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革新
【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提出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以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步,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第三步,創(chuàng)新師生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方式 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101-02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是新課改的要求。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理解得不夠深入和透徹,所謂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只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思維模式,根據實際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以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快速有效接受知識。筆者認為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可以分三步走。
一、第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以興趣引導學生學習
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可以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同時也能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高中數學教學涉及大量的數學知識,每節(jié)課的數學內容和任務以及教學目標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展開針對性強的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思考,快速接收”,“把知識教給學生”。
例如,在教授“算法初步”這一知識點時,首先,筆者在課前讓學生對“算法初步”的學習與計算機有何聯系進行了解:如果有聯系,聯系在哪里?如果沒有聯系,講出沒有聯系的理由。其次,向學生提問,老師在知道學生的答案后先不要講出自己的觀點,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入計算機相關的知識內容,讓學生知道“算法初步”與計算機之間的聯系。由于學生對計算機已經比較熟悉,教師在課堂上將學習的知識與計算機聯系起來,可以引起學生對“算法初步”這一知識點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點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上述案例中,筆者將“算法初步”與計算機相關的知識相聯系,可以讓學生充分地理解算法的實現包括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以及前后兩個步驟之間嚴謹的邏輯關系。雖然數學題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可以簡化部分的步驟,但是如果要將算法程序放到計算機上運行,則必須保證步驟的全面性。這樣讓學生知道了算法具體的步驟,從而使學生心中有數并能夠在以后的試題中能夠應用上手,對于知識點的解題更加有自信心,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激發(fā)興趣是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激發(fā)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接收和運用。教師在授課時要改變以往刻板的教學形式,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課堂中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二、第二步: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與實踐相結合教學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目的。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既要把對數學學習有幫助的知識點進行串講,又要引導學生返回生活實際當中,在實踐中尋找數學的學習方法,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考試當中,讓學生意識到除了在數學課堂上能夠學到數學知識,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處處有數學,處處可以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
例如,在教授“統計”這個知識點時,筆者在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調查統計學校每周的體育鍛煉時間的分布情況,以及自己家庭每月開支情況,并在下節(jié)課上課的時候進行小組討論。在課上,小組組員將自己的調查結果及整合在調查過程中所統計到的數據與將要上課的內容進行聯系,講清楚自己是采用什么方式收集數據的。隨后,筆者讓每組學生上交統計得來的數據,對他們統計結果所采用的方式進行講解,再結合本課學習的知識點與調查統計得來的數據進行分析,講授“統計”知識點應用時的方式方法。在講授完“統計”的知識點后,筆者再次讓學生對本小組的數據重新進行統計。這樣學生經過課前的“統計”實踐,就能夠在課堂上很快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點,并在課后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上述案例中,筆者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方式,而是在課前先讓學生進行有關“統計”的實踐,讓他們提前接觸到“統計”。在課堂上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對“統計”這個知識點認識更加深入透徹。這樣教與學的互換,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意識到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的實踐,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筆者將這一教學方式總結為:講實踐——親身實踐,講引導——課堂結合,講教授——再次運用。
三、第三步:創(chuàng)新師生關系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求教師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下轉第110頁)(上接第101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數學知識,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合理的應用,而且要求教師創(chuàng)新師生關系模式,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根本,自身更多的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和、平等的氛圍,形成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與學習氛圍,使學生之間形成尊重、關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學習風氣,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樂于與教師及周圍的學習伙伴互動交流探討解題方式、方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找出解題方法的能力,從而提高師生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及溝通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相關知識點時,筆者在課前利用 Flash 設計了幾組關于立體幾何分解和整合的動畫圖像,同時在授課 PPT 上設計出普通幾何圖形的性質,讓學生在課堂上分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比較動畫立體幾何圖形與普通幾何圖形,利用動畫立體的形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同時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將課堂交還學生,讓他們在與同學討論的過程中交流學習,開闊自己的學習思路。在課上,筆者準備了幾個與教授知識點相關的立體幾何圖形進行演示,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立體幾何圖形的形狀和規(guī)則,使學生在頭腦中產生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狀,幫助學生在以后解題中遇到立體幾何時能夠快速地形成基本的幾何圖形,方便解題。隨后,筆者將學習小組討論所得的知識點進行提問,并將學生在討論中所產生的問題記錄下來,再結合有關“立體幾何”的概念和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這樣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上述案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討論、互動交流得出結論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興趣還給學生,把靈魂還給學生”,從而形成新的師生關系教學模式。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立體幾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掌握已學的立體幾何的知識點,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而且可以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老師的教學質量。任何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都必須充分調查和了解自己學生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再結合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研究出一套切實可行、符合自己實際教學情況的教學方法。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