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樹群??
摘 要:生命教育旨在教育人們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從而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毛南族以其傳統(tǒng)文化踐行著現(xiàn)代生命教育的理念:以繁復的喪葬儀式表達對死者的尊重與敬仰,以獨特的還愿儀式樹立樸素的生命觀,以多樣的禁忌文化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從而實現(xiàn)認識死亡,理性對待死亡;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關懷生命,愛己愛人的生命教育目標。
關鍵詞:毛南族;傳統(tǒng)文化;生命教育;現(xiàn)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7.072
生命教育源于西方,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因痛心于當時社會上吸毒、自殺、暴力等漠視生命、忽視生命價值危機事件不斷發(fā)生,提出了必須要關注人的生長發(fā)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思想。生命教育理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生命教育教會人們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旨在教育人們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積極面對人生,熱愛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最終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的教育目標。相比起源于西方的生命教育這一新鮮事物而言,生活在廣西大石山區(qū)的毛南族生命教育卻顯得簡單而自然,毛南族傳統(tǒng)文化蘊含了樸素的生死觀與生命價值觀。長久以來,毛南人民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踐行著現(xiàn)代的生命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現(xiàn)代意義。
1 廣西毛南族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教育理念
廣西毛南族主要分布在于廣西西北部的環(huán)江縣,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主要居住在云貴高原東南麓,與貴州省荔波縣毗鄰,環(huán)江喀斯特是至今仍保存完美的世界自然遺產地。毛南人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神秘奇特、五彩繽紛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古老的文化后面卻蘊含了豐富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1.1 以繁復的喪葬儀式表達對死者的尊重與敬仰
死亡作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也是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茖W正確的死亡觀不僅能讓我們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坦然面對死亡,還能讓我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毛南族是一個尊老敬老的民族,對正常死亡的老人都會舉行相當隆重而繁復的葬禮。葬禮有10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買沐浴水。老人去世后,孝男在鄰居的陪伴下,到村寨井邊向井里投下少許錢幣,給死者買水洗身。回家后將水燒熱,給死者洗身、剃頭并象征性喂食,然后將一枚打穿洞眼的硬幣用棉線穿好,放在老人舌下,線頭外露,便于入棺時取出。事畢,將死者安放床上,放下蚊帳,停尸于原臥室內。二是報喪。報喪分兩次:第一次報喪是在老人去世后的第一天早上,孝男在鄰居的陪伴下到舅家報告死者生病、就醫(yī)及死亡情況,并征求備辦葬禮的意見。第二次是出殯當天的早晨,孝男帶上豬肉、牛肉到舅家,報告出殯的具體時辰,懇請舅舅主持祭喪儀式。
第三是開路。老人去世當天,鄰居代喪家請道士給死者算命:算出殯時辰、何時“回家”等事宜。第四是設壇打齋。由“送終班子”到佛堂做全套法事超度死者亡靈。第五是“肥譜”,即唱挽歌。在打齋的深夜,師公奏請家仙護送死者亡靈,唱述死者生前撫養(yǎng)子女的艱難。第六是入棺。蓋棺后,眾孝子要輪流日夜守靈。第七是祭禮。出殯當天,在舅舅的主持下眾孝子對死者進行最隆重的祭拜。第八是出殯入土。第九是“回家”,即亡靈返回老家。第十是燒紙分田。在安葬死者4個月后的清明節(jié)或第一個農歷七月初七或十四,給死者送上遺物和“分田”,意為讓死者在陰間也有田耕有地種。
毛南族通過繁復的喪葬儀式表達了對死者生命價值的尊重與敬仰。中國人一向不善于表達感情,尤其是對重要親人的感情。毛南族喪葬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孝子孝女可充分表達對亡人深深的敬意和依依難舍的眷戀之情。在“肥譜”環(huán)節(jié)中,師公以“十盞宴”的調子把死者生前養(yǎng)育孩子的種種艱辛與不易唱出來,令所有在場的人都為之動容,不勝唏噓,從而感恩父母,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1.2 以獨特的還愿儀式樹立樸素的生命觀
毛南人民認為,人能生兒育女都是萬歲娘娘賜予的福氣,能夠活到成家立業(yè)更是得益于諸神的護佑。因此生下兒女以后,為使后代免遭災難,每代人都要舉行一次肥套儀式,以償還萬歲娘娘和諸神的恩典。毛南人的還愿活動很多,肥套就是“做還愿”的意思,肥套是至今保存最完整、最隆重的毛南族民間信仰的集中表現(xiàn)形態(tài)。肥套儀式繁瑣而獨特,分為“紅筵”和“黃筵”兩種?!凹t筵”是指人們向圣母娘娘求子起愿成功后所還的愿,“黃筵”則是指由于家里不太平、人畜不旺起愿成功后所要還的愿。兩者有一定的區(qū)別,但都是為使家庭平安興旺而舉行的祭祀活動。
肥套除了對毛南人進行誠信教育,還具有性知識啟蒙教育的意義。在過去,由于毛南人生活在偏僻的大石山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加之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落后,很容易造成人們對性知識的無知。聰明的毛南人民利用肥套償還萬歲娘娘恩典的同時,公開對后代進行性知識啟蒙教育?!艾幫鯎旎ㄌ颉笔欠侍字蓄H為特殊的儀式。師公表演的瑤王是一個慈祥又詼諧的老頭子形象,手執(zhí)一根象征男性器官的紅棍子。和其他神不一樣的是,瑤王所有的動作都集中在胯部,當瑤王表演舞蹈時,由于動律都集中在胯部,性的意味十分突出。瑤王通過生動風趣的表演與觀眾進行詼諧幽默的互動交流,達到傳播性知識的作用。毛南族在平日里對孩子要求嚴格,唯獨在這個場合,孩子們可以和大人全程在場接受性知識的啟蒙教育。
肥套儀式繁雜,內容豐富。每個毛南族家庭在做還愿的同時就對后代進行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傳統(tǒng)教育中自然而然地得以實現(xiàn)。因此毛南人從小就樹立了樸素的生命觀,知道生命來之不易,要感恩父母、感恩生命、珍惜生命。
1.3 以多樣的禁忌文化表達對生命的敬畏
毛南族因崇信多神,禁忌非常多。這些禁忌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而有的則包含了豐富的生命教育意義。
在過去,由于毛南先民的認識能力有限,無法科學解釋寒來暑往、冬去春來、生老病死等自然現(xiàn)象,在神秘莫測的大自然前誠惶誠恐,心存敬畏。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毛南人民樸素而強烈的愿望,于是關于天地時運的農業(yè)禁忌也就應運而生。譬如毛南人認為,開春下種要擇吉日而行,下田勞動不能吹口哨或說出各種鳥獸的名字,否則莊稼會遭蟲災等。endprint
毛南族先民和所有原始人一樣信奉萬物有靈,認為世間萬物、一草一木皆附有神靈,因此要尊重它們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不能隨意破壞。日常行走或上山勞作,不能亂砍或折斷未成才的小樹,否則日后會夭折或死于非命。毛南地區(qū)每個村口都有一棵稱為“檀木”的老樹,毛南人認為那是鬼神棲息之所,不能隨意觸碰、砍伐它,更不能對其有撒尿等不敬行為。如若犯神犯忌,定會招來大禍,因而人們往往對“檀木”敬而遠之。若是必須要砍伐“檀木”,必先祭祀,祈求神明原諒,同時砍伐之人須用特制的黃布遮頭,以防鬼神報復。
除動植物有禁忌,毛南族對孕婦的禁忌也特別多。如家有孕婦,忌修灶、砌灶,否則孩子會有兔唇。忌動土、動家具,否則孕婦會墮胎流產。家中的墻上不能亂打釘子,以免驚動胎兒。不能亂翻動孕婦床上的東西,產婦分娩未滿月不能去別人家,婦女坐月子時外人不能進入其臥室。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毛南族很多禁忌已經在逐步消除,但部分內容依然保留在傳統(tǒng)的毛南族家庭中。這些禁忌表現(xiàn)了毛南人民敬畏自然,遵守自然法則;敬畏生命,尊重每一個自然生命,包含著毛南人民樸素的生命價值觀。
2 廣西毛南族傳統(tǒng)文化生命教育的現(xiàn)代意義
2.1 認識死亡,理性對待死亡
人不可能回避死亡問題,在毛南族傳統(tǒng)文化里,生老病死乃上天注定,因而人們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也是坦然而理性的,毛南族以舉行喪葬儀式表達對死者生命的尊重與敬仰和對死亡分離的接納。在“肥譜”環(huán)節(jié)中,道公打齋到深夜,眾孝子女及鄰居親友圍坐在死者靈牌前,由代表子女唱起《吊喪歌》。歌詞生動真切地描述了死者生前最令人難忘的事例,大多是歌唱父母養(yǎng)育之深恩,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每一首歌唱畢,鄰居就會向靈牌敬一次酒,孝男就要叩拜一次,通共唱十首歌,敬十次酒,叩拜十次。每當?shù)拦T,孩子們便去爭搶簸箕里的“門頭”,以獲得者榮,場面十分熱鬧?!胺首V”儀式的意義不僅在于歌頌死者生前的功德,尊重死者的生命價值,還在于緩解了生者對死亡的恐懼與憤怒,使生者理性對待死亡,正視死亡,接納死亡帶來的痛苦與分離,從而積極面對人生。
毛南族喪葬儀式要持續(xù)到亡人安葬后的一年。在亡人安葬4個月后的第一個農歷七月初七或十四,要祭供死者,將死者生前所有的遺物掠過紙錢燒給他,還要給死者“分田”,意為讓死者在陰間也有田耕有地種。從某種意義上說,“分田”儀式能讓生者感覺亡人依然和生者過著同樣的生活,并未遠離家人而去,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生者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以及死亡帶來的痛苦和哀傷。
毛南族喪葬儀式表現(xiàn)出來的對死者生命價值的認同和尊重,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孝道的教育與傳承,也教育了下一代勇于直面死亡,理性對待死亡。通過面對他人的死亡,體驗死亡帶來的分離痛苦促使人們整合關于生命的有限性與生命價值無限性的思考。從而感恩父母、珍惜與熱愛生命,有意識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這也正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積極而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
2.2 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毛南族的宗教儀式與禁忌文化無一不體現(xiàn)出毛南人民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之情。
肥套中的“紅筵”是對萬歲娘娘的還愿。每個毛南男子年過36歲后就要用豐厚的供品償還萬歲娘娘送子的恩典,這一代不做,下一代補上,超過三代不做還愿,就會受到神明的懲罰。因此肥套本身就體現(xiàn)了毛南族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而“瑤王撿花踏橋”中的性主題也同樣具有生命教育的意義,因為性從根本上涉及了一個族群的生存繁衍?,幫跸蛎先藗鞑バ灾R,促進毛南人的繁衍,護佑毛南族小孩,把歡笑帶給毛南人,因此毛南人喜愛瑤王也是出于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
如前所述,毛南族對孕婦有很多禁忌,如若犯忌就會有很多看起來很可笑的后果。但從科學的角度看,有些禁忌是有道理的,它能較好地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健康,使生命得以安全降生。譬如家里搞基建或其他大活動,定會影響到孕婦的正常生活,對胎兒不利。至于重大活動不能讓孕婦參加,表面上說是對主家不祥,實則擔心在活動中碰撞了孕婦,容易造成胎兒不保。毛南族在孩子出生滿三日時家里要籌辦一次“三早會”。是由于過去毛南族醫(yī)療水平落后,嬰兒夭折率高,因此要等孩子出生滿三日,生命比較安全了才正式向眾人宣告孩子的降生。因此,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毛南族的禁忌文化,有些禁忌確實體現(xiàn)了毛南族對生命孕育過程的敬畏與珍惜,是具有現(xiàn)代教育意義的。
2.3 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有賴于其他生命和整個世界的和諧,因此人類生活要遵循自然法則,尊重一切自然生命,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毛南地區(qū)山多石多泥少,自然條件惡劣,毛南人民深知只有按照自然規(guī)律進行生產勞作,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才能生存下去。長久以來,毛南族已經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毛南族居住地:著名的世界自然遺產地環(huán)江喀斯特地貌,因人為破壞影響小,至今依然保持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喀斯特地區(qū)也因風景秀麗奇特而深受旅游者的熱捧。傳統(tǒng)的毛南人民物質生活簡單,喜歡素食,具有“百味用酸”的傳統(tǒng)食俗。著名的環(huán)江毛南菜牛因以天然野生草料喂養(yǎng),口感極佳而成為毛南族特色食品遠銷區(qū)內外。環(huán)江香牛、香豬、香鴨、香菇、香米并稱“五香”等著名綠色食品,也都得益于毛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毛南族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分龍節(jié),一般在夏至后第一個辰日舉行,其目的在于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分龍節(jié)的舉行也是在提醒人們水稻已處揚花期,自然災害隨時可能到來,要做好病蟲防害工作。這也是毛南族敬畏自然的反映。目前,毛南族分龍節(jié)已成為廣西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生命教育的發(fā)展應以尊重自然生命為前提,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毛南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已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其感恩自然饋贈的樸素的生命教育方式代代相傳,與現(xiàn)代社會對大自然過度索取形成了鮮明對比,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2.4 關懷生命,愛己愛人
生命教育不僅教會人們關注自身生命,還要讓其懂得熱愛和關懷他人的生命。endprint
自古以來,毛南人無論是做農活還是操辦紅白喜事,同族兄弟、親朋好友、鄰里鄉(xiāng)親都會主動上門幫忙。如有哪家需要操辦喜事,村里人都會主動前去幫忙迎親接客,分擔各種工作。喜慶之日,男女老少換上新衣給新人賀喜,整個村子呈現(xiàn)出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如家中老人去世,鄰居聽聞報喪的炮響聲和號哭聲便會自覺前去協(xié)助辦理各種事宜。或陪孝子到井邊買沐浴水,到舅家報喪;或幫忙找棺材、做壽衣,抬壽料上山、挖墓穴、砌墳。送殯后一個月內,孝子孝女還要繼續(xù)守靈,為了安慰亡人家屬,每晚都會有村里人去陪伴。幫助死者家屬從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傷心中走出來,給當事人以面對困難的勇氣。在生產勞作上,毛南族有換工互助的傳統(tǒng),每到農忙時節(jié),大家互助換工,僅供飯食,不計報酬。在做還愿、操辦婚事和建房等大事上,也不需請求,村里各家都會自動出人幫工,也不計報酬。
毛南族互助合作的傳統(tǒng)不僅有效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社會的和諧度;還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提倡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懷。無條件給予他人情感支持,幫助他人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正是生命教育的本質。
4 結語
現(xiàn)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生產力水平迅猛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正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漸漸消融在現(xiàn)代社會中,毛南族傳統(tǒng)文化也正遭遇這樣的威脅。然而毛南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本質并沒有丟失,其中包含的愛與法則、敬畏之心的普世價值使下一代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接受了生命教育。毛南族以其優(yōu)秀、智慧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實現(xiàn)了新鮮領域的生命教育目標,教會人們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積極面對人生,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具有重要的現(xiàn)代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樊躍發(fā),陳曉英.儒學對高校生死觀教育的正向價值[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04):8587.
[2]韋文華.貴州岜沙苗人傳統(tǒng)生命教育理念的現(xiàn)代意義[J].北京社會科學,2014,(10):4248.
[3]黃亦君.生命與儀式:教育人類 學視閾下的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J].教育文化論壇,2014,(03):123127.
[4]譚自安等,中國毛南族[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05).
[5]莫家仁.毛南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8,(01).
[6]韓德明.毛南族肥套[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9).
[7]秦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