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海
洪鎮(zhèn)濤先生是武漢市新洲區(qū)人。1952年畢業(yè)于新洲一中,1955年畢業(yè)于黃岡師范學校(現(xiàn)黃岡師范學院),隨即擔任黃師附小語文教師。1956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yè)后,在中央林業(yè)部宣傳局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即赴林業(yè)部白城林業(yè)機械化學校擔任語文教師。1965年調(diào)武漢市第六中學任語文教師直至退休。退休后,在華中師大、湖北大學等高校兼職授課,同時在全國各地講學和上示范課,直到現(xiàn)在,足足60周年了。
洪先生從教60年的足跡是踏踏實實的,也是熠熠閃光的。洪先生在平凡的事業(yè)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從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歷練成為我國當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洪先生長期致力于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對我國語文教育做出了四大貢獻。
一、創(chuàng)立了“變‘講堂為‘學堂,變‘研究語言為‘學習語言”的語文教育本體論。
洪鎮(zhèn)濤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即1978年,在全國率先舉起語文教改的大旗,開展語文教學改革。80年代初,他提出了變“講堂”為“學堂”的主張,實施課堂教學結構改革,解決了各學科的一個共性問題,即教與學的關系問題。90年代初,又提出了“變研究語言”為“學習語言”的主張,實施語文教學本體改革,解決了語文學科的個性和本質問題,即語文課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兩個“變”是有機統(tǒng)一的,即“在學堂,學語言”。這就是著名的語文教育本體論(亦稱學習語文論)。
語文教育本體論有以下幾個要點:
1.從本質來看,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一種能力建構。
2.語文教學的本體是語言,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民族語言文字的能力。至于思想教育,思維訓練,審美陶冶,知識傳授等雖然都是重要任務,但都是從屬于上述根本任務的,是包含在上述任務之中的。
3.語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學習語言要著力培養(yǎng)語感,要實施語感教學。
4.學習語言的正確途徑是:感受——領悟——積累——運用。感受是前提,領悟是關鍵,積累是基礎,運用是目的。
5.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
洪先生的語文教育本體論,特別是其中的“變研究語言”為“學習語言”(洪先生有一篇論文《是學習語言,還是研究語言——淺論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誤區(qū)》)被學界贊譽為“震聾發(fā)聵”之作?!秲?nèi)蒙古教育》雜志主編孫志毅先生著文評論道,“過去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假如沒有洪老師的‘提醒,我們將在語文教育上糊涂多少年呢!”著名語文教育家錢夢龍先生著文評論道:“他(指洪老師)提出的語文教學本體改革的理念以及在實踐基礎上建構的學習語言的一套完整體系,不僅明確回答了困擾著當前語文教學的諸多問題,而且它的潛在價值,將會被實踐越來越證實?!边€說,“我覺得洪氏體系(洪鎮(zhèn)濤語文本體改革教學體系的簡稱)實現(xiàn)了民族性、科學性、現(xiàn)代性的結合”。原全國中語會理事長、人教社資深編審張定遠先生著文評論道:“這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最完整、最系統(tǒng)、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有關學習語言的理論、途徑和方法的論述?!庇终f,“鎮(zhèn)濤先生為構建我國民族化、科學化的語文教學新體系而努力的主張和創(chuàng)見,是語文教學本體上進行的一次深刻變革,如果這一變革得以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現(xiàn),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xiàn)象就會得到根本上的改觀。從這一點說,歷史將記下洪鎮(zhèn)濤先生的功績”。
二、創(chuàng)構了以“學習語言”為核心,以語言為本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感教學新體系。
洪鎮(zhèn)濤先生不僅在理論上創(chuàng)立了語文教育本體論,而且在實踐上創(chuàng)構了語感教學新體系。
洪先生把語感教學定義為:以語言為本體,以學生為主體,以語感訓練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培養(yǎng)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民族語言的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學體系。
語感教學體系,有以下要點:
1.抓住一個根本。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理解和運用民族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要始終不渝地抓住這個根本。
2.實施一種訓練。即實施語感訓練,包括語感分析和語感實踐,二者并重。
3.遵循一條途徑。那就是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4.注重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對語言的直接吸收和積累,二是注重對語感的習得和積淀。
5.把握四個“結合”。即語感訓練要與思想教育結合,語感訓練要與思維訓練結合,語感訓練要與審美陶冶結合,語感訓練要與知識傳授結合。
6.加強一個“聯(lián)系”。即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7.建立一套常模。語感教學有一套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即感受語言,觸發(fā)語感;品味語言,領悟語感;實踐語言,習得語感;積累語言,積淀語感。
8.設置七種課型。即語言教讀品味課,語言自讀涵泳課,語言鑒賞陶冶課,書面語言實踐課,口頭語言實踐課,語言基礎訓練課,語言能力測評課。
9.運用多種方法。包括美讀感染法,比較揣摩法,語境創(chuàng)設法,切己體察法等等。
10.培養(yǎng)四項能力。即三項顯性(看得見的)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一項隱性(看不見的)能力,即思維能力。
以上10項,包括了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訓練舉措,教學途徑,教學側重點,語文教學如何處理內(nèi)部和外部關系,語文課的常規(guī)結構模式,基本課型,常用方法和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等,涉及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已經(jīng)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
這個語感教學體系,它既有深刻的理論內(nèi)涵,更有極大的實踐價值和可操作性,它是民族的、科學的、現(xiàn)代的,也是我國語文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它是洪鎮(zhèn)濤先生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一個杰作。在2008年“傳承與創(chuàng)新:語感教學演示報告會”上,著名語文教育家程翔先生發(fā)來賀電說:“在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縱深發(fā)展的關鍵時刻,語感教學越發(fā)突顯其重要意義。課改要想取得根本性的轉變并獲得徹底勝利,必須走語感教學的道路,這是不容置疑的?!眅ndprint
三、創(chuàng)建并形成了我國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流派——語感教學流派。
洪鎮(zhèn)濤先生不僅創(chuàng)立了語文教育本體論和創(chuàng)構了語感教學新體系,而且身體力行,幾十年來,他到各地講學,宣講語文教育本體論和語感教學體系,并且親自作教學示范。他的足跡遍布全國。他走到哪里,語感教學便推廣到哪里;語感教學推廣到哪里,便開花結果到哪里。幾十年來,語感教學以其獨特的魅力不斷擴大著自己的影響。有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和語文教育工作者為之折服并心摹手追,積極加入語感教學研究與實驗隊伍。一個充滿生機的嶄新的語文教學流派——語感教學派在祖國大地勃然興起。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洪老師及其團隊在全國十幾個省(區(qū))建立了語感教學實驗基地,開展語感教學研究與實驗。洪鎮(zhèn)濤先生主持的課題“語感教學研究與實驗”,先后被批準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在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了一輪又一輪滾動實驗。先后建立起的實驗基地除武漢市的數(shù)百所中小學外,還有湖北的十堰、安陸、鄂州、沙洋、宜昌;河南的鞏義、濟源、平頂山、洛陽、安陽;河北的霸州;湖南的長沙、衡東;山西的太原、長治;山東的淄博、博興;江蘇的南京;浙江的衢州、余杭、諸暨、象山、溫州、縉云;廣東的順德;深圳的寶安;福建的南平;安徽的淮南;四川的雅安;云南的瑞麗;海南的??凇偤?;新疆的沙灣;內(nèi)蒙古的錫林浩特、赤峰;黑龍江的遠安;西藏的靈芝等等。先后參與實驗的學校近兩千所,參與實驗的語文教師近萬人,惠及的學生達數(shù)百萬人。
四、創(chuàng)編了以語文教學本體論為指導思想的開明版中、小學教材和教師指導用書。
上世紀末,洪鎮(zhèn)濤先生應開明出版社的邀請和要求,以他的語文教育本體論為指導思想,主編了一套含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開明版語文實驗教材92本(其中課本68本,教參24本),共1000余萬字。
開明版語文實驗教材,采用“三主一副”(三條主線,一條副線)四線平行推進結構。第一條主線,學習精粹語言(即蘊含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古漢語精品語言),奠定學生語言和文化功底,建立誦讀系統(tǒng)。第二條主線,學習目標語言(即用現(xiàn)代漢語表達的高于學習者語言發(fā)展水平,是學習者一定時期攀登目標的有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精品語言),提高學生語言和文化素養(yǎng),建立閱讀系統(tǒng)。第三條主線,學習伙伴語言(即相當或略高于學習者語言發(fā)展水平、已經(jīng)或可能在與伙伴交際時使用的語言),訓練學生語言操作能力,建立說寫操作系統(tǒng)。一條副線是知識技能線,對學習語言起輔助作用。四線自成體系,平行推進,相互關聯(lián),相輔相成。
開明版中小學語文實驗教材,有以下特點:
1.它立足于語言本體,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為主要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還接受知識,接受文化,接受思想,接受情感,訓練思維,陶冶情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形成健全人格。
2.建立了一個“固本、立標、通用”的學習語言的全方位體系?!熬庹Z言”固其本,“目標語言”立其標,“伙伴語言”通其用,全方位推進語言教育。
3.實施“高起點”“學精品”“吞下去”三大戰(zhàn)略,大大提高了學習語言的效率。
這套教材以其先進的語文教育理念、新穎的教材結構和有力的實施舉措,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凡使用過這套教材的師生,都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這套教材是我國語文教材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將永遠彪炳于語文教育史冊。
繼開明版語文實驗教材之后,洪鎮(zhèn)濤先生依照他的語文教育本體論理念還主編了一套外研社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共9本,200多萬字)。這套教材經(jīng)教育部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至今仍在全國使用。
《內(nèi)蒙古教育》雜志主編孫志毅先生在2004年-2006年期間,梳理了從清末、民國至今100年來最重要的語文教育思想,認為洪鎮(zhèn)濤先生的“學習語言不是研究語言”的觀點,以及與此相關聯(lián)的“語感教學論”屬于從清末、民國至今100年來四個最有價值的語文教育思想之一(其他三者為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張孝純先生的“大語文教學觀”和華東師大陸繼椿先生的“一課一得,得得相連”)。他認為洪先生的語文本體教學新體系“走出了一條語文教學民族化之路”,“‘學習語言在信息時代仍然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
《中學語文》雜志原主編鄒賢敏先生在《教壇不老松》一文中回顧了新時期以來的三十多年間,語文學科和語文教學經(jīng)歷的三次改革的浪潮,他認為:“一個改革者,能在一波浪潮中脫穎而出,有所作為,已是大不易;如果他能橫跨兩波浪潮,不間斷地推波逐浪,那肯定是鳳毛麟角的人中英杰;再如果他在三波浪潮中都能獨樹一幟,并持續(xù)產(chǎn)生重要影響,那只能是一個傳奇。洪鎮(zhèn)濤先生用自己的思想、智慧和毅力為我們書寫了一個語文教改的不老傳奇,他就是中國教壇的一棵不老松!”
中國當代閱讀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之一、《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原主編曾祥芹先生贊揚“洪先生的語文教改業(yè)績是輝煌的,其語文教育理念是先進的”,洪鎮(zhèn)濤先生的語文教學改革是“語文人生的長征”。
2017年春,全國評選建國以來“中國百名教育名家”,洪鎮(zhèn)濤先生作為武漢市唯一推薦人選上報。有思想,有體系,有教材,有對中國語文教育事業(yè)理論與實踐的卓越建樹的洪鎮(zhèn)濤先生,作為“中國百名教育名家”,他是當之無愧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