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馬
摘要:中國武術的對外傳播是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民族體育項目走向世界的夙愿。中國武術在對外傳播中的話語權給體育全球化的格局帶來重要影響,有利于將中國文化的理念與主張推介給世界。中國武術對外傳播話語權的獲得,一方面要了解影響話語權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構建符合自己的路徑。
關鍵詞:中國武術 對外傳播 話語權
1問題的提出
從一般意義上說,體育是人類的一種身體運動方式,無論哪個民族的體育運動概莫能外,由此體育運動才有了可通約性,有了可以比較與交流的基礎。正是基于身體為載體的可通約性,世界才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可以被廣泛認可和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
實際上,任何劃分方式都是為了更有效地認識所要描述的對象,這與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很大關系。然而,正是這不同的認識角度賦予了體育項目諸多可能性,讓他們在彼此交流中體現(xiàn)出不同的層級地位,即在傳播中的被認可度與接受度,也就是所謂的話語權問題。對于中國武術而言,面對文化走出去的發(fā)展戰(zhàn)略,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效言說自己,構建屬于自己的話語權,值得我們?nèi)ド钏肌?/p>
2中國武術話語權的影響因素
在當今體育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體育在傳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掌握著不容撼動的話語權,中國武術屢次入奧被拒就是最好的證明。法國學者??略f“話語是人們進行斗爭的手段和目的,是一種權力,無論是有形的事物還是無形的概念,都通過話語獲得權力得以表現(xiàn);話語是獲得權力的關鍵和最直接的途徑,任何人都不能擺脫權力的控制而獨立存在。”在他看來,話語不僅是思維方式,是手段,也是目的,最終體現(xiàn)為權力。這種權力在傳統(tǒng)中體現(xiàn)為傳播力,構成了傳播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對中國武術的對外傳播而言,一方面要彰顯主動融人世界的姿態(tài),另一方面要熟稔融人世界的策略,而這一切均建立在對話語權的認識之上,對構成話語權的因素要了然于胸。
2.1傳播主體的強勢性
西方體育在當今全球范圍內(nèi)的普及與流行,除了西方體育項目自身所具備的獨特吸引力以及國際性體育組織內(nèi)部權力的典型西方主導外,“大眾媒介作為一種社會基本機制的日漸成熟和傳媒的高科技屬性都使其本身成為一股獨立的力量?!爆F(xiàn)代西方體育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除了為世界貢獻了諸多運動項目外,它更是在組織化、制度化、規(guī)則化等方面為世界體育的發(fā)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發(fā)展模式。更為關鍵的是,這些規(guī)范和機制已被各國所認可,并全方位地參與其中,普通大眾也對其耳熟能詳,因此,西方體育借助媒介的傳播使其更加具有典型的示范性與權威性。借助于媒體的推波助瀾,西方體育在傳播、擴散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自己的價值觀念、文化傳統(tǒng)等轉換成讓受眾都能普遍接受的標準。
需要指出的是,在體育的全球化傳播時,雖然它具有先天的傳播優(yōu)勢,它的受眾基礎雄厚,但這個結果的出現(xiàn)卻并非通過強制性手段獲得的,它具有非強制性的特點。對媒體而言,它在進行體育賽事與信息傳播時,也愿意將關注的興奮點放在具有受眾基礎的西方體育之上,從而達到雙方的共贏。對普通受眾而言,媒介通過對西方體育的話語編碼、議題設置及程式化敘事等安排,將話語的影響力從信息傳播層面滲入到意義的層面?!皺嗔σ庵颈磺擅畹厍度氲娇此瓶陀^的話語敘述中,媒介的話語權力作為一種符號權力通過作用于人的認知而實際構建了現(xiàn)實?!笨梢哉f,西方體育在媒介傳播獲得廣泛共識的基礎上獲得了話語權,但這種權力的本質(zhì)并不是強制,而是接受基礎上的說服,這種非強制性讓它獲得了普遍認同與共識。
2.2傳播方式的多樣性
在德國體育史學家貝林格看來,“有多少種文化,就有多少種運動?!本唧w的運動形式及附著在運動項目上的文化,是運動項目話語權的重要體現(xiàn),在運動項目國際傳播中扮演者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中國武術身上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它與醫(yī)學、兵學、戲曲、陰陽五行等傳統(tǒng)文化有著緊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且它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習練方式,每個具體的武術拳種都有自己的技術風格。中國武術具備這么好的先天優(yōu)勢,為何在后天的對外傳播中卻沒能很好的將自身優(yōu)勢最大限度展現(xiàn)呢?實際上,這與武術忽視了多樣性的傳播方式有關:重視門派內(nèi)部的傳承,忽視門派間的有效交流;重視對習練者的傳授,忽視對受眾的培育;安于人際間的傳承,與大眾傳播的趨勢相脫節(jié)。
這些年,我們聽到太多關于中國武術拳種的正宗之爭,如詠春拳,雖然可將此種行為視為某一門派自身的“家事”,但這種門戶內(nèi)斗卻會讓整個門派蒙羞,成為開放時代的不合時宜之舉。同時,不同門派之間的互相詆毀也是中國武術發(fā)展中的頑疾,門派間的有效交流被堅硬的門戶壁壘變得難以實現(xiàn)。這種基本門戶的傳播方式嚴格從客觀上限制了武術的傳播范圍,窄化了武術在社會層面大規(guī)模傳播的可能。反觀西方體育,它在傳播中完全是基于項目的自身運動規(guī)律和組織形式,它的運作形式與資本主義的開放性、商業(yè)性相吻合,與大眾傳播的信息海量性、范圍的全球性及符號的兼容性相契合。所以,中國武術在傳播中,除了基于自身傳統(tǒng)內(nèi)涵與文化價值的歷史慣性外,還需要與全球化時代內(nèi)在開放性相一致,走多樣化的傳播之路。
2.3傳播形式的合理性
中國武術在體育全球化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并非因為它的內(nèi)在品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而是外部環(huán)境改變了。鄉(xiāng)土社會結構解體,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衰落,倫理關系也不斷弱化,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共同構成了中國武術的當代境遇。當原來熟悉的生存場域發(fā)生變化后,中國武術失去了一以貫之的傳承與傳播方式,尤其在大眾傳播時代,中國武術的合法性遭到時代的挑戰(zhàn)。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武術在傳播中的話語權問題與媒介對武術的親睞度及傳播形式的合理性有密切關系。
中國武術擁有極為悠久的歷史,拳種多樣,門派林立,圍繞著中國武術產(chǎn)生了很多話題與故事,這些都構成了中國武術獨有的敘事素材??上У氖?,無論是國內(nèi)媒體還是國外媒體都沒有很好地講好中國武術的故事,或者說對中國武術的關注更多的是獵奇。前不久,號稱中國MMA第一人的徐曉東與雷宗太極創(chuàng)始人雷雷間的那場引發(fā)輿論的“越戰(zhàn)”,在短時間內(nèi)俘獲了大量關注的目光,各路媒體也不遺余力地進行跟蹤、宣傳與報道。經(jīng)過沸反盈天的狂熱后,媒體關注的重心迅速轉移,這場網(wǎng)絡圍觀并沒有徹底說清楚中國武術的本來面目,也沒有為中國武術的未來產(chǎn)生任何有益的建設性意見,倒是又一次將中國武術的形象打翻在地。在加上近年來出現(xiàn)的諸如“偽太極拳大師閆芳”以及“武術冠軍打架被殺”等有損武術自身形象的媒體事件,媒體一哄而上的做法讓中國武術的合法性建設舉步維艱。endprint
3中國武術對外傳播中話語權的構建方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中國武術進行了一系列體育化的改造,武術開始充當對外交流的使者,揭開了武術對外交流的序幕。1982年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上,國家體委就提出,開展國際交流,積極穩(wěn)步地向國外推廣中國武術。1984年武術管理中心起草了《關于把武術推向世界的請示》,“這是業(yè)務部門提出的關于把武術推向世界的第一個報告?!笨梢哉f,中國武術的這種有意識、有組織的對外傳播與交流是政府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走向世界一直是體育主管部門堅持的工作思路,也是廣大武術愛好者的夙愿。然而,中國武術對外傳播的最終效果,歸根到底取決于話語的再現(xiàn)形式及我們的態(tài)度,因為任何價值理念和技術形式都固化于傳播策略之中并得以傳播。
3.1堅持文化走出去,增強對外傳播的責任感
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已經(jīng)成為政府和學界的共識,體現(xiàn)了全球化時代文化的重大戰(zhàn)略調(diào)整與發(fā)展機遇。在國家的宏觀戰(zhàn)略下,中國武術的發(fā)展必然要緊跟國家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將中國武術在世界范圍內(nèi)推介出去。因為,“武術不僅是中國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武術運動的發(fā)展,應為世界體育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體育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國武術走出去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認識和熟悉,與其他國家的武技在切磋的基礎上并行發(fā)展。
同時,在傳播中還要考慮接受者的感受,因為一切意義最終體現(xiàn)在接受者身上?!拔幕阅軅鞑?,關鍵的并不是傳播者做了什么,而是接受者需要什么,接受者發(fā)現(xiàn)的傳來文化好處,然后慕而學習。”不考慮受眾的自說自話,必然會導致反感甚至是抵制。世界各個國家的體育項目都有自己的運動風格,如足球、籃球、斗牛、板球、瑜伽、橄欖球、跆拳道、柔道等。同時,這些項目都具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價值與功能,大都不外乎健身、娛樂、休閑、新奇、時尚等主題詞。相較于這些在世界范圍發(fā)展極為成熟的體育項目,中國武術對外傳播的價值何在,這是我們必須予以考慮的。從目前中國武術走出去的路徑來看,有官方層面的“奧運戰(zhàn)略”,也有民間層面的表演與交流,更有產(chǎn)業(yè)層面的技擊格斗。無論哪個層面的努力,首先都要弄清楚傳播的目的與意義。
我們一直在提倡要學會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武術無疑是故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武術對外傳播過程中,我們在不遺余力地將其推向世界的同時,還必須盡可能講清楚中國武術自身到底是什么,“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只是我們給中國武術冠上的一頂華麗的帽子,里面到底包含哪些具體的內(nèi)容,我們尚不具備說清楚的能力,甚至是不具備說清楚的愿望。文化走出去,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者”信任或者是信服,這是中國武術對外傳播中要格外注意的問題,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假如我們既弄不清楚自身的特點,又無法捕捉受眾的接受方式,這種文化傳播注定是無效的,也是失敗的。
3.2堅持文化主體性,加大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與表述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武技相比,中國武術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文化屬性,這也是中國武術區(qū)別于拳擊、柔術的關鍵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武術在技術層面的傳播與交流是最直接的,也是效果最明顯的。但是,假如我們僅僅將中國武術對外傳播的重心放在技術層面的交流與表演的話,中國武術的國際話語權很難得到顧及與維護。馬丁·雅克說:“決定中華特性的那些關鍵因素不是來自上個世紀的政權國家時期,而是來自幾千年的歷史,而這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的獨特性?!彼?,中國武術最大的特色來自于它深厚的歷史根基,來自于歷史賦予它的生命力與主體性。
中國武術是一個歷史概念,而非傳統(tǒng)武術、競技武術、學校武術、大眾武術等名詞的簡單相加與綜合。中國武術有自己的特殊性:“這個項目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有的一種形式,是燦爛的民族體育項目,和籃球、足球不一樣。我們不僅要遵循‘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大力開展普及,又要貫徹對待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方針,要推陳出新,批判地繼承?!敝袊湫g的一招一式都有自己的理論依據(jù),它的習練方式都基于自己對身體的獨特應用,它的拳理實現(xiàn)了理論上的早熟。以抱拳禮為例,無論是那個武術門派,他們的第一個武術架勢都是抱拳作揖,這種禮儀所體現(xiàn)出的恭讓與西方拳擊手出場時的揮拳炫耀、怒目相向的做派迥然不同??梢哉f,同樣是講究技擊搏斗,中國武術為殘酷的搏擊技術設置了一整套配套觀念與規(guī)則,武德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在中國武術的對外傳播中,一定要堅守自己的中國元素,讓中國武術的技擊觀、價值觀、審美觀向受眾充分展示,讓這些觀念去匡補域外技擊在搏斗中顯現(xiàn)出的野蠻與血腥,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影響并融入它們的比賽規(guī)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