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婕
孩童嬉戲最是動人心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賞析
顧婕
陳鐵梅﹃審美人生教育﹄名師工作室/主創(chuàng)
庭院秋聲落棗紅,
拾來旋轉(zhuǎn)戲兒童;
丹青詎止傳神詡,
寓意原存相讓風。
這首詩是清高宗題寫在宋代畫家蘇漢臣的傳世之作《秋庭戲嬰圖》上的作品,是對蘇漢臣這幅畫作最好的解讀和最大的肯定。
絹本設(shè)色卷軸《秋庭戲嬰圖》,描畫的是孩童嬉戲的場景。畫中,庭院角落里有兩個孩童正圍著小圓凳,全神貫注地玩著推棗磨的游戲。穿紅衣的男童頭頂一綹黑發(fā),認真得連自己的外衣滑落下來都全然不知。一旁的女童梳著兩個卷卷的發(fā)髻,正用手指點,嘴巴微微張開,好似教弟弟玩。姐弟倆稚拙的動作和神態(tài)十分惹人喜愛,特別是兩孩童瞳如點漆,炯炯有神。姐弟倆身后的圓凳、草地上,還散落著精致的玩具,說明孩子對玩具喜新厭舊的天性,卻也正是這份稚氣未脫、天真爛漫的童心讓人更覺珍貴。
遠處,高聳著筍狀石頭,石頭周圍簇擁著綻放的芙蓉與雛菊,硬朗挺拔的石頭與嬌艷欲滴的花朵相輔相成,配合得恰到好處,并點明這已是在秋天。畫家用皴染結(jié)合的筆法配合墨色的變化,表現(xiàn)石頭的立體感。花卉勾勒精勁,綠葉色彩渲染濃郁,在太湖石前后搖曳生姿,營造出了空間感,更有雖靜猶動的美感。這塊大石頭僅是背景,那為何要畫如此之大?因為這是宋徽宗特別喜愛的太湖石。
蘇漢臣線條功力深厚,讓游絲描有了輕重、長短、轉(zhuǎn)折、頓挫的變化。弟弟身著的衣裳線條短促,再點染花紋,設(shè)色艷麗;姐姐的白色衣裙,衣紋處理流暢圓潤,雖用白色著重渲染,但仍可見衣衫的輕薄、透明,不僅畫出質(zhì)料的柔軟細致,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zhì)感,富有層次感的處理也讓衣裙不失飄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