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空水是井工煤礦安全開采的重大隱患,本文簡述了老空水的概念和水害特點,結合本礦井在探放老空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其它學科的角度剖析了導致問題的原因,最后大膽猜想了老空水在特定情況下的特殊存在形式,為日后解決老空水問題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老空水 泄放 重力水 靜水壓力
中圖分類號:R1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30-0260-01
1、老空水簡介
老空是指老窯(老的小煤礦)和本礦井采空區(qū)及已經(jīng)報廢井巷的總稱,且一般均已被封閉,在上述區(qū)域內(nèi)的積水,統(tǒng)稱為老空水。一般來說,老空水突水具有很強的危險性和破壞性。而且老空水的水質酸度較大,水味發(fā)澀,對煤礦井下的金屬設備具有較強的腐蝕作用,還往往伴有有毒氣體涌出,嚴重威脅煤礦生產(chǎn)安全。一旦發(fā)生透水事故,不僅要增加采礦成本、拖延采礦進度,還會危害到礦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
老空水的水源可以為下滲的地表水、本煤層頂?shù)装搴畬铀蛏细裁簬r層的含水層水。本文研究的老空水水源為本煤層頂板裂隙含水層水。
2、問題的提出
本文所研究的積水采空區(qū)為3237工作面,是我公司13水平西翼2石門12煤層工作面,煤厚7.8m。該工作面于2009年回采完畢,工作面位置形狀、巷道標高及開采情況均清楚。曾與3237工作面連通的3137上山可以觀測到穩(wěn)定泄水(原3237工作面運輸巷雖已被封閉,但仍可向外泄水),水量為0.05m3/min。經(jīng)分析測算,采空區(qū)積水上限標高定為-1084.4m,積水下限標高-1102.0m,最大積水深度17.6m,則老空區(qū)積水的最大水壓為0.17MPa,充水系數(shù)取0.3計算采空區(qū)積水量4.21萬m3。
2016年對該老空水進行鉆探泄放,鉆孔按扇形布置。鉆孔進入采空區(qū)后,實測水壓0.16MPa,與預計水壓0.17MPa基本一致,說明采空區(qū)積水標高預計是準確的,且積水標高是通過積水范圍的確定分析得來的。另外,充水系數(shù)是由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淹井時總結分析確定的經(jīng)驗數(shù)值,采后時長小于10年的采空區(qū)充水系數(shù)取0.3。因此所預計得積水量4.21萬m3是有一定依據(jù)的,而鉆孔實際放水量為1.31萬m3,隨后鉆孔涌水量便穩(wěn)定下來,與原泄水通道處涌水量(動水補給量)一致,鉆孔水壓降為0。這就說明有一部分老空水沒有被放出來,為什么會有一部分老空水放不出來呢?
3、問題的分析
3.1 分析是否受“上三帶”的影響
煤層開采后,工作面采空區(qū)上覆巖層在垂直方向產(chǎn)生破壞和移動。按照巖層破壞后,巖塊的塊度、排列方式、連續(xù)性及其透水透泥砂的能力等,一般將其分為“三帶”(從下至上),即垮落帶(或稱冒落帶)、裂隙帶(或稱斷裂帶)和彎曲下沉帶。
此區(qū)域老空水屬于本煤層的采空區(qū)積水,煤層頂板與底板均屬于弱含水層,在此區(qū)域工作面掘進及回采期間無壓力水流出現(xiàn)。采空區(qū)位置范圍及巷道標高均清楚。另外,實測水壓與理論預計水壓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推斷老空水的水壓基本不受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的影響,即頂板巖層“上三帶”影響的問題基本可以排除。
3.2 分析老空水的存在形式
在水文地質學中對地下水的存在形式說法如下:
根據(jù)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狀態(tài),水與巖石顆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可將地下水存在的形式分為五種,即:氣態(tài)水、結合水、毛細水、重力水、固態(tài)水。其中主要的是巖土中的毛細水和重力水,因為這兩種水對地下水的工程特性有很大的作用。
a.結合水:松散巖類的顆粒表面及堅硬巖石的裂隙壁面均帶有電荷,水分子受靜電作用在固體表面受到強大的吸力,排列較緊密,隨著距離增大,吸力逐漸減弱,水分子排列漸為稀疏。受到固體表面的吸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便是結合水。結合水被束縛在固體表面,不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運動。
b.毛細水:松散巖類中細小孔隙通道可構成毛細管。在毛細力的作用下,地下水沿著細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這種既受重力又受毛細力作用的水,稱為毛細水。毛細水廣泛存在于地下水面以上的包氣帶中。
c.重力水:距離固體表面更遠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影響大于固相表面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由運動,這部分水就是重力水。
之所以對地下水存在形式進行說明,是因為我覺得以往對老空水的存在形式認知不夠深入。巖土工程學中認為只有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按此理論分析,那一部分未被放出的老空水(板分層、底分層,未全部開采)雖可以傳遞靜水壓力,但由于達到某種力的平衡,而不能自由流動。當頂板含水層水補給這部分老空水時,平衡被打破。這就像一塊海綿吸飽了水,水珠搖搖欲墜,但是沒有外力時,水珠就不會掉落,繼續(xù)像海綿加水,水珠就會滴落。因此,我大膽的猜想老空水中有一種類似于海綿孔隙的水體存在。這種水體的形成原因,可能是12煤層厚度大,開采時未能全部開采。工作面回采后,大量的煤體和頂板巖石冒落,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老空水的作用,使一部分煤巖體結合較為緊密,形成類似于毛細水存在的環(huán)境。
4、結論
根據(jù)上述多種理論的分析推斷,本人斗膽將這種不能被泄放出的老空水稱之為“海綿孔隙水”。在這種特定情況下的老空水不易被泄放,雖然其能傳遞靜水壓力,也受重力作用,但其自由運動的性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當有動水補給時,這種限制立即被打破。提出海綿孔隙水的概念,目的在于提出自己的猜想來拋磚引玉,并希望各界同仁能夠從多學科、多角度繼續(xù)研究老空水探放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大純.水文地質學基礎[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2] 魏可忠.礦井水文地質[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1991.
[3] 全達人.地下水利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4] 李光輝,李振,李中華.老空水體下探放水技術探討[J].中州煤炭,2014.
作者簡介
郭金剛(1979~),男,畢業(yè)于中國礦業(yè)大學,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礦井水害防治及水文地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