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農地流轉研究的演化路徑與熱點主題
      ——基于201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相關論文的知識圖譜分析

      2017-10-10 03:11:36韓國明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17年9期
      關鍵詞:農地規(guī)?;?/a>農業(yè)

      韓國明 朱 侃

      專題述評

      農地流轉研究的演化路徑與熱點主題
      ——基于201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相關論文的知識圖譜分析

      韓國明 朱 侃

      21世紀以來,基于村莊“空心化”、農地大量撂荒的現實和農業(yè)現代化背景下農地規(guī)?;洜I的需要,農地流轉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普遍現象,吸引了大批專家、學者的關注,并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以2001—2015年CSSCI期刊上刊發(fā)的910篇農地流轉相關論文為樣本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發(fā)現:這一時期該領域相關研究在熱點主題和演化路徑上,早期注重對影響農地流轉的宏觀制度的關注,后逐漸向制約農地流轉的微觀內部因素轉變,近些年更多地向與農地流轉緊密相關的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規(guī)?;洜I政策方面輻射。當前該領域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具有較強解釋力的本土化理論,缺乏對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研究,缺乏對基層政府的研究。

      農地流轉;文獻大數據;農地制度;城鎮(zhèn)化;規(guī)?;洜I

      一、引言

      21世紀以來,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使得數億農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選擇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城市,從事非農經濟活動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轉移直接導致了村莊“空心化”和土地撂荒等問題;同時,農業(yè)生產和管理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農業(yè)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為農業(yè)規(guī)?;洜I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農業(yè)現代化迫切需要規(guī)?;洜I,農地供需的高漲使得農地流轉成為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普遍現象。截至2015年底,我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4.47億畝,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33.3%,流轉合同簽訂率達到67.8%。①雖然農地流轉有序機制初步建立,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地流轉實質是農地經營權(即使用權)的流轉,又因為當前農村土地制度及經濟環(huán)境的復雜性,使這種特殊的產權交易市場缺乏成熟的制度安排。

      新世紀以來,國家在頂層設計上也非常重視這一問題,先后頒布了多項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指導文件積極地推動農地流轉。②基于農村經濟發(fā)展的現實需要和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大批專家、學者開始重點關注農地流轉問題,并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知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以“農地流轉”為主題進行精確檢索,得到新世紀以來相關文獻達4000余篇。如何從卷帙浩繁的農地流轉相關文獻中分析發(fā)現相關研究的演化路徑和理論熱點,對了解該領域的研究全貌,把握其研究動態(tài),促進農地流轉未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運用文獻計量的方法,以200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上刊發(fā)的910篇農地流轉相關論文為樣本,對樣本大數據進行轉換處理,借助CiteS-pace等軟件,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對國內相關研究的演化路徑和熱點主題進行總結、描述和分析,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研究農地流轉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為確保研究對象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本文以CNKI的CSSCI來源期刊數據庫為數據來源。為更好地反映新世紀以來農地流轉研究領域的熱點,將檢索年限設定為“2001—2015年”。③以主題詞“農地流轉”為檢索條件進行精確檢索,共檢索到文獻924篇。經過人工逐篇識別剔除目錄、聲明等不相關文獻后,共計得到文獻910篇,并以此為研究樣本。

      2.研究方法

      知識圖譜繪制是科學計量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通過可視化的方式描述人類擁有的知識資源及其載體,繪制、挖掘、分析和顯示科學技術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在組織內創(chuàng)造知識共享的環(huán)境以促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合作和深入。④知識圖譜可以分析某個學科或研究領域的主要科學團體、學科基礎、研究熱點及主題演進等內容。本文借助知識圖譜分析工具CiteSpace分析了農地流轉研究的演化路徑及熱點主題下的重要問題,以期為下一階段農地流轉的研究提供參考。

      三、樣本文獻統(tǒng)計概況

      1.年發(fā)文量

      學術期刊的發(fā)文量是研究一定時期內某領域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點的重要參考指標。對農地流轉年發(fā)文量的統(tǒng)計,有助于了解該領域研究的動態(tài)變化趨勢及活躍程度。觀察圖1可以發(fā)現,新世紀以來,農地流轉的研究不斷受到重視,在2001—2008年間,年發(fā)文量呈緩慢增長趨勢,而2009年年發(fā)文量有了較大的突破,此后年發(fā)文量穩(wěn)定在80篇以上;從年發(fā)文量整體來看,由2001年的5篇增加到2015年的146篇,增長了28倍,這一期間年均發(fā)文量為60篇,圖中以2年為周期的移動平均趨勢線說明相關發(fā)文量總體上呈增長態(tài)勢。隨著專家、學者注意力的匯集,農地流轉逐漸成為“三農”問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1 200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農地流轉相關文獻量的增長態(tài)勢(單位:篇)

      2.主要研究者

      某一研究領域的發(fā)展是該領域知識不斷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結果,主要研究者在該領域的長期關注和持續(xù)探索中,形成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對該領域具有重要的影響。識別主要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一個領域的主流觀點和研究動態(tài)。本文通過SATI提取了樣本文獻的第一作者,共計659位,其中發(fā)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共計44位(具體如表1所示),累計發(fā)文184篇,占樣本文獻的20.2%。

      表1 200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農地流轉相關論文發(fā)文量≥3篇的作者(第一作者)

      四、國內農地流轉研究的演化路徑

      論文的關鍵詞相當于論文的“眼睛”,是研究者對論文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它從論文的標題、摘要和正文中提取,雖然所占的篇幅比重很小,但聚焦了研究者關注的核心,而對某個領域相關論文關鍵詞的提煉和系統(tǒng)歸類,能較好地反映整個領域研究的動態(tài)和走向。本文根據關鍵詞間兩兩共現規(guī)律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關鍵詞共詞網絡,統(tǒng)計并核算了農地流轉研究領域的高頻關鍵詞和核心關鍵詞(具體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農地流轉”、“農地制度”、“規(guī)模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費用”、“城鎮(zhèn)化”等關鍵詞在該研究領域受到較多的關注。進一步聯系這些關鍵詞在農地流轉研究中的語境,發(fā)現該領域的研究集中在與農地流轉相關的農地制度、城鎮(zhèn)化、制約因素和農業(yè)規(guī)?;洜I等方面。

      表2 200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農地流轉相關論文的熱點關鍵詞(中介中心性≥0.02)

      在探索2001—2015年農地流轉研究的演化路徑時,本文進一步核算并形成了該領域的突現關鍵詞列表,同時根據關鍵詞聚類形成了該領域的時區(qū)視圖,結合兩者及研究的具體語境,分析得出了農地流轉研究在時間序列上的演化路徑。突現關鍵詞通過考察所有關鍵詞的詞頻結構分布,能從大量的關鍵詞中識別出某段時間內頻次突然增多的關鍵詞(如表3所示)。而在以橫軸為時間的二維坐標關鍵詞時區(qū)視圖中,CiteSpace能通過關鍵詞主要出現的時間及對關鍵詞間的相互聯系進行量化處理,從時間維度上展示知識的演進,透過時區(qū)視圖可以觀察到各階段專家、學者研究的側重點(如圖2所示)。

      綜合表3和圖2,會發(fā)現不同階段專家、學者對農地流轉研究的側重點是呈規(guī)律性變化并不斷向前推進的。新世紀以來,在農地流轉研究的演化路徑上,早期研究者注重對影響農地流轉的宏觀制度的關注,后逐漸向制約農地流轉的微觀內部因素轉變,再向與農地流轉緊密相關的政策方面輻射,主要包括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規(guī)?;洜I。具體如下:

      表3顯示,2001—2004年期間,“制度變遷”一詞在2003年開始突現,對應的圖2中這一時期的關鍵詞多涉及農村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方面,說明這一時期專家、學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影響農地流轉的農地制度本身,研究關注的對象主要是國家宏觀的制度。

      2005—2009年期間,隨著研究的深入,“農地制度”、“交易成本”等關鍵詞開始突現,與之相對應的圖2中這一時期的關鍵詞多集中在制約農地流轉的內部因素方面,如“農戶行為”、“流轉意愿”、“交易成本”、“交易費用”等。這一時期,專家、學者研究的注意力由影響農地流轉的宏觀土地制度向制約農地流轉的微觀內部因素方面轉移,更多地關注農地制度外其他影響農地流轉的具體因素。

      2010—2012年期間,“農村土地流轉”、“勞動力轉移”等關鍵詞開始突現,這一時期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大力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2011年我國城鎮(zhèn)化率首次突破50%,達51.27%。圖2的這一時間段內,諸如“城鎮(zhèn)化”、“土地經濟”、“農地城市流轉”、“社會保障”及“糧食安全”等關鍵詞反映專家、學者在研究中非常關注城鎮(zhèn)化過程中農地流轉的相關問題。

      表3 200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農地流轉相關論文的突現詞

      圖2 200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農地流轉相關論文研究演化的時區(qū)圖

      2013—2015年,“家庭農場”、“‘三農’問題”等關鍵詞開始突現。聯系這一時期的農業(yè)經濟政策背景會發(fā)現,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發(fā)展家庭農場的政策號召以促進農業(yè)規(guī)?;洜I,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全國家庭農場的數量大幅增加。圖2中這一時期的關鍵詞與農業(yè)經營化緊密相關,如“家庭農場”、“規(guī)模經營”、“‘三農’問題”、“農業(yè)現代化”等。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農地流轉本身涉及諸多因素,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復雜體系。隨著農地流轉研究的深入,不同階段研究的側重點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聯系,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農地流轉研究演化路徑的總體把握,下文將進一步深化新世紀以來農地流轉研究中重要問題的討論。

      五、國內農地流轉研究的熱點主題

      本文借助SATI軟件提取樣本文獻的關鍵詞,統(tǒng)計結果顯示:910篇文獻中共涉及1921個關鍵詞,累計出現3818次,平均每篇論文有關鍵詞4.2個。如何從農地流轉相關樣本文獻的關鍵詞中科學地找出研究的熱點主題,進一步識別熱點主題下專家、學者重點討論的問題及主流觀點,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本文在挖掘樣本文獻數據的過程中,借助CiteSpace根據關鍵詞間共現關系形成的高頻關鍵詞共詞網絡,在聚類分析等量化處理的基礎上構建研究的知識圖譜;再根據各關鍵詞計量分析的統(tǒng)計結果,結合各高頻關鍵詞的內涵、彼此之間的聯系,對各高頻關鍵詞進行合理歸類。具體操作上,將CiteSpace節(jié)點類型設置為關鍵詞,以1年為時間切片,選取每個時間切片中詞頻排在前50%的關鍵詞進行分析,為凸顯專家、學者研究關注的焦點,進一步選取頻次在10以上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并生成初期農地流轉研究的知識圖譜;在與農地流轉研究領域多位專家多次討論的基礎上,結合專家的經驗研究對初期生成的知識圖譜進行小幅度調整,形成了最終農地流轉的知識圖譜(如圖3所示),并將各研究主題按順時針方向從正上方開始分別命名為“城鎮(zhèn)化與農地流轉”、“農地流轉與農業(yè)規(guī)?;洜I”、“農地流轉相關制度”和“農地流轉的內部制約因素”。根據農地流轉各主題研究的演化路徑,對知識圖譜的解讀主要從以下兩個維度展開:首先,根據各熱點主題所涵蓋的關鍵詞的含義和相互聯系確定主題的內涵和外延;其次,查找各熱點主題中學界認可度較高即被引頻次較高的文獻,并歸納各主題下的主流觀點。

      1.農地流轉相關制度

      農地流轉是我國土地改革的核心,進入新世紀后,國家改變了早期禁止農地流轉的態(tài)度,逐步支持并提倡農地流轉⑤,以適應新時期農村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優(yōu)化農地資源配置,實現農業(yè)增效、農村發(fā)展和農民增收。而在促進農地有序流轉的過程中,農村原有的相關制度安排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成為阻礙農地流轉最關鍵的因素,也成為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在910篇樣本文獻中,僅標題、關鍵詞或摘要中精確包含“制度”一詞的文獻就高達396篇,占43.5%,說明相關專家、學者非常重視對土地流轉相關制度的研究。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農地流轉相關制度”這一熱點主題下,“土地制度”、“農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流轉”、“土地產權”、“農地產權”、“制度變遷”等關鍵詞具有較大的中心性。

      圖3 2001—2015年CSSCI來源期刊農地流轉相關論文研究的知識圖譜

      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只有不斷改革和完善制約農地流轉背后的相關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農業(yè)生產熱情⑥,同時使農民從土地上獲得更多收益。在當前相對稚嫩的農地流轉制度下,農地的所有權、占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的設置和劃分不明晰,農民農地經營權的深度和穩(wěn)定性有限且缺乏制度保障⑦,導致農地經營權排他性弱,從而無法有效地發(fā)揮產權制度的約束功能,給鄉(xiāng)村干部留下了侵權的制度縫隙⑧,部分地區(qū)弱勢農民的承包權也因此受到侵害,合法的收益被剝奪;當前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主導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非常脆弱,農民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失業(yè)、救濟、補助等社會保障基本來源于土地⑨,造成了農民從情感上和理性上對土地根深蒂固的依賴,大大地抑制了農民土地流轉的熱情;在農地流轉的相關法律制度上,專門性的法律文件非常少,且籠統(tǒng)概括性規(guī)定多、具體規(guī)范和操作性條例少,使農民在農地流轉中的合法性權益缺乏剛性保障⑩;許多地方政府在農地流轉中缺乏公立性,在自利性的驅動下產生大量的機會主義和尋租行為,導致行政手段異化,不尊重農民的意愿而過多地干預農地流轉市場的自由交易?。原有的相關制度安排在新時期凸顯的滯后性,從根本上阻礙了農地流轉市場的活躍。針對這一問題,相關專家、學者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議,如何在維持社會穩(wěn)定和兼顧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形成促進農地有序流轉的系統(tǒng)性制度,將是未來專家、學者繼續(xù)討論的重點。

      2.農地流轉的內部制約因素

      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將注意力從制約農地流轉相關的宏觀制度轉移到宏觀制度外的微觀內部因素,關注的焦點也開始向“農戶行為”、“農戶意愿”、“流轉意愿”、“農地市場”、“交易成本”和“交易費用”等方面轉變,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從圖3可以觀察到,在這一主題的研究中,專家、學者比較重注重計量模型的應用,諸如“結構方程模型”、“Logistic模型”等高頻關鍵詞在這一主題中凸顯。

      專家、學者分析認為當前農地流轉市場的不完善是挫傷農戶農地流轉積極性的重要原因,農地流轉信息平臺的缺失使轉入和轉出農地的農戶無法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礎上利用價格機制進行交易??;谵r業(yè)比較收益的角度,對轉入農地的農業(yè)經營主體來說,只有當農地轉入后所得種植收益大于從事第二、三產業(yè)的機會成本時才愿意參與農地流轉,后稅費時代的各種農業(yè)補貼等政策雖然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激發(fā)了職業(yè)農民的種植熱情,但農地市場的不完善導致談判、交易成本過高?,降低了農地流入的預期收益率,從而使流轉意愿偏低?;對于農地轉出的農戶來說,當前農地流轉中的農地本身價格過低,所得的流轉收入過低,導致流轉的動機不足?,從而無法驅動農戶產生實際的農地流轉行為。此外,專家、學者在走訪調查以及大樣本的實證研究中發(fā)現,農戶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從事農業(yè)人口數量以及農業(yè)貸款的難度、交易和流轉的規(guī)范程度等內部因素都從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制約著農民農地流轉行為的發(fā)生。

      制約農地流轉的相關宏觀制度事關農村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全局,剛性較強,國家在改革的過程中也更為謹慎,短時間內很難通過制度的變遷從根本推動農地流轉,而通過完善制約農地流轉的內部可調整因素來推動農地流轉具有更高的現實可行性。如何建立完善的農地流轉市場、提高農民農地流轉的比較收益,通過強化農民農地流轉意愿來實現農地流轉,仍具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3.城鎮(zhèn)化與農地流轉

      《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報告(2015)》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國城市數量由1978年的193個增加到653個,城鎮(zhèn)常住人口也從1.7億人增加到7.5億人,而城市建成區(qū)面積從1981年的0.7萬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4.9萬平方公里。在城鎮(zhèn)化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農民市民化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形成和推動農地流轉的根本原因。在“城鎮(zhèn)化與農地流轉”主題下,聚集了“城鎮(zhèn)化”、“城市化”、“農地城市流轉”、“土地經濟”、“勞動力轉移”、“農民工”、“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等關鍵詞。

      任何城鎮(zhèn)化都不是孤立的城市模式的擴張,這個過程是以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各類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為前提的,而城市基礎設施和城鎮(zhèn)住宅等建設用地的擴張形成的對土地資源的剛性需求?,大大地刺激了包括農地在內的土地流轉;與此同時,農村的城市化和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大規(guī)模轉移中造成的農村“空心化”和農地拋荒的現狀,催生了農地流轉市場的供給?。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很多地方政府在追求經濟發(fā)展和“政績工程”的驅動下,大量農地被低價征收并轉換為建設用地,并在大力推行“土地財政”彌補長期的財政虧空的過程中形成了對土地經濟的嚴重依賴。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政府缺乏對保護農民權益的重視,以強制或半強制性的土地征收形式促成的農地向經營性用地流轉,如“圈地運動”般使許多農民淪為無社會保障的失地農民?,從而埋下了潛在的社會危機,與此同時造成大量耕地的消耗?,成為引發(fā)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根源。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許多農民已完成向市民身份的轉變,在大中城市落戶并安家置業(yè),逐漸退出農業(yè)生產,現行法律和規(guī)范已明確指出應收回這部分人的農地經營權,但基于多方考慮并沒有付諸實踐,在未來如何有效地引導這部分人自愿退出農地經營權,以及如何補償等問題仍有待深入研究。

      4.農地流轉與農業(yè)規(guī)?;洜I

      發(fā)達國家農業(yè)現代化的實踐經驗表明,農業(yè)現代化一般都要經歷耕者有其田和農業(yè)規(guī)模化經營兩個階段,而當前我國已進入實現農業(yè)規(guī)模化經營的關鍵階段?;谏鐣F實和發(fā)展的需要,影響我國農業(yè)規(guī)?;洜I的重要因素——農地流轉成為學界重點關注的對象。統(tǒng)計顯示,標題、關鍵詞或摘要中精確包含“規(guī)模經營”一詞的文獻總量達193篇,占910篇樣本文獻的21.2%?!耙?guī)模經營”、“農地規(guī)模經營”“農業(yè)現代化”、“農業(yè)產業(yè)化”、“耕地流轉”、“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土地銀行”等關鍵詞構成了“農地流轉與農業(yè)規(guī)?;洜I”這一主題。

      我國農業(yè)呈人多地少、農業(yè)比較收益低、農業(yè)生產效率不高等特點,而農地細碎化、條塊分割嚴重的農地布局?進一步加大了農業(yè)規(guī)?;洜I的困難。為進一步促進農地流轉以實現農業(yè)規(guī)模化經營,當前國家將農地權能分為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并采取逐漸淡化所有權、穩(wěn)定承包權和放開經營權?的方式推動農地向更利于農業(yè)規(guī)?;洜I的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yè)、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集中,以借助這些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在經營方式、農業(yè)技術、管理水平上的優(yōu)勢來推動專業(yè)化、市場化、集約化、規(guī)?;默F代化農業(yè)發(fā)展。雖然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來努力推動農地流轉,以實現農地的集中化和規(guī)模化,近年來也取得了農地流轉速度加快、流轉方式多樣化、流轉主體多元化的成績,但因為受到宏觀制度、內部制約因素的影響,實現農地大規(guī)模流轉仍然障礙重重。大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多種復雜原因的限制,使當前通過農地流轉實現農業(yè)規(guī)模化經營的過程中,除了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很難獲得成方成片的農地外,農地流轉的租期普遍較短、缺乏穩(wěn)定性,“敲竹杠”的行為經常發(fā)生?,也嚴重侵害了農地轉出和轉入方的利益,削弱了雙方的流轉意愿。雖然國家非常重視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但地方政府在執(zhí)行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落實這一政策,農業(yè)科技服務、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不完善,以及真正的種糧大戶往往得不到農業(yè)政策補貼,依然存在融資困難、貸款利息高、投保難等問題?反過來制約了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參與農地流轉的熱情。如何在中國特色的農業(yè)發(fā)展道路上解決農地流轉問題,實現農業(yè)的規(guī)?;洜I,將是專家、學者持續(xù)關注的問題。

      六、研究的反思

      本文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有關理論,借助CiteS-pace對CNKI的CSSCI來源期刊數據庫收錄的2001—2015年農地流轉相關的910篇樣本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探索了該領域研究的演化路徑和重要問題的討論。結合本研究團隊十多年來調研的經驗,本文認為當前農地流轉領域的研究總體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缺乏對農地流轉相關問題具有較強解釋力的本土化理論。在現有的研究文獻中,對農地流轉的實證研究較多,但缺乏具有較強解釋力的本土化理論。農地流轉領域量化的實證研究將問題與現實用數量來表示,能較為精確地揭示各現實因素的數量特征、變化規(guī)律和各因素間的數量關系,為農地流轉的實踐提供具體的指導。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但僅憑調查展開的定量分析無法達到定性研究所能達到的深度。當前農地流轉領域研究,需要對現實情況具有較強解釋力的本土化的理論分析框架,以在較好地解釋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更好地指導和促進未來的農地流轉。

      第二,缺乏對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農地流轉的研究。已有的農地流轉研究基本上均以東中部發(fā)達地區(qū)為研究對象,而較少關注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這既與農地流轉相關研究者絕大部分都來自東中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調查研究的空間便利性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東中部地區(qū)農地流轉更為活躍,具有研究的經濟驅動力和更多的經費支撐有關。而實際上,在遼闊的西部地區(qū),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規(guī)模轉移,農村“空心化”和農地拋荒的情況更加嚴重。西部農業(yè)作為實現全國農業(yè)現代化、規(guī)?;洜I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yè)勞動者素質、農業(yè)技術水平、農業(yè)資金來源等方面均存在先天劣勢的情況下,更需要研究力量的支持和針對性的指導來促進西部地區(qū)的農地流轉。加強對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農地流轉的研究,對縮小地域發(fā)展差距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缺乏對與農地流轉直接相關的基層政府的研究。基層政府是國家農地流轉政策的直接執(zhí)行者,也是相關政策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農地流轉政策成敗與否,既與中央政府政策的科學性與先進性有關,也與基層政府的政策執(zhí)行力度、執(zhí)行的有效性等因素相關。當前農地流轉研究領域,學界更多關注的是中央政府在農地流轉政策方面的宏觀調整和變化,而缺乏對農地流轉中直接涉事的基層政府的研究。在本研究團隊的實地走訪調查中,發(fā)現很多中央惠農的農地流轉政策在基層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和貫徹執(zhí)行,甚至很多時候基層政府在自利性的驅動下,變異執(zhí)行或與民爭利,嚴重地侵害了農民的利益,抑制了農戶農地流轉的意愿?;鶎诱谵r地流轉中應該充當何種角色,以何種方式促進農地流轉,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強。

      注釋:

      ① 房寧:《全國42%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農民日報》2016年03月21日。

      ② 2001—2015年國家先后頒布了《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guī)定》、《農村土地承包法》、《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農業(yè)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fā)展活力的若干意見》及《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等重要法規(guī)和文件。

      ③ 筆者曾將檢索時間鎖定在“2000—2015年”,但檢索結果顯示2000年無相關論文,故將檢索時間設定為“2001—2015年”。

      ④ 陳悅、劉則淵:《悄然興起的科學知識圖譜》,《科學學研究》2005年第2期。

      ⑤ 郭熙保、蘇桂榕:《我國農地流轉制度的演變、存在問題與改革的新思路》,《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⑥ 閔桂林、楊思明:《后稅費時期農地流轉制度改革探析》,《江西社會科學》2016年第4期。

      ⑦ 胡亦琴:《農地流轉制度創(chuàng)新與中國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月刊》2011年第9期。

      ⑧ 蔣永甫、楊祖德、韋赟:《農地流轉過程中村干部的行為邏輯與角色規(guī)范》,《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

      ⑨ 韓超國:《以土地流轉為契機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思想戰(zhàn)線》2008年第S4期。

      ⑩“農村土地問題立法研究”課題組:《農地流轉與農地產權的法律問題——來自全國4省8縣(市、區(qū))的調研報告》,《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 戴青蘭:《農地流轉中地方政府缺位和越位問題研究》,《經濟縱橫》2010年第12期。

      ? 楊成林:《交易成本視角下農地流轉的機制分析》,《中州學刊》2014年第5期。

      ? 鐘懷宇:《農業(yè)比較收益與農地流轉根本性制約因素》,《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羅邁欽:《我國農地流轉瓶頸及其破解——基于湖南省225792農戶家庭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分析》,《求索》2014年第6期。

      ? 丁琳琳、吳群、詹旭:《農民土地財產性收入影響因素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 何虹、陸成林:《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農地流轉的三個重要問題》,《學習與實踐》2015年第4期。

      ? 祝志勇:《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中農村土地流轉的多邊利益平衡問題思考》,《探索》2008年第1期。

      ? 鄭萬軍:《城鎮(zhèn)化背景下農民土地權益保障:制度困境與機制創(chuàng)新》,《農村經濟》2014年第11期。

      ? 曾福生:《建立農地流轉保障糧食安全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農業(yè)經濟問題》2015年第1期。

      ? 薛亮:《從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看中國特色農業(yè)現代化道路》,《農業(yè)經濟問題》2008年第6期。

      ? 熊彩云:《確權對農地流轉的促進作用》,《宏觀經濟管理》2014年第12期。

      ? 郭曉鳴、徐薇:《農地規(guī)?;鬓D:潛在風險及對策選擇》,《農村經濟》2011年第9期。

      ? 蔣輝、劉兆陽:《貧困地區(qū)特色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微觀農戶視角的分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責任編輯 劉龍伏)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北地區(qū)農民合作社成員參與村委會選舉研究”(項目編號:14BZZ023)

      F301

      A

      (2017)09-0047-08

      韓國明,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蘭州,730000;朱侃,蘭州大學管理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猜你喜歡
      農地規(guī)?;?/a>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今日農業(yè)(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28
      擦亮“國”字招牌 發(fā)揮農業(yè)領跑作用
      獸醫(yī)導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規(guī)?;i場暴發(fā)PED后的快速穩(wěn)定策略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中國交通信息化(2016年1期)2016-06-06 06:55:44
      當前農地出租趨勢的實證分析
      郑州市| 临清市| 平江县| 开化县| 连云港市| 塔城市| 肇庆市| 进贤县| 宝坻区| 全州县| 丹东市| 安岳县| 锡林郭勒盟| 六枝特区| 杭州市| 榆社县| 太仆寺旗| 海南省| 论坛| 闽清县| 遂宁市| 尼勒克县| 余姚市| 中宁县| 朝阳市| 寿光市| 那坡县| 洛隆县| 白城市| 桐庐县| 元谋县| 大埔区| 沧州市| 五大连池市| 镇平县| 祁阳县| 红原县| 宽城| 咸阳市| 越西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