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本務
歲月無情,我們這批電影??茖W校的同學都入古稀之年,聚會時常提起老師丁辰。今年是他百歲誕辰,同學們囑我寫篇紀念文章,理由是我與老師合作過兩部電影,又寫過老師的傳記。當我拿起擱置已久的筆,腦海里率先蹦出個“倔”字,我們當面尊稱他“丁老”,私下里卻愛稱“倔老頭”。
學藝時的“倔”
丁辰出生于蘇州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藝術(shù)熏陶,由于性格內(nèi)向,不喜言辭,就把興趣投入琴棋書畫中,彈琴不需與人交流,下棋用不著多說話,學書畫只要一個人關(guān)在房間弄筆舞墨就行。家里一門心思培養(yǎng)他搞理工,他偏要專攻藝術(shù),憑一股倔強勁兒,十七歲考入上海美術(shù)??茖W校繪畫系,別人一頭扎進素描室,悶頭畫“大衛(wèi)”“伏爾泰”“維納斯”等石膏像,可他與眾不同,獨自拎著畫夾到野外寫生,畫山畫水畫風景,又拿著速寫本逛到戲院茶樓,到街道小巷畫各種神態(tài)的人物肖像,故而他的作業(yè)總以濃厚的生活氣息得到老師稱贊。受到表揚,他更得意,盡情施展藝術(shù)天分。在課余時間苦練了三年鋼琴,還對戲劇、電影發(fā)生了興趣。他憑著一股青春朝氣和學藝倔勁,像海綿吸水般吸取藝術(shù)養(yǎng)分,為以后的藝術(shù)道路打下扎實基礎(chǔ)。
美專畢業(yè)后,丁辰積極投身轟轟烈烈的抗戰(zhàn)戲劇運動,拿起文藝武器,為宣傳抗戰(zhàn)的獨幕話劇《小英雄》《裝腔作勢》設計舞臺布景,上街頭演出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下工廠與工人兄弟打成一片。畫壁報寫詩歌,創(chuàng)作抗日歌曲,他的美術(shù)與音樂才華同時得到盡情發(fā)揮,強烈感受到藝術(shù)與勞動民眾相結(jié)合的強大生命力。經(jīng)過幾年實踐,他正式擔任舞臺美術(shù)設計工作,為夏衍編劇的話劇《花燭之夜》和阿英編劇的《桃花源》設計了舞臺布景,不僅發(fā)揮了專業(yè)特點,而且感到導演行當?shù)男迈r感,這時,他的倔勁又上來了,居然自己導演了一出話劇《舞臺狂想曲》,寫一個閉門造車的編劇,冥思苦想胡編亂造,編不出劇本結(jié)果自殺了。這出戲他自任美術(shù)設計,決不閉門造車,注重生活的真實,速寫本隨身帶,走到哪畫到哪,在虹口一家猶太人開設的舊書店看到一本《凱綏·柯勒惠支版畫集》,畫集里的人物形象與戲中的“編劇”一拍即合,他視若珍寶,但價錢昂貴無力買下,只得天天等開門,把畫集一頁頁細致臨摹,臨摹了整整一個月,猶太老板被他的犟勁所感動,覺得這個年輕人準有出息,索性把畫集拱手相送。這幾年他在舞臺上跌打滾爬,設計了四十多部舞臺布景,幾乎一個月就搞一部戲,其中最著名的是師陀編劇、黃佐臨導演的《大馬戲團》,黃佐臨很欣賞他的藝術(shù)才華,并鼓勵他到生活中去觀察馬戲班的江湖藝人,還陪他到城隍廟去畫賣狗皮膏藥和耍猴子的人物肖像,收集了大量素材,制作出富有生活氣息的舞臺布景,被譽為“難得的寫實主義”。
不久,小有名氣的丁辰步入電影界,處女作是電影《夜店》的美術(shù)設計,他初生之犢不怕虎,來了次不大不小的“反潮流”:當時的電影布景流行一種求快求豪華的風氣,不少布景師爭著搞酒吧、舞廳、大別墅的場景,為圖省力省錢,把這類布景編成“一號客廳”“二號別墅”等卡片,搞流水線操作,要用時從不到生活中去體驗,只要翻卡片對號入座,搞出來的布景毫無創(chuàng)意,大同小異。丁辰對此種“卡片設計法”十分反感,提出了“卡片乎?生活乎?”的質(zhì)疑,僅僅為了設計《夜店》中的“小弄堂”“棚戶客?!?,他就到楊樹浦棚戶區(qū)和各式石庫門里弄畫了好幾本速寫,搭出的布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雖然有人指責為“灰不溜秋”,但導演黃佐臨十分欣賞,《夜店》的設計圖由于真實表現(xiàn)了底層社會的氛圍,被蘇聯(lián)高爾基博物館作為藝術(shù)品收藏。
拍戲中的“倔”
此后,丁辰終生投入電影美術(shù)工作,從影50年拍了40多部電影,形成了樸素、真實的藝術(shù)風格,獨樹一幟,享有盛譽,其中《馬蘭花》榮獲1962年第一屆“百花獎”最佳美術(shù),《天云山傳奇》榮獲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shù),兩個都是“第一屆”,足見他在專家與觀眾心目中的地位。拍戲中,無論是收集資料還是設計場景,是選擇外景還是光影處理,他還是以“倔”著稱,為了選取一個好角度,他一絲不茍,為了設計一個好構(gòu)圖,他滴水不漏,他常說搞藝術(shù)創(chuàng)作,唯有一股倔勁,才能拿出絕活,“倔老頭”的愛稱由此出名。拍《王昭君》,為了收集漢史、匈奴史的歷史資料,他跑遍了北京、西安、河南、青海、甘肅等十幾個省市,各處古跡遺址、圖書館、歷史研究所以及昭君出塞的沿途,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有一次,有位同行已為他買好離開北京的車票,他臨時打聽到有位歷史學家剛寫成一部《兩漢生活史》的手稿,正在修改,他即刻退了票,七拐八彎地找到那位作者,硬把人家的手稿借到招待所,連夜趕抄、復制,作者起先有點哭笑不得,當他了解到丁辰的這股倔勁是為了創(chuàng)作時,反而為之感動。
拍《烏鴉與麻雀》,劇中刻畫了窮教師、小攤販、失業(yè)者的市民生活,暴露了舊社會的陰暗面,當時,丁辰與角色一樣,也住在嘈雜、擁擠的弄堂里,接觸的都是勞動人民,對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十分熟悉。其中重場戲“軋金子”,原定拍實景,但丁辰覺得空間太小,拍不出解放前夕國民黨面臨崩潰、老百姓生活不安全的混亂場面,他別出心裁搭了一堂規(guī)模很大的場地景,在環(huán)境處理上,把劇中人物的住所集中在上海灘典型的老式里弄房子,“二房東”住二樓,“教師”住亭子間,趙丹演的“小攤販”住前客堂,屋內(nèi)堆滿了美國人拋售的各式罐頭,趙丹躺在一張破舊的藤椅上,做起了發(fā)財夢,一不小心坐塌了藤椅,摔地打亂了罐頭,弄得亂七八糟?!岸繓|”一會兒逼房租,一會兒欺侮窮教師的老婆,攪得滿屋雞犬不寧,加上戲中的趙丹與吳茵到銀行門口“軋金子”,你爭我奪,人仰馬翻,這些雜亂動蕩的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了動亂時代各階層人民的不安定心理,觀眾看了這幾場戲印象深刻,至今幾十年過去仍然難忘,上海電影博物館重現(xiàn)了這堂老式里弄房子的布景,供人參觀懷舊。
拍巴金的《家》,丁辰力求布景的真實感,摒棄花里胡哨的噱頭。他訪問了巴金,了解小說原著的人物原型和時代背景,又親自到四川巴家老家,采訪人物原型的后代,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地主大家族的生活習慣、建筑特點,收集各種形象細節(jié),即使土改以后,各個地主家的陳設家具都已分散在各處,他也想方設法看到實物才肯罷休。有人認為他太過較真,自找麻煩,他卻自得其樂:“搞美工與搞調(diào)烹一樣,配料要豐富,一定要親自選,燒出來的菜就合口味。哪怕一扇門窗一件道具,如果有實物作依據(jù),設計出來的布景肯定有質(zhì)感,經(jīng)得起推敲?!眅ndprint
再如拍《天云山傳奇》,馮晴嵐為重病的右派分子羅群“雪地拉板車”那場戲,大雪紛飛,板車的車轍與人的腳印彎彎曲曲,凜冽寒風中兩個相依為命的苦難情侶,無言無語卻含情脈脈,那種堅忍不拔的愛和反抗逆境的意志不知感染了多少觀眾。為了這場戲,攝制組足足盼了一個月,盼的是下雪天,有人等不及了,說用塑料泡沫替代,丁辰執(zhí)意不肯,他認為一定要拍出角色踩在雪地上深深的腳印,拍出朵朵雪花飄舞的近景,才能達到以景托人的效果,而且板車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當?shù)卦兜膶嵨?,不能有丁點人工痕跡。這下苦了道具師傅,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覓到,丁辰就根據(jù)這輛板車的造型,加上人物的動作姿態(tài)和雪景氣氛,精心繪制了分鏡頭畫面,為演員的表演提供了場面調(diào)度。導演謝晉打趣說,老丁搶了導演的飯碗,把這場戲的鏡頭都分好了。難怪日本的著名美術(shù)家、《野麥嶺》的美工間野重雄看了此片后稱贊:《天云山傳奇》的美術(shù)設計很真實,“羅群家”與“吳遙家”的設計形成對比,外景選得好,“勘察隊駐地”“雪地拉板車”的環(huán)境富有地方特色。此片得獎,名副其實。
拍《渡江偵察記》(重拍片),我是丁辰的學生,也是合作者,親身感受到他的倔勁?!皵撤拦な隆币痪?,選在“渡江第一船”的長江邊,這堂場地實景規(guī)模大,壕溝遍地,鐵絲網(wǎng)密布,單單碉堡就有十幾座,動用了部隊的炮兵、工兵一個連,像軍事演習一樣忙了好一陣子,導演湯化達、湯曉丹赴現(xiàn)場排戲,連軍事顧問都挺滿意。哪料一絲不茍的丁辰卻不滿意,他發(fā)現(xiàn)遠處山坡上顯得光禿禿,于是又“自找麻煩”,臨時決定在山坡上加添二座碉堡,開拍在即,如何是好?他靈機一動,吩咐我與繪景師連夜加班,用布景板畫了“平面碉堡”,實拍時,豎在山坡上,增添背景氣氛,拍出的樣片果然得到了好評。拍“解放軍渡江”大場面,炮火連天,氣勢宏偉,拍攝難度很大,渡江的戰(zhàn)士由部隊工兵扮演,船工由當?shù)孛窆ぐ缪?,最大的難點是幾百條渡船從哪來?這是美工的工作范圍,丁辰帶頭與制片部門協(xié)作,在當?shù)仡I(lǐng)導的配合下,挨家挨戶動員,一條船一條船驗收,煙火的爆炸點定在哪個部位,民工和船型如何搭配,丁辰都周密安排,不可有丁點疏漏,因為這是戰(zhàn)爭場面,不可能重新布置重拍。經(jīng)過各部門的充分準備,實拍時一次成功,“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氣勢得以體現(xiàn)。
最倔也是最絕的是選外景,選外景是美術(shù)師的基本功,可丁辰另有一功,即為“選景三部曲”:第一部“熟讀劇本定場景”,第二部“定好場景畫草圖”,第三部“畫了草圖找地圖”。青年美工都說跟著“丁老”選外景,最累!帶著地圖選外景能不累嗎?他卻笑瞇瞇說,不花功夫,休想吃到好果子,不累休想找到好景點。所以每次選外景他兩件東西必帶,一是速寫本,去到哪畫到哪,二是爬山用的軟底鞋,走破一雙換一雙。別看他滿頭白發(fā),走路爬山可比小年青都來勁。選《渡江》外景,我隨他跑遍了徽州的山山水水;設計地主老財?shù)募腋鼙榱送钅系幕张山ㄖ?;尋找搭建山棚茅屋的竹林,我們又跑遍各地山區(qū)村莊。
其中發(fā)生一樁趣事,當時天空驟冷,大家?guī)У囊路粔颍瑪z制組動用拍戲用的國民黨士兵穿的舊軍大衣,每人發(fā)一件御寒。我同另兩個青年美工穿著軍大衣,帶上畫夾速寫本到江北一個鄉(xiāng)村收集素材,正要畫時,來了兩個紅袖章的民兵厲聲查問,居然把我們當作國民黨“殘渣余孽”押進“民兵指揮部”,我們分辯再三不頂用,越解釋越引起懷疑,只得打電話到制作組,讓丁辰老師來認領(lǐng)我們。哪料丁辰趕到,疑點更大,原來他穿的是呢制大衣,把他當作敵軍官扣留,理由是電影大毒草《紅日》中的敵軍長張靈甫穿的就是這種類型的大衣,這真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后來經(jīng)過幾番交涉,才解決了這場戲劇性誤會。
動用登陸艇選外景,拍電影中丁辰恐怕是頭一個,我與導演組的于本正、包起成,攝影組的朱永德等小伙子,都幸運地享受到這個特殊待遇。戲中有幾個我軍偵察兵潛在江水送情報,過場戲,只幾個鏡頭,找江邊的哪個蘆葦叢均可拍。可丁老師又執(zhí)拗起來,不是講排場,也不是耍大牌,而是光線與背景,側(cè)送光的蘆葦才美,拍出來的綠色是嫩綠而非深綠,背景有陰沉沉的烏云才有驚險感。導演覺得言之有理,然而,蘆葦長在水中,無邊無沿,木船無法靠近,輪渡也無岸可靠,只能動用登陸艇。于是,我們主創(chuàng)一行駕艇沿著長江看景,手執(zhí)望遠鏡看茫茫蘆葦,看上哪里就哪里登岸,從早看到晚,來回奔波幾十趟,才選到理想景點。
生活中的“倔”
丁辰拍戲認真,佳作迭出,由他擔任美術(shù)設計的經(jīng)典電影《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渡江偵察記》《家》《阿詩瑪》《天云山傳奇》都陳列在上海電影博物館,供后人懷念、瞻仰,事業(yè)上可謂功德圓滿。而對于我們學生輩來說,他還有另一種生活中的“倔老頭”形象:平時他沉默寡言,為人真誠,沒有專家權(quán)威架子,與年輕人很合得來,開會發(fā)言極少,從不夸夸其談,口頭語是“這個那個……”:“這個那個……紹興花雕味道好極了”,他喜歡喝酒;“這個那個……北京的琉璃廠值得一玩”,他愛好收藏古玩?!斑@個那個……”憋了好一會兒,準能蹦出一個創(chuàng)作上的好點子。有時旁邊有陌生人,他“這個那個……”居然沒有了下文,聽的人不知所云,他自己也急得滿面通紅,學生們知根知底,把他想說的話說了出來,大家才恍然大悟,哄堂大笑,原來他要說的是一個笑話,只是臨時卡殼,一時表達不出??梢?,他是個風趣幽默的人,否則,我們怎么會稱他“可愛的倔老頭”。
記得他同我說起過一段舊聞軼事:文革拍樣板戲電影《海港》,他與謝晉剛從牛棚解脫,受到“領(lǐng)導一切”的工宣隊啟用,受寵若驚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工資拿的還是最低生活費,囊中羞澀,又要養(yǎng)家糊口,回家吃的是清茶淡飯,抽的是廉價“勞動牌”香煙,酒是多年未上口。有一次饞得不行,他與謝晉還有幾個老“牛鬼”,溜到徐家匯“老街”飯店,各人點了一盤“清炒鱔絲”外加一碗油豆腐粉絲湯。哪料被工宣隊發(fā)現(xiàn),勒令歸隊寫檢查,像戲中的方海珍批評落后青年小韓的唱詞:“你仔細想,莫讓資產(chǎn)階級思想模糊了雙眼。”挨了一頓批。此后戲開拍,全組人員住在廠里挑燈夜戰(zhàn),他與謝晉同睡一間屋,兩個酒仙癮上來,悄悄到三角街小店買了好幾瓶“五加皮”,半夜喝了個一醉方休,幾次三番巧周旋,未露破綻。然而,搞藝術(shù)的人搞創(chuàng)作很嚴謹,生活上卻粗枝大葉,有一回工宣隊抓典型,發(fā)現(xiàn)他倆房間里有好幾只空酒瓶,問這是怎么回事,人家海港碼頭工人革命加拼命,你們卻關(guān)起門來喝酒享樂?丁辰又“這個那個……”無言以對,謝晉腦子靈,謊稱是用酒瓶裝“敵敵畏”熏蚊子,這才蒙混過了關(guān)。endprint
拍《渡江》時,我與丁辰老師同住一屋,也鬧過幾次笑話。每天拍戲歸來,吃罷晚飯洗完澡,還得開鏡頭會準備第二天的拍攝,上床睡覺已近深夜。正要入睡,忽見“稀里刷啦”響聲,亮燈一看,墻角一只草蒲包里爬出一連串的螃蟹,有的已經(jīng)爬進了被窩,驚得我失聲叫起來,他趕緊捂嘴示意我別出聲。原來外景地在長江邊,當?shù)氐捏π诽乇阋?,記得是五角錢一斤,他常被我們小青年敲竹杠請客吃蟹。那天他突發(fā)奇想托人買蟹搭便車送到上海的家,讓家人享享口福,不料班車改期,這包蟹就被放在了房間里,丁辰白天忙于拍戲,忘了此事,才鬧出了我倆“半夜捉螃蟹”的精彩戲。
還有一次,外景轉(zhuǎn)移至山區(qū)拍戲,山區(qū)盛產(chǎn)板栗,攝制組幾乎人人買板栗,我與丁辰也買了十幾斤板栗吊在竹籃里準備拍完戲帶回上海。想不到拍的樣片遲遲通不過,一會兒“畫面出綠不夠”,所謂“出綠”就是拍出樹葉草木的“透明感”;一會兒“大場面一定要藍天白云”,所謂“藍天白云”是指遠景的地平線也得有白云。其實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后來才知道是江青在終審樣片。這樣折騰來折騰去,外景耽擱了好幾個月,可憐我們買的板栗開始蛀了,天天鬧老鼠,害得可愛的“倔老頭”天天曬可愛的板栗,天天打可恨的老鼠。
丁辰設計了大半輩布景,拍過別墅洋房,搭過酒吧舞廳,可自己住在大通路簡陋的舊式老房子,改善住房那是后來的事。我去過他家,上樓“咯吱咯吱”響,印象中是拿設計圖紙請他過目,正巧見他拎著馬桶要下樓,心中疑惑:“大師也要倒馬桶?”他見我不吱聲,很坦然地說:“我不倒誰倒?總不能讓大糞溢出來?!蹦翘煺劰ぷ鲿r間不長,主要是看他收藏的古玩,河北的唐三彩、出土的古陶瓷、書法字畫,五花八門,令人愛不釋手。拍了這么多戲,跑了這么多外景地,所到之處,他都要逛一逛古玩市場,所以淘來了這么多寶貝疙瘩。
幾年后,我轉(zhuǎn)行文學,雖然隔行,但他仍把我看作疼愛的學生,關(guān)心我的工作情況。我與人合作的電影劇本《小字輩》獲得好評,電影得了文化部優(yōu)秀影片獎,他專程打電話祝賀,并鼓勵我“鉚足倔勁,干出絕活”,聽到他“這個那個……”的親切聲音,心中十分溫暖。不久我結(jié)婚成家,這位可愛慈祥的老人,居然獨自尋到我的婚房亭子間來,這次是他“咯吱咯吱”走上窄窄的樓梯,與我促膝長談,談的還是電影創(chuàng)作,美術(shù)設計。告辭前特地送我兩件結(jié)婚禮物,湖南醴陵的瓷器:一只靈巧的小鹿,一只精致的筆筒,告誡我“生活中像鹿一樣與人為善,藝術(shù)上像鹿一樣樸實無華”;“筆筒里要永遠擱放畫筆、毛筆,畫出美麗圖畫,寫出動人文章”。呵呵,老師雖用畫筆設計出了最美的電影布景,可我至今仍未寫出動人文章,那只小鹿與筆筒將永遠陪伴著我,鼓勵著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