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小平
牙齒的磨損是一種非齲性和外傷性的牙體硬組織的進行性喪失,從牙齒萌出開始就一直存在,包括生理性的牙齒磨損和病理性的牙齒磨損。生理性的牙齒磨損無須特殊治療,而病理性、快速進行性的牙齒磨損則需采取及時的預防措施和科學、合理的修復治療。
酸蝕性牙齒磨損是一種常見的病理性牙齒磨損,俗稱為酸蝕癥,是指化學和機械因素作用導致的牙齒硬組織快速喪失, 而非細菌因素所致的牙齒組織的缺損。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近十年來因牙齒酸蝕影響美觀和功能而要求進行美學修復的患者人數(shù)明顯增多。
自身防御功能不足者
一些臨床研究調(diào)查表明,牙齒硬組織的發(fā)育差別會導致牙齒表面抗酸能力的不同,一些患者的牙齒易被酸侵蝕,而另一些人的牙齒則不易被侵蝕。另一方面,唾液的質和量對防止牙齒酸蝕起到重要作用。唾液不僅可以稀釋、中和食物中的酸,唾液中的蛋白還是牙齒表面形成獲得性保護膜的主要成分,在防止酸侵蝕的同時,還可使軟化的牙釉質再鈣化。引起唾液量減少的情況有干燥綜合征(女性多見)、鼻咽癌放療后唾液功能降低,以及一些抗抑郁藥物的應用等。此外,一些神經(jīng)性暴食癥患者因飲食過度,唾液來不及中和食物中的酸性產(chǎn)物,導致酸性物質在牙齒表面形成“保護膜”,牙齒會在酸的作用和過度的機械摩擦下發(fā)生全牙列重度磨損。
飲食習慣不良者
如果酸性飲料或食物長時間與牙齒表面接觸,軟化的牙釉質在受到機械摩擦作用后極易損失。圖2是一位19歲的患者,兩年前沉迷于游戲廳,一邊打游戲,一邊喝碳酸飲料,導致全牙列嚴重酸蝕。圖3A是一位自幼有嚴重不良咀嚼習慣的患者,吃飯時前牙唇部裹食時間較長,導致上頜前牙唇側牙釉質和下頜前牙切端釉質的磨損。圖3B是她的牙齒在未作任何的預防措施,還保持原有咀嚼習慣的情況下,六年后隨訪時見到的酸蝕性牙齒磨損繼續(xù)發(fā)展的情況。患者上頜兩個中切牙齒切端明顯變短,唇面牙釉質變薄,前牙遇冷風和冷水會酸痛。
胃食管反流是導致牙齒表面發(fā)生脫礦軟化的常見原因。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對牙釉質的侵蝕作用較大。發(fā)生酸蝕的牙齒與患者睡眠時的頭位姿勢密切相關。如仰頭睡覺的患者,上頜牙齒及雙尖牙腭側、磨牙咬合面易發(fā)生酸蝕(圖4A);趴著睡覺的患者,前牙的唇側牙面易發(fā)生酸蝕;側臥位睡覺的患者,牙齒發(fā)生酸蝕的部位與側臥位一致,習慣左側臥位睡覺者,左側牙齒酸蝕更嚴重(如圖4B)。
圖4A 經(jīng)常仰臥位睡覺的酸蝕癥患者口內(nèi)牙齒 圖4B 患者經(jīng)常左側臥位睡覺,其左側后牙因酸蝕而發(fā)生的缺損明顯比右側嚴重
常服酸性藥物、喜咀嚼酸性食物者
一些藥物本身是酸性的,口服或咀嚼后,如果不及時漱口,也會導致牙齒酸蝕。圖6是一位年輕女性慢性腎病患者,因治療腎病時口服枸櫞酸鈉溶液且未在服藥后及時漱口,從而導致全口牙列的酸蝕性缺損。長期咀嚼維生素 C,喜歡將酸梅、蘋果等放嘴里長時間咀嚼的人,發(fā)生下頜磨牙酸蝕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通常,刷牙對牙齒表面結構是沒有損傷的,但是暴露在酸性產(chǎn)物下的松軟牙齒組織,是比較容易被刷牙去除的,而這些松軟的牙齒組織在較短時間內(nèi)難以自身再礦化。圖6是患者在“坐月子”期間,受傳統(tǒng)舊習影響,吃山楂、喝酸奶不漱口,一個月不刷牙,牙齒表面發(fā)生脫鈣現(xiàn)象,同時伴有明顯的牙齦炎癥。
從事某些職業(yè)者因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較易發(fā)生牙齒表面硬組織快速的喪失(即酸蝕)。比如紅酒的品酒師,長期在含有氯的游泳池訓練(牙齒長期暴露在含氯的池水中)的運動員、暴露在酸性氣體環(huán)境下的電池廠工人,都可因職業(yè)關系而發(fā)生牙齒酸蝕。圖7是一位有三年品酒經(jīng)歷的品酒師,因需口含紅酒時間較長而導致前牙的唇側頸部輕度酸蝕,并有輕度缺損。
要預防酸蝕性牙齒磨損,首先要找出導致牙齒酸蝕的酸的來源,即是內(nèi)源性的酸,還是外源性的酸?;颊呔驮\時,牙科醫(y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個人的飲食習慣、口腔衛(wèi)生習慣、職業(yè)情況,同時會仔細檢查牙齒酸蝕部位和程度,給予患者必要的科學指導。
如果是外源性因素占主導的酸蝕癥,患者應減少酸性食物和飲料的攝入量,減少酸性物質與牙齒表面接觸的時間。因胃食管反流導致的內(nèi)源性酸蝕癥患者,睡眠前應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減少酒精和醋的攝入,睡覺時可佩戴牙列保護套或將枕頭墊高,必要時可口服藥物來減少胃酸的分泌。有引唾液量減少疾病的患者,如干燥綜合征、鼻咽癌放療術后等患者,應多飲用礦泉水、綠茶,以及富含鈣的飲料。endprint
大眾醫(yī)學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