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山
“快放開我!我要奔向原野,奔向藍天,奔向更加美麗奇幻的新世界!”河水聲嘶力竭地咆哮著。
河岸長嘆一聲,嚴(yán)肅地說道:“冷靜吧,我的孩子!當(dāng)你徹底自由的時候,就是洪水泛濫,生靈涂炭的時候。你難道忘了白娘子一怒而水漫金山的悲???你難道忘了江河泛濫時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你難道忘了洪水滔天時那只在茫茫大海上孤獨而無望地漂浮著的諾亞方舟?當(dāng)一個人擁有了絕對自由的時候,就是所有人失去自由乃至生命的時候?。 ?/p>
“不!擁有自由是我的天性,也是上帝賦予每個生命的權(quán)利。你忘了那位仗劍散發(fā)為精神自由而糞土萬戶侯的詩人嗎?我崇敬的淚水還曾浮起過他那一葉扁舟;你忘了那對為愛情自由而雙雙化蝶的情侶嗎?我感動的淚水還曾映照過他們美麗的雙翅;你忘了那無數(shù)為民族自由而浴血沙場的勇士嗎?我悲憤的淚水還曾洗滌過他們冰冷的軀體。‘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請你拿開擁抱我的雙臂,扯斷纏著我的發(fā)絲,挪開擋著我的胸脯,讓我自由奔騰吧!”
“孩子,你錯了!真正的自由不是無拘無束,不是肆無忌憚,更不是為所欲為。日月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總是遵循著東升西落的軌跡;季節(jié)之所以美麗,是因為總是遵循著春夏秋冬的規(guī)律;人生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總是遵循著生老病死的規(guī)律。反之,庸夫的自由只能自取其辱。和珅的自由換來罵名千載,袁世凱的自由致其遺臭萬年;慈禧太后的自由使得千萬百姓當(dāng)牛做馬,法西斯主義的自由則釀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災(zāi)難?!?/p>
河水洶涌的浪濤漸漸變成了波動的漣漪。河岸頓了頓,似乎在回憶,似乎在沉思,又似乎在自言自語。他蒼老的聲音越來越莊重,越來越深沉:“自由是上蒼賜予蕓蕓眾生的一份特殊禮物。對此過多的貪欲只會導(dǎo)致人與人之間怒目相向、集體之間互相傾軋、國家之間戰(zhàn)火紛飛。只有你心中裝著別人的自由,你才能真正得到自由!”
“難道我只能這樣永遠不自由嗎?”河水委屈地問。
河岸聽了,笑呵呵地回答道:“孩子,你難道不覺得自己很自由嗎?你從昆侖山顛飛流直下三千尺,瀟瀟灑灑走過九曲十八彎;激動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愜意時,映著明月,化作一江春水向東流。你看過春風(fēng)綠了江南岸,賞過清泉流淌在松林間;你聞過錢塘湖畔的十里荷香,聽過彭蠡之濱的漁舟唱晚;你遙觀戈壁上的圓圓落日,仰望大漠上的沖天孤煙;你暮迎峰上秦月,朝會嶺間漢關(guān);神女峰遙遙而至對你微笑,雙桅船從地平線上來向你問好……有多少詩人對你放歌,有多少墨客為你興懷,又有多少向往自由的人將你的畫像掛在墻壁上,忘情地長嘆!”
河水臉上泛出了笑意。
河岸凝望著遠方久久沉默,眼中充滿了憧憬,輕輕說:“那才是我們應(yīng)該向往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我們所到之處,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小溪潺潺,鶯歌燕舞。處處可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時可聞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農(nóng)夫們唱著歌兒鋤豆溪東,孩子們臥在溪頭剝著蓮蓬……”
河水聽著聽著,不知不覺進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
寫作指導(dǎo)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在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人物對話的形式,從而使本來純理性的論證過程因個性鮮明的人物的參與而多了一份動人心魄的情感力量。比如,文中的河水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他的發(fā)言中既有年輕人向往外面世界的沖動,又有閱世未深者對于生活的懵懂無知;河岸則像一個年高德劭的老者,他的發(fā)言中既有長者容忍晚輩冒犯的氣度風(fēng)范,又有智者歷經(jīng)滄桑后洞明世事的睿智深刻。河水吶喊時的激情、河岸言辭中展露的人格力量等因素都是普通形式的議論文所不具備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