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摘要】小學數(shù)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的主要科目,數(shù)學教育的有效落實,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等各方面。但是數(shù)學知識邏輯性較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基礎,這無疑就增加了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難度。新課改以后,很多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其中學生反思性學習應用得最為普遍。
【摘要】小學數(shù)學;反思性學習;策略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發(fā)展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對于教師的影響頗深。很多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方面,大大降低了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效果。新課改以后,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數(shù)學知識的傳授,還有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讓學生具有好的思維習慣。那么在這種全新的教學背景下,我們該如何落實小學數(shù)學教學呢。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意識
直白來說,反思是來自學生自我意識的蘇醒,是學生對固有思維模式下學習成果或者學習過程的否定和二度思考。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自己的思維,把握學習過程,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認知方式進行審核和再思考,找出最優(yōu)的學習方式[1]。
例如: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甲乙兩地全長18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出發(fā),以每小時60千米的速度駛向乙地,汽車行駛2個小時后,距離乙地還有多少千米?”,有學生根據(jù)提問,列出這樣的算式“180÷60”,這個答案明顯是錯誤的。但是,我并沒有立刻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問學生 “180÷60,有何意義”,學生經(jīng)過思考,恍然明白“180÷60=3,所得出的結果是,車輛行駛需要的時間”,教師要繼續(xù)對學生進行引導“汽車已經(jīng)行駛了幾個小時?還需要行駛幾個小時才可以到達終點?”學生頓時醒悟,列出了“60*(3-2)的算式,算出答案”,這種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反思意識的教學方法,不僅逐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給予學生空間,為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
雖然小學生的知識積累較少,思維也還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但是小學生也具有自己的思維活動,在學習時常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學習,自我反思的時候非常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多為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深化其對知識的理解[2]。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我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算出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然后對學生說“經(jīng)過老師剛才的演算,同學們進行反思,每個人設計一個與之相關的數(shù)學題目,看誰設計的好”,很快有同學就提出問題“三角形的面積是否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兩個面積相同的三角形,是不是就可以拼成一個完整的平行四邊形?”經(jīng)過學生的一步步反思,逐步完成了相關知識的教學,對于一些難點知識,學生也可以很好地理解。
三、教會學生反思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學生具備了反思意識,只是反思的基礎,要想更好地進行發(fā)展,必須掌握反思的方法和反思的能力,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重點知識的反思
在教授重點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既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本質。
例如:在學習“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時,學生在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數(shù),不可以直接進行加減?為什么通分后就可以進行運算?”讓學生對這些重點的知識進行反思,讓學生探究知識的本質,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理解。
2.難點知識的反思
在教授難點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生很多時候可以從一個知識點內,延伸出另一個知識點,給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
例如:在學習計算“圓柱”面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學過的長方形面積知識,思考圓柱的平面展開圖是什么形狀,可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思考出圓柱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3.容易出錯知識點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受慣性思維的影響,答題的時候總在某些地方出現(xiàn)錯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了解為什么出錯,深入思考找到自己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找到正確的答案。
例如,我學校有一條長30米的人行道,每3米種一棵樹,要種多少棵?很多學生自然就列出30÷3=10的算式。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反思答案是否合理,如果每3米種一棵樹,會出現(xiàn)哪些可能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切實地考慮實際情況,變換解題方式。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教師還需多給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方面,讓學生靈活地應用數(shù)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李艷花. 小學數(shù)學反思性教學的探究[J] . 中國小學教育,2014(16):161-161.
[2] 陳思穎. 小學數(shù)學學生反思性學習策略的探究[J] . 學周刊,2014(06):182-1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