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如
摘要: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在實施中一系列問題需要澄清,如工時計算問題、工資支付問題、加班費支付問題以及負工時問題等。對于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應以周期為單位計算總的工作時間;在工資支付問題上,即使勞動者在一個周期內(nèi)集體休息,也應按正常勞動支付工資;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加班也有限度;加班費不應按月支付,應在周期結(jié)束時支付;負工時問題可以通過合理規(guī)劃周期加以解決。
關(guān)鍵詞: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計算周期 加班費 負工時
從1995年《勞動法》開始實施之日起,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便在用人單位開始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及誤區(qū),筆者擬對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實施中的中若干問題進行探討。
一、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概述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秳趧硬筷P(guān)于職工工作時間有關(guān)問題的復函》(勞部發(fā)[1997]271號)規(guī)定:“依據(jù)勞動部《關(guān)于企業(yè)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第五條的規(guī)定,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采用的是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nèi),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nèi)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準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支付工資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支付工資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shù)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睉撜f這些規(guī)定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簡單概括,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就是單位可以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辦法,在一個計算周期內(nèi)的總的工作時間應與法定總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其特點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句話: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綜合計算加班時間;適用于特殊崗位;必須履行報批手續(xù)。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在實踐中出現(xiàn)了許多的誤區(qū),各單位執(zhí)行中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門。
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實施中的若干問題分析
1.工作時間的計算及加班加點的限度問題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應怎樣計算呢?有的單位明明實行的是以年為周期的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但在計算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時仍然以月為單位來計算,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應該以一個周期為計算勞動者工作時間的單位。
另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在一個周期內(nèi)延長工作時間有沒有限度呢?有的單位認為,既然是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每天的工作時間和每周的工作時間不受勞動法規(guī)定的8小時、40小時的限制,那么加班加點就不應受勞動法規(guī)定的限制,換句話說,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的加班加點應該沒有限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對于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加班加點也應受勞動法規(guī)定的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的限制,即如果是以月為周期,每月的加班加點的小時數(shù)不應超過36小時,如果是以季為周期,在一個周期內(nèi)的加班加點的小時數(shù)不得超過108小時。以此類推,如果是以半年為周期,在一個周期內(nèi)的加班加點的小時數(shù)不得超過216小時,如果是以年為周期,在一個周期內(nèi)的加班加點的小時數(shù)不得超過432小時。
具體的工作時間的算法及加班加點的限度是:
第一,以一周為一個綜合計時周期:職工的累計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為40小時,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含工作日的加點、休息日和法定假日的加班總數(shù))累計不得超過8小時,周期內(nèi)必須保證職工至少休息1天。
第二,以一個月為一個綜合計時周期:職工的累計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為166.64小時,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含工作日的加點、休息日和法定假日的加班總數(shù))累計不得超過36小時,周期內(nèi)必須保證職工至少休息4天。
第三,以一個季度為一個綜合計時周期:職工的累計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為5[)(]小時,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含工作日的加點、休息日和法定假日的加班總數(shù))累計不得超過108小時,周期內(nèi)必須保證職工至少休息13天。
第四,以半年為一個綜合計時周期:職工的累計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為1000小時,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含工作日的加點、休息日和法定假日的加班總數(shù))累計不得超過216小時,周期內(nèi)必須保證職工至少休息26天。
第五,以一年為一個綜合計時周期:職工的累計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為2000小時,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含工作日的加點、休息日和法定假日的加班總數(shù))累計不得超過432小時,周期內(nèi)必須保證職工至少休息52天。
2.綜合工時制中,法定節(jié)假日及年休假是否應計入工時總數(shù)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方法的來歷,按《關(guān)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8]3號)的規(guī)定,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jié)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因此,以月為周期計算綜合工作時間的情形為例,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中,月工時合計應為166.64小時,該計算過程為[(365天-11天-104天)÷12個月]×8小時=166.64小時。其中,11天是法定節(jié)假日,104天是休息日(即周六和周日),8小時是指每天工作8小時,由該公式可知,每個月166.64小時中已經(jīng)包含了年休假的工時。因此,如員工存在休年假的情形,應視為其提供了正常的勞動,該年休假期間應當計人工時總數(shù)中。
而法定節(jié)假日是否計人工時總數(shù)?由上面月綜合工時合計為166.64小時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出,166.64小時候中已扣除了法定節(jié)假日及休息日的時間,即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工作時間中并未包含法定節(jié)假日的時間。因此,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中,如員工存在法定節(jié)假日上班的情形,該工作時間不計人每個周期的總工時中,企業(yè)應當按照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向員工支付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費。endprint
3.加班加點工資的支付問題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該不該支付加班費?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單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支付加班費。只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單位,延長工作時間怎么認定?實踐中,許多用人單位申請了以年為周期的綜合工時制,但還是在按月與員工結(jié)算并支付加班工資。這樣的做法并不違法,應該說法律是支持的,畢竟這是有利于員工的。但是,這樣做,其實是用人單位放棄了自身的權(quán)利,增加了用人成本。那么,企業(yè)如何認定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的延長工作時間呢?是不是每月的周六日上班了就認定為加班呢?其實,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延長工作時間,指的是在一個周期內(nèi)的工作時間超過了法定的標準工作時間,即如果以月為周期,一個月內(nèi)超過了166.64小時,以季為周期,一個季度內(nèi)超過了500小時,以年為周期,一年內(nèi)的工作時間超過了2000小時才存在延長工作時間的問題。所以,平時的周六周日上班,不存在單位支付加班費的問題。那么加班費怎樣支付?何時支付?前已述及,有的單位,雖然實行是以年為周期的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但支付加班費時仍然是按月支付,比如說,有的人周六上班了,單位在計發(fā)當月工資時,就按照200%的標準支付加班費了,這種做法欠妥,對企業(yè)也是不利的,與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本意相悖,是誤解了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實際上,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的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費問題,應該在一個周期結(jié)束時支付,而且是按超過標準工作時間的小時數(shù),按150%的標準支付加班費。當然,如果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在法定節(jié)日工作了,應按300%的標準支付加班費。
4.負工時問題
什么是負工時?所謂的負工時,就是在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周期內(nèi),在生產(chǎn)淡季,先安排職工休息,后安排集中工作,這樣,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工人們每天實際平均工作時間就會不足8小時。這段時間差額就被公司記為負工時并進行累積。這樣就產(chǎn)生了所謂的負工時。到了生產(chǎn)旺季,工人在8小時/天、40小時/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還要工作來償還此前累積的負工時。現(xiàn)在,負工時是很多企業(yè)存在的現(xiàn)象,有的人認為,負工時現(xiàn)象是用人單位變相侵權(quán),是違反勞動法的規(guī)定的,本人對此觀點不能認同。實踐中,只要是實行的是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就有可能出現(xiàn)負工時現(xiàn)象,比如說:有的用人單位以自然年度為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計算周期,而在年初屬于生產(chǎn)的淡季,這個時候就先安排了職工休息,也即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先安排了職工休息,而單位照發(fā)了工資,這肯定就出現(xiàn)了負工時的問題。而到了4、5月份,進入了生產(chǎn)旺季,工人肯定工作時間就要多起來了,出現(xiàn)了所謂的“集中工作”,這樣,每天的工作時間可能超過了8小時,每周的工作時間也超過T40小時,但這也正是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應有之意,并不違反勞動法的規(guī)定。但也有一種情況,就是一個周期下來,職工的工作時間少于法定的標準工作時間,這樣,負工時就產(chǎn)生了,即職工的休息時間多于法定的休息時間,而工作時間少于法定的標準工作時間。所以,負工時現(xiàn)象在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單位是不可避免要發(fā)生的。另外,如果是采用先安排職工集中休息后安排集中工作的情況,當員工周期未滿離職時也可能出現(xiàn)負工時現(xiàn)象。一旦出現(xiàn)了負工時,有的單位就采取扣員工工資的做法,有的甚至是讓員工向單位交錢的做法,這極易引發(fā)職工的強烈不滿,甚至引發(fā)勞動爭議。
怎樣解決負工時問題呢?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企業(yè)根據(jù)自己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狀況,合理地確定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計算周期的起始時間,比如以年為周期的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單位就沒有必要一定以自然年度為計算周期,可以以集中工作的開始時間為計算周期的起始時間,即先讓職工集中工作,后集中休息,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負工時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同時,如果一個周期結(jié)束時,職工的休息時間不足的話,可以按勞動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按150%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加班費。這樣做還可以解決部分職工周期未滿離職的情況下其負工時扣工資的問題。由于是先工作后休息,出現(xiàn)負工時的現(xiàn)象的機會小些,避免了離職職工出現(xiàn)負工時單位扣工資引發(fā)勞動爭議。如果職工離職時其工作時間時間超過了法定的工作時間,單位可以有二種做法:一是安排職工休息后離職,二是給職工支付加班費。
5.工資支付問題
有的單位,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在職工集中休息時,只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在一個周期內(nèi),在集中工作的時間,職工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準工作時間是沒有加班費的,也即,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集中工作的時間沒有加班費,那么,職工集中休息的時間也不應扣職工的工資,應按職工提供了正常勞動而支付工資。也即: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集中休息時,按正常勞動支付工資,在集中工作時,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或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也不支付加班費,也按正常勞動支付工資。
正確理解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中的若干問題,是實施、落實勞動法特殊工時制規(guī)定的前提。用人單位應結(jié)合本單位的實際,正確理解和適用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以達到規(guī)范、合法用工的目的,減少和預防勞動爭議的發(fā)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