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旋
(安徽工程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抽象的“點”到具象的草間彌生藝術(shù)符號
王旋
(安徽工程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藝術(shù)家,以生活為筆,以思維做線,寫出了對宇宙、對生命的理解。個體是整體組成的重要部分,個體的燦爛也會感染整體的輝煌。我國擁有五千年豐厚的歷史底蘊與龐大的創(chuàng)作者儲備,但紛繁多樣的藝術(shù)符號充斥著當今的中國,忽視了潛意識中對隨見所聞的記載,也就缺乏了對藝術(shù)文化的傳承挖掘與發(fā)展。文章透過草間彌生的生活,淺析其藝術(shù)符號的形成,或許會對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帶來啟發(fā)。
草間彌生;創(chuàng)作符號;潛意識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假設(shè)將所有的藝術(shù)元素與符號看作一個“點”,看似獨立的“點”因藝術(shù)家個人閱歷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義,如此繁復的“點”構(gòu)成了有著豐富語言的“線”,這些線形成了肉眼可見“面”的作品,“面”織成受眾欣賞思考時的“空間”,“空間”的組合便是肉眼不可見的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
潛意識可以是事反映真實的自我,“我們是無法覺察潛意識的,但它影響意識體驗的方式卻是最基本的——我們?nèi)绾慰创约汉退耍绾慰创覀兩钪腥粘;顒拥囊饬x,我們所作出的關(guān)乎生死的快速判斷和決定能力,以及我們本能體驗中所采取的行動。潛意識所完成的工作是人類生存和進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弗洛伊德曾說:“在意識層,我們往往欺騙自己。人有了語言、思維,比其他動物聰明多了,但也正是因為人有了這些,人也能夠自欺欺人?!痹诰W(wǎng)絡信息發(fā)達時代,了解一段生命的始末容易,但被修飾的詞藻,可能被控制作為,會受引導和操控的評價都會失去判斷的準確性,尤其是人的行為被意識所控制。作品因為減少了傳播媒介,即使作品本身是被修飾的謊言,也是作者與受眾之間直接的溝通行為。作品由無到有的累加,最終達到巔峰的過程就如同人生命的經(jīng)過——作品也因這個過程有了特殊氣質(zhì)。氣質(zhì)是天生的,且會被外界影響而改變。隨著思考活動產(chǎn)生的變化可能會創(chuàng)作出與個人氣質(zhì)迥異的作品,雖不足表達創(chuàng)造者的一生但作品的細節(jié)亦或是某一階段生活的濃縮——可以傳達創(chuàng)作時生活狀態(tài),思想狀況以及心理活動,因此作品不僅是繪畫和文字,更是人的心性,是探索對象的信息切入點。藝術(shù)家把作品呈現(xiàn)予受眾,產(chǎn)生溝通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袒露了自我,所以透過草間彌生的作品,也會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圖1)。從草間彌生到早期繪畫,直至現(xiàn)今所有創(chuàng)作風格的演變,20世紀70年代后,其努力消滅現(xiàn)實和具象的形態(tài)并使之符號化;90年代后,自幼年時期記錄恐懼到以此作為素材,把自我形象與怪誕的扭曲的幻想場景進行組合,直到那些曾經(jīng)憑借某一物象得到伸張的符號們可以生長在任何物質(zhì)上,比如南瓜。讓那些圓點、眼睛、觸角,如同水流涌動、氣流變化一般,看似錯亂無章地交織著,實則貼合了其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在時間的冶煉下,草間彌生的藝術(shù)作品中思考的比重越來越大,由個人的恐懼逐漸成熟,延伸到了對生命乃至宇宙空間的思考。
人的大腦是一個復雜的機器。而潛意識——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與可以被察覺到的意識不同的是,潛意識是人們“已經(jīng)發(fā)生但并未達到意識狀態(tài)的心理活動過程”。潛意識是被我們隱藏起來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一個隱藏的楔子,一個“點”。草間彌生的具象藝術(shù)符號“點”所承載的信息和演變過程,恰恰來自其抽象的“點”。
> 圖1
> 圖2
> 圖3
“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并開始在周圍尋找是不是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墻壁到屋子里的各個角落,最后是我的身體、宇宙。在尋找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被磨滅、被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感不停旋轉(zhuǎn)著,我變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花(D.S.P.S)》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擁有異于常人的天賦。瘋癲又或極平靜外表下,某一“點”被有意或無意的無限放大且觀察視角獨特。同時,7歲是抽象思維開始發(fā)展的一年,而8歲則開始熱衷于思考,在這一大致過程中,任何因素都有可能改變軌跡。草間彌生10歲便患有在醫(yī)學上被稱為“人格解體神經(jīng)癥”精神類疾病,為表達、記錄、抵抗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幻視與幻聽從而選擇繪畫作為載體。
除了疾病,面對來自母親的恐懼把孩提時期草間彌生置入以某種矛盾維系著的殘缺扭曲的家庭環(huán)境里。親歷了父親對婚姻的不忠與母親的暴躁,在性格特征形成與價值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要年齡,草間彌生承擔著不合乎年齡的巨大精神壓力,與其說幼小的她對此很畏懼不如說是憤怒,這樣的憤怒在孤僻與奇怪的小草間彌生外表下顯得有些無聲無息。對于一個日后思想如此前衛(wèi)的藝術(shù)家而言,這樣的反差是否存在著某種特定關(guān)系,這對草間彌生具象“點”產(chǎn)生的意義就在于充滿矛盾的生活給她的藝術(shù)符號繁殖提供了環(huán)境。
童年為母親畫肖像就出現(xiàn)的“圓點”(圖2)在其日后創(chuàng)作中不斷繁衍,如同細胞般逝而復替,執(zhí)著地重復、延伸,并在日后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符號化,以此為始不斷改變,成為了草間彌生和其藝術(shù)時尚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精神病患者”成為重要標簽般的成為了個人象征。草間彌生的創(chuàng)作開始于記錄恐懼,而“圓點”符號一則是其抽象的幻視中的具象體現(xiàn);另一支則是其母親。畫面出現(xiàn)的圓點是幻視得體現(xiàn),眼前母親因為丈夫的背叛而歇斯底里令年幼的草間彌生感覺害怕,就像幻覺中的網(wǎng),蒙在母親跟前,阻擋了真實的安靜溫柔的母親。
孩子對待父母有與生俱來的特殊情感。即便母親不可理喻仍會抱有希望跟幻想,草間彌生依舊渴望畫面中可怕圓點背后靜謐恬美的母親,這是十分矛盾的體現(xiàn),個體往往是整體的縮影,草間彌生及其家庭也是如此。魯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一書中用“菊”與“刀”形象刻畫了日本這個民族的矛盾特質(zhì)?!暗恰帧笔鞘澜绺鞯卦u價日本人最反復的句式。在日本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一批又一批承受著巨大壓力導致扭曲的小個體與個體組合被淹沒在看似文質(zhì)彬彬的日本大環(huán)境里。
而骨子里的叛逆幫助她離開了保守又矛盾的日本,使得其所有的激情與美麗被推向極點。比如與嬉皮士的相處里,其熱情不斷被刺激,也顯得瘋狂,使之精神疲憊不堪,也為其日后精神疾病的爆發(fā)奠基。草間彌生想要沖破的保守,逃避的家庭、母親、疾病等充滿矛盾的生活,對具象藝術(shù)符號“圓點”的繁殖提供了動力,并不斷繁衍,如同細胞般逝而復替,執(zhí)著地重復、延伸,在日后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符號化,成為了草間彌生和其藝術(shù)時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推移,1972年,草間彌生的愛人康奈爾去世時,她打包回到東京并在自己父親也逝世后,三種疾病并發(fā)需要手術(shù),之后又住進了精神病院。
草間彌生“十年無性”的愛人,著名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家約瑟夫·康奈爾是一個戀母同時占有欲很強的男人。其母親在二者之間扮演了十分畸形的角色,對女性充滿敵意,侮辱了草間彌生。使“女權(quán)主義者”草間彌生心存芥蒂。包含年齡差異,一系列“差同”所產(chǎn)生的矛盾以某種特殊的連接讓充滿矛盾的二者保持相處,使得二者會在情感燃燒時以常人無法理解,脫光衣服互相寫生的方式進行宣泄。
人的“本能”,在弗洛伊德著作《精神分析引論》中將嬰幼兒的性欲與心理關(guān)系結(jié)合人類本能劃分了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則可以大體分為“性(性的欲望)”與“自我保存(吃的欲望)”,而死的本能即“自我破壞”。
其中“性”貫穿了人類生活的始末,狹義看,可以說是生殖器官的快感;從廣義看,則是超乎實際器官的精神上的“性”。通常提及嬰兒恥以用“性”,但吮吸乳頭這一求生行為正是同時滿足性與生存欲望的表現(xiàn)。大部分人也并未發(fā)現(xiàn)嬰幼兒有實際的“性行為”。吮吸乳頭的嬰兒雖有兩性,但其吮吸乳頭的性別卻只有一個,即來自女性的,在性別上具有了特例性,因為能夠同時滿足求生欲望的乳頭只有來自女性的,這是保持生存的前提。在情感宣泄的形式上,草間彌生跟康奈爾脫離了大部分人的認知,所以“十年無性”成了二者情感的前綴。這實質(zhì)是精神上“性”的滿足。以異乎尋常的“點”使二者的感情達到了圣潔的高度。就像人們雖然難以接受嬰幼兒有“性的欲望”卻會注意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一樣,實則是壓抑。而康奈爾是十分虔誠的基督教徒,這正是信仰對其欲望的壓抑,也有來自母親的壓力。而這種連接更多的也許是兩個異乎常人藝術(shù)家間的“惺惺惜惺”。
草間彌生的生活為其藝術(shù)帶來了質(zhì)的飛躍與升華,提供了符號繁衍的溫床。
> 圖4
> 圖5
疾病和紛繁多樣的生活經(jīng)歷給草間彌生帶來了“圓點”?!皥A點”衍生出觸角、眼睛等符號。而除了圓點之外,草間彌生的作品,色彩非常有個性,多是利用主觀意愿色彩,營造獨特的空間,絕不僅僅是對大自然某一色彩的寫實,更是內(nèi)心想法寫意的表達。
由點及線再到構(gòu)成面,形成了草間彌生的藝術(shù)空間。在草間彌生的作品所營造的空間,宛如夢境卻是幻覺,如無限鏡屋(圖3),利用了鏡面反射,仿佛置身于無限的空間內(nèi),讓人產(chǎn)生深深的孤獨感。把人直接拉進無窮浩瀚的空間,豐富的色彩里看不出快樂,草間彌生端坐其中,她的孤獨直白地寫在藝術(shù)作品里,隨著人生經(jīng)歷的累積,其作品既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茫茫未知宇宙的思考。
1959年《無限的網(wǎng)》(圖4)中顏料隨著時間沉淀織成了黑白的巨幅交錯。畫面給人營造了茫然的感覺,墜入“無”的空間,這些圓點就構(gòu)成了一切,似乎要繁衍到吞噬宇宙,執(zhí)著地讓時間說明著一切。
而創(chuàng)作于1989年作品圖5,給象征男性力量的蜥蜴戴上女性的蝴蝶結(jié),這看似稚氣未脫的畫面,被女性安靜的笑容洗去童稚,似乎是凌駕于男性之上如同圣母般的存在。而男性則顯得主動跟諂媚,甚至有一些稚嫩。在康奈爾逝世的十年后,草間彌生的作品增添了人情味,變得稍有靜意。草間彌生的女權(quán)主義觀念也在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
愛人與父親逝世后幾十年的療養(yǎng)生活,讓草間彌生的藝術(shù)作品的“點”愈發(fā)時尚而漸漸脫離了原本的歇斯底里,表達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富哲理。在具象的形上,具象的點不斷繁衍變異,而抽象“點”的寓意隨之改變。早期的草間彌生執(zhí)著地展現(xiàn)“瘋狂”,“圓點”攜帶著象征世界跟生活的力量,以蕈類聚生的方式承載豐富形狀,讓不可捉摸的運動伴隨某些規(guī)律闡述著生命輪回不止的意義,詮釋著她思考的宇宙空間。由一“點”而發(fā),生生不息,隨著時間推移,也在思考著生命的一切廣至宇宙。
草間彌生說:“我的生命結(jié)束之前,在那逝去了的漫長的歲月中,如果我的心曾經(jīng)有過閃耀,則是我莫大的欣慰!我的努力還非常非常地不夠,我將更加心憂人生、更加敬畏人間大愛,我將廣播我的問候,繼續(xù)我的藝術(shù)家的道路?!?/p>
就個人而言,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哪怕驚鴻一瞥都有可能儲存在潛意識中。這就是“元素”的積累。這些元素平日里安然無恙,被意識所壓制。當夜深人靜時或是受到了某些刺激,元素與元素如同細胞分裂組合一般繁衍生息,織成了紛繁多樣的情境。有些熟悉有些則陌生。這些日常見聞的“元素”如同草間彌生的“點”一般積累在思維中,當獲得的“點”被激發(fā)或者被挖掘,就會產(chǎn)生形成個人符號的契機。而這恰就是獨屬于個人的創(chuàng)作符號。
對56個民族和諧共處的中國,在民族交流的過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地方物質(zhì)文化的差異又有某些共同之處,因而充斥著紛繁多樣的藝術(shù)符號,靜候挖掘。隨著全球化的影響,交流跨越了國家與民族的界限,在這一趨勢下,中國有更多機會去接觸他國的文化,但中國藝術(shù)與設(shè)計等越來越缺乏對于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仿成風。個體影響整體,中國也就顯得單調(diào)。在藝術(shù)領(lǐng)域,從不缺乏也不避諱模仿,但模仿的最高境界是始于彼而高于彼,這一過程漫長而艱難。地域之間千篇一律,只追求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而不注重地方文化建設(shè)會導致文化與藝術(shù)思想的匱乏。文化是民族之魂,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衣、食、住、行等各種風俗習慣,即“民俗”。中國傳統(tǒng)民俗符號儲存著大量的歷史、文化和民俗事項信息,蘊含豐富民俗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著鮮明的藝術(shù)個性,是歷史、文化和民俗事項相融合的產(chǎn)物。民俗等就如同中華文化的“點”,在潛意識中受到意識的壓抑,成為時代大潮下未被多加重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符號之一?!胺栂蛭覀儌鬟f的是一種可以瞬間直覺檢索的簡單信息,象征……是一種視覺的圖像,或是表現(xiàn)某一思想的符號?!钡羰菦]有傳承并使之成為文化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就會面臨消亡?!?/p>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葉凡,編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
[3] 草間彌生.無限的網(wǎng)[M].鄭衍偉,譯.中國臺北新店:木馬文化出版,2010.
[4] 布魯斯-米特福德,威爾金森.符號與象征[M]周繼嵐,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
From the Abstract Point to the Representational Kusama’s Art Symbols
WANG Xua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rtists to life as a pen to do line of thinking, wro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fe of the universe. Individu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verall composition, individual glory also affects the overall brilliance. China has five thousand years of rich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creator of huge reserves, complex diverse art symbol filled with China,ignored the subconscious to as seen and heard, also lack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mining and development.Through the life of kusama, analyses the formation of its artistic symbol, may bring inspira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Kusama; creation symbol; subconscious
J05
A
1008-2832(2017)09-0135-03
檢 索 :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