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鑫
【摘 要】作者在借鑒以往傳統(tǒng)水生植物因地制宜造景手法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水域面積大小和性質(zhì)的不同,對水生植物的配置模式進行分類探討。
【關(guān)鍵詞】水生植物;生態(tài)配置模式;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Aquatic Plants in Water Body Construction in Korla City
Nan Xin
(Korla City Landscaping Authority Korla Xinjiang 84100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rawing on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aquatic plants, the author chooses the allocation pattern of aquatic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size and nature of the water area.
【Key words】Aquatic plants;Ecological allocation model;Case analysis
1. 水生植物在園林水景中的生態(tài)配置模式
水體景觀形式多樣,在園林景觀設(shè)計中有時作為配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時搭配植物配置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的景觀形式。為此,在借鑒以往傳統(tǒng)水生植物因地制宜造景手法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水域面積大小和性質(zhì)的不同,對水生植物的配置模式進行分類探討。
1.1 寬闊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寬闊水域通常指水域面積遼闊、水面視野寬廣,大幅筆利用遠景進行景觀營造。植物配置注重整體布局,連續(xù)布景,以量取勝,給人一種宏大、壯觀的視覺感受。可在湖面上片植浮葉植物如睡蓮、荇菜等,構(gòu)成以夏景為主題的專類園,也可在湖邊大面積種植挺水植物,如蘆葦、香蒲、黃菖蒲、千屈菜或多種水生植物組合成群落等,形成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恬靜雅致的景觀。
1.2 小面積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因水域面積較小,該種配置模式的觀賞視角聚集在近處,因此配置效果應(yīng)當(dāng)更加注重植物單體的塑造,對植物的姿態(tài)、色彩、高度、紋理等要求講求細(xì)膩和精致。靜水池塘應(yīng)注重水域鏡面效果,突出“靜”和“影”的觀賞情趣,故水生植物種植不宜過密,一般水生植物占水體的比例控制在不超過1/3,以此營造疊影重重的視覺透視感。對于生長過于擁擠繁盛的浮葉植物,應(yīng)及時采取措施以控制其蔓延。在湖面上可單獨片植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如荷花、睡蓮等;也可挺水植物與浮葉植物配植,如水蔥與睡蓮、千屈菜與荇菜配植;多種水生植物混合搭配配植效果更好,如蘆葦、水生美人蕉、睡蓮組團;荷花、曲軸黑三棱、千屈菜組團;做到疏落有致,倒影入水,營造自然野趣的景觀效果。
1.3 自然河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生長在河流沿岸的水生植物一般隨著河流的蜿蜒走向呈條帶狀分布,針對此種植被條件,園林景觀設(shè)計中則更加關(guān)注植物群落的高低錯落和疏密有致,切記因植被選擇過于單一和植被高度過于接近而造成一馬平川、高度無起伏的單一景觀 。適合運用于河流沿岸的水生植物配植的有黃菖蒲、美人蕉組團;水蔥、干屈菜組團;黃菖蒲、水燭、水蔥、睡蓮組團。
1.4 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與自然河流相比,人工溪流在寬度和深淺方面較小,一般可見底。人工溪流的寬窄和深淺是影響水生植物配置的主要因素,在配置過程中應(yīng)選擇低矮的水生植物與之相協(xié)調(diào),切記用量和種類不宜過多,做到點睛之筆。一般分別選取幾株水蠟、黃菖蒲、千屈菜等合成一叢倚傍秀石進行點埴,清秀靈動。對于池底做硬化處理的人工溪流,一般采用盆栽形式進行植物種植搭配,為盡可能減少人工痕跡,將盆嵌入河床中,于隱蔽中自然流露水生植物之美。
2. 園林水景中水生植物應(yīng)用案例分析
在配置水生植物時,不能只把好看放在第一位,美觀代替一切的設(shè)計是不正確的,在設(shè)計時,一定要以濕地的水質(zhì)處理作為設(shè)計依據(jù),模擬自然濕地生物生態(tài)群落系統(tǒng),形成良好生態(tài)群落。
2.1 孔雀公園。
孔雀河人工湖南邊的濕地栽植適合當(dāng)?shù)厣L的水生植被,被稱為“水生花莖”。
2.1.1 小面積水域。
靠近曲橋和觀景臺的小水域中配植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紙莎草、蘆葦,紅色、黃色的水生美人蕉和紫色的再力花格外耀眼,紙莎草獨特的姿態(tài)和靜謐的蘆葦蕩在繁茂的花木叢林環(huán)抱映照下格外綺麗,親水棧道延伸進蘆葦叢中,游人踏著蜿蜒曲折的棧道在湖中漫步,別具情調(diào)(見圖1)。
2.1.2 自然河流。
河岸邊垂柳、饅頭柳、千屈菜與河水中曲軸黑三棱、睡蓮形成復(fù)合式群落景觀,并在水面較寬處留出較大的水面倒映山體,在河流較窄處,沿著河岸邊將挺水植物千屈菜、黃菖蒲、水蔥、香蒲分別和浮葉植物睡蓮配植,并和岸邊的觀賞草、灌木等形成花境,形成一步一景,步步有景可觀的景象(見圖2)。
2.2 白鷺河。
位于開發(fā)區(qū)內(nèi)北環(huán)路至西尼爾水庫,河道兩岸種植大量的水生植物與岸上風(fēng)景旅游帶中的植物遙相呼應(yīng),實現(xiàn)水景交融,綠中有藍,水中有影的大自然美景。
2.2.1 寬闊水域。
(1)岸邊植物配置采用株形高大、枝葉茂盛的植株成團種植,間植小型觀花植株,水陸間留出適當(dāng)?shù)耐妇翱臻g,方便游人觀景。將睡蓮群落、荷花群落和荇菜群落組合叢植于水域中央,遠處片植挺水植物香蒲、蘆葦形成倒映,與岸邊高大的植物群落相互映襯,形成大氣疏朗、渾然天成的景觀效果(見圖3、圖4)。
(2)水面上大面積的荷花是白鷺河的主景,近看,荷花葉色的“碧”、花色的“艷”、環(huán)境的“幽”形成怡人的風(fēng)景,還有曲橋橫跨河面,與荷花相襯;遠看,有高大的香蒲群落,由近而遠皆可觀,景色極佳,給人回歸自然的舒坦感受。
2.2.2 人工溪流。
(1)在河岸邊人工建立高低錯落的栽植平臺布置挺水、浮葉植物,如睡蓮、水蔥、香蒲、黃菖蒲、荷花、蘆葦?shù)葋砣峄拥肋吘壣驳鸟g岸。植物景觀營造所用的植物材料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彰顯出節(jié)奏與韻律,并通過不同植物葉色及花色的組合效果,表達或熱烈、或?qū)庫o、或開朗、或內(nèi)斂的景觀效果(見圖5)。
(2)結(jié)合城市水體特點及造景需求,在充分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不同水域形式的配置方法,推薦適宜本地區(qū)城市水體發(fā)展的植物及其典型水體植物配置模式,為今后城市水體景觀的合理配植構(gòu)建奠定基礎(chǔ),進而營造豐富多樣的水景植物群落,發(fā)揮其景觀和生態(tài)效益,為打造“梨城水韻”、豐富城市園林水景、改善城市環(huán)境等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