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穎
哈藥集團制藥六廠 150000
羅紅霉素分散片工藝和質量控制研究
劉麗穎
哈藥集團制藥六廠 150000
目的:對羅紅霉素分散片在加工過程中采用的工藝以及質量控制這兩方面的內容進行闡述。方法:采用實驗的方式進行羅紅霉素分散片的制備,并且選擇合適的崩解劑,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制備工藝,嚴格控制藥物的質量。結果:要想制備羅紅霉素分散片,首先應該以羅紅霉素微囊作為基礎,原有的是交聯(lián)聚乙烯吡咯烷酮,使用羥丙基纖維素以及羧甲基淀粉鈉對其進行取代,選取微晶纖維素以及乳糖當做主要的填充劑,潤滑劑則選用了硬脂酸鎂。結論:在對羅紅霉素分散片采用新工藝進行制備以后,獲得了顯著的效果,相應的質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可以在今后得以進一步的推廣。
羅紅霉素;分散片;工藝;質量控制
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羅紅霉素分散片是一種治療疾病的主要藥物,患者的臨床效果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這種藥物在自身可利用性方面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種藥物的制備工藝相對來說有些系統(tǒng),制備出來的藥物味道偏苦,所以需要對這一藥物的制備工藝加以進一步的完善,在改變現(xiàn)狀的基礎上降低自身出現(xiàn)的苦味,新工藝的核心是微囊化,不但能夠有效的降低苦味,同時還能促進藥物生產壓力的提高。該制備工藝主要運用了崩解劑以及填充劑對苦味進行分解,并且在提高藥物質量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本文就針對具體的制備情況進行闡述。
在這一試驗中,所選用的主要儀器就是電熱恒溫鼓風干燥機、旋轉式壓片機以及片劑硬度儀等等。這些儀器設備主要為上海的某知名藥物儀器設備生產廠家制造,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其中所選用的試藥主要為羅紅霉素、乳糖以及微晶纖維素等試藥。在具體的試驗中應該保證這些藥品具有一定的優(yōu)質性和可信性。
進行微囊制備,需要取適量的羅紅霉素原料,準備適量的聚丙烯酸樹脂乙醇溶液,這種溶液要用60目篩制粒,要保證實驗的溫度在60℃之內,而且,要將水分控制在2%以下。
在進行處方生產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不同的處方對于羅紅霉素分散片具有不同的影響,微囊化是降低自身苦味的一個有效方法,在此基礎上增加崩解劑進行分散片的制備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數(shù)量越多,那么造成的黏沖力也就會越大。但是如果不增加崩解劑,那么分散的時間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羅紅霉素分散片不同處方的形式及相關數(shù)據(jù)如表 1所示,在本試驗中,主要添加了兩種藥劑,將聚乙烯吡咯烷酮進行置換,這樣其作用更加明顯了,并且藥劑的表面變得更加光滑,對于其他指標也不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在新工藝條件下,工藝驗證結果如表2所示,通過分析可知,羅紅霉素的分散片質量比較好,完全可以取代原處方。
表1 羅紅霉素分散片處方
表2 新處方工藝驗證結果
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中,我國的醫(yī)學研究事業(yè)越來越好,衍生藥物的出現(xiàn)是對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主要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常見的衍生藥物就要數(shù)羅紅霉素了,尤其是在臨床的治療過程中,羅紅霉素的應用更為廣泛,是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藥物。將其應用在實際的治療中可以發(fā)現(xiàn),羅紅霉素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苦味過大,主要是在制備的過程中工藝造成的影響,所以要想減少苦味的存在,就要進一步優(yōu)化制備工藝,將其應用在臨床治療中。
羅紅霉素普通片每一片含有的主藥150mg,其體積相對較大,主藥的味道比較苦,這樣就使得老人和兒童的服藥出現(xiàn)了一定的障礙。而其分散片遇到水之后可能會迅速的出現(xiàn)崩解,這樣也就形成了混懸液,這樣一來就使得上述的不足得到了控制,生物利用度高,吸收速度快,所以該品種也更有吸收力。
島津UV-160A紫外分光光度計;ZRS-4智能溶出試驗儀(天津大學無線電廠制造);羅紅霉素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羅紅霉素分散片空白全輔料、羅紅霉素分散片(海南亞洲制藥有限公司)。試劑均為分析純。
溶出介質:磷酸鹽緩沖液(pH5.8);顯色劑:硫酸溶液。
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精密稱取羅紅霉素對照品 18.0mg,將其放置在容積為50ml的量瓶當中,將介質按照要求進行稀釋處理,吸取5ml的溶液將其放置在容積為25ml的容量瓶當中,將其當作對照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可以制成濃度完全相同的樣品溶液、吸取對照品溶液和樣品溶液各5ml,將其放置在具塞試管當中,分別加入 5.0ml的硫酸溶液,將其搖勻,靜置30min左右,將空白介質作為其對照液,在540—400nm的波長范圍之內進行掃描,從掃描的結果上來看,在482nm的波長位置存在著最大吸收值,取適量的輔料,用相同的方法進行陰性對照實驗,結果在540nm—400nm波長的位置沒有吸收,這也就證明對測定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部標準羅紅霉素片的溶出度檢查法采用占噸氫醇與羅紅霉素在冰醋酸—鹽酸溶液中生成紫紅色溶液進行比色測定,因占噸氫醇試劑不易買到,考慮到羅紅霉素為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參照中國藥典1995年版二部紅霉素片溶出度測定方法,選用硫酸顯色的比色法測定羅紅霉素與硫酸顯色后的溶液〔1,2〕,結果在482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方法簡便準確、可靠。
根據(jù)羅紅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均一性試驗結果及分散片的特性,確定溶出時間為3min,限度為標示量的75%。測定6批樣品,溶出量均不低于標示量的75%。
在進行藥物制備的過程中還需要對相應的藥物材料進行深入分析,保證要為制備的合理性。而且在制備中采取的試劑還需要對其自身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實現(xiàn)羅紅霉素自身質量提升。第一,藥物的微粉化處理。為加速藥物的溶出并使分散片遇水崩解后形成均勻的分散體,藥物在制成分散片前一般要經微粉化處理在制劑工藝中,對原料藥、輔料進行微粉化處理,使其達到一定的粒徑(要求過100目篩網),這樣得到的分散片可以更細膩、更均勻。第二,藥物與親水性輔料共同研磨。將小劑量藥物與較大數(shù)量的親水性輔料共同研磨混合時,由于后者的存在可防止其聚集,增加潤濕性,從而提高主藥的溶出。第三,崩解劑的加入方法。崩解劑加入方法是非常重要。在分散片中有的是一種崩解劑既內加也外加;有的是內加一種崩解劑,外加另一種。從分散時間看,使用崩解劑羥丙纖維素時,外加法的分散時間<內外加法的分散時間<內加法的分散時間。另外,還可以嘗試采用一些新型輔料,并加入助懸劑、矯味劑制備一種分散于水中后具有良好口感且制備工藝簡單的分散片。制成后的羅紅霉素分散片不但服用方便(患者服用前可將分散片置溫水中,在 1-2分鐘內藥物分散于水中而呈混懸液,或直接吞服,使嬰幼兒及吞咽困難或對苦味敏感的患者更樂于服用),而且加入矯味劑和甜味劑的羅紅霉素分散片有效地掩蓋藥物的苦味,不但具有口感好、味道甜美、體內吸收好,而且保證了藥物的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減輕對胃的刺激性。
[1]馬昌東,徐鴻,李新柱,謝四清.羅紅霉素合成工藝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7).
[2]蒲蘭濤.羅紅霉素片工藝改進[J].海峽藥學.2011(09).
R452.1+2
A
1672-5018(2017)0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