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駒
一、培養(yǎng)學生“思辨心”的重要意義
社會日新月異,各類信息鋪天蓋地,讓人應接不暇。針對某些事件、某些現(xiàn)象,電視、報紙、網(wǎng)絡(luò)上各種評論層出不窮。人們始終處于海量信息的包圍之中,卻很難辨識其中的真?zhèn)?。很多人甚至都已?jīng)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想法,可以說,很多人都在十分被動地接受著外界的信息,沒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久而久之,我們對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就會無所適從。對于正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他們更需要一種理性思維,更需要具備一種對外界事物的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我們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讓他們在接受任何知識、觀點之前,理智地批判地去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經(jīng)過自己的判斷與選擇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具備真正的“科學精神”,才能有“責任擔當”。
二、利用課前演講,培養(yǎng)學生“思辨心”
作為語文老師,始終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這個目標貫穿在自己平常的教學中。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這一點,我也一直在尋求一些方法和途徑,努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在實踐中,我覺得開設(shè)課前五分鐘演講并加以充分利用,是培養(yǎng)學生一顆“思辨心”和理性精神的有效途徑。
1.明確意義和要求
學生的課前演講內(nèi)容是針對各類社會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的課前五分鐘演講,就是他對外界世界的體悟和感受,就是他對外界事物的一種理性思考。當然,“5分鐘”是一個概數(shù),它指的是每節(jié)課開始的5~10分鐘時間。而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演講主題的選擇、課前演講稿準備、課后演講稿修改等。
2.具體實踐的階段和步驟
第一階段:形成“思辨心”。讓學生自由選材,針對平時的所見所聞,在演講中能清楚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從實踐操作來看,這個階段,因為學生剛開始接觸這個題材的演講,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要相對低一點。
教師要讓學生多去關(guān)注身邊的人或事,關(guān)注社會熱點,在尋找和關(guān)注中進行思考。只要學生關(guān)注社會生活,仔細體悟,往往都會觸發(fā)感受和思考。
第二階段:發(fā)展“思辨心”。讓學生找一個社會熱點材料,在演講中展示,并深刻闡述自己的觀點,要求理由充分,評析深刻。其他學生聽后可以提問和質(zhì)疑,演講同學要進行回答。觀點如果有沖突,要進行辯論。教師進行適當?shù)狞c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化。
這個階段的要求要明顯高于第一階段,一次演講不是一個學生的演講,而是要求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進行思考、辯論。這樣,可以使學生“思辨心”進一步得到發(fā)展。
第三階段:鞏固“思辨心”。由老師尋找材料,在課前演講時進行展示,輪到的學生即興談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教師和其他同學可以針對此學生的觀點和理由進行提問、質(zhì)疑或點評。
這個階段,由老師選擇出的材料往往會更有價值,另外學生要進行即興演講,并且還要接受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提問或質(zhì)疑,因此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要求會更高。演講之前,除了教師,其他學生對演講內(nèi)容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演講者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就要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這就需要比較高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這恰恰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在演講時,師生都要認真傾聽,以便于自己進行提問或點評。其他學生的提問其實也正是他們思考的結(jié)果,也正是他們批判接受別人觀點的結(jié)果。因此,不管是演講者還是其他同學,在這個過程中都在使自己的思考走向更深處,都讓自己的思辨能力不斷在提高。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演講者作出評判,還要對其他同學進行點評,要及時糾正學生的失誤,及時引導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讓學生的理性思維不斷提升,“思辨心”不斷成熟。
三、實踐操作時的注意點
在實施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營造自由寬松的言說環(huán)境
在課前演講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沐浴在自由民主寬松的氛圍中,讓學生流暢自如,盡情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觀點。師生之間要平等對話,教師要允許學生爭辯,允許學生出錯,用討論的、辯論的方式,使理越辯越明,使學生的思辨能力越來越強。
2.利用豐富多樣的媒體資源
在整個演講的過程中,由于教師課前對學生的講題并不知情,對其他同學如何反應也并不知情,因此教師在每一個階段每一節(jié)課前都要認真?zhèn)湔n,對學生課前演講可能涉及的內(nèi)容要充分關(guān)注。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要充分關(guān)注外界時事動態(tài)、社會萬象等。教師要善于從每天的報紙、網(wǎng)絡(luò)、專門的書籍中搜尋有用的資料,了解社會生活,而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賢書”,要充分利用媒體資源,開拓自己的眼界,積累材料特別是評論性文章,以應對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
另外還要把優(yōu)秀的一些媒體文章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不斷去關(guān)注、不斷去發(fā)現(xiàn)、不斷去思考,讓自己在思辨中成長,在成長中不斷學會選擇、學會批判。
3.篩選有價值的熱點材料
課前演講進入第三階段后,教師的材料選擇顯得尤為重要,越有價值的材料越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精神。因此,教師不但要選擇一些影響力特別大的時事材料,比如: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雅戈爾動物園老虎咬人事件、韓國薩德事件等等。更要選擇出一些能很好反映社會民生、社會百態(tài)的新鮮材料。
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當然,利用課前五分鐘演講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和途徑,老師要善于尋找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一顆“思辨心”,讓學生不斷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