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速
摘 要:二人轉來自于民間,又流傳于民間,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以土香土色、載歌載舞、化出化入、靈活輕便而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人們稱它為“唱得好聽,舞得優(yōu)美,逗得風趣,扮得逼真,絕活精湛”。二人轉之所以久盛不衰,其主要魅力,在于雅俗之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是二人轉的一個重要特色。
關鍵詞:二人轉;表演;形式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129-01
東北地方戲從清朝康熙年間伊始,至今已有近350年的歷史,以二人轉為本體的一樹多枝的舞臺載體,為東北地方戲的表演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形成了“南靠浪,北靠唱,兩講板頭東耍棒”等多種流派;出現(xiàn)了眾多“轉星”燦若星河;各種表演手法、技巧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的達到了讓觀眾“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的癡迷程度。有人將地方戲的表演手段概括為“說、唱、扮、舞、絕”五功,我認為還應拓寬補充,應為“說、唱、扮、舞、絕、學、逗、做、哨、侃”十功。
一、“說”的藝術形式
“說”在戲曲表演藝術中稱為“白”或“道白”、“白口”,是戲曲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曾有“千斤道白四兩唱”之說,以言其重要性?!镑梓胪敝苄欧枷壬诰﹦ 端倪M士》等劇目中曾有過精妙絕倫的道白,至今膾炙人口。而地方戲中的“說”,稱為“說口”或“口”,又包括許多種,其中以“俏口”、“套子口”、“疙瘩口”等最為常見。如著名笑星趙本山,就將地方戲的“說口”藝術融入其小品表演藝術中,在他同宋丹丹、崔永元合作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就有許多精妙的“說口”,“我叫白云”,“我叫黑土”,“他是我老公”,“她是我老母”,就是極好的“套子口”,“薅社會主義羊毛”、“手電筒”、“濤聲依舊”等,也都是絕妙的俏口。
二人轉語言多用東北方言,如敘家常,平易近人。二人轉中的“說”是表演的主要形式,“說是骨頭,唱是肉”,好的二人轉的“說”,活潑幽默,毫不鄙俗,比如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妙玉思春》中有這樣一段:賈寶玉喝完茶走后,妙玉捧著寶玉用過的茶杯,芳心亂跳。她有潔癖,不想讓朱唇沾到男人的唾液,于是,把玩著茶杯自言自語:“他是從這邊喝的?還是從這邊喝的?”這時后臺幫腔說:“他是轉著圈喝的?!闭Z言詼諧雅趣,令人回味。
二、“唱”的藝術形式
“唱”是地方戲與戲曲的基礎表演手段,從前藝人被稱作“唱戲的”、“唱二人轉的”,足見唱功的重要性。戲曲與地方戲的流派,主要通過唱腔藝術來體現(xiàn),如京劇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與“四大須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評劇的白(玉霜)派、新(鳳霞)派、馬(泰)派等,都通過各自的唱腔藝術的獨特風格來體現(xiàn)。同時,戲曲劇種的特色,也主要以各自的唱腔藝術為其標志。
地方戲的唱功,除要求具有一般戲曲的“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等特點外,還要做到“字兒、味兒、寸兒、勁兒、份兒、趣兒”俱佳。字兒,即吐字清楚,不“吃字兒”;味兒,即有味道,有韻味;寸兒,即合“尺寸”,重節(jié)奏;勁兒,即重強弱變化,并要唱出人物的“心勁兒”,也就是唱出人物的內心感情;份兒,即角色的身份,要有主演的派頭;趣兒,即生活情趣。如二人轉《楊八姐游春》中楊八姐的唱腔、《馬前潑水》中崔氏的唱腔、拉場戲《二大媽探病》中二大媽的唱腔,雖然都是女腔,但名門閨秀、將門之女的楊八姐,與嫌貧愛富的崔氏及樂于助人的二大媽,個性迥異,所以其唱腔也各具自己的特點,絕不是千篇一律,眾口一腔。
二人轉是“唱”出來的,俗稱“秧歌打底兒,蓮花落鑲邊”。二人轉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之稱。九腔中有[胡胡腔]、[哈哈腔]、[梆子腔]、[佛腔]、[二窩子腔]、[影腔]、[糜子腔]、[柳子腔]、[十三咳腔];十八調則為[放風箏]、[鋪地錦]、[下盤棋]、[茉莉花]、[小寡婦上墳]、[九反朝陽]、[小看戲]、[月芽五更]、[合缽]、[瞧情郎]、[媽媽好糊涂]、[光棍哭妻]、[打牙牌]、[尼姑思凡]、[張生游寺]、[紗金扇]、[姑娘膘]和[叫五更]等?!捌呤瓤取笔嵌宿D唱腔中“哎咳呀”之類的虛詞。
此外還有“專調”、“小曲”、“小帽”、“雜調”等。這些曲調活潑多樣,火爆熱烈,使老百姓百聽不厭,“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可見其魅力所在。
三、“舞”的藝術形式
舞即舞蹈,地方戲中主要是“浪三場”,也稱“走場”,既有戲曲舞蹈成分,又有東北大秧歌成分。
二人轉的表演,是說學逗唱、載歌載舞。上裝下裝,相得益彰;敘述統(tǒng)領,做舞配合;化入化出,變化靈活;“千軍萬馬,全憑咱倆”;以簡馭繁,以一當十。
四、結語
總之,作為一名二人轉演員,不僅僅要有好嗓子,更要有突出的絕技。其實很多二人轉演員都是雜家,他們對于各種接觸到的民間藝術形式都能來上一手。
大而言之,很多二人轉表現(xiàn)了關東風情,東北大姑娘的開朗活潑,小伙子的熱情直率。絕沒有忸怩作態(tài),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說。特別是表現(xiàn)夫妻關系時更是眉目傳情,極富趣味性,舞臺動作也是藝術化的“妖道”勁兒,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和人的坦率天性。二人轉中另一個表演特點就是“打”,往往是“打”把演出推向高潮。在情節(jié)進行到關鍵時刻,下裝的臉上一不留神就要挨個大耳光子,而上裝則少不了要被下裝來個“背摔”。這些形體上的動作性,大開大合,使觀眾在笑聲中得到審美的愉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