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權 郭強
[摘要]分析了構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意義及構建原則,剖析了影響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的因素,構建了由8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組成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評價體系框架,引入了運籌學中的層次分析法(AHP)進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運用yaahp(一款層次分析法的軟件)以避免高運算量,提出了一種基于AHP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評價方法。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層次分析法;yaahp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5-5843(2017)06-0032-06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教育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截至2017年1月,我國依法批準設立和舉辦的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1124個[1]。中外合作辦學有利于增強高校的辦學能力、豐富人才培養(yǎng)模式,同時有利于擴大高校在國內(nèi)外的知名度、影響力,數(shù)量越來越多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衡量項目、機構間的競爭力,急需一套完善的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然而目前針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評價方法的定量研究并不多,這方面的少量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定性方面。
縱觀對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的研究,其成果主要有:殷永建(2010)在UNESCO(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在國際組織關于合作辦學評價體系的研究基礎上構建了有6個二級指標和26個三級指標的評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zhì)量評價體系[2],該體系綜合了國內(nèi)外的諸多因素,體系中的指標涵蓋內(nèi)容較為全面,但缺乏定量的統(tǒng)計分析。楊小燕(2010)提出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合作辦學評價體系,通過定量的研究來對中外合作辦學進行評價[3],該方法不足之處在于,因子分析法將繁雜的因子歸類后,濃縮的因子意義不能完全確定,容易漏掉一些信息。湯少梁使用層次分析法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競爭力進行定量評價[4],該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是研究本身的指標體系涵蓋面不夠完整;二是在研究方法的應用上因缺少相應計算機軟件、指標過多不易確定權重,而會出現(xiàn)一致性測驗難以通過的情況,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也帶來了高計算復雜度問題。 針對上述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本文立足于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研究,構建了系統(tǒng)、科學的中外合作辦學評價指標體系,結合運籌學中的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5],設計了一個能夠?qū)⒍ㄐ耘c定量相結合的評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的方法,同時引入了yaahp軟件以減少運算難度。
一、構建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意義
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將中外合作辦學中涉及到的各個領域錯綜復雜的關系簡單化、清晰化、層次化,使得大家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的競爭力有直觀比較?!吨型夂献鬓k學條例》規(guī)定要“規(guī)范辦學”,而開展競爭力評價,可以使中外合作辦學的管理有規(guī)可循,質(zhì)量進一步得到提高,有助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良性發(fā)展。持續(xù)性的跟蹤各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競爭力情況,有助于從多個角度分析其競爭力的變化曲線,形成綜合評價報告,以便進行監(jiān)管與評估,并依據(jù)競爭力評價體系來評估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競爭力,同時公示評估結果。另外,競爭力評價體系可以將不同機構與項目的競爭力進行排序,有助于構建全國范圍的中外合作辦學分級、分類的層次化體系,在客觀上實現(xiàn)評估對象差異化、規(guī)范化的良性發(fā)展態(tài)勢。
二、構建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的原則
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至今,漸趨規(guī)?;⒍嘣?,對其客觀評價需要一套完整、科學、操作性強、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競爭力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的構建和選擇應符合以下幾點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評價體系要充分反映中外合作辦學的競爭力狀態(tài),應包括生源競爭力、舉辦方競爭力、管理競爭力、教學競爭力、師資競爭力、硬件條件、國際環(huán)境、社會效果及特色競爭力這幾個方面。二是可量化原則。中外合作辦學擁有多個評價指標,國內(nèi)外目前大多是進行定性評估,缺少定量的評價體系。而定性的描述很難做到科學性、嚴謹性,所以提出的評價體系有必要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三是可比性原則。目前我國擁有眾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這些機構或項目由于辦學定位、辦學層次、設立時間、后期監(jiān)管等方面的因素,呈現(xiàn)出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局面,教育界和學術界亟需一套客觀量化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應根據(jù)不同的機構與項目的要素間差異,量化出排序結果。四是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的計算應盡可能的簡便,做到復雜度低、易于操作。可操作性直接關系到評價方法是否具有廣泛應用性和推廣性。
三、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的建立
綜合上述指導原則以及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本文以縱向的發(fā)展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切入點,從源頭因素、過程因素、結果因素這三個方面分析影響中外合作辦學質(zhì)量的要素。具體可見表1。
(一)生源競爭力
教學質(zhì)量的基礎是生源質(zhì)量,有高質(zhì)量的生源是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顯示了其對優(yōu)秀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了社會影響力。具有強生源競爭力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更容易得到優(yōu)秀學生的青睞和認可,報考的考生質(zhì)量高、數(shù)量多、可選擇性廣,容易招收到綜合能力強的學生。生源競爭力包括招生層次、招生規(guī)范性以及生源分布。招生層次高則可以從高考分數(shù)上首先篩選出優(yōu)質(zhì)生源,具有強競爭力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能夠享受“本一”批次招生,而相對較弱的則只能在“本二”批次甚至是??其浫?。目前,仍有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違背招生計劃私下擴招,這種短視的行為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2013年,有4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因為擅自擴招且情況嚴重受到了教育部的通報批評,并被要求整改[6]。此外,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的生源分布也存在很大差異,生源分布廣則有利于不同地域間文化的交融,提高創(chuàng)新性。反之,部分機構、項目生源分布窄,容易出現(xiàn)同質(zhì)化現(xiàn)象。
(二)舉辦方競爭力
這里中方高校以及外方高校的層次指的是根據(jù)全球?qū)W界公認的權威機構或組織的大學評價排名??紤]到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涉及國內(nèi)外高校辦學水平層次差異性較大,本項指標中外方高校參照QS排名、國內(nèi)高校參照武書連大學排行榜排名分別進行評分。
(三)管理競爭力
高水平管理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執(zhí)行力的本源,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管理競爭力包括運行機制、專職管理隊伍以及經(jīng)費投入。運行機制是指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中各部門及人員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層次發(fā)揮功能的作用過程、作用原理及其運行方式,包括組織體系、領導體系、管理格局等。要保證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必須擁有一套協(xié)調(diào)、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是否設立二級學院、是否擁有專職管理隊伍也是管理競爭力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此外,經(jīng)費持續(xù)、穩(wěn)定的來源以及合理的支出也為優(yōu)質(zhì)教學提供了保障。
(四)教學競爭力
中外合作辦學要有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置要符合教育部如下規(guī)定:引進的外方課程和專業(yè)核心課程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核心課程的1/3以上,外國教育機構教師擔負的專業(yè)核心課程的門數(shù)和教學時數(shù)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全部教學時數(shù)的1/3以上[7]。本指標體系正是結合《教育部關于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意見》(教外綜[2006]5號)的相關規(guī)定而制定的。
(五)師資競爭力
大學內(nèi)部有關教學質(zhì)量促進的政策、制度、組織、方法等都須圍繞著改進與提升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能力、和行為等而加以制定、實施與開展[8]。中外合作辦學中教師高職稱、專業(yè)類教師的評聘比率以及師資培訓的規(guī)范性是決定師資競爭力的關鍵。
(六)硬件條件
硬件條件包括教學設備、實訓設施以及食宿條件。硬件條件的不足除了影響教學效果之外,還大大降低了外教來華的積極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中的學生上繳了較為高昂的學費,舉辦方應為其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讓教育教學質(zhì)量得到保障。
(七)國際化環(huán)境
中外合作辦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精英教育,它培養(yǎng)的是國際化、復合型以及實用性的人才,舉辦方營造的國際化環(huán)境對該類型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深刻影響。學校應具有較為個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使得師生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外方的學術氛圍。在校學生應積極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媒介的應用與管理,能在全球范圍內(nèi)涉獵各種有益資源,同時學生社團組織能夠開展一系列國際化活動,彰顯多元共生的豐富校園生活。
(八)社會效果及特色競爭力
社會效果蘊含學生滿意度、學生升學率以及高質(zhì)量就業(yè)率,這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成果以及社會認可度的體現(xiàn)。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如果能夠結合外方特色展示出相應亮點則是一個加分項。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基本框架,但是僅有定性的判斷是不夠的。本文引入運籌學中的層次分析法(AHP),將定性與定量的評價相結合,提出一種基于AHP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評價方法,以體現(xiàn)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原則。
四、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一種處理多目標繁復問題的有效分析法,定量與定性的結合有助于更加科學地解決定性問題[5]。步驟如下:
(一)構建層次模型
按照各個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建立層次結構圖,將其分為最高層、中間層以及最底層。其中最高層是待分析的問題,最底層是決策時的備選方案,中間層則包括問題涉及的各個因素。
(二)建立判斷矩陣
根據(jù)楊小燕(2010)提到的一致矩陣法,將問題涉及的因素根據(jù)相對尺度進行兩兩比較,以避免不同性質(zhì)的因素比較帶來的不可信性[3]。判斷矩陣反映的是本層的所有因素與上一層的其中一個因素的重要性。判斷矩陣的元素aij用1~9標度方法給出,詳見表2。
(三)計算單排序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
計算所有成對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根據(jù)一致性指標檢驗構造矩陣的一致性。若通過(CR<01),特征向量即為權向量;反之,成對比較矩陣需要重新進行構造。
計算一致性指標:CI=[SX(]λ-n[]n-1[SX)]其中,n為矩陣的階,為n階陣A的最大特征根。
計算一致性比率:CI=[SX(]CI[]RI[SX)]其中,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其值可參見表3。
(四)計算總排序權向量并對其做一致性檢驗
五、基于AHP的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方法
(一)構造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體系結構模型
根據(jù)表1,我們設立最高層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評價。中間層第一部分為:生源競爭力;舉辦方競爭力;管理競爭力;教學競爭力;師資競爭力;硬件條件;國際化環(huán)境;社會效果及特色競爭力。中間層第二部分為:招生層次及規(guī)范性;生源分布;中方高校層次;外方高校層次;運行機制;專職管理隊伍;經(jīng)費投入;培養(yǎng)目標、方案;全英文授課比率;核心專業(yè)課全英文授課比率;外教比例;師資評聘及培訓;教學設備;實訓設施;食宿條件;學生社團組織;學生社交媒介的應用與管理;個性化教學場所;學生滿意度;升學率及就業(yè)率。最底層虛擬3個待評價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Z1,Z2,Z3,詳見圖1。
(二)構建判斷矩陣
為了計算方便,本文使用yaahp軟件來構建判斷矩陣。經(jīng)過軟件運行調(diào)試,各判斷矩陣均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同時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詳見圖2。圖中wi為各指標對應的權重,表示各指標因素對中外合作辦學總體競爭力的影響程度。圖2直觀展示了本指標體系中各二級指標核算權重結果(三級指標權重計算同理,不再贅述),為客觀構建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奠定重要基礎。根據(jù)計算結果,我們得出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指標權重體系,具體見表4。
經(jīng)過計算,我們清晰得出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一、二級指標權重,具體見表4。這些權重的獲得是通過引入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計算所得,具有非人為的客觀性、直觀性和精確性,而這正是本文研究分析的價值所在。 一旦確立了中外合作辦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權重,必將帶來極大的可操作性,并且為未來的評價評估奠定重要的基礎。
本文虛擬三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Z1,Z2,Z3,利用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競爭力評價體系,對其進行競爭力排序。通過軟件計算,最終得出Z1,Z2,Z3的權重分別為:03031,03381,03589。由此可見,其競爭力由強到弱排序是:Z3>Z2>Z1。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審批和復核的機構及項目名單(2017年1月4日更新)[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2017-01-04].
[2] 殷永建.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zhì)量評價體系建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23-26.
[3] 楊小燕,馬瀾.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評價體系研究[J]. 河南工程學院學報,2010 (4):23-26.
[4] 湯少梁,申俊龍,陳娜.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中國行政管理,2008 (6):97-101.
[5] 哈維·M·瓦格納. 運籌學原理與應用[D]. 鄧三瑞等譯.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2:5-8
[6]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4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嚴重違規(guī)超規(guī)模招生處結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72/201404/167229.html.[2016-03-25].
[7] 教育部關于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4/201006/89021.html.[2016-02-09].
[8] L.S.Kaplan, W.A.Oings. Teacher quality, teaching quality and school improvement[M]. Bloomington, IN:PhiDeta Kappa Press, 2002: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