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鵬
摘 要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戊戌變法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其對我國的思想解放有著促進作用,推動了我國近代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 戊戌變法 梁啟超思想 政治立場
中圖分類號:K256 文獻標識碼:A
1對梁啟超思想的研究現(xiàn)狀
先前,我國對梁啟超思想的研究并不是特別完善,尤其是在建國后,各學者、政治家、思想家大都否定了梁啟超思想,認為其在思想史上的貢獻,創(chuàng)設不如康有為,壞破不如譚嗣同,而其思想多來自康、譚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直至20年代,人們才正視梁啟超思想對歷史及思想啟蒙的作用。
第一,以梁啟超為首的近代啟蒙思想家,由于他們處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特殊歷史時期,所以他們的思想也是多變的。該時期的思想家,一方面領悟到西方文化對中國社會的促進作用,并將其引入國內,不斷傳承與發(fā)揚;另一方面其作為思想文化的先行者與領路人,勢必會承擔來自中國封建傳統(tǒng)階級阻撓的壓力。
第二,由于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革,梁啟超一生當中的諸多思想并沒能都傳承給后人,研究梁啟超在中國近代歷史時期的思潮變換,能夠對當時社會的政治思想、文化及教育思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長期以來,整個學界對梁啟超及其思想內容的評價不夠客觀、公正,在這一情況之下,對梁啟超自身的思想變化的研究有必要重新梳理,對梁啟超一生當中所經歷的政治活動及其思想文化意識進行整理。梁啟超政治主張的提出,為當時的中國封建社會環(huán)境注入了一股新的能量,促使同一個時代里的專家、學者,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的思想都有所改觀,很多人的思想格局擴大化發(fā)展,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狹隘思想意識當中。
2戊戌變法后梁啟超的思想及政治立場的改變
在分析梁啟超政治立場時,我們需要結合其在戊戌變法后的思想變化進行闡述。
2.1流亡日本,走向偏激
戊戌變法的核心是通過改變來維持清政府的政權。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的思想比較偏激,但盡管如此,他很快便從日本的“政術”內容中得到了啟發(fā),立下了振興中國的決心,且梁啟超的思想主張不僅局限在其政治主張范圍內,甚至蔓延至他的教育理念之中。激進時期梁啟超思想主要集中在鼓吹自由權利、提倡國民政治、主張建立立憲政體、鼓吹以破壞(革命)求進步等方面。
2.2深入了解日本,為振興中國做積淀
梁啟超在流亡過程中,其對西方學術內容及近代民族主義的學習,對其的思想的形成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中國國內的商品經濟模式還未統(tǒng)一,而梁啟超自身思想體系中的民族主義意識已經覺醒,其試圖將西方近代民族主義氛圍中的商品經濟發(fā)展模式引入國內,并且樹立起中國的國民意識,強調以國家疆域為界限的“大民族主義”。
2.3美國之行,回歸保守
第一,西方哲學論斷對梁啟超思想的影響深遠。美國之行后,梁啟超思想與理論發(fā)生了巨大轉變。過去,梁啟超作為一個中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其思想是將人本身的需求放在首位,當接觸到“進化理論”時,使他的思想上升到另外一個高度,將哲學論斷與社會政治的發(fā)展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研究,便有了后期一系列的有關教育的活動內容。
第二,融合西方先進思想,積極推進中國教育及賦稅制度改革。梁啟超受到西方先進思想的影響,在國內積極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而且,他主張的開明專制深得人心,這都是基于他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另外,梁啟超認為,“公債”也是作為一種變形的賦稅而存在的,盡管“公債”與稅賦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但二者對于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都不容小覷,事實上,國家“公債”的發(fā)放對于惠澤后代十分有利。
2.4民國從政期間梁啟超思想的轉變
同盟會的成立,促使清政府拉開預備立憲序幕,梁啟超對此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期望。撰寫《責任內閣釋義》介紹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度供中國借鑒。但是最后“皇族內閣”的產生,讓其黃梁夢碎。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順時勢發(fā)表《新中國建設問題》,提出了“虛君共和”,君主立憲被重新包裝。革命派主張共和,對梁的說法不置可否,而此時袁世凱又態(tài)度暖昧不明,梁算是孤軍奮戰(zhàn)。在形勢逼迫下,他最終放棄了這一主張,重又拾起曾一度否定的民主共和制,完成了最后一次戲劇性的思想轉變。至此,梁的糾結和轉變基本走到了終點。
3梁啟超思想對中國近代文化思潮的影響
第一,梁啟超的思想主張是一種將社會經濟發(fā)展置于首位的治國理念,其主張國家賦稅征收必須以便民為基本原則來執(zhí)行,要堅持實行輕稅、平稅政策,同時其堅決反對傳統(tǒng)封建社會所提出的與民爭利的觀點。該思想主張的提出,對于當時國內社會發(fā)展工商業(yè)有著極大的促動作用。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環(huán)境中,為了激勵人們奮起抵擋“內憂外患”,鼓勵人們了解西方先進文化,避免思想上的狹隘,并極力助推中國教育的發(fā)展。梁啟超認為,改革勢在必行,且必須由維新派進行“激進”式的改革運動才能起到效果。
第二,雖然梁啟超維新時期的思想根基與他所接受的儒家經典教育息息相關,康有為思想體系對他思想的滲透和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梁啟超與康有為觸及到的西方思想文化內容,為當時社會的群體性質變革活動提供了可能??偟膩碚f,梁啟超憑借一種全新的政治理念來試圖挽救中國社會,從思想意識的層面來喚起當時中國愛國人士的愛國情緒,從而拖出了已經一腳踏入“內憂外患”的不利境地中的中國。梁啟超的維新思想便在這種動蕩的社會格局中顯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 莫先武.梁啟超政治美學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