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曙光 劉娟
家庭金融中資產配置標普倡導4321模型以使家庭財富實現合理配置,文章從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角度提出組合配置戰(zhàn)略,從而達到保障、增值的目標。在壽命延長與生育率下降的雙重效果影響下,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更適合國內大多數家庭資產配置的要求。
一、家庭金融的界定
家庭金融(Household Finance)研究經濟主體如何運用可用的資源配置金融資產以及使用金融工具來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標1。2006年1月John Campbell指出家庭金融類似于公司金融,是分析家庭如何運用金融工具來實現其目標的學科。他認為家庭金融是家庭通過配置各種金融工具來實現其財富目標最大化的過程,研究家庭如何在現有的收入狀況和財富水平約束下,合理地選擇金融投資工具,實現家庭投資收益最大化是研究家庭金融問題的關鍵之處。家庭資產為家庭實際控制或擁有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用于家中生活消費、生產、投融資以及經營活動,能給家庭帶來相應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
二、資產配置的界定、相關模型
資產配置是指金融工具的選擇與比重,在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購買的品種是什么?第二,購買的比重應占家庭金融資產的比重是多少?第三,何時購買是較佳的時間點?能較好的捕捉市場機會,即投資機會、品種、比重,這三個問題是資產配置的關鍵。標準普爾對于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有家庭資產象限圖,簡稱4321定律。指的是:把家庭收入的40%用于投資、30%用于生活開銷、20%用于儲蓄備用、10%用來消費。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模型解析:
第一個賬戶是日常開銷賬戶。一般放在銀行活期存款,貨幣基金中。
第二個賬戶是杠桿賬戶,一般占家庭資產的20%,這個賬戶保障突發(fā)的大額開銷,主要是意外傷害和重疾保險。
第三個賬戶是投資收益賬戶,一般占家庭資產的30%。包括投資的股票、基金、房產、企業(yè)等。這個賬戶關鍵在于合理的占比,無論盈虧對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擊。
第四個賬戶是長期收益賬戶,即保本升值的錢。一般占家庭資產的40%,為保障家庭成員的養(yǎng)老金、子女教育金等。該賬戶一定要保證本金不能有任何損失,并要抵御通貨膨脹的侵蝕,所以收益不一定高,但卻是長期穩(wěn)定的。
從上述帳戶中可以看出保本升值為標準普爾家庭金融投資比重占比最高的資產。
而美林證券的投資時鐘法則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而分別持有不同的資產以獲取最大收益。在經濟處于復蘇、過熱、滯漲、衰退期分別應持有股票、商品、現金、債券以實現不同時期的資產獲取最高的收益。
美林證券投資時鐘法則強調順應經濟周期而進行資產配置的選擇。在進行資產配置時要依市場狀況、個人狀況、產品狀況,因人因時優(yōu)選配置。用此種方式進行家庭配置資產較合理,才能保障家庭成員生活不確定性下收益的最大化。
另有CPPI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與TIPP時間不變性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兩者均用到一是定時間段調整法,二是市場走向調整法,三是乘數調整法。而資產配置的視角可以是全球范圍內,也可是一國境內,而不同的學者基于不同的視角對此進行了分析,賀靜,2016,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區(qū)域差異研究--基于東中西部地區(qū)的視角,一文基于生命周期視角,有的基于經濟周期視角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進行了研究。而本文則嘗試從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的視角探討如何進行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
三、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現狀
國內現從事家庭金融研究的有北京大學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清華大學的中國金融研究中心CCFR,西南財大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其中的數據每兩年更新一次。
(一)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總量
據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數據,家庭金融資產平均為6.38萬元,城市家庭金融資產平均為11.2萬元,農村家庭金融資產平均為3.1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中,銀行存款比例最高,為57.75%,現金其次,占17.93%,股票第三,占15.45%,基金為4.09%,銀行理財產品占2.43%。
與其它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家庭較多的存放現金和儲備類、較少涉足保險與養(yǎng)老金儲備、相較于發(fā)達國家在資產配置上較少配置股票與債券,更多投放于房地產等不動產。
針對上述現狀,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存在巨大的改進空間,一方面投資太多的低風險資產不能讓家庭分享經濟金融發(fā)展帶來的紅利,另一方面,投資太多的高風險資產也讓家庭承擔過高的風險。
因此,建立風險保障型資產的配置,即適合中國家庭對風險的接受程度,同時又能使資產進行合理的戰(zhàn)略配置。
(二)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的界定
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即強調資產的配置功能同時也強調資產的風險保障功能。而在眾多的金融產品中除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工具等產品外應加大對保險產品中,保障型保險產品的配置。因為它具有資產保全功能,保障型保險具有繳費低、保障高的特點。如果以家庭為參照:人一生中分為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熟期和退休期四個階段。另綜觀人的生命周期,以家庭為單位的時間占據時間較長,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障、教育基金、旅游、房子、車子這一系列的家庭因素都構成了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增值的需求。形成一個動態(tài)配置戰(zhàn)略。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即考慮到投資者風險偏好與市場系統(tǒng)性風險,同時更注重從保值與增值角度對資產進行動態(tài)的配置組合,家庭形成期以房子、車子、孩子為三大支付要素,家庭成熟期以孩子培養(yǎng)與父母贍養(yǎng)為重要支付,退休期以保障生活品質、醫(yī)療為重點的生活保障支付為要素。而對廣大的家庭來說,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高的保障成為可能。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即考慮以家庭為單位的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大多數中國家庭為風險保守者,所以在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應加大對保障型保險產品的配置比例來抵抗意外事件發(fā)生對生活品質和壽命延長與生育率下降的雙重影響。
(三)家庭金融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目標
對于中國大多數家庭來說金融資產的配置首要目標是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保值而后才是增值。另由于遺產稅與高收入稅收的征收,不確定風險與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因此對于大多數有一定資產的家庭而言,家庭金融如何保障未來的退休生活質量不發(fā)生變化,有穩(wěn)定有保障的收入來源才是他們最殷切期望的。因此有了風險保障型資產配置,既在考慮了家庭為單位的成員,如何未雨綢謀,保障每位成員的生活品質。特別是在機關與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體制的改革,將對未來依靠退休養(yǎng)老金能保障退休生活品質發(fā)生變化,所以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應以防范家庭未來生活的風險為首要目標,建立安全閥門。在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應首選保障型保險產品的配置比例,其次才是根據家庭所處階段與美林的投資時鐘法則順應不同經濟周期分別選擇對股票、債券、現金、商品與金融衍生工具相關配置的比例的比重,從而使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達到最優(yōu)化配置的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應形成以保障型保險產品配置為首的風險防范體系的建立。從而使家庭金融資產達到保值與增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