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龔自珍《丁亥·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
釋義:如果連自己的心都抑制不住,怎么能戰(zhàn)勝客觀世界?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接物》
釋義:對方有理,自己沒理,要讓人;對方無理,自己有理,要容人。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
——【元】張養(yǎng)浩《牧民忠告卷下》
釋義:不能用衡量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唐】韓愈《原毀》
釋義:不拿要求一般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卻拿圣人的標準要求別人,我看不出這種人是在尊重自己。
病人之病,憂人之憂。
——【唐】白居易《策林·一》
釋義:把別人的缺點看成是自己的缺點,把別人的憂愁當成自己的憂愁。
待己者,當于無過中求有過;待人者,當于有過中求無過。
——【清】陳宏謀《訓俗遺規(guī)·史搢臣愿體集》
釋義:對待自己,應當在自以為沒有錯誤中找出缺點;對待別人則反之。
但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
——【清】王晫《今世說·卷二》
釋義:如果每一天都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錯誤,這就妨礙自己走到圣賢的道路上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