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守云
苦難磨礪人生,只有經受住苦難的考驗,才能鑄就非凡人生。父親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的光輝精神是永恒的。
95年前,父親出生在山東省博山縣(現(xiàn)淄博市博山區(qū))一個名叫北崮山的山村。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太爺爺為父親取名“裕祿”。舊時的鄉(xiāng)村,過上富足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夢想。家鄉(xiāng)淄博博山地處魯中山區(qū),齊魯文化氛圍濃厚,穿城而過的孝婦河娓娓訴說著孝婦顏文姜傳承千年的故事,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山城很早就成為一座工業(yè)重鎮(zhèn),陶瓷、琉璃產業(yè)千百年興盛傳承,父親從小就是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
世道不堪、戰(zhàn)亂天災,隨著日軍入侵,民族危亡的情勢進一步加重。剛踏入舞象之年的父親,一步步見證了家境的衰落,最終無奈輟學,“在家種地、賣油、下煤窯”,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苦難磨礪人生,只有經受住苦難的考驗,才能鑄就非凡人生。1942年6月,父親因參加抗日自衛(wèi)組織“紅槍會”,遭到日軍抓捕,受盡折磨,12月初被押往遼寧撫順大山坑煤礦做特殊勞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臨近村莊同去的20人,有17人被折磨致死。1943年6月,父親聯(lián)合工友從煤礦逃跑,輾轉回到了家鄉(xiāng)博山,卻又面臨漢奸和偽軍的抓捕,無奈流落到江蘇宿遷當了兩年長工。1945年秋,父親看到宿遷解放、人民當家做主的喜慶場面,毅然回鄉(xiāng)參加了民兵隊伍,并在北崮山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了與國民黨匪軍的邊沿斗爭、萊蕪戰(zhàn)役、南麻臨朐的戰(zhàn)斗,成長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zhàn)士。
1946年6月,24歲的父親遵照組織安排,離開家鄉(xiāng),去往渤海區(qū)參加土改工作,并在此間加入魯中南下干部大隊。1947年1月,父親所在的南下干部隊到達河南省尉氏縣,他成功地在當?shù)亟M織開展了土改工作,后又任尉氏縣大營區(qū)副區(qū)長、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先后領導了剿匪反霸斗爭,上演了三縱三擒土匪頭目黃老三的精彩活劇。20世紀50年代初,父親還曾三度任職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先后任青年團尉氏縣委副書記,青年團陳留地委宣傳部長,青年團鄭州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
地方工作的歷練,使父親迅速成長進步。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工業(yè)戰(zhàn)線急需優(yōu)秀干部。父親又被抽調到“一五”計劃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洛陽礦山機器廠。勤奮好學的父親刻苦鉆研,很快成為業(yè)務骨干。任一金工車間主任時,帶領同事經過兩個月的奮戰(zhàn),試制成功新中國第一臺直徑兩米五雙筒卷揚機。1962年6月,父親又飲賈魯水,回到尉氏縣任書記處書記。同年12月6日,父親臨危受命進蘭考,開始了他與蘭考人民戰(zhàn)風沙、治鹽堿、除內澇的新戰(zhàn)斗。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父親已離開了53年,但他對我們兄弟姐妹們的諄諄教誨我一直銘記在心,不敢辜負父親對我們的期望。今天,得知家鄉(xiāng)匯集了父親生前的一些話語,并專門編輯成書,看著這些父親曾經講過的話,我的腦海中又浮現(xiàn)起與父親一同度過的那些難忘的日子,想起了那些同父親傾訴的心聲。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的一篇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讓“焦裕祿”的名字連同他的理想、信念、人格、忠誠傳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人們的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力長盛不衰的先模人物中的一位。“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習近平同志當年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深情贊譽了父親的為民情懷與英雄本色,也道出了無數(shù)人心中優(yōu)秀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與精神風貌。
我們兄妹六人中,我對家鄉(xiāng)博山是最為熟悉的。自兩歲多我就跟著奶奶在北崮山村老家生活,直到1964年的春節(jié)過后,我才隨父母一同離開博山去了蘭考,民風淳樸、守道重義的家鄉(xiāng)博山我一直念念不忘,每次回家我都特別激動,就跟小孩回家過年似的。
今年是父親誕辰95周年,又恰逢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焦裕祿的80則貼心話》出版發(fā)行,讓大家從一個新的視角回望父親光輝的一生,回味父親閃耀著思想光華的睿語箴言。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夠給人們提供另一個學習、領悟焦裕祿精神的新切入點,使人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父親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崇高精神。
父親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的光輝精神是永恒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匯聚千千萬萬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讓生生不息的焦裕祿精神發(fā)揚光大”!
(本文為《焦裕祿的80則貼心話》序,題目為編者加)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習近平:《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福州晚報》1990年7月16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