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訴職能是國家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能,是刑事訴訟監(jiān)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履行公訴職能、指控刑事犯罪過程中,公訴人應加強提升能力建設的能力。
關鍵詞 公訴人 公訴職能 能力
作者簡介:劉成廣,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86
公訴職能是國家憲法法律賦予人民檢察院的一項基本職能,是檢察機關依法對刑事訴訟活動進行法律監(jiān)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準確依法全面履行公訴職能,是從事公訴工作的檢察人員執(zhí)法能力的重要體現。在依法履行公訴職能工作過程中,一名合格的國家公訴人應具備勝任國家公訴工作的能力。
一、提升自身素質的能力
司法責任制確定后,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得到確立,相應主體責任當然也要承擔,公訴隊伍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精英化是公訴工作的必然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的能力是一名合格公訴人必須具備的。一是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方式去理解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政治要求,充分借助發(fā)生在本地區(qū)重大、熱點案件宣傳社會主義法治觀念,貫徹法制觀念不動搖,使處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最大限度的追求法律的公平正義,兼顧到人民群眾樸素情感和基本的道德訴求;二是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法律知識不光來源書本、來自學習教育,更重要的還需要在司法實踐中不斷深化,以廣度、深度、多視角法律思維方式在具體案件中適用法律證明事實,注意運用破案思維研究偵查部門的事實材料,運用裁判思維進一步加強檢察監(jiān)督;三是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要提高自身的道德覺悟水平,自覺加強道德修養(yǎng),把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轉化成自身檢察工作的原則和規(guī)范。
二、法律政策適應能力
政策是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guī)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目標、遵循的原則、完成的任務、實現的工作方式,應采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國家政策和法律是相輔相成的,共同調整、控制和規(guī)范社會關系,是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和手段。國家依法制定法律規(guī)范社會經濟生活,同時頒布一些國民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軍事政策、勞動政策等來實現一定時期內的目標任務,同樣也發(fā)揮社會管理的作用。憲法和法律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重大國家政策往往成為制定法律的指導原則,政策調整的社會關系也更加廣泛,比如宗教、道德、民族等領域的諸多問題適用國家政策加以管理和調整,并不適合以法律形式硬性約束。法律和政策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要求國家公訴人在執(zhí)行法律時要審慎和嚴謹,在執(zhí)行國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時,除了要審慎、嚴謹外,還要適應政策制定的需要。
三、疑難案件處置能力
所謂疑難案件,即有相當的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涉嫌觸犯法律的行為,但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證據又沒有達到充分確實的標準,還不足以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疑難案件地產生大致有以下情況:一是指對案件罪與非罪存在分歧,產生疑問;二是案件的定性難以區(qū)分,存在是此罪還是彼罪問題;三是由于認定犯罪事實的證據不足,不充分,產生疑難案件;四是指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由于外界因素干擾,人為形成疑難案件。在疑難案件的處理上,首先要重調查研究,必須經過周密細致工作以獲取最大限度的確實證據,如果達不到足夠證據證明標準,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不能認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其次要有敢于堅持原則、敢于沖破人情關、權力關和金錢關勇氣和膽識,依照案件事實,嚴格執(zhí)行法律,為穩(wěn)定社會和諧,保護人權,維護司法公正,承擔合格公訴人應盡的責任。
四、審查運用證據能力
審查證據是公訴工作的核心內容,承擔舉證責任要求公訴人必須具備較強的審查判斷和運用證據的能力。審查運用證據:第一,審查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可靠性,只有經過查證屬實的證據才能作為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依據。審查證據的合法、真實、可靠性必須根據每個、每組證據不同特點具體審查分析研究,查證核實;第二,綜合分析整個案件各個證據之間是否可以形成完整的訴訟證據鏈條,協(xié)調一致,達到對整個案件事實的證明力。第三,對整個證據材料進行審查核實后,綜合整個案件證材料確定案件事實真相,認定案件情況。審查運用證據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通過對案件證據的認定審查,達到法律規(guī)定的認定指控犯罪的證明要求。
五、引導偵查能力
公訴引導偵查能力是指國家公訴人按照公訴工作對案件證據證明標準的要求,對偵查部門搜集證據,補充證據工作提出的合理要求和建議,也是偵查監(jiān)督工作的一個方面??梢酝ㄟ^提前介入偵查活動方式參與偵查活動,對偵查部門收集證據工作提出合適要求。通過公訴引導偵查工作:一是要求偵查機關的工作以國家公訴活動為核心,圍繞公訴工作為主體內容。二是公訴引導偵查應在重大、復雜、疑難案件范圍內,如嚴重暴力犯罪、重大經濟犯罪等,不得以引導偵查工作影響偵查機關、部門正常的辦案工作。三是引導偵查工作機關不能忽視無罪、罪輕證據的收集,要充分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四是要增強對偵查活動過程的認識能力,不能只是以參與案件討論的形式引導偵查。更重要的還要親身偵查一線,切身體驗偵查技能和工作規(guī)律,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六、文字寫作能力
公訴人審理案件過程,又是一個整理材料形成文字材料的過程。承辦公訴案件,必須承擔相應的文字工作,既有閱卷筆錄,又有審訊筆錄和詢問筆錄,還要制作案件審查終結報告、起訴書、公訴意見書等法律文書。這些文字材料的形成要求公訴人必須具備較強的文書寫作能力,包括閱讀方面的理解、分析、邏輯推理和歸納總結等能力;寫作方面的記錄技巧、敘事說明、語法、修辭、音韻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等基本功。否則,要么是對移送的案件材料無法全面理解和掌握,導致把握不住案件的關鍵和重點;要么是在所作的筆錄式文書、訴訟式文書,以及講說式文書中出現記事不準確全面、載錄不詳細具體?;蚴谴嬖跀⑹霾磺?、表達不確,前后不應、因果不明,語句欠通和句式單調、結構臃腫等寫作錯誤,從而影響了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在制作起訴書時,將某日的幾時“左右”更換成幾時“許”,將某日下午1時更換成某日13時等這些細節(jié)都是公訴人較強寫作能力的體現。endprint
七、口語表達能力
公訴人在履行職務過程中,尤其是出席法庭支持公訴,語言是一種重要工具。公訴人應該是駕馭語言的天才,公訴人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出庭支持公訴效果,而且對公訴人個體形象和檢察機關群體形象都會有所影響。
1.公訴人必須能夠用語言把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尤其是法庭上與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展開舉證、質證和辯論等活動時,要將法學理論知識、豐富的社會知識通過精準語言表現出來,讓主審法官、被告人、辯護律師和旁聽群眾都能夠接受公訴機關的意見觀點,從而增強依法打擊犯罪的力度,擴大出庭支持公訴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2.公訴人的語言必須符合職業(yè)規(guī)范,講究法言法語。公訴人在法庭上的發(fā)言應使用與其檢察業(yè)務特點相符合并和審判工作、辯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術語,還要做到簡潔明了、準確規(guī)范、生動易懂。同時,一名合格的公訴人,必須練就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以保證主審法官和辯護律師以及有關當事人和旁聽觀眾能夠準確無誤地了解公訴人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很難想象濃重的地方方言過后會產生什么一種效果?
3.公訴人的語言必須文明得體,發(fā)言內容要以理服人。掌握熟練的法律知識和運用確實充分的證據材料,用規(guī)范準確、文明得體的語言表達出來公訴內容是完成出庭支持公訴的任務的重要前提。同時,在任何前提和條件下都要表現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屬、辯護人應有的尊重,即便是他們提出的觀點和意見出現錯誤和失誤的時候,也絕對不能以言詞去挖苦、甚至攻擊對方。如果他們提出的觀點和意見是正確、合理的,公訴人應予采納,切不可強辭奪理、固執(zhí)已見。在公訴工作過程中做到有理、有據、有節(jié),才能充分體現公訴人應具備的風范和修養(yǎng)。
八、邏輯分析能力
公訴人的職務特點,要求公訴人的思維要嚴謹、慎密,要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
1.公訴人在承辦刑事案件后,對案件的事實、證據進行審查時,必須對反映案件事實的相關證據材料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進行分析采信。
2.公訴人應運用判斷、推理和證明等邏輯知識來分析所收集得來的證據材料。通過縝密的訴訟邏輯證明案件事實,提出正確的、合乎邏輯的結論,充分證明公訴觀點和意見。
3.庭審時與辯方質證案件事實證據,對案件事實證據進行科學論證,對不正確辯論觀點進行反駁一定要符合訴訟邏輯,是公訴觀點和意見得到采納,提高指控犯罪的效力。
九、迅捷應變能力
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公訴人對出現的事先并無預料的新情況、新問題,應該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獨立的作出準確分析判斷,提出合理的應對策略。尤其是在法庭上,公訴人代表的控方與辯方面對面的證據展示、質證過程,常常會出現超出公訴人事先準備的各種出庭預案,如,被告人當庭翻供、證人證言發(fā)生變化、辯護人就案件事實或案件定性辯護觀點發(fā)生變化等,這就要求公訴人要審時度勢,準確調整辯論思路,以案件事實為依托,綜合案件證據材料和積累的法律知識,迅速的形成應變對策的方式方法,對辯方提出的事實、證據和觀點予以論證并有禮有節(jié)加以駁斥。
十、法律監(jiān)督能力
具備法律監(jiān)督能力,是對國家公訴人依法履行訴訟活動能力的重要要求,國家公訴人在整個訴訟活動中必須做到堅決、慎重、準確、及時,使公訴工作達到刑事訴訟監(jiān)督工作要求的力度、質量、效率與效果。一是對偵查活動加強監(jiān)督。通過對偵查機關卷宗材料的審查、對犯罪嫌疑人供述辯解、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的復核,發(fā)現偵查機關是否存在刑事程序違法、是否存在刑訊逼供獲取證據材料的情況;審查強制措施的決定、變更和撤銷是否遵循法律規(guī)定;依法監(jiān)督審查偵查機關是否存在超期羈押犯罪嫌疑人情況;二是對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jiān)督。對于當庭發(fā)現人民法院審理活動違反有關法律規(guī)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如,合議庭組成人員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是否需要回避的,是否存在侵犯被告人、證人、旁聽群眾合法權益的,應當庭予以提出糾正意見;對于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限內未能作出判決、裁定的,應當依法提出檢察建議予以糾正;根據檢察刑事規(guī)則把提出量刑建議工作作為強化審判監(jiān)督力度的有效途徑,對于依法提起公訴的刑事案件、被告人認罪、悔罪、最輕案件、認罪認罰案件、適用簡易程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向法庭提出明確量刑建議。對人民法院不采納量刑建議而造成判決畸輕畸重的,要依法提出抗訴,促進量刑公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