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初中歷史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礎,對學生之后的歷史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初中歷史教學中引用的歷史故事一方面必須結合課本知識,具有真實性,另一方面所引用的歷史故事還需要帶有趣味性,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內容豐富多彩,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最重要的是,歷史故事要有教育性、針對性,利用不同的歷史故事引導不同年級的初中學生通過歷史故事深入了解歷史知識。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利用歷史故事教學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將歷史故事引入課堂教學。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勢
1.符合初中學生年齡、心理需求。
初中學生心理、心智不成熟,他們對歷史的了解不深,對歷史故事的興趣比對歷史課堂教學本身更強,因此從初中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fā),初中學生正處于對知識求知欲望較強的階段,不管是課堂還是課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學《三國鼎立局面》這一課時,可以結合學生熱愛的游戲、電影,引入《三國演義》中的“美髯公千里走單騎”“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歷史故事。
2.使歷史知識形象、具體。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些歷史知識及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對于初中生來說比較復雜,不容易理解和記憶。采用歷史故事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盡快地融入課堂教學,而且能使固定的歷史知識變得形象、生動,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掌握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奠定基礎。在講中國近代史的過程中,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概念,學生可能從概念本身不好理解,而對“開始淪為”“大大加深”及“完全淪為”這幾個修飾詞也就無法很好地理解和記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概念與歷史故事相結合,向學生講述中國第一任海關總務司由英國人赫德?lián)蔚墓适录懊绹巳A爾組織洋槍隊攻打義和團民眾的故事,通過這些真實的歷史故事,學生們可以從中理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所遭受到的屈辱。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方法
1.依據(jù)學生實際狀況選取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對初中歷史教學有很重要的輔助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歷史故事必須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還要根據(jù)初中各年級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選擇適當?shù)臍v史故事應用于歷史教學中。例如,在進行《夏朝的建立》從“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非常熟悉,沒有新鮮感,因此在引用歷史故事時不宜選取。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從大禹父親鯀治水九年無功被流放羽山的故事引入,從而引導學生認識作為鯀的兒子,大禹用疏通的方法治水的功績。在講授香港、澳門回歸的內容時,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的了解僅限于課本、網(wǎng)絡,在授課時可以選取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會談時的趣聞,讓學生真實感受中英在關于香港問題談判時的狀況。
2.用適當?shù)臍v史故事導入課堂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課堂導入不甚重視,他們往往都是在簡單的回顧和提問前面所學內容后直接傳授新知識,這時,大部分學生都還不在學習狀態(tài),如此授課,有時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者煩躁不愛聽不想聽,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因此為提高歷史課程教學質量必須要重視用歷史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讓學生集中精神,盡快地融入課堂。在《大一統(tǒng)的秦漢王朝建立》教學之前可以利用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為何不能發(fā)掘的故事來導入新課。
3.豐富歷史故事的講授方式。
運用歷史故事進行歷史課堂教學不管是在正式課堂講授前,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需要利用多種歷史故事的講授方式,讓初中生通過歷史故事感受歷史,理解歷史事件。歷史故事的講授方法不僅能拘泥于口頭表述還可以用圖片、視頻的方式來展現(xiàn)。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他出使西域的過程理解和記憶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來展現(xiàn)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將他出使西域的過程串聯(lián)起來,方便學生理解。同時關于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以圖片的形式通過講述核桃、胡蘿卜等傳入中原的故事向學生展現(xiàn)。
歷史故事的運用對初中歷史教學非常重要,可以將抽象的歷史變?yōu)樯鷦印⑿蜗蟮臍v史事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利用歷史故事教學時,需要結合初中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豐富講授歷史故事的方法,重視歷史故事在課堂導入中的運用。只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歷史故事,才能讓教學變得生動,歷史變得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