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per
澳大利亞政府內部的雙重國籍丑聞持續(xù)發(fā)酵。
繼兩名國會議員率先被曝出擁有雙重國籍并從國會辭職后(其中一人擁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雙重國籍,另一人擁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雙重國籍),又有第三名內閣成員被曝出擁有雙重國籍——雖然他從來沒有去過意大利,卻同時擁有澳大利亞和意大利國籍——目前也已辭去內閣職務。
隨即事件進一步升級,澳大利亞副總理巴納比·喬伊斯也陷入“國籍門”,他“驚訝地”得知自己擁有新西蘭國籍。如果巴納比·喬伊斯也因具有雙重國籍身份而被迫辭去議員職務,澳大利亞政壇格局將面臨巨變。
喬伊斯是國家黨黨魁,他領導的國家黨與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領導的自由黨聯(lián)合執(zhí)政。如果喬伊斯失去眾議員資格,對執(zhí)政聯(lián)盟無疑打擊巨大。目前,澳大利亞執(zhí)政聯(lián)盟以僅超議會半數(shù)席位1席成為議會多數(shù)黨,如果少了喬伊斯這個席位,現(xiàn)政府將面臨倒臺的危機,有可能要重新進行大選。
澳高等法院將裁定喬伊斯能否繼續(xù)保持議員身份,目前接受聆訊的議員已增加到5人。不管結果如何,過去的1個月,沒有人預料到這場“國籍風波”會席卷澳大利亞政壇。
這一切的風波源于澳大利亞憲法第44條,該條款規(guī)定,雙重或多重國籍者原則上不得擔任澳大利亞議員。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國家之一,包括目前已經(jīng)因雙重國籍而辭職的議員在內,澳大利亞政府共有25名議員在海外出生,此外還有一些議員雖在澳大利亞出生,但因父母有或曾有外國國籍,因而也有可能持雙重國籍。在此背景下,這些議員開始“瘋狂”核查自己是否擁有其他國家的國籍。
而被曝光擁有雙重國籍的議員則都表示自己并不知情,比如喬伊斯。喬伊斯聲稱自己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有雙重國籍,因為父親出生在新西蘭,所以他出生后自動獲得新西蘭國籍。
這場國籍風波對澳大利亞政府形象造成了損害,很多民眾對于政客糾結于雙重國籍問題感到不滿。他們認為,政府應更關注公務差旅經(jīng)費、資產公開等議題,而不是類似于“雙重國籍”等細節(jié)問題。還有民眾表示,自己關心的是,如何確保當選議員真心替澳大利亞辦事,而不是暗中替別國操心。
此外,也有人質疑,這些因雙重國籍辭職的議員是否應該歸還自選舉以來所領取的酬勞。
事情一開始是澳大利亞綠黨兩名副領袖相繼被曝出有外國國籍,綠黨是澳大利亞除聯(lián)盟黨和工黨外最大的黨派。
7月14日,綠黨聯(lián)合副主席斯科特·盧德拉姆突然宣布辭去議員職務,原因是他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雙重國籍。盧德拉姆生于新西蘭,3歲時隨家人來到澳大利亞。他在宣布辭職時表示,他原以為獲得澳大利亞國籍后就會自動失去新西蘭國籍,直到數(shù)天前才得知自己仍擁有新西蘭國籍——一名住在珀斯的律師調查了他的國籍身份,隨后上報給了澳大利亞最高法院。
數(shù)天后,另一名綠黨聯(lián)合副主席、參議員拉麗莎·沃特斯也因擁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雙重國籍辭職。沃特斯出生于加拿大,父母都是澳大利亞人,不到1歲她就隨父母回到澳大利亞。她本以為要自己主動申請才能獲得加拿大國籍,但事實上,她和盧德拉姆一樣,仍然保留著出生地所在國國籍。再晚些時候,執(zhí)政聯(lián)盟中的國家黨參議員馬特·卡納萬在與母親一通電話后,也辭去了特恩布爾政府的部長職務。
卡納萬的外祖父母是意大利人,而卡納萬本人和他母親瑪麗亞·卡納萬都出生在澳大利亞??{萬稱,他25歲時,母親前往意大利領事館申請意大利國籍,同時也為他提出申請,但事后并沒有告訴他。如今他跟喬伊斯一樣,也將面臨澳大利亞高等法院的調查和裁決。
除此之外,工黨議員賈斯汀·凱伊透露自己在去年參選前就已放棄英國公民身份。不過直到選舉結束一周后,賈斯汀·凱伊才收到英國當局的確認回復。法律專家表示,凱伊在這起“國籍門”事件中處于安全位置,因為她在競選前已采取了必要措施放棄英國國籍。
單一民族黨參議員馬爾科姆·羅伯茨的情況則微妙許多。羅伯茨聲稱去年7月當選參議員前他已向英國政府申請放棄英國國籍,但直到當選5個月后才收到書面證明。不過羅伯茨只是給英國當局發(fā)送郵件申請,并未像凱伊那樣填寫過正式的書面申請?,F(xiàn)在,羅伯茨的案件也被提交到高等法院等待裁決。
在核查之后,25名出生于國外的議員中已有23名發(fā)聲撇清雙重國籍嫌疑,其中包括澳前總理阿博特。阿博特發(fā)推特說:“謠言都歇了吧,我1993年就放棄英國國籍了?!惫h參議員達斯蒂亞里吐槽說,自己為放棄伊朗公民身份還花了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4萬元)的法務費。
澳大利亞憲法第44條規(guī)定,任何內閣或議會成員如果出現(xiàn)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效忠于、服從于或者依附于其他外國勢力;擁有其他國家的國籍;有資格享有其他國家公民所應享有的權利和特權,都將失去其議員資格。
這一條款意味著,擁有雙重國籍的人不允許擔任澳大利亞國會議員。澳政壇近期已有幾名議員中招,盡管他們都宣稱自己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雙重國籍身份,但目前想要改變這一憲法條款幾乎不可能。
2016年澳大利亞人口普查顯示,26.3%的澳大利亞人在國外出生(5年前這一數(shù)據(jù)為24.6%),近半數(shù)澳大利亞人父母的一方或雙方為外國人。其他國家對雙重國籍者參加選舉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但這些國家的雙重國籍現(xiàn)象并沒有澳大利亞這么普遍,比如,在英國只有13%的公民在國外出生,而卷入澳大利亞“國籍門”的兩個國家的海外出生人口占比則稍高一點——加拿大是22%,新西蘭是23.3%。
澳大利亞1901年成立聯(lián)邦政府,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當時就已有憲法第44條。
“在1901年那會,如果你不是一名英國國民,人們就會懷疑你的忠誠度?!毙履贤柺看髮W高級法學講師保羅·基爾迪亞解釋道。在澳政府第一屆議會上,有一半的人都出生在海外,而出生于澳大利亞本土的都是英籍人士,1949年才有澳大利亞公民的概念。直到1999年,憲法第44條才將英國也列為“外國勢力”。
時過境遷,如今澳大利亞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憲法44條依然在發(fā)揮作用?!叭绻h會中提出來的新法案涉及到其他國家,那么參照澳大利亞憲法44條,國會議員必須優(yōu)先考慮本國利益?!北A_·基爾迪亞解釋道。
鑒于澳大利亞的社會現(xiàn)狀,基爾迪亞建議考慮修改法律,要么規(guī)定公民只要持有澳大利亞國籍就可以參加公職競選,或者讓競選公職者提前公開雙重國籍身份,是否當選則交由選民自行投票決定。針對目前形勢,基爾迪亞還提出第三種解決途徑——那就是交由高等法院裁決,取消所有具有雙重國籍身份的議員職位,以示警戒。
且不論憲法第44條訂立的初衷是什么,如今這份一個世紀之前便起草的憲法是否仍具有其時效性有待商榷。畢竟,“澳大利亞本身就是移民國家,公職人員是否忠于國家不能僅用國籍評判,沒有雙重國籍的人也不能保證真正忠于國家?!被鶢柕蟻喺f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