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紅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即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貪多求全、面面俱到,教師過于糾結微觀內容,忽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即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多管齊下,努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成長。
【關鍵詞】閱讀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116-03
閱讀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說明了閱讀對寫作和課文內容的理解起著重要作用。閱讀還是語文考試中分值最高的題型之一,占據語文考試的“半壁江山”,可以說,閱讀能力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語文考試的成敗。閱讀教學已然是“聽、說、讀、寫”四大能力培養(yǎng)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高中語文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從歷次的語文考試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丟分最多的往往就是閱讀題,對此,教師和學生都倍受打擊,感覺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這說明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深入探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改善之道,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仍然隨處可見,有的教師仍然習慣于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依然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這種單向的知識灌輸過程是非常不科學的,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和疲勞,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對閱讀的興趣。而高中生的思維漸趨成熟,一些學生個性較為倔強,有自己獨立的興趣取向,對不感興趣的東西,他人一般很難左右他們。一旦他們對閱讀失去興趣,就會消極對待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或者不按時完成,或者應付了事,或者根本就不完成,導致達不到訓練的效果。另外,學生因為必須緊跟教師的思路和節(jié)奏走,因而很難有時間對文章進行獨立思考和細致揣摩,更不用說細致地體會文章語言的美感和妙趣了。
(二)教師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少教師恨不得把自己的所學全都塞進學生的腦袋,因此無論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教師都要進行全方位的講解,生怕學生有哪一點不理解。這樣的教學必然會帶來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因教師講解的內容太多、太細,會導致學生一下子難以接受那么多的內容,不容易抓住重點,且容易感到疲倦;二是閱讀教學講解過于瑣碎,必然耗時過多,在總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閱讀教學很容易擠占其他教學內容的課時,從而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三是為了盡可能多地講解有關內容,教師必然會加快教學節(jié)奏,使得原本愉悅心智的閱讀教學活動變成了一種精神負擔,文章的魅力消失殆盡,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也累,并且收獲甚微,思想也日趨僵化。
(三)教師過于糾結微觀內容,忽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總是執(zhí)著地講解答題技巧,過多地糾纏于細節(jié)內容,卻缺乏對學生整體把握文意的引導。例如,在講解閱讀題時,教師一般不會帶領學生整體閱讀文章,而是直奔問題,反復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然后帶著大家回到材料中尋找答案,且一般都是準確定位到答案所在的那一段文字。而在上課時,很多教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導入作家作品之后,讓不同的學生分段讀一下課文、概括一下段落大意,之后就是不停地提問、分析,師生糾纏于描寫方法和語言的鑒賞中無法自拔。筆者認為,師生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文章反復進行整體閱讀和感知之上,反而陷入對微觀內容的糾結之中,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因為這樣做其實是對文本的一種“肢解”,它生生割裂了各個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把作者浸潤在文字中一氣呵成的思想感情撕扯得支離破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感悟,不利于學生準確把握作品主題,當然也不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二、改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一)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教學效果一直差強人意,容易扼殺學生的閱讀興趣。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讓他們通過大量的自主閱讀掌握語文知識,提高閱讀能力。《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fā)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由此可見,高中語文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堅持整齊劃一的教學,而應該給學生一定的閱讀自主權,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啟迪思維、培養(yǎng)情感、加深體驗,以達到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的目的,從而激發(fā)閱讀興趣。
1.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芭d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對閱讀的內容感興趣,學生才能認真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因而教師不應采取整齊劃一的閱讀訓練,而應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閱讀內容。不過教師要把閱讀訓練所要達到的目標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中去,也就是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開展閱讀訓練。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最喜歡的角色是哪一個?把他跟其他同學分享一下”“把你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讀給大家聽聽,并講講你喜歡的原因”“你覺得哪一篇小說最好看?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這樣,由于內容是學生自己選定的,每個學生的閱讀將是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時也會認真思考,獲得的感悟會更多。
2.自主選擇閱讀方法。閱讀方法有很多種,每名學生都可以在長期的訓練中養(yǎng)成個性化的閱讀方法。作為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閱讀。如學生在閱讀中碰到不理解的字或詞語時,教師應鼓勵他們運用工具書進行自主查詢和理解,或者跟同學交流,也可以鼓勵他們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在背誦積累時,學生可以采用先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然后從總體上把握文本的方法,也可以先粗讀全文獲得總體理解,然后回頭細細品味某一句或某一段的閱讀方法;在做閱讀題目時可以先讀題目,帶著題目的要求去閱讀原文,也可以先閱讀文章再去做題??傊?,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文本。endprint
3.自主選擇學習形式。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比如,當學生喜歡小組討論的形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當學生喜歡全班集體討論(辯論)時,教師可以引導全班學生共同進行討論,并對表現積極者和回答正確者進行恰到好處的表揚和鼓勵,當學生喜歡私下跟教師單獨進行探討時,應允許他課下跟教師請教。總之,這樣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自由的選擇,可以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吸引學生積極投入閱讀實踐。
4.自主交流閱讀感悟?!坝幸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每個人的社會閱歷、理解能力不同,不同的學生對同一閱讀對象的內涵和意義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教師不能一味地強調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應鼓勵學生大膽去理解、去感悟,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雖然有時候學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幼稚的,但教師不能嘲笑他們的觀點,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應肯定地告訴他們,你們能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知識基礎講出獨特的觀點,非常了不起。
(二)多管齊下,努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上面講到的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良好的氛圍能夠感染人,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既然傳統的課堂閱讀教學讓人感到枯燥,那么,我們?yōu)楹尾辉谡n外組織一些閱讀活動呢?比如,在公園舉辦“讀書會”“朗誦會”,在班上或者整個年級舉辦“辯論賽”“討論會”等。在這樣的活動中,現場的氣氛相對于傳統的課堂而言是輕松愉快的,學生高漲的熱情還可以互相感染,能夠讓他們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筆者就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先讓學生自己挑選出既貼近生活實際,又文質兼美的文章,然后讓他們分別朗誦、暢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構思、選材、立意和語言特色等方面進行閱讀分析,幫助他們領悟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2.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向學生單向進行知識傳授,這樣的教學過程容易令學生感到枯燥和沉悶。新的課程標準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心態(tài)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學習。為此,語文教師應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是努力形成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可以雙向交流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由傳統課堂教學中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研究者;二是把傳統的“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形式轉變成“教師提前下達學習任務+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師生課堂共同探究”的形式??傊Z文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大膽放手,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完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
(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不少教師在閱讀訓練中,總是有意無意地強調答案的規(guī)范性,卻忽視了對閱讀方法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只是記住了某些閱讀題的答案,而閱讀技能卻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這顯然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要知道,考試中出現的閱讀材料多種多樣,提出的問題也是千變萬化的,僅僅滿足于為特定閱讀材料提供正確的答案,不把重點放在訓練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能上,學生怎么能從容應對層出不窮的閱讀材料呢?有道是“授之以漁”遠比“授之以魚”重要,因為“魚”只能充一時之饑,它總有被吃完的時候,而掌握了“漁”的技能則可以隨時捕到魚,終身受用。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訓練學生運用以下方法去閱讀。
1.用心體會角色。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把自己扮成不同的角色,以當事人的身份去體會角色的內心世界,理解角色的行為特征。例如,在學習《狼》這篇課文時,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當作屠夫,從屠夫的巧妙應對中體驗屠夫的聰明;又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當作狼,從狼的行為變化中體驗狼的狡詐。筆者在讓學生作這樣的角色轉換時,往往引得學生興趣盎然,特別是要求學生把自己當作狼的時候??梢姡@樣做不但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速讀與精讀相結合。由于閱讀的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合理分配閱讀時間。對于同類型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兩篇進行精讀訓練,其余的則用于速讀訓練;或者在一篇閱讀材料中,當看到與題目聯系密切的關鍵信息時,可以放慢速度進行精讀、細讀,而與習題相關度不大的內容則可以速讀或跳讀。精讀在于準確把握關鍵信息,可反復閱讀同一內容,以加深理解;而速度主要是迅速擴充信息量或過濾非關鍵信息——對閱讀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它要求學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反應要快,讀過了不要再回頭看,以節(jié)約時間。
3.靈活選擇閱讀的順序。有的學生喜歡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的閱讀目標明確、針對性強,但缺點是回答每一道題時可能都需要去閱讀原文,因而比較費時。也有的學生喜歡先快速通讀一遍材料,然后思考題目,根據對文章的印象答題。這樣的答題方法不需要反復多次回頭閱讀文章,因而答題速度比較快。但是它要求閱讀者要有較強的記憶能力,一次閱讀就能記住主要信息,否則考生還是需要回頭再去閱讀原文。這兩種方法在閱讀時都可以應用,教師可幫助學生反復體會這樣的閱讀技巧,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4.讀寫結合,相互促進。在讀的過程中要勤于動筆,既可以把心得體會記下來,把好詞好句摘錄下來,然后反復背誦,夯實語文基礎;也可以對特定的文章進行模仿練習,使自己獲得某些方面的寫作技巧。而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多讀,讀范文、讀經典,學習別人文章中的長處為己所用。只要堅持練習,久而久之,學生的讀與寫的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那些語文成績好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愛讀也愛寫,讀和寫的能力都很強,這說明培養(yǎng)讀的能力是離不開寫的練習的,二者應當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四)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如果把課內閱讀比作“前沿陣地”,那么課外閱讀無疑是“主要陣地”。課內閱讀時間有限,光靠課內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需要在課外展開大量的閱讀。如何把控課外閱讀的質量呢?筆者的具體做法是:1.抓“大”放“小”。抓“大”就是提出目標要求,制訂閱讀計劃,推薦優(yōu)秀閱讀材料;放“小”則是把閱讀的具體過程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2.要求學生寫好讀書筆記,筆者定期進行檢查和批閱。3.定期總結閱讀成果和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相互間進行比較,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闭Z文教師不要只想著給學生灌輸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漁”,這樣學生在離開了教師、離開了學校的情況下,也能充分利用學到的閱讀技巧,獨自閱讀新的文章、獲取新的知識、發(fā)現新的問題,并試著獨立解決問題,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轉變觀念和教學方式,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成長。
(責編 郝 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