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清 夏雪 金承乾
摘 要:金先勇是目前辰州儺戲代表性傳承人中最年輕的,他不僅熟練掌握上刀梯、下火海、滾刺床等巫儺絕技,而且常在儺戲表演中扮演土地、判官、姜女等角色,曾多次參加辰州儺戲的展演活動,希望辰州儺戲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在堅守中得以傳承。
關鍵詞:辰州儺戲;土老師;金先勇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7)05-0107-09
金先勇,男,1974年生,土家族,沅陵縣七甲坪鎮(zhèn)兩河村人,出生時即有一眼殘疾,初中畢業(yè)后主要以就近務工為生,至今未婚。1990年起跟隨師父胡漢臣(法名胡法旺)學習儺藝,并于1995年度職,法名金法祥,屬金宅雷壇。度職后主要在周邊鄉(xiāng)鎮(zhèn)以及張家界市、桃源縣等地行儺,曾多次被張家界、宜昌等地一些景區(qū)聘請,專門從事儺技表演工作。1994年湖南省電視臺在七甲坪的金氏宗祠拍攝儺戲宣傳片,金先勇在宣傳片中主要承擔了上刀梯的表演任務。1998年以來多次參加張家界、沅陵等地的儺戲展演活動,主要參與演出《觀花教子》、《土地》等劇目。金先勇是目前辰州儺戲傳承人中最年輕的,目前主要以做法事、演儺戲維持生計,家中較為貧寒。
本文是筆者根據(jù)對金先勇師傅三次訪談(第一次采訪時間:2013年1月,采訪地點:金承乾先生家中;第二次采訪:2017年4月19日,采訪地點:沅陵縣七甲坪鎮(zhèn)全承華家中;第三次采訪:2017年7月25日電話采訪)錄音整理的,僅將會話形式改為自述形式,其內(nèi)容均為土老師金先勇的如實記錄。
一、學儺經(jīng)歷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nóng)民,就靠著一點種莊稼的收入供我和弟弟上學,我們文化程度都不高,我弟弟初中畢業(yè)之后就去廣東打工了,現(xiàn)在他們一家人都在深圳,我父母現(xiàn)在年紀也大了,種地收入也不多,主要就是靠我弟弟他們兩口子補貼一點。我初中畢業(yè)后就開始跟隨我的師父胡漢臣學習儺藝了,他去世之后我就跟著金丕華師傅學習,張大旺、全平、金正瑞、胡南生、張松林這幾位師傅也都教過我很多東西。其實說起來,我又算得上祖?zhèn)?,我的曾祖父從儺多年,他的法名叫金法印,也是這一帶有名的土老師,可惜他的那些紙菩薩、科書都燒掉了。所以,我的公公(爺爺)和我爹都沒有學過儺藝。他們也沒有這樣的興趣。但我就不一樣,從小就對儺的這些東西有一種特別的情感,什么做法事呀,扛干龍船呀,唱儺戲呀,我都很喜歡。還有玩燈、玩獅子呀,我也愛好。同村的胡漢臣師傅看到我喜歡這些,就常帶著我去還愿,初中畢業(yè)后就正式拜師,跟他學習儺藝。
記得我剛開始跟著胡漢臣師傅學做法事的時候,那真是苦呀!學儺要先背朝科,再學踩罡。踩罡要從三步罡學起,再是五步罡、七步罡,最難的是九步罡,難度是逐漸上升的。學會踩罡之后,還要學挽手訣和唱板,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成的。一開始,胡漢臣師傅叫我在家里擺起司桌,教我從最簡單的手挽訣和腳踩三步罡做起。后面學習唱詞行唱的時候,他就教我左手拿朝牌,右手拿竹卦,在鑼鼓聲中念儺詞,有時候又要左手拿牛角,右手拿司刀,還要做擲旗、跳腳起舞的動作,最后這些動作和念詞要做到“三式合一”。比如,在整癲打邪時要用九州罡(中、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是很復雜的罡步,腳要踩罡,手要叩八卦掌,口里還要念罡詞,必須是全身配合,否則很難做到。我是練了很長時間才做到能口、手、腳配合一致的。除此之外,上刀山、下火海這些儺技也是靠師傅親口傳,手把手教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得胡漢臣師傅教我做這些的時候,是專門把我叫到跟前,教我念什么訣,要怎么做,都是他給我示范的,我在旁邊學。這些都錯不得,做錯了不僅對神不敬,法事不靈,還對自己有傷害。
你要問起我“度職”的事情,那說起來還有些特殊哩!實際上我是度了兩遍職的。第一次是在1995年,從1990年算起一直學了五年,我的師父胡漢臣覺得我學的差不多了,就傳了我香水職[1]?!跋闼殹北容^簡單,只要請一兩個老師,再加上我?guī)煾缸约?,擺一張香案,給我起了法名,再傳職、傳法、傳字號、傳訣給我之后就算是成了。我度職的第二年,我的師父胡漢臣就去世了,那之后我就跟著金丕華師傅繼續(xù)學習。2005年,我的師父金丕華由于家里添重孫,做三天兩夜的“還大愿”,就又為我度了一次職。我們這里“還儺愿”有喜愿、壽愿、天王愿的區(qū)別。喜愿是家中添丁做的,生了兒子得了孫子都會做,一般都是做三天兩夜;壽愿是過生的時候做的,也是做三天兩夜的多;天王愿一般是家里有一些不順就做的,就簡單些,請幾位老師做兩天一夜就算結(jié)束了。我這次度職是在師父金丕華親自掌壇做的“還喜愿”中完成的,在場的法師有李福國、全承華、張高岸、全開展、金正瑞這幾位師傅,比第一次熱鬧多了,由于還愿和度職一起,一共做了三四十場法事。第一天要做的朝科有請師、申法、結(jié)界、造橋、接駕、觀五岳、迎朝王、立寨、下馬、兵師撥將、茅山傳法等;第二天要做申發(fā)、結(jié)界、發(fā)五猖、判官點兵、立寨、下馬等朝科,還要穿插唱《三媽土地》、《觀花教子》,還演了《姜女曬衣》、《郭先生教書》等小戲;第三天就是度關了,得演《姜女下池》、《判官勾愿》,還演了《董兒放羊》等。最后是安香火。算是三天兩晚的“大儺愿”了,做“單儺愿”的時候就會少十幾場法事,不做早朝,儺戲也少一些,一天一夜就做完了。
二、從儺技藝
我現(xiàn)在主要就是靠做法事謀生,所以和我一起做過法事的土老師就很多了,有金丕華、金正興、金承華、全湘鄂、張清華、全朝才、金湘材、李有元、敬邦基、敬琴娥、全開展、聶滿娥、姜英楚、李志權(quán)、姜世寶、鄧科選、全承章、張高岸;等等。我有時是掌壇,有時是幫壇。今年(2017)二月我就跟金丕華、全開展、全承華、張志淼、張高岸等七位師傅一起去張家界還了一次喜儺愿,做了三天兩夜,是我掌壇的。朝科我能做,儺戲我也會唱,行內(nèi)人都說朝科做得漂亮,唱板[2]也好,還會不少儺技,愿意跟我一起去做法事。
儺技里我最擅長的還是上刀梯、下火海和滾刺床,縣里來拍宣傳片或者去外面展演的時候我都表演過,踩火槽、引火燒身、仙人合竹我也會做。我演儺戲一般扮的是土地,我還扮過姜女、八郎和判官(文判官和武判官我都扮過,文判官是勾愿的,武判官是點兵的)。我還會整癲,這些年也治好了不少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我剛度職不久,在張家界的沅古坪治好了一個姓婁的人,他那時還很年輕,和我差不多年紀。一開始鬧得很兇,胡言亂語的,還要打人,他家里人就趕來請我去做法事打整了一下,當時就好些了,也不叫也不打人了。但是沒有幾天,他家里人又急急忙忙地跑過來跟我說他又復發(fā)了,我說這不是多大的事,壓個碼子就好了。我就去給他壓了個碼子,果然就沒再犯了。好了之后,他就一直在外面打工,每年逢年過節(jié)還會到我這里來呢。
我的科書都是我的師父金丕華傳給我的,朝科書就有四五十種,康熙、乾隆、光緒年代的都有,但我都沒拿出來過。這些書大部分都是筶書、符書、卦書,還有一些罡書。我現(xiàn)在拿著看的都是照著這些本子抄的新本子,因為時常要拿出來看,舍不得翻那些舊本子,就都收起來了。
胡漢臣師父原來教我的時候時常跟我說,古時候巫師的地位是很高的,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門學問。一些老師傅在我學儺的時候也跟我說,我們?nèi)バ袃?,別人問起根本來,要能講出來。儺里面有些說法就很有意思了。由于我去外面經(jīng)常做法事,常常會結(jié)交一些別的地方的法師,他們就給我講了不少,比如去桃源做法事的時候認識的羅斌師傅,就告訴我什么是“江湖”。他講,我們說的“江湖”傳說是漢朝末年曾狀元造的,俗話說“眼為江,口為湖”,江湖重四斤三兩五錢四分,這“江”和“湖”都還是有名有姓有字號的,江是癸己年五月十三日子時生,姓龍,名元,號主波;湖是癸己年冬月十九日辰時生,姓長,名優(yōu)龍,號聚流。我還聽一些老師傅講過“江湖”的由來,說源于開天辟地的盤古。盤古姓錢,名坑壽。盤古生前身長九尺二,死后葬在梁山的森林。他死了之后,兩眼成日月,雙耳成風云,牙齒成星斗,毫毛成松林,左手成南岳,右手成北岳。據(jù)說他埋葬時頭向東,足蹬四方,手指向南方,眼觀向北方,五臟為五谷禾苗,肉為黃金,骨為白銀,大腸為江,小腸為湖,肚為河,腎為山。這就形成了我們的世界。我們說的“五湖”、“四?!薄ⅰ八木倍荚从诒P古。“五湖”說的是饒州之鄱陽湖,岳州之青湖,潤州之端陽湖,鄂州之洞庭湖,蘇州之太湖;“四?!闭f的是東海青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青,北海龍王敖丙;“四京”說的是東京汴梁,西京長安,南京趙城,北京幽燕。這是儺戲里的一些說法,胡漢臣、全玉輝這幾位師傅告訴我說,要理解唱詞里說的這些東西,你才能記得下來,不出錯,別人問起也知道怎么回答。所以,我就像聽故事一樣記下來了。老師傅們知道的東西比我們后輩多,比如儺畫上每一個人物是誰、有什么說法,他們都知道,我們后輩卻很難說上來了。我這人嘛,還是肯學習的,常會在行儺的時候找機會跟老一輩交流,他們告訴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人還是要謙虛學習才行哦。
儺戲里有很多說法,有很多詞我們平時都不大說了,但在戲本里好好地記錄了下來。比如我們常說的“三教九流”,細說起來,這里面的“三教”是指元始天尊、李老君和通天教主,而“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其中上九流是一流天子,二流仙,三流國公,四流相,五流將軍,六流尚書,七流佛,八流州,九流縣官;中九流是一流舉子,二流醫(yī),三流地理,四流推,五流丹青,六流相師,七流僧,八流道,九流琴棋;下九流:一流王八,二流龜,三流戲子,四流吹,五流賭頭,六流唱曲,八流鱉,九流扒灰。還有“三縫九佬十八匠”,說的是我們民間的匠人。這“三縫”是裁縫、雨縫、魚縫;“九佬”一是割腳佬師傅清風明月,二是剃頭佬羅祖師,三是閹豬頭華佗,四是補鍋佬李老君,五是洗磨佬連太祖,六是渡船佬孫赴,七是殺豬佬盤古桓侯帝,八是捕魚佬張晚,九是打獵佬張勇;“十八匠”說的是金匠呂洞賓、銀匠呂洞賓、銅匠李老君、鐵匠李老君、錫匠羅萬祖、木匠公輸子、瓦匠蔣太真人、窯匠蠟臺菩薩、巖匠連太祖、漆匠黃龍真人、彈匠軒轅、篾匠李光明、扎匠國公真人、畫匠楊武、雕匠楊武、酒匠杜康、箍匠竹氏夫人和皮匠孫兵。現(xiàn)在我們說的“五花八門”也說的是各行各業(yè)的人。比如“五花”說的是金銀花(買花的女人)、木棉花(為人治病的人)、水仙花(酒樓歌女)、火蠟花(玩雜耍的人)、土牛花(挑夫);“八門”說的是算命的人、買草藥的人、變戲法的人、跑江湖的人、說評書的人、賣唱的人、扎紙的人和唱戲的人。
我們都知道根據(jù)五行來算日子、取名字,我們做法事也是要用到五行的,這五行里面還有一些說法?!敖鹉舅鹜痢倍际怯行彰?、生辰的:金姓陳名道珍,趙國人氏,庚午年三月初六午時生;木姓許名道年,魯國人氏,戊午年三月初六寅時生;水姓周名道輝,衛(wèi)國人氏,丙午年三月初三辰時生;火姓熊名道光,燕國人氏,庚午年五月初八辰時生;土姓杜名道忠,齊國人氏,辛未年七月初三申時生。這些說法都是古人的智慧呀,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融到了這些詞里,后世的人才不會忘記。
儺戲里常常會提到魯班,有一出《搬魯班》就說的是一師一徒兩個木匠在主人家做工時發(fā)生的事。要說起來,魯班神在儺壇里也是主神,像法事里的朝科“立寨”,法師必定要請他下凡來為眾神圣修建房屋。傳說魯班是山東省曲晉縣太平村人,是春秋時代的人,甲戊年五月初五午時生,姓公輸,名班,字義之。死后葬在四川省峨眉山。因魯班造金殿有功,就封他為魯班仙師。魯班仙師在木匠行里的一些行話我也是知道一些的,不知道就不會唱他的戲,請他來立寨了。他說的話不是凡人的話,法師同他說的話我們叫“江湖話”,是專門讓法師和他溝通的話,普通人都是聽不懂的,只有法師才能知道。比如說他叫“刀子”為“開天子”,“斧子”為“天山子”,“毛刷”為“廣山子”,“鋸子”為“衡山”,“墨斗”為“烏煙占”(也有說“八卦飛身舟”的),把“曲尺”叫“張郎”,“雨傘”叫“翻山子”,“灰板”叫“三合子”,“灰桶”叫“擺丁”,“石匠”叫“家老鼠”,“裁縫”叫“展老鼠”,“篾匠”叫“科老方”,“墻屋”叫“蓑衣”,“草屋”叫“壓青”,“老瓦屋”叫“科方”,“魚”叫“寶川”,“藕”叫“泥沙”,“蘿卜”叫“丁鋼”,“筷子”叫“神老”,“鹽”叫“海沙子”,“水”叫“青波”,“酒”叫“刀社”,“吃飯”叫“烤老”,“上工”叫“殺馬”,“喝茶”叫“吸青龍”,“花生”叫“退殼子”,“菠菜”叫“云哥”,“豆芽”叫“芽方”,“杯子”叫“伸把”,“大荷葉”叫“盤子”,“小荷葉”叫“碟子”,“墨盒”叫“試功”,“曲尺”叫“規(guī)園”,“墨線”叫“直牽”。這些說法有點像“黑話”,很多詞我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講,但都像是約定俗成了的,在做法事和唱儺戲的時候還會提到,要是儺戲里沒唱到,怕是現(xiàn)在知道的人就更少啦。
每年大年過后正月里,土老師就會背著干龍船走村串寨為各家各戶祈福送財,做的時候要先傳香火,再向主人家討紅包,逢人就說吉祥話,唱也要唱喜慶、祝福的詞,群眾都很樂意聽我們唱,我在桑植、桃源、沅陵縣城、張家界都唱過。要說起來這“干龍船”也是有名有姓的哩!“干龍船”的唱詞里就詳細地說了:
船姓李來腳姓張,中間披的是五娘,
船頭去與右江省,船尾去與五崗州。
船篷去與貴州城,貴州有個朱超文,
他的道法無窮盡,子子孫孫開壇門。
日夜不歇馬和兵,這是扒船大根本,
知人說話知人聽,自古流傳到如今。
這個唱詞里還唱道了“干龍船”的來由,你聽我繼續(xù)給你唱:
幾時出門?初一出門。
幾時歸家?丙辰歸家。
開門動身?手開掄開。
桅子好大?一尺八寸。
好長?一丈八尺高。
好多風蓬索(繩)?三十六大根,七十二小根。
風蓬布?龍頭鳳尾一片布,金平四字走江湖。
江在哪里?江在口里。
湖在哪里?湖在肚里。
江有好深?江無底。
湖有好重?二斤十三兩五錢。
船有幾倉?船有五倉。
哪五倉?頭倉裝的刀槍火炮,
二倉裝的糧草,三倉裝的菩薩,
四倉裝的桌椅板凳,五倉裝的火倉。
有多少船?天下有十二只神船,
上天領了六只,五猖兵馬領了五只,
這一只是游江五娘[3]助我們討吃的。
由哪方來?由北方來。
到哪方去?南方而去。
我們這里的儺戲因為派別的不同也是有不同的。比如張大旺師傅是靈寶教的,他的《判官勾愿》和《觀花教女》的戲本就和我之前學的有些區(qū)別。區(qū)別最大的是唱板,唱詞總體意思上是一樣的,但有些詞也與我們唱的不太相同,你聽我給你唱一段張大旺師傅唱的《判官勾愿》:
判:(唱)金烏東升玉兔追,君王不住把王催。
五言詩句千般好,鸚鵡喜鵲鬧臘梅。
撥開云頭落下霧,輕輕落在凡間塵。
(白)十壇弟子,仙官來在五朝之外,朝王見駕,與仙官打個稟,仙官告進,參見吾主萬歲,萬歲,萬萬歲!
內(nèi):下跪何人?
判:在下判官。
內(nèi):有何本奏?
判:有本當奏,無事不敢冒進,不知準本不準本?
內(nèi):有本就準。
判:酬恩信士為他男指日高升。
內(nèi):有準。
判:明君好,哈哈哈哈……
內(nèi):哈哈哈哈……
判:仙官為何發(fā)笑?武士們,統(tǒng)統(tǒng)為我捆綁起來!
內(nèi):人、神都是發(fā)得笑的。
判:什么人喜歡發(fā)得笑?我來得慌,未帶三扳牙椅,何不與仙官搬凳看坐。
內(nèi):十八文武學師,官比你大,哪個與你看坐,自己有坐。
判:好好好!仙官自己看坐。
(唱)搬把座椅坐當堂,打開簿書看分明,
勾了良愿未曾還,已在一年限一年。
(白)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薄書看得冬瓜扯坼。
內(nèi):西瓜夾皮,苦瓜長皰。
判:什么冬瓜西瓜,苦瓜呀!
內(nèi):你這白眼老師看錯了簿書,要看五岳簿書,中華民國都認不到?
判:什么中華民國,莫多嘴,我在看。
(唱)中華民國湖南里頭痛。
內(nèi):外頭癢,你過那頭!
判:什么?外頭?
內(nèi):湖南省辰州!
判:又看錯了!莫多嘴!
(唱)湖南辰州,七甲坪伍家塆櫻桃坪土地祠下居,酬恩信士孩男有恩,良愿今酬還。
(白)十壇弟子,你們就莫錯過,仙官上殿,這也是仙官看錯了,那也看錯了,難道掌印法師十壇弟子就沒有錯過?
內(nèi):我仍無過無錯。
判:好,我來查有錯無錯。啟稟吾主,保你們壇門廣屋,外外流通。
內(nèi):還是留恩!
判:好,查查清清,有錯無錯,打你砍子!
內(nèi):是板子!
判:查得?
內(nèi):查得!
判:問得?
內(nèi):問得!
判:我且問你,鋪張卦像,發(fā)鼓開堂,啟師告白,搖鈴小請,申發(fā)功曹,華山下書,五岳投文,起官造殿,打掃法壇,收壇卜占,橋搭門外,迎鸞接駕,傳杯把盞,真的還得好,仙官與你們?nèi)α恕?/p>
(唱)掃地先鋒,金童玉女。
歐牙將軍,馬夫腦殼。
開山先鋒,領猖土地。
五猖兒郎,姜女梳妝。
許家父子,五方造橋。
脫白換青,出猖扎寨。
交書送駕,仙官與你們處、處……
內(nèi):叫你勾愿,不是叫你處愿來的?
判:問到這簿還到噠,那簿也還到噠,仙官勾不贏,處的快些。
內(nèi):還是要勾。
判:什么?你們這也還到噠?那也還到噠,你們哪里還噠?仙官勾這薄良愿,龍案上面銀子都沒有。
內(nèi):你這個贓官?還要錢啦?送到豆腐鋪里壓起!
判:常言道古言論,裝金子過河要船錢,吃酒要酒錢,吃飯要飯錢,哪個不要錢?
內(nèi):有的有的!
判:有的就勾!
(唱)一筆寫來一筆勾,不留欠字在后頭。
團團圓圓打個圈,要得討來五百年。
中間打個欄桿把,免得我主常記掛。
寫個天字天來大,寫個地字海洋深。
寫個人字人還愿,寫個神字神領情。
人字上面加兩點,火在爐中起霞云。
火字上面加口字,谷在田中養(yǎng)凡人。
勾得清來了得名,不留欠字半毫分。
懸掛珠簾臣見駕,容臣把本奏圣君。
酬恩信士為學生,當日許來今日敬。
有許有還酬良恩,萬歲準了臣的本。
神賜一卦放寬心,順卦落地打勾陳。
良愿勾在簿中存,拜四拜,站起身,
五方去點馬和兵。
仙官提筆點東方,點南方,點西方,
點北方,點中央,五方兵馬點在簿中存。
點了龍臺和龍桌,又點龍枕并龍床。
龍船上面繡錦帳,帳中請下萬歲牌。
左邊點了茶房殿,右邊又點酒殿房。
男神屋,女神房,金板凳來銀板床。
三交門下點椿樹梁,梁下又點土地堂。
椿樹梁,土地堂,諸神百鬼趕二場。
左邊點了上馬蹬,右邊又點了下馬巖。
上馬蹬來下馬巖,只等圣駕返天臺。
當堂下了三支令,吩咐五營四哨兵。
刀出鞘末弓上弦,人穿鎧甲馬配鞍。
三支將令傳下來,大小三軍齊安排。
橫蹬裹腳緊緊系,哨哥忙穿鷂子鞋。
仙官儺壇貪玩耍,馬在槽房咬韁繩。
一步一步下金階,低頭退出朝門外。
三交門處上了馬,仙官打馬上天臺。
(白)三捶鼓,四捶金,瀛洲判官轉(zhuǎn)天庭。
《判官勾愿》是在勾愿的時候唱的,唱這之前還要唱一出《姜女下池》。唱《姜女下池》的時候要給小孩解洗,就是給小孩度過關煞了,也就是說請各路神仙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從解洗到勾愿就包含了主人家祈禱家庭成員都能順利的意思。張大旺師傅還告訴我了《觀花教女》里面的一折,跟我們這里許多師傅唱的也不大一樣:
母:(唱)孟姜女,你是聽,從頭一二聽詳情。
想起二老多薄命,無有香煙后代根。
單生吾女小姣生,女兒乃是人家的人。
爹爹命你曬衣襟,一路之上講禮行。
規(guī)矩禮義要學會,言語舉止要斯文。
撞到白發(fā)老年人,如同高堂二雙親。
遇到一般姑兒們,和顏悅色笑臉迎。
輕言細語莫高聲,具是挑花繡朵人。
撞到年輕后生們,路窄側(cè)身讓他行。
扇兒遮臉傘遮身,切莫回頭亂看人。
我女年方十八春,為娘羅裙帶一根。
有朝一日出閨門,學禮儀,敬雙親。
公婆面前要孝順,丈夫面前要謹慎。
公婆學,莫做聲,丈夫?qū)W,笑盈盈。
三句好話軟人心,伸手不打笑臉人。
天地相合生萬物,君臣相和國太平。
夫妻相和家興旺,父子相和引財神。
兄弟相和出孝子,妯娌相和家不分。
九世同堂張公忍,百世傳揚留芳名。
妯娌之間弄是非,吵吵鬧鬧不安寧。
萬般無奈把家分,壇壇罐罐用秤稱。
哭哭啼啼喊后家,捶頭耳巴打上門。
花費錢來是小事,篩茶敬煙難淘神[4]。
惡蛇抵棒耍蠻橫,爹娘跟著慪死人。
父是天平一桿秤,怎奈天平地不平。
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背后不說人。
自古山中無直樹,從來世上無直人。
媳婦自有做婆日,堂前椅子有轉(zhuǎn)輪。
天地生人不一般,富貴貧賤幾般人。
女兒性情不要狠,三從四德要知情。
在家總要從父命,出嫁從夫古來文。
五經(jīng)四書看得清,還有四德講兒聽。
女守婦道要孝順,敬忠父母教子孫。
白手興家人尊敬,這是婦德第一論。
容貌好歹娘生成,莫擦胭脂莫打粉。
不要翻眼亂看人,這是婦德第二論。
莫要吃酒稱能性,打牌賭博壞名聲。
行動舉止要端正,這是婦德第三論。
莫打哈哈笑高聲,第一說話要謹慎。
先正己來后正人,這是婦德第四論。
針線女兒要勤懇,自小在家要學成。
缸里無水多挑擔,灶前無柴勤搬捆。
要勤快,莫懶惰,好吃懶做壞名聲。
腳癢用手摸一陣,洗手弄飯講干凈。
泡茶弄飯愛潔凈,灑水掃地不起塵。
貴客臨門忙迎進,分賓坐下茶煙臨。
廚房奉菜叫客請,自己不可先沾唇。
來客見你講行禮,做客自己也斯文。
剩得留下待二頓,省吃儉用賢內(nèi)人。
雞貓鵝鴨喂三頓,牲口不飽吵鬧人。
油鹽柴米要儉省,家務什事兒擔承。
姑娘妯娌要和順,對兒男女要殷情。
兒小女幼須教訓,莫學打罵鬧沉沉。
左右鄰舍要照應,和氣生福一滿門。
出門做客吃酒去,應該早去早回程。
酒色財氣最可恨,謹慎開口慢開唇。
爹爹年邁不放心,姑娘本是菜籽命。
肥處一把它不生,瘦處一把長成林。
也有先窮而后富,也有先富而后貧。
自古人生具由命,萬般由命不由人。
我兒本是千金體,許家養(yǎng)女攀高門。
一個雞蛋放得穩(wěn),眼前富貴過得身。
根深哪怕風搖動,葉多不怕雨來臨。
行得正來坐得穩(wěn),真金哪怕火來焚。
你替為娘爭口氣,二老眉毛長三分。
父:(唱)孟姜女,你聽起,為父話語記心里。
從小把兒藏袖里,含在口里怕化了。
梳頭纏腳掛耳墜,小小鞋兒把底配。
繡花叫兒把綠配,做鞋又要把底配。
又教鍋頭并灶尾,煮酒造漿件件會。
大來不可去看會,娘行一步兒跟隨。
親戚六眷來家內(nèi),男女各別莫一堆。
除了內(nèi)親與姊妹,外人可陪可不陪。
而今少有柳下惠,要避嫌疑免是非。
三從四德記心里,第一莫把名節(jié)虧。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后可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績麻紡紗要學會,挑花繡朵要精微。
早晨起來手先洗,灶前不可把頭披。
鍋鏟莫拍筲箕背,姜蒜莫在灶上擂。
穢柴不可燒灶內(nèi),灶上莫把骨頭捶。
燒香莫對灶孔內(nèi),灶房洗澡不可為。
灶房打掃要干凈,少堆柴葉怕火飛。
油鹽柴米莫浪費,拋撒五谷遭雷擊。
什事規(guī)矩要學會,免得婆家學二回。
長大成人把郎配,出外從夫不可違。
嫁到婆家要尊貴,不比娘家任兒為。
公婆面前莫抵嘴,家中不可搬是非。
娘家有話莫對婆家講,婆家有話莫對娘家提。
婆家講,娘家提,吵口打架只為你。
路上撞著不便宜,親戚六眷傷和氣。
粗布棉衣能遮體,休穿綾羅與緞皮。
粗茶淡飯莫嫌棄,羊羔美酒莫貪迷。
有田不耕倉庫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有園不種少菜吃,有棉不紡缺少衣。
不孝父母身有罪,死后不得轉(zhuǎn)來回。
不孝之罪從此起,枉在世上披人皮。
大伯大叔來吵嘴,暗暗去把罪來賠。
說些好話賠些罪,家中自然無是非。
姑姑當成親姊妹,嫂嫂時常在一堆。
莫分手板和手背,侄男侄女一家親。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早晨不可多貪睡,廚房煮飯莫相推。
做得好來莫夸嘴,做錯相互莫推諉。
待客莫分外與內(nèi),忙裝煙,茶一杯。
若是貴客到家里,廚下忙把酒菜配。
上酒莫上寡淡水,臘肉切成薄灰灰。
小菜件件合口味,香腸不可滿盤堆。
油鹽醬醋合口味,豆腐蘿卜盡碗堆。
桌子架在火房內(nèi),四把椅子四周圍。
擺好筷子和酒杯,再請丈夫把客陪。
勸客吃酒莫吃醉,當吃四兩吃二兩,
當吃二兩吃一杯。吃嘴噠,人吃虧,
吃不完,撿碗柜。收來留下待二回。
灶上不可光偷嘴,放到以后把客陪。
當家要知柴米貴,不會劃算把賬背。
丈夫有能莫夸嘴,恐怕旁人不助威。
丈夫無能莫責備,不可開口就罵媒。
欺夫定是少教誨,反拿父母去墊陪。
你一叉來我一對,惹得天天挨打槌。
若把丈夫讓一回,天大之事化成灰。
見了丈夫身不起,又說他是平輩的。
莫學扁擔來挑水,說夫與我平肩齊。
夫是天來妻是地,哪有地來把天欺。
夫妻若是依古禮,妻見夫來要起立。
有茶及時斟杯去,該當要說都不提。
惹是大夫酒吃醉,滿臉笑容把他陪。
連哄帶扶房里睡,枕頭與他高高堆。
床頭與他放碗水,做個解渴一枝梅。
醒來把父勸一會,勸他二回要推杯。
當吃四兩吃二兩,免得自把大虧吃。
醉后怕把人得罪,下次不能像這回。
說些好話流些淚,丈夫自然把心回。
好言相勸能改悔,果然能算女流輩。
勸夫不可多饒舌,勸夫莫把惡言背。
一時差錯難受累,惹得天天鎖愁眉。
鄉(xiāng)間若有貧弱輩,或是借去鹽一杯。
不要時時掛在嘴,以免他人說小氣。
人情交往應當去,有來有往是常理。
君子不聽閑言語,哪怕小人翻是非。
勤扒苦做身榮貴,好吃懶做敗家胚。
鄉(xiāng)鄰分個老少輩,見面恭敬要講禮。
又會說話又賢惠,一團和氣家興起。
當家主事有能力,誰個不夸女中魁。
母:(唱)我的女,你聽講,細聽為娘講端詳。
爹爹有名許百萬,你母誥命受恩光。
家住澧州澧陽縣,地名叫做車兒崗。
家有良田三百萬,雁飛不過許家莊。
家有金銀堆北斗,缺少兒女奉高堂。
爹爹生來多行善,洗手焚香答上蒼。
救濟修路造橋梁,周濟貧民舍茶湯。
爹媽二人多商量,一心要立泗洲堂。
前有三層觀言殿,后有三層百子堂。
百子堂內(nèi)化錢紙,觀言殿內(nèi)燒寶香。
燒香不見香煙起,化紙不見紙飛揚。
一許豬,二許羊,三許華岳大廟堂。
燒香不見香煙起,化紙才見紙飛揚。
爹爹許愿有感應,才見懷兒在身上。
你是乙卯年前生,二月十五卯時養(yǎng)。
另逢三卯多榮貴,女逢三卯難成長。
若要八字能成養(yǎng),寄拜上街孟二娘。
肩挑酒,鵝一雙,寄拜下街姜二娘。
三名兩姓不好叫,取名叫做許孟姜。
世間兒女不一樣,也有孝順奉爹娘。
一娘養(yǎng)子九個樣,也有不孝親生娘。
一等兒像畜生樣,枉自爹娘養(yǎng)一場。
只想把兒來撫大,后來得個好風光。
無兄無弟無靠處,獨生吾女好凄涼。
有朝一日出閨去,丟下年老人一雙。
一尺五寸把兒養(yǎng),就是石頭也抱光。
四時八節(jié)常來往,以免父母掛心腸。
平常無事把兒望,過年又要望端陽。
中秋望兒不來家,對著明月淚兩行。
生日滿月都在望,娘想兒來想斷腸。
也有想兒染病恙,見兒不藥也安康。
只想把兒看見下,一見女兒眼發(fā)光。
為娘倒把兒牽掛,我兒想娘不想娘。
娘想兒來把心傷,兒想娘來扁擔長。
叫我兒,你聽講,出閨門,把家當。
公婆年邁眼無光,耳背不能聽四方。
是非口舌休要講,家丑不可往外揚。
和氣鄰里與鄉(xiāng)黨,自古喂狗顧一方。
各人打掃門前雪,休管人家瓦上霜。
莫學假病臥牙床,嘴有一張手一雙。
做事一打一條巷[5],女中丈夫把家當。
做事正直又賢良,宋臣有婦姓歐陽,
她的公婆具早亡,公婆在世家無掌。
丟下小姑名潤娘,潤娘才得幾個月。
包腳喂奶嫂承當,嫂嫂又生一女孩。
一姑一女站身旁,兩女同吃乳下長。
嫂嫂仔細暗思量,己女送與別人養(yǎng)。
專養(yǎng)小姑在臥房,后來姑侄都長大。
高門大戶配姑丈,蓬門蓽戶許女郎。
小姑陪嫁紅羅帳,己女陪嫁布衣裳。
上天見她這般樣,中年賜她俏兒郎。
過后害病卻無恙,閻君放她又換陽。
我今說個妯娌樣,鄭氏徐氏兩女娘。
鄭氏貧窮不妄想,徐氏家寬不張狂。
績麻又把棉來紡,不攢私房不偷藏。
娘家送物歸婆掌,不分你我論弱強。
嫂嫂生兒弟媳養(yǎng),弟媳生兒嫂嫂忙。
后來二子都長大,不知誰是自生娘。
貓生一二狗來養(yǎng),畜生也能有善良。
皇王聽見都來訪,深表妯娌修牌坊。
我兒記得這般樣,榮華富貴萬里揚。
賢德之女人夸獎,萬古傳名天下?lián)P。
父:(唱)孟姜女,你聽講,為父給你打比方。
如今出些后生子,三個成群五成黨。
挽手搭在肩膀上,口里又把歌兒唱。
好吃懶做游浪蕩,不務正業(yè)吊郎當。
麻將骨牌賭博場,忘掉兒女和爹娘。
輸了錢又不好想,要賣屋宇押田莊。
前糧與到后來糧,虎在山上皮賣光。
東一游,西一蕩,激起又把酒館上。
這個鋪里吃一壺,那個鋪里喝一缸。
一天從早吃到晚,臉紅好像關云長。
眼斜嘴歪改了樣,走路東倒又西撞。
不分東南西北方,一灘稀泥倒路旁。
若是人家把他碰,無事生非把人傷。
妻子當面來相勸,開口就罵她的娘。
賢德妻子講他讓,不問青紅罵一場。
你不讓來他更強,鍋盆碗盞盡遭殃。
屋里吵得一包糟,趕雞打狗罵婆娘。
娃娃大小要遭殃,樣子好像活閻王。
尊長前來道短長,把頭低下在褲襠。
只因貪杯把酒傷,一家吵得不安康。
老少吃用他不管,家務什事搞爛場。
破床破被一包瓢,披邊吊垮爛衣裳。
雞無食,狗無糧,老鼠過街哭一場。
一年糊到三十夜,聽見人家鞭炮響。
忙又忙,慌又慌,心慌意亂無主張。
灶里無柴鍋無米,一家大小怎圓場。
衣服行李無一樣,搬床被蓋當鋪當。
秤點肉,打點酒,糊糊弄弄才圓場。
今年不想明年事,這樣哪有好下場。
母:(唱)叫我兒,你聽道,細聽為娘說根苗。
恐怕一日公婆要,為娘替你把心焦。
如今不必當日小,鞋不學來針不撈。
無事只圖睡懶覺,績麻紡紗兒不操。
怕的丈夫性情拗,不肯輕易把你饒。
爹娘為你急的跳,有朝一日要穿包。
第一晚睡要早起,清早下廚把茶燒。
第二公婆要盡孝,替夫敬奉二年高。
第三夫婦要和好,親親熱熱同偕老。
第四要聽娘訓教,哺乳養(yǎng)育報辛勞。
第五待客要周到,免得他人要恥笑。
第六廚房并鍋灶,煮飯弄菜廚藝高。
第七菜園種的好,不用賣來吃不了。
第八睡前四處看,謹防火災于賊盜。
第九一喊就要到,扛斷腿子追到跑。
第十嘴巴不要狡,舌頭打架不肯饒。
莫惹公婆丈夫惱,莫聽旁人是非挑。
惹是為娘聽到了,心里如插一把刀。
爹娘說話不狡嘴,凡事都要聽訓教。
屋內(nèi)不要常吵鬧,搬弄是非起禍苗。
小來端屎又端尿,長大成人把恩報。
當家主事把心操,水往低處人往高。
前世生來今生選,得遇黃金挖一窖。
勤勞苦做創(chuàng)家業(yè),何愁家中不富饒。
丈夫有能妻賢惠,人前尊重品自高。
家務什事要料理,豐衣足食不心焦。
女要貞潔守婦道,全家福祿樂逍遙。
我兒牢記娘教訓,萬古流傳把名標。
父:(白)安人呀!我女莫講是個人,就是個神,我二老也咒靈噠哩。莫說了,我們父子三人去到儺壇勾個愿心。
(唱)父子三人儺壇進,來到壇內(nèi)勾愿心。
未曾許愿先許奴,奴家不到愿不勾。
磨好一盤情濃墨,濃墨珠筆勾愿心。
一筆寫來一筆勾,不留欠字在后頭。
了字中間加一橫,子子孫孫受皇恩。
十字上面加一撇,千年萬載神不討。
團團圓圓打個圈,要得討來五百年。
中間加個欄桿把,免得圣駕常牽掛。
信士勾愿勾得清,要打南山桂竹根。
不求陰,不求陽,中平順卦打勾陳。
順卦打在塵埃地,良愿勾在簿中存。
我幺兒轉(zhuǎn)在上房內(nèi),爹娘二人隨后跟。
(白)諸位莫見笑,養(yǎng)女要向我們父母領教,哈哈哈哈……
古時候不像現(xiàn)在,人人都有書讀有電視看,儺戲里有些教育人的話,教給人知識,教育人要有道德。放在儺戲的詞里一唱,來看的人就都知道了。
三、儺藝傳承
金丕華師父很多年前就一直在跟我講,要我收個徒弟。我一方面是覺得在從儺方面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另一方面來說,如果專門以做法事謀生,一個月又拿不到好多錢,天天沒得事做,時間長了就沒有信心做下去了,所以要找個徒弟愿意跟著學跟著做是很難的。收個徒弟還要他肯學肯做才行,學儺戲也要肯唱肯跳,要沉得下心來,不學個幾年記住罡步、背到朝科是做不出來的。
現(xiàn)在社會各方面對“辰州儺戲”已經(jīng)逐漸重視起來了,縣政府經(jīng)常來我們這里拍攝宣傳片,老年大學的金承乾校長常帶我們?nèi)⒓涌h里、市里的儺戲展演,我也經(jīng)常參與這樣的活動,但是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多學者來研究我們的科書,這都是古人傳下來的東西,很值得研究的。但是我們搞這個的都知道,研究也只能研究一些字面上的東西,以前為了防止被別人看去、學去,甚至拿去做壞事害人,師父傳給我們的科書經(jīng)常是前后顛倒的,要怎么看怎么記也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否則就是一些廢紙。還有一些秘訣都是口傳的,書上都沒有記載,這只能收了徒弟之后教他記住。
前幾年不做法事的時候,我也去湖北宜昌和張家界的一些游樂場所專門表演絕技,一天表演一兩場,一個月能賺個三四千元,只是都做不長,長的也就做三個月,最短的只做了個把月就沒做了,還是看表演的人太少了。我目前沒有在外面打工了,就在張家界、沅陵、桃源這一帶專門做做法事演儺戲,一年四季哪里有演出或者還儺愿,我就去參加,賺的錢很少,一場法事做下來也就賺幾百元,演出給的補貼更少,這樣的事一個月也沒有幾回,一年頂多就幾十場,我拿到錢也都用來生活了,沒記過數(shù)。我打娘胎生下來就有一只眼睛不好,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單身,就更別說有后了。我弟弟也不會做法事,他們倆口子帶著孩子在深圳打工,就更不會學這些了。
我是辰州儺戲目前最年輕的傳承人,以我的條件,不好在外面做工,才在這邊做做法事賺點錢維持生活的。常跟我一起做法事的全承華、全湘村師傅都比我稍年長一些,也都沒有收徒弟,自己的孩子都在外地打工,都沒這個閑心學習儺藝。還會做法事的師傅們基本上都是這個情況,年輕一點的平時都在外面打工,到過年的時候才回來做幾場,這樣也很難收到徒弟跟著學。年長的師傅這幾年陸續(xù)去世了幾位,還有一些已經(jīng)七八十歲了,記憶力不很好了,熬夜做法事,精力也跟不上來了。
金丕華師父有一個孫子還在外面打工,現(xiàn)在才三十來歲,他每年回來我就叫他跟我一起去還愿,他很愿意跟著我去,他有興趣學,只是平時都在外面打工,沒時間做法事不說,能沉下心來學的機會也不多?,F(xiàn)在真正想學這個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他還有心學就很難得,要是他愿意跟我學我也愿意教他。他們年輕人現(xiàn)在主要還是要養(yǎng)家,一個月在外面能賺幾千元錢,在這里只做法事的話甚至很難生活下去。做法事正月里做得多,再就是每年五六月的多,其他時間常常就是十天半個月都沒一場可以做的。他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光靠做法事是不能支撐的。
辰州儺戲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傳統(tǒng)文化,習主席講要文化復興,要弘揚傳統(tǒng)文化,辰州儺戲里面有許多值得挖掘的寶貝,比如集體觀念、家庭觀念、善惡觀念,等等,還有做人的底線什么的,在現(xiàn)時代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只是儺戲的形式跟不上時代,我現(xiàn)在最擔心的就是辰州儺戲后繼無人,這些東西也都傳不下去了,那多可惜呀。這都是老人給我們傳下來的寶貝,我們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怎么能到我們這里斷了呢?只有找到徒弟,把我們會的都傳給他,才能讓文化遺產(chǎn)不在我們手上就失傳了呀。
注 釋:
[1]香水職:是“度職”儀式的一種,但程序較為簡單,只需請一兩個土老師在場,師父將字號、訣法等傳與徒弟即可。
[2]唱板:唱腔。
[3]游江五娘:湘西一帶流傳著“游江五娘造龍船”的說法。
[4]淘神:方言,耗費精力。
[5]一打一條巷:方言,意指精明能干。
責任編輯:黃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