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戰(zhàn)強
摘要本文通過具體工程案例,對建筑工程施工中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流程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探討,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建筑施工水平提供了科技支撐。
關鍵詞建筑工程;鉆孔灌注樁;工程案例
1工程案例
某建筑工程選取鉆孔灌注樁基礎,二級為其地基等級。C30為樁身混凝土標號,按照設計圖紙規(guī)定,共有292個樁。該工程選取柱下承臺樁基,以樁長及進入持力層深度雙重控制,3 2中風化含礫砂巖層為樁端持力層,0.5m為樁端向持力層進入的最小深度。1.5m為樁身超灌長度,為確保樁身質量,需對其施工工藝進行合理安排,二次清孔后要求樁底沉渣控制在50mm以下。樁基施工前期,需實施試打樁,完成樁基后可需進行試樁,一般選取堆載法、靜載試驗。按照擬建建筑物實際情況,在與工程地基土情況充分結合時,可從上到下將此場地地層分為素填土、含礫粉質粘土、強分化含砂礫巖等3類。
2建筑工程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
當前,鉆孔灌注樁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技術不夠成熟,各項措施不夠完善,很多施工技術尚處于摸索階段,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施工標準。在今后施工中,要加強施工技術熟練度,規(guī)范施工流程,把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應用到施工過程中,才能確保我國建筑工程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1定位放線
按照設計圖紙施工測量標高、坐標等位置,且對提供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進行核對,如測量精度不準確,需向建設、設計等部門上報,且進行再次測量、校對。測量其方位、水準點(2個以上)后,可選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加以穩(wěn)固。單排樁軸線偏差允許范圍可合理控制在10mm以下,其他樁基軸線也需控制在20mm以內。
2.2場地準備
中硬場地土為本工程場地的主要類型,II類為建筑場地的類別,當平整場地后,可進行工程定位及樁位確定。
1)臨時設施布置。在準備好工程場地“三通一平”后,設備與人員需及時進入施工現(xiàn)場,且做好各事項安排。
2)清理場地。按照現(xiàn)場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布設,做好“三通一平”施工作業(yè),要求將現(xiàn)場地下、地面障礙物清理干凈,隨后分層對場地進行壓實、整平,地面承載力在每平方米8T以上時,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3)施工機械,如表1所示。
4)材料準備。水泥、碎石、砂、鋼筋為施工所需材料,在進場前期需通過實驗室進行檢驗后保證其質量符合施工規(guī)定才能使用。如材料質量不佳,則不得使用。
2.3埋設護筒
通過壓重、振動、錘擊及挖土等方式進行護筒埋設,通常選取鋼板進行護筒制作,為確保埋設過程中受力均衡需將肋骨吊環(huán)焊加到結構上,上端可進行溢漿孔開設,與鉆頭直徑相比,其內徑最少高出100mm,具體可按照場地上層土質進行高度的確定,同時還需進行300mm長度增設,其作用為由孔口外溢泥漿的圍護。
除此之外,按照上部土質土層實際情況可確定護筒底端埋入深度,需加深水內施工的護筒入土深度,也可向隔水層打入,要求對護筒內的外液面高差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塌孔、管涌問題的出現(xiàn)。護筒埋設施工中,其中心和樁位中心之間的重合誤差必須控制在50mm以下,在1%以內控制埋護筒傾斜度。
2.4鉆機就位
鉆機各項檢查工作都必須在就位前完成,如水供應問題等。鉆機就位過程中,應確保機架具有良好平穩(wěn)性,其是否處于水平狀態(tài)可通過水平尺進行底盤核對,要求在20mm以內控制其偏差。
2.5挖筑泥漿池
場區(qū)道路、場區(qū)出入口等因素都是泥漿池挖筑必須思考的問題,一般在樁位外側附近進行布設,要求最大限度減少泥漿流道長度。
2.6造孔
開鉆施工過程中需記錄好鉆進過程,實時抽檢使用的泥漿,并對合格泥漿的使用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尤其重視土質變化過程中合理調配泥漿。選取原地鉆進、沖水造漿護壁等方式用于粘質土、淤泥質土工程。如地質為砂質土,要求選取相應粘土(25以上塑性指數(shù)、粘粒0.005mm以下)在泥漿池添加水進行均勻拌和形成泥漿,隨后通過泥漿泵向孔內吸入。膨潤土、粘土為造孔泥漿土的主要類型,如無粘土的情況下可選取的泥漿土為膨潤土,如選取一般粘土,則需在4%以下控制含砂率。
2.7故障處理
塌孔處理,在了解產(chǎn)生塌孔原因的基礎上,確定位置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施工。措施主要為泥漿性能改善,水頭加高,石粉、粘土、水泥等材料在塌孔較為嚴重的位置再次進行回填,之后才能再次鉆進施工。如孔井上部較淺位置存有障礙物,需將其挖開去除。
鋼籠投放不下,其主要產(chǎn)生原因在于坍塌現(xiàn)象存于井孔內,或砂土與孔徑內填滿。如依據(jù)塌孔方式進行處理施工,則有泥柱懸浮物出現(xiàn)于井孔局部位置,其主要原因為地質土層具有較大粘性,鉆進施工中具有較快鉆進速度且沖水量較慢等,其處理方式為先確定泥漿柱的深度,通過鉆孔往返回轉施工,把懸浮泥柱進行充分攪拌,最終形成泥漿。
2.8清孔工作
鉆孔質量符合施工規(guī)定,可對成孔質量進行檢測,隨后進行清孔工作。選取抽漿法、正循環(huán)法進行清孔施工。反循環(huán)鉆機、水力吸泥機等為抽漿法主要機械。正循環(huán)法主要選取泥漿池內較低稠度的泥漿,通過泥漿池膠管向鉆桿內輸入隨后向鉆頭底進入孔底部以此進行循環(huán),并獲取置換泥漿,達到良好清渣作用。
清孔過程中不得選取孔底深度加深的方式,在清孔清渣施工時,要求提升鉆頭,鉆頭和孔底之間具有相應的距離。清孔施工中選取正循環(huán)法時,開始選取較高稠度的泥漿,隨著時間的延長,可適當將其粘稠度降低。當清孔時選取抽漿法時,需對孔內水頭加以重視,避免塌孔問題提出,要求提升鉆頭,避免施工質量問題出現(xiàn)。
2.9安裝鋼筋籠與導管
可選取整體、分節(jié)的方式進行鋼筋籠制作,加強箍筋可相隔2m~2.5m進行一道設置,以此保證鋼筋籠具有良好整體性,通過提升鋼筋籠剛度,避免變形問題出現(xiàn)在起吊鋼筋籠過程中。要求科學吊裝、焊接鋼筋籠,吊放施工中防止孔口井壁損壞,就位后需與孔中相對,并做好定位固定工作,也可在鋼筋混凝土保護層應用于此,或將混凝土墊塊套于鋼筋上。
導管可選取分節(jié)接駁成長,2.5m為各節(jié)長度,無縫鋼管為其導管長度,3mm~4mm為其壁厚,選取螺紋旋接用于所有導管接頭位置,4m以上為底管長度,接駁過程中需穩(wěn)固接口連接位置。
2.10混凝土灌注
完成清孔作業(yè)后,在確定井孔質量符合施工,即可進行樁孔灌注施工。第一次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儲料罐容積應流經(jīng)導管流出導管底口混凝土能埋上導管0.8m,儲料罐混凝土向導管流入后,向孔底進入,隨后快速放下導管向孔底插入,避免孔底泥漿向導管內滲入。
3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建筑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等內容,要求必須規(guī)范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近年來,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項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施工方法進行合理設計,同時根據(jù)環(huán)境地形制定切合實際的施工方案。施工時,要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地基的承載力,保證鉆孔灌注樁施工能夠滿足設計要求,提高地基的穩(wěn)定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