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彩?オ?
摘要:目的:調查分析濟南高校大學生存在的不良生活習慣及導致的后果,根據現狀提出可行的解決建議,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方法:以濟南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調查問卷,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濟南高校學生的睡眠時間及影響因素、飲食狀況、體育鍛煉和自感健康狀況等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者占31.58%,男生較女生所占比例高。且睡眠時間不足多數與電子設備有關;早餐情況較為正常;而每天鍛煉時間達到教育部規(guī)定的>1h的學生僅為15.79%,體育鍛煉相對匱乏;大學生對自身狀況的自我認識與其日常生活習慣基本相符。結論:經過調查發(fā)現,睡眠不足及缺乏體育鍛煉在濟南高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建議各高校要嚴格管理制度,加強思想教育,注重健康教育和體育衛(wèi)生保健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其危害性,采取預防措施,防止不良生活習慣的蔓延和泛濫。
關鍵詞:大學生;生活習慣;健康狀況
前言
當代社會中,很多人因為有著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導致了一些疾病,輕者對身體造成了一些傷害,重者死亡。因此,我們更是要認真對待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了解大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是必須的。大學生作為人類各個群體中最具生命活力的群體之一,與其相關的生活行為問題研究也已經成為近年來受關注的課題。
1研究內容和方法
1.1研究內容我們以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及濟南其他高校(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深入了解當代大學生不良生活習慣的現狀。主要從日常作息時間、飲食習慣、體育鍛煉時間、自感健康狀況、對養(yǎng)生的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1.2研究方法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13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覆蓋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及濟南各大高校(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建筑大學)每個學院,做到研究的全面、準確。對回收的問卷分析中主要運用實地調查的研究方法,利用Excel、SPSS統(tǒng)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非參數檢驗等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并輔助于比較法、歸類法等規(guī)范研究方法的綜合研究方法。
2研究結果分析
2.1睡眠時間及行為睡眠是人基本生理需要,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普遍生理現象。睡眠占據了人類生命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正常的睡眠為機體正常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證。首先從晚上睡覺和早晨起床時間統(tǒng)計分析,被調查者中,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或8小時以上所占百分比為68.42%,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者占31.58%,比之前的調查研究中每日睡眠不足7小時的比例有了一定幅度的減少。46.15%的男生和24%女生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53.85%的男生和76%的女生睡眠時間在7小時以上,兩者之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86.84%的被調查者晚睡的原因是玩電子設備(包括游戲、小說、聊天)。從以上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睡眠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指夜間的睡眠),尤其是男生睡眠問題更為突出,可能與大部分男生喜歡熬夜打游戲有一定關系。大學生睡眠質量普遍不高,睡眠健康問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電子產品成為了影響睡眠時間的主要因素,缺乏睡眠影響了大部分學生的精神,從而降低了第二天的學習效率,對身體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2.2飲食情況本問卷通過調查學生的早餐和晚餐情況來反應被調查者的飲食情況,其中在餐廳吃的為52.63%,在教室吃的為36.84%,和午餐一起吃的為5.26%。也就是說89.47%的同學吃早餐還是比較規(guī)律的。與前5年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的比例84.3%相比較,有了一定的改善。吃晚餐的比例相較以前有所降低,尤其是女生比例偏低,應該與現行的減肥潮有很大聯(lián)系。
2.3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夠讓學生身體健康,使大腦得到有效休息。我們的調查研究顯示,每天鍛煉時間為0.5h~1h的學生為36.84%,而女生僅占20%。鍛煉時間<0.5h的學生為47.37%,鍛煉時間1h~2h為15.79%,而時間>2h的為0%。我國教育部規(guī)定學生每天鍛煉時間應不少于一小時,但以上數據均反映同學們的體育鍛煉并不積極且相當缺乏,尤其是女同學更需要增強鍛煉的意識。大部分學生不能達到規(guī)定的鍛煉時間,不足的運動無疑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體內新陳代謝的加快,使能量消耗增加,機體為了恢復能量,就要攝入、消化、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來補充不足,而且攝入的能量往往超過消耗的能量,即出現“超量恢復”現象。消耗越多,超量恢復越明顯。同時體育鍛煉還能促進腹肌力量,有利于維持正常腹部壓力以促進消化吸收。體育鍛煉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促進個性的完善和發(fā)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質。體育鍛煉還有助于減輕或消除人的緊張煩躁或憂慮情緒;同時培養(yǎng)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形成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培養(yǎng)自尊心、自信心、頑強毅力和審美鑒賞的能力;促進社會交往和提高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在體育鍛煉中要不斷克服客觀因素(如氣候條件的變化、動作的難度或意外的障礙等)和主觀因素(如膽怯和畏懼心理、疲勞和運動損傷等),鍛煉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觀方面的因素,也就越能培養(yǎng)良好意志品質,并將從鍛煉中培養(yǎng)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遷移到日常的學習、
生活和工作中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要在體育運動中茁壯成長,在運動中保持健美。
2.4自感健康狀況對于自身總體的生活習慣狀況,認為自身生活習慣一般的為65.79%,不好的為28.95%,而認為自身生活習慣很好的為5.26%。對于養(yǎng)生和健康的重視程度方面,一般重視的為57.89%,非常重視的為26.32%,不夠重視和不是很理會的分別為13.16%、2.63%。從以上數據分析來看,被調查者自身生活習慣狀況與對養(yǎng)生和健康的重視程度狀況分布比例大體相符。
3結論和建議
3.1加強健康教育當前大學生對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建議在大學生中開設健康教育必修課或選修課,制定教學計劃,編寫適合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教材,并有一定的教學時數保證,確實貫徹“健康第一”思想。
3.2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學校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文化體育活動。如文娛表演、體育比賽、校園文化等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學生課余時間過得豐富、充實而有意義。避免學生空余時間感到無所事事,無聊空虛,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3.3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及服務工作高校要嚴格學校管理制度,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建議學生工作處 (部)、教務處和各院系共同配合,班主任和學生輔導員齊抓共管,使學生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性,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分層次地引導學生健康生活習慣和良好休育鍛煉習慣的形成,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樊九思.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馬蘭.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查[D].揚州大學,2014.
[3]賈潤紅,趙敏,陸偉偉,邵明利,江靜靜,仲丹丹,胡善琴,劉旭光. 大學生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之調查分析[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1,(06):83-85.
[4]胡正春. 大學生生活習慣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5]彭曉青. 大學生生活習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6):59-60.
指導老師:孫倩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