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興趣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的作用和意義,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改善傳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興趣,才是教學的關鍵。在信息化發(fā)展的時代,學生應更多的去探究信息技術內在知識,興趣無疑是最好的動力和催化劑。我們作為教師應立足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不斷增強自我信息技術技能。在此,我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有效導入,激發(fā)興趣
初中生是心身逐步發(fā)育的階段,他們的特點是開朗、活潑、易動,對他們的長處教師要加以引導,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來授課。新穎的導入,引人主題,開放自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是引發(fā)學生直接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可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教師應該注意經常采用提問的方式,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初中教育中,要牢牢抓緊課堂前二十分鐘,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里突出教學的重點與要點。如在進行excel篩選操作時,我就根據學生的喜好,列出了一個有關流行歌曲點擊率的排行榜,學生在看到表格時的驚喜和興奮我至今還記得,接著我提問:在這么多的歌曲里面,大家最喜歡哪首歌,想不想知道哪些歌的點擊率最高?很自然的就引入到了新課的講解當中,那堂課的效果也非常好。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確可以大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我們老師在導入的時候也不能偏題太遠,否則學生的思維很難回到正題中,那將會適得其反。而且要非常重視每次課引入任務的設計,力爭每節(jié)課都能為學生帶去一個能夠滿足他們好奇心的任務,每一課都設計豐富的任務,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開拓他們的思路。如:上excel的函數知識時,先導入學生的期中成績情況表(在學生允許公布的情況下),然后由老師速度地操作出學生求平均分、總分、優(yōu)秀率,學生的疑團就上來“到底用什么方法能計算的這么快”,學生為了解開疑團會帶著濃厚的興趣來聽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后,然后再講解函數的相關知識。
二、把握時機,濃厚興趣
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學習。離開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是沒有辦法順利推進教學活動并完成教學任務與達成教學目標的。但學生不是消極的知識的容器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習者,教師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展現其主動性與充滿個性的學習是教學活動的應有之義。因而,教師把握課堂教學時機,恰當借助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領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以電腦游戲為例。很多家長對孩子玩電腦游戲非常反感,甚至談游戲色變,理由無外是浪費時間、損害視力、沉迷其中、誤了學業(yè)。但這恰恰是初中年齡段學生的愛好,并有其好的一面,如開發(fā)智力、鍛煉眼耳手腦并用能力等。因此,在七年級上冊教學之始,當我發(fā)現第一次上機學習就有學生偷玩游戲時,立即調整教學內容,臨時改為“鼠標及其操作”,在與學生看似閑談的關于電腦游戲的交流中,逐步引導學生說出與學習到有關鼠標左鍵的單擊、雙擊,右鍵的使用與作用等知識與技能。這種教學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與熱愛之情是有很直接的作用的。當然,在課堂末尾給學生一定游戲時間的同時,也不忘告誡學生避免沉迷于此及其危害等。
三、啟發(fā)討論,活躍興趣
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容易疲勞甚至厭倦。只有積極的課堂氣氛才符合學生求知欲的心理環(huán)境,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融洽和諧,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的發(fā)展。啟發(fā)討論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如在引出路徑概念時,我問學生從校門中到教室怎么走?學生們紛紛議論,說出各種走法。然后我又在黑板上畫一棵簡筆的蘋果樹,指著其中的一只蘋果,問學生:一只蟲子如果從樹根開始,必須經過哪些樹枝才能到達這只蘋果處?并請一學生把所經過的路畫出來。就在輕松、愉快、興奮的氣氛下,我把蘋果比作文件,樹枝比作目錄,引出路徑的概念,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抽象的四季徑的概念及目錄結構。
四、尊重學生,保護興趣
在我國,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上升到事關民族進步與國家發(fā)展的層面,如“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之謂。而在中學階段,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判斷能力,思想活躍,求知欲強;同時,中學生還未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與解決問題的模式,知識遷移能力迅速。因而,這一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佳時機。表現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會有學生不受教師要求的束縛,天馬行空,意趣所至,創(chuàng)作出極富獨特性的作品。這時,教師不應受教學目標與習慣的約束,打消其積極性,而應另辟蹊徑,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作,保護其創(chuàng)新之心,既為了保護其在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表現出的幼芽,也為了保護其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興趣。以教學第一冊“圖像處理”時為例。我要求學生利用矩形工具設計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其目的之一在于讓學生熟練掌握矩形的畫法。但最后的作業(yè)呈現,卻有一名學生畫的是橢圓形魚缸,理由僅僅是自己喜歡。顯然,以作業(yè)“要求”來說,這樣的作業(yè)是不合格的。但這個作業(yè)的亮點在于橢圓形的畫法,并不為大多數學生掌握。于是,我在表示“驚喜”之余,要求這名學生“向其他同學講述,你是怎樣畫這個橢圓形魚缸的”,給予學生“意外”的肯定。這樣,既極大地保護并激發(fā)了這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又給予其他學生一次學習與提高的機會。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門學科課堂教學都要重視的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huán)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興趣教學法的有效性,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充分發(fā)掘學生身上的興趣與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