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瀟凡
摘 要: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面對不同的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往往會使人產生靈感,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逆向思維就是一種不可低估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謂逆向思維,就是把問題倒過來想,或從問題的反面去想。合理運用逆向思維,可以把數(shù)學問題化隱為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為我們拓寬解題思路,豐富解題技巧,提升解題速度。
關鍵詞:逆向思維;數(shù)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05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29
一、 運用定義、定理,化隱為顯
在數(shù)學這門學科中,存在著大量的定義、定理,而對于這些定義、定理,適當?shù)剡M行逆用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題方法。
例1.三角形三個外角中,最多有幾個銳角?
很明顯,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個內角是鈍角,所以三個外角中最多只能有一個是銳角。也就是把外角問題轉化為內角問題,答案顯而易見。
例2.順次連接四邊形中點所得四邊形是菱形,則原四邊形為( )。
A. 菱形 B.任意四邊形
C.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 D.梯形
本題若對四項備選答案逐一論證,不僅難以證出且易出錯,但通過運用逆向思維,再根據(jù)菱形的性質和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就很容易推出正確答案C。
二、 運用公式、法則,化繁為簡
通過對公式、法則的逆運用,能有效降低問題難度,將某些看似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進而輕松將之解決。
44項經兩兩結合成22對,每一對的乘積都是222,結果正好是2,原式得證。
三、 從反面探求解題思路,化難為易
面對許多用正向思維無法解決的問題,逆向思維往往令人眼前一亮、茅塞頓開,使解題之路柳暗花明。
例5.若三個一元二次方程:
x2+4ax-4a+3=0
x2+(a-1)x+a2=0
x2+2ax-2a=0
至少有一個方程有實數(shù)根,求a的范圍。
若要從正面解答此題。要一一討論,將不勝其煩。若從反面入手,先求三個方程都沒有實數(shù)根時a的范圍,再從全體實數(shù)中排除此時a的取值,則很容易求得答案。過程如下:
例6.某社團共有52人,其中39人喜歡戲劇,40人喜歡體育,41人喜歡攝影,42人喜歡寫作,這個社團至少有多少人以上四項活動都喜歡?
如果直接求四項活動都喜歡的人數(shù)至少是多少,難以下手。我們試著從反面去想,社團中不喜歡戲劇的有13人,不喜歡體育的有12人,不喜歡攝影的有11人,不喜歡寫作的有10人。為了讓不喜歡的人數(shù)最多,就讓每項活動不喜歡的人不重復,那么四項活動不是都喜歡的人共有:13+12+11+10=46人,則剩下的就是四項活動都喜歡的人數(shù)的最小值:52-46=6人。
通過以上幾例,充分說明逆向思維在求解數(shù)學題過程中應用廣泛,且行之有效。對于那些用常規(guī)思路無法求解或不易求解的問題,逆向思維帶有出奇制勝、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們分析問題,不但要學會正向思維,而且還要學會逆向思維。
參考文獻:
[1] 張國法,李日華.淺談逆向思維法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J].高等數(shù)學研究,2006(3):13-14.
[2] 張明會,高婷婷.淺談“逆向思維”解題法在數(shù)學分析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09(18):109.
[3] 方光雄.淺談逆向思維在數(shù)學中的運用[J].中學數(shù)學,1986(11).
[4] 張曉輝,劉華志.由“司馬光砸缸”想到的——淺談逆向思維在數(shù)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數(shù)學:初中版,2011(Z1):3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