒?,是否會有人相信,就在全國第一屆書展的布展過程中,竟有多位老先生不同意他的作品參展?在常規(guī)書法家的眼里,他那種歪歪斜斜似不經(jīng)意的作品確實難覓“顏筋柳骨”式的功力、法度,與未曾受過書寫訓練的“孩兒體”無異。事實上,這位書家——謝無量,其書法也確實與“孩兒體”難以脫開干系。
謝無量(1884-1964),四川樂至人。原名蒙,字大澄,號希范,后易名沉,字無量,別署嗇庵。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01年與李叔同、黃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學。清末任成都存古學堂監(jiān)督。民國初期在孫中山大本營任孫中山先生秘書長、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之后從事教育和著述,任國內(nèi)多所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在學術(shù)、詩文、書法方面都允為一代大家。
幼年時代的謝無量是聰穎超眾的神童一枚,3歲會背唐詩,6歲獨立作詩,9歲讀完“五經(jīng)”。但接下來,他便迎來經(jīng)歷坎坷的一生,少年時代第一次出游,行程數(shù)千里,結(jié)果遇上義和團起義,目睹北方的民生疾苦,江山支離破碎,少年胸中于是充盈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抱負。
1907年,他重游北京,擔任京報館主筆。當時北京有三個著名的八旗子弟:榮慶、那桐、端方;又有五大名妓:金鳳、玉鳳、魏大姐、魏二姐、萬人迷,皆京華百姓口中之風云人物。小謝將這八個人的名字糅合一起,信筆撰聯(lián):“六部三司官,大榮小那端老四;九門五名妓,雙鳳二姐萬人迷。”此聯(lián)見于報端,一時風傳。
謝無量從政始于1917年。這一年,他結(jié)識了孫中山。當時孫先生正草擬“建國大綱”,謝無量的許多意見都被采納,他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孫中山大本營的特務秘書。
但他實在不是一個熱心的從政者,真正成為他一生社會事業(yè)重要部分的,是他的教學生涯。從1904年,在安徽公學教授,到195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在長達52年的教學經(jīng)歷中,謝無量先后擔任11所大學的校長、院長、系主任、教授。
謝氏所治學問軫域頗廣,用力頗深。如今他的學術(shù)著作,主要藏于圖書館、紀念館和一些學者的書櫥,而廣泛為世人所知的其實是他的書法作品,近年在各大拍賣場越賣越火。作為書法家,謝無量在書壇獨樹一幟。因受山居生活及老莊思想研究的影響,他的字結(jié)體隨性而起,聽任自然,筆畫的起迄也毫無拘束。人們稱其為“孩兒體”,其實戲謔成分小,更多包含的是認可其歸真返璞的天真意趣。
與謝無量同時期的于右任,將謝氏書風戲稱為“干柴體”,并說謝的字“筆挾元氣,風骨蒼潤,韻余于筆,我自愧弗如”。1923年前后,謝無量的書風有了明顯的變化,由帖派面目而變得稚拙樸厚。謝無量自署“四十初度之作”的一批作品,筆畫樸厚,筋力內(nèi)涵,結(jié)體跌宕,一派碑學風范,從中不難看出其由帖學向碑學的演變軌跡。如果將謝無量書法與于右任二三十年代作品相比較,風格上確有相似之處??箲?zhàn)時期是謝無量書法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這一時期他的書法以帖融碑,前一階段的樸茂圓厚漸變?yōu)樽匀浑S意,少用長畫,多用短畫,用筆疾緩徐弛,結(jié)體造險而不失平正。
但是,一定要等到1940年前后,那種“孩兒體”的謝氏書法才開始面世。1957年以后,謝無量的書法進入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化境。此時,謝無量年事已高,萬事通達,書法完全舍棄“爛漫”,更顯得疏朗而寧靜,頗為恬淡雍容。點畫上一概刪繁就簡,不見起訖,既無糾纏曲折的回環(huán),又無一絲多余的牽絲映帶,就那樣一筆筆平實寫來,波瀾不驚。到這一時期,謝氏的“孩兒體”書法真正“成熟”了,用孫過庭的話說,則是“人書俱老”矣。
謝無量寫字盡管一任隨心所欲,但卻頗有幾次憑著寫字而釋解經(jīng)濟困窘的難忘經(jīng)歷,坊間傳為美談。
其一,當年南京政府成立,監(jiān)察院院長于右任因與謝無量有舊,便請他出任監(jiān)察委員。但謝無量長住上海一品香飯店,耗費太大,舉債累累,只能以賣字收入補充。他又嗜賭,身上有了幾個錢就去賭場一博,經(jīng)常囊空如洗。有一回一個軍官借給他500元,他輸?shù)镁?。軍官說,先生不必還錢,送一首詩好了。謝無量立即口占一詩相贈,中有佳句為人傳誦:“健兒海上夸身手,何止田橫五百人?!?/p>
其二,抗戰(zhàn)勝利后,紙幣貶值,物價飛漲,謝無量靠賣字所得不能糊口。這一年,蔣中正過生日,示意時任空軍司令的周至柔在成都請謝無量作壽文。謝無量開出潤筆費三億元,在當時絕對是個天價。老蔣應允,謝無量很快寫成一文抄送蔣中正。老蔣大喜,又提出請謝先生一并書寫壽屏。于是,周至柔又奉上兩億元做寫壽屏的潤筆費。這筆買賣做得相當劃算,謝無量拿到這筆錢還清了債務,尚有盈余,興奮之余,對朋友們說:“他是出錢買壽文,我是出門不認。大家都在做生意,商場上往來,照例如此?!?/p>
謝無量書法作品
50年代,謝無量以無黨派民主人士特邀代表身份赴京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毛澤東親自接見。席間,毛澤東問謝無量:“你寫詩是學的哪一家?”他竟一時答不出來。毛澤東又問:“寫字學的誰的?”謝無量照樣沒有答得出來。
在吳丈蜀先生眼里,當代書家中有兩位最值得佩服,一是于右任,一是謝無量。在外人看來,吳丈蜀的字與謝無量在精神上有些仿佛,但吳先生說:“我的字跟謝無量的字有明顯的不同,我是中鋒多,謝無量多用側(cè)鋒,他是帖學,但是都是一個路子,追求意趣,追求神韻,這是最高的追求?!眳钦墒裨脑u價謝無量書法:“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蘊深厚,兼之具有詩人氣質(zhì),襟懷曠達,所以表現(xiàn)在書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在書壇獨樹一幟。從他的手跡中可以看出他對魏晉六朝的碑帖曾下過相當?shù)墓し?。從行筆來看,受鐘繇、二王及《張黑女墓志》的影響極為明顯。從結(jié)體來看,則可窺見《瘞鶴銘》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跡象?!?/p>
鄧穆卿說:“無量的書法,初看偏偏倒倒,似信手涂鴉;再看,在其偏偏倒倒中透出一股天真靈氣,單個字蒼勁挺秀,列篇成陣則綽約多姿,如再細細玩味,更會見出許多妙處,令人稱絕。既有漢魏碑之錮健,又含晉唐帖之秀妮。一言以蔽之:無量那枝出神入化之筆,直熔各家之長于一爐。”
雖然謝無量頗有書名,在他本人,卻似乎無意于書,也無心做書家。人們都注意到的一點是,他的書法作品,雖然楹聯(lián)、條幅、冊頁、扇屏等款式皆有,但作品落款大多是不鈐印的。關于這一怪癖,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赴宴,謝無量喝了一斤花雕,已有醉意,人們就圍著請他寫字。大家你一張我一張,他都來者不拒。在作品的下款,他署著“梓潼謝無量”或“謝無量”。這時,有人對他說:“寫字作畫不蓋印在作者名下,就好像美人有目無眉,大欠姿態(tài)了啊?!敝x無量聽了,說:“字畫如果要用印章來證明它的真?zhèn)?,或用來增加它的?yōu)美,本身就有問題了?!焙髞碇钡?938年他在香港賣字時,還是照例不蓋印,雖然他身邊有好些個名家所刻的印,他也只管懶得去用。
謝無量書法作品
曾有專家對謝氏書法作出評論,有人認為作品不鈐印的隨意性,很難保證他對每件作品都反復推敲,所以精品之作不多;有人認為能體現(xiàn)謝無量書法魏晉神韻的是其稿行手札,而“孩兒體”作品只能視為別裁,聊備一格而已;也有人說,觀謝氏書作,一眼看不出其所宗,反復體味中便發(fā)現(xiàn)他同時繼承了晉帖的氣韻生動和南北朝碑刻書法的質(zhì)樸自然,同時也受了些沈曾植書法的影響。
謝無量向來不以書家自居,他自認是學者本色,而將書法和詩都作為抒寫自己胸襟的便利方式。即便也花了些時間在書法上,也多是用于讀帖。也許正因如此,他的字才會寫得超凡脫俗,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出學養(yǎng)、天分和神韻?!稖胬嗽娫挕氛f:“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币匀绱酥Z來評謝無量書法,大抵中肯。
老話說:“知子莫如父?!睆牧硪唤嵌瓤矗瑑鹤友壑械母赣H是更真切的。謝無量之子曾撰文介紹父親與書法相關的回憶,原來,以“孩兒體”駭人心目的此老在書法學習上曾經(jīng)那樣的一絲不茍!因出人意料,故不避其繁,抄錄如下:
對于書法,我?guī)缀跏峭庑校灾幌氚迅赣H刻苦練字的情形回憶一下。記得我們年幼時,每逢寒暑假,父親晚上為別人書寫對聯(lián)或其他條幅橫披時,總叫我們在旁邊看著。一邊要我們?yōu)樗ツ珷考?,一邊告訴我們,寫字應該筆對鼻梁,大拇指和食指執(zhí)筆時要能放一杯水壓在兩指上,寫時水不溢出才算合格。還要求手腕不能緊靠桌面,這樣筆劃才有力,字才舒展。每天一大早,父親起身第一件事就是練字,院子里有一方大平石,約有桌面大小,下面有腳,他先在石上用筆沾清水寫,說這是練手勁和筆法。他寫后,叫我們也在平石上練寫,他就在報紙上寫字,每天好幾張。如果哪里有字畫展覽,他老人家總是興致勃勃地帶我們?nèi)タ?,一邊告訴我們,這里是工筆畫,那里是鐵筆畫。他還經(jīng)常叮囑我們,要熟讀各種字帖。他的房間里掛滿了各種字帖,大多數(shù)都不認識,我看到其中有《蘭亭序》《陋室銘》,我就說:“這些我們在學校都背熟了?!备赣H聽了哈哈大笑說:“你那是背書,不是背帖。我要你們熟記每個字的筆畫,如怎樣提筆,怎樣頓筆,怎樣運鋒,怎樣勾勒等等。背熟了,眼睛一閉,字的一切都在腦海里出現(xiàn),練起字來就容易了。”我聽了直伸舌頭。這么復雜的字,怎么背法?!所以說父親能寫好字,決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刻苦鉆研,日積月累的結(jié)果。
謝無量書法作品
也正因有了這樣厚實的功力打底,雖然謝無量晚年書作貌似“孩兒體”,但內(nèi)在蘊含頗深,正如李一先生所說:“(其孩兒體)好奇者追逐仿擬,不遺余力,至無量書精義所在,則邈焉河漢?!?/p>
在眾文人眼里,謝無量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大名士,從他寫的字,便可見其豪邁瀟灑的性格,果然是“字如其人”。不過也有人會有全然不同的印象。
學者吳宓,極性情中人也,《吳宓日記》向為學林珍重,其中對謝氏的記載似有不同:“訪謁謝無量(原籍四川梓潼,久客蕪湖,年六十四),肥而修整,無一絲白發(fā),著鮮裘,于此接客甚多,均為求書來者。蓋謝無量以名士鬻書,書法逸而肆,然今在成都最為人所推重,所入獨豐。眷猶居渝,而在蓉得一少且美之女為其妻或妾,人羨其艷福。性好賭,恒作竹戰(zhàn),亦普通名士之收場耳。宓呈《五十生日詩》,謝君未及閱,遽以授其客汪某等,宓頗不悅,阻之未及?!边@段記載見于1945年1月8日日記。
1964年12月7日,謝無量在北京病逝,終年80歲,葬八寶山公墓。摯友馬一浮為其作挽聯(lián):“在世許交深,哀樂情忘,久悟死生同晝夜;乘風何太速,語言道斷,空余涕淚灑山丘?!?/p>
責任編輯/胡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