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篇立意確定,無非要提醒某些官員別搞 歪門邪道,別做心術不正者槍口中的“獵物”。這樣的作品在1981年發(fā)表,倒是很及時的,頗具警策意義??墒菚r至今日,在我們的大大小小新舊干部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成了心術不正者的“獵物”的已不在少數(shù)。面對這一觸目驚心的事實,再來思考這篇作品提出的課題,又似乎覺得太平淡無奇了。唉!這也許是社會的悲哀吧!
作品中楊局長聽了李秘書有關王主任的“關心”之后說:“該死,早把我當獵物瞄上了。”我以為這句話是全篇的“文眼”,它包含的意義是多方面的。而其最主要之點是:楊局長被“包圍”了,被一張無形的人情網(wǎng)粘住了。這張無形的人情網(wǎng),凝聚著傳統(tǒng)的文化心態(tài)。從文化學角度看,中國人中有一種類型,他們一方面“怕”官,一方面“愚”官?!芭隆笔且驗楣儆袡?quán),管著自己,“愚”官的目的則在于“設范以囚之”,借用“官”的權(quán)力營私肥己。而所謂“設范以囚之”,其慣用的把戲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各種名目和手段,把“官”“包圍”住,使其神志不清,變得愚蠢,最終為自己所用。這些“包圍”者的思想行為,有一個軌跡:當被“包圍”的“官”昏庸了,垮臺了,他們就毫不猶豫地又去“包圍”新的“官”,如此周而復始。今日的“官”是人民的勤務員,今日的官民之間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沖突,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從我們見到的許多事例看,今日的官民之間,恐怕還是很難擺脫上面說的那種傳統(tǒng)的文化背景的!但愿我們的為官者能從黑黝黝的“槍口”中領悟到更多的東西。
(包忠文,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