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民
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是中國古典詩詞與西方歌曲形式相融合的產物,是運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和我國民族音樂所形成的一種特有的藝術歌曲,是中國音樂史上一個新的種類,其音樂創(chuàng)作在初期便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以特殊的藝術形式對當時的社會文化生活及音樂創(chuàng)作產生積極的影響。研究古詩詞的發(fā)展可以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神秘價值,使中西文化更好的交融,這也是研究古典詩詞歌曲的意義所在。
一、古典詩詞歌曲的特點
古典詩詞歌曲總的特點是歌詞多采用著名詩歌,側重表現(xiàn)人的內心世界,曲調表現(xiàn)力很強。具體特點如下:
1.題材特點。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大多由古詩詞直接譜曲。這類古詩詞歌曲,有的根據民間樂曲與古詩詞融合進行再創(chuàng)作,有的為群眾即興創(chuàng)作,口耳相傳下來,代表作有《陽關三疊》《關山月》等。
2.旋律特點。古典詩詞歌曲的旋律抒情委婉,抑揚頓挫,與我國文字的博大精深相適應,字正腔圓,語音音調豐富,在歌詞吐字時,在字頭、字腹、字尾處加以夸張,進行一定的修飾,使音樂音調形成藝術的聲腔,歌曲的旋律音調委婉動聽。我國古典詩詞歌曲多為抒情歌曲,一般都是表情達意,側重表現(xiàn)人的內心世界。
3.調式特點。古典詩詞歌曲具有中國特有的韻味,多用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或雅樂七聲調式來展現(xiàn)我國音樂獨特的民族風味,給人以清新自然、典雅樸實的感覺。五聲調式是我國獨有的民族調式,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一部分直接由民歌音調改編,因而具有濃厚的民族風味。民族化的特點還表現(xiàn)在和聲的民族化,一般運用省略三音的空五度和弦,使和聲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五聲調式的風格,與五聲調式的旋律更加契合。
二、古典詩詞歌曲的分類
古典詩詞歌曲屬于我國的民族傳統(tǒng)音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味,也是中西融合的產物。學習和演唱古典詩詞歌曲,對了解我國的本土文化,繼承發(fā)展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古典詩詞歌曲分類,由于不同的分類依據和側重點,會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中國古典詩詞歌曲除了涵蓋典詩詞的標準要求外,其在音樂演唱上也具有鮮明的風格特點,如有戲劇型的唱段,花腔型的唱段,抒情型的唱段等。同時,因我國的南北文化和風俗的差異,古典詩詞歌曲還存在明顯的地域特征。
古典詩詞歌曲的分類,大致如下:
1.原譜整理類。即沿用古人詞譜,或以現(xiàn)代文闡釋古代詞譜的音樂作品。這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為古人創(chuàng)作,反映的是古代某一時期的審美狀況和社會現(xiàn)象,代表某一時代的藝術風格。由于這類作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因此吸引一大批音樂家和學者對它進行整理和保護。原譜整理類的歌曲,偏重于整理與保護,旨在使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歌曲得以流傳千古,發(fā)揚光大。
2.譜曲重新編寫類。即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根據時代的需要對古典詩詞譜曲進行重新編寫,從而符合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的審美需要。根據重新編寫的藝術形式,譜曲重新編寫類又可以分成復古再現(xiàn)類、中西融合類、流行音樂類等。
(1)復古再現(xiàn)類。即創(chuàng)作時沿用古典詩詞,然后譜曲重新編寫。譜曲的編寫是從古代古典詩詞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以詩詞撰寫的歷史背景為創(chuàng)作基礎,新譜的編寫盡力模擬和再現(xiàn)古典詩詞的音樂藝術風格,力圖遵循傳統(tǒng)的音樂特點,恢復和傳承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音樂魅力。這類歌曲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在近代中國得到大力倡導,從而形成音樂創(chuàng)作的新勢力。
(2)中西融通類。隨著西方音樂不斷流入中國,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對傳統(tǒng)音樂進行革新顯得特別迫切。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中國文化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音樂方面,運用西方演唱技巧和音樂器械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進行改造成為振興民族音樂的重要途徑。中西融合類的古典詩詞歌曲在此背景下產生。這類古典詩詞音樂在創(chuàng)作上以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為基礎和框架,結合詩詞歌曲的意境,吸收和借鑒西方音樂的技巧和創(chuàng)作手法,從而形成了一種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西方音樂色彩的中西結合的音樂類型。
(3)流行音樂類。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輕松愉悅的音樂特征與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相吻合。融入古典詩詞歌曲思想境界和韻律的流行歌曲,深度和涵養(yǎng)得到提升。這類歌曲以古詩詞的詞韻和韻律為基礎,結合流行歌曲的唱腔和旋律進行譜曲,從而編寫出具有深遠意境的流行歌曲。既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要,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藝術涵養(yǎng),是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三、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實踐
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涵蓋音樂和文學兩大學科,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也是中國音樂的重要元素之一。古典詩詞歌曲獨具特色的內容和藝術價值,使其在聲樂作品中散發(fā)出優(yōu)雅的光芒,豐富著音樂內容及尋常百姓的文化藝術生活。在高校聲樂演唱實踐中,要加強對古典詩詞歌曲的研究,豐富高校音樂教學實踐。
1.咬字吐字。中國的漢字演唱,一向講究字正腔圓,咬字準確是唱好歌的先決條件。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歌詞是建立在我國民族語言的基礎上,強調聲、韻、調三要素,要求字音清晰準確。我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一般以古詩詞為歌詞,歌詞很少且比較深奧,所以每個字都很重要,有時字頭咬緊、歸韻清晰,有時字腹圓潤、聲音舒緩,要根據詩詞內容及意境作出正確的選擇。
2.氣息的運用。氣息為歌唱之本,是唱好歌的基本條件。良好的氣息支持有助于控制聲音的色彩及強度。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需要足夠的氣息去支持,氣息要連貫流動飽滿,一氣呵成,又要講究氣息的變化,根據作品的內容風格調整氣息,體現(xiàn)古詩詞歌曲的韻味和意境。
3.情感的把握。了解古典詩詞歌曲的文化背景和風格,演唱才有生命力,才會感染別人。當拿到一首古詩詞歌曲時,不要急于演唱,首先要對這首古詩詞作基本的了解,把握這首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涵與情感。
隨著古典詩詞歌曲研究實踐的不斷豐富,高校的聲樂教學領域也在拓寬。在高校引入古詩詞歌曲內容,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更深層次地領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于驍.古詩詞的演唱與表現(xiàn)[J]藝術時空,2011-10.
[2]李濤.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演唱研究[M].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