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紅英
(伊犁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翻譯中的邏輯思維及其對翻譯教學的啟示
蒲紅英
(伊犁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翻譯不僅是語言轉(zhuǎn)換,更是心理和思維轉(zhuǎn)換。翻譯思維的本質(zhì)是邏輯思維,所以培養(yǎng)邏輯思維對提高翻譯能力至關重要?;诜g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以英語專業(yè)學生為受試對象,采用翻譯心理操控教學試驗法,揭示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所犯邏輯錯誤的類型及原因,在此基礎上得出教學啟示。研究發(fā)現(xiàn),翻譯認知心理弱、邏輯思維不強是導致學生譯文中出現(xiàn)大量邏輯錯誤的原因。翻譯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翻譯過程中的心理機制和思維規(guī)律,并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翻譯;邏輯思維;認知心理;翻譯教學
翻譯是人類特有的信息加工活動。認知心理學研究信息加工活動中行為主體的注意、感知覺、學習和記憶等認知過程和結構。翻譯認知心理學將翻譯視為基于語言媒介的心理活動,該學科以揭示譯者認知心理特點與規(guī)律為研究目的。在翻譯認知心理學領域,國內(nèi)外學者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國外主要有霍姆斯、奧斯莫、巴爾胡達羅夫和貝爾。他們通過研究譯者的翻譯心理活動,將譯者的思維進行階段性分析,讓譯者了解自己的邏輯思維,并在實際運用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在國內(nèi),林語堂、湯成雄、劉紹龍和顏林海均認為翻譯問題本質(zhì)上是語言文字及心理問題,雙語轉(zhuǎn)換的過程就是認知思維發(fā)生的過程。顏林海主張建立翻譯認知心理學,并主張從翻譯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洞察譯者的翻譯思維。所謂翻譯思維是兩種語言的言語形式之間相互轉(zhuǎn)換的思維活動。劉宓慶說:“翻譯思維的本質(zhì)是邏輯思維,探討翻譯思維即是探討譯者的邏輯思維,而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是譯者所具備的基本條件?!盵1]邏輯思維是指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國內(nèi)亦有很多其他學者研究過翻譯邏輯思維,如董史良、閻德勝、張光明、龔光明、向紅和王雪梅。閻德勝提出要建立邏輯翻譯學,可見邏輯思維是多么重要。在翻譯教學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實證研究也不少?;镎J為翻譯教學要想取得成效,人們必須能夠解釋譯者的思維機制。在過去的十年當中,國外翻譯界大量學者通過實驗的方法調(diào)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大腦的思考過程。在國內(nèi),安新奎、李玉英、吳國初、王志軍、周靜等通過實證研究探討了學生犯邏輯錯誤的類型,他們呼吁翻譯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譯者的邏輯思維訓練。國內(nèi)大學雖開設英漢和漢英翻譯課由來已久,但學生的翻譯水平未達到既定的培養(yǎng)目標,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翻譯教師意識到幫助學生了解源語語言、文化與目標語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但卻很少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具有不同語言、文化的民族在心理和思維上的差異,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及翻譯邏輯思維。苗菊說:“翻譯涉及的不僅是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同時也是思維方式之間的轉(zhuǎn)換?!盵2]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翻譯教學的重要目標,發(fā)展思維能力和學習知識同樣重要。英語表達重邏輯思維,漢語表達重形象思維,因此,在翻譯教學中培養(yǎng)中國學生的邏輯思維很有必要。
1.研究方法:翻譯心理操控教學實驗法。李奕、劉源甫說:“翻譯心理操控教學實驗法是指通過選定特定翻譯文本對被試心理造成的影響,以及改變相關行為的心理動機,了解被試、被試翻譯心理、被試翻譯文本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獲取一定教學翻譯方法對于翻譯文本質(zhì)量作用的效度,從而最終確定較為理想的翻譯教學方法?!盵3]此次翻譯心理操控教學實驗法旨在了解英語專業(yè)學生在翻譯過程中的心理認知特點和邏輯思維,通過分析學生譯文了解學生所犯邏輯錯誤的類型及原因,掌握學生犯錯心理,最后得出教學啟示。
2.研究對象:伊犁師范學院2015級英語專業(yè)本科二年級學生共計103人,其中A班37人,B班33人,C班33人。該批學生接受測試時剛接觸英漢互譯課不久,翻譯能力有待提高。
3.研究工具:根據(jù)測試目的和學生邏輯思維弱點設計的測試卷。本測試卷包含11個文本,其中文本1—10為短句,文本11為長句,每一個文本均包含一個測試目的。
4.實驗步驟:給定時間,給定地點,讓被試者完成文本翻譯后上交測試卷。測試時間為100分鐘。測試期間不得討論、不得使用詞典及電子設備。測試時A班實到35人,B班實到30人,C班實到29人,三班共計實到94人。下發(fā)試卷94份,回收94份。試卷回收后對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5.結果與討論
表1為實驗測試語料樣本,表2為翻譯心理測試結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筆者將學生整體翻譯情況統(tǒng)計為表2。原文畫線部分體現(xiàn)該句測試目的。所謂典型誤譯,是指學生中出現(xiàn)的最常見錯誤譯文,有些比例雖然未超過50%,(原因可能是學生翻譯能力較低),但能反應出他們的邏輯思維特點,所以也在表2中列出。表2中的“/”表示該文本無人譯對。篩選典型誤譯時重點參考原文畫線部分的翻譯,也統(tǒng)籌考慮全句的翻譯情況。
表1 實驗測試語料樣本
接下來筆者重點分析畫線部分的譯文,對全句翻譯問題亦進行剖析。
序號測試試題樣本文本8文本9文本10文本11 He walked straight to the green door,striking it loudly with his hand.明天我有事情要做。I love her deeply and she loves me some.It is quite understandable(A)that the United Nations(B),having no life except that which members give to it(C),should show evidence of the maladies(D)that is present in the world today(E).
表2 翻譯心理測試結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1)文本1
原文:I caught a boy stealing apples from the garden.
正確譯文:我撞見一個男孩兒正在偷園里的蘋果。[4]
典型誤譯:我抓住了正在花園里偷蘋果的男孩。
此文本測試目的是詞義選擇不當。所謂詞義選擇不當就是翻譯過程中通過某種手段對某個詞的現(xiàn)有詞義進行篩選,以便選出一個更貼近于原文的詞義。但如果挑選出的詞義不貼近于原文就說明詞義選擇不當?!癱atch”為多義詞,最常用的字面意義為“抓”,但原句中使用了“catch sb.doing sth.”的搭配,所以此處“catch”意為“目擊、撞見”,但學生未理解正確,因此有80%的學生把“catch”譯成“抓住”。
(2)文本2
原文:A young man came to Tom’s office with a story.
正確譯文:一個年輕人來到湯姆的辦公室報案。[5]
典型誤譯:一個年輕人帶著一個故事走進湯姆的辦公室。
此文本測試目的為詞義理解錯誤。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詞的涵義和選擇詞義,那么就談不上忠實、準確地理解原文句子的意思和通順、流暢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就會出現(xiàn)理解錯誤。story有“故事、報道、情節(jié)”等意思,此處為“案件”。44%的學生將“story”譯為“故事”,說明學生在翻譯前根本沒有考慮“story”除了“故事”以外別的含義,所以譯文完全不合語境。
(3)文本3
原文:One observer believed Kissinger’s ge?nius was an ability to tell nine different stories to nine people,and keep them all straight.[6]
正確譯文:一位觀察家認為,基辛格的天才就在于能對九個人說九件不同的事,而且記得清清楚楚。[6]
典型誤譯:一個觀察者堅信Kissinger的天賦是有能將九個不同的故事告訴九個人,并且使他們都明白的能力。
此文本測試的目的是學生譯文中是否會出現(xiàn)語義不清的問題。理解原文的關鍵在確定“them”一詞的指代以及straight的含義。就上下文來看,“them”指代的是“stories”,而并非大部分學生所認為的“people”。文中“tell a story”意為“講故事”或“講一件事”,但學生將其理解為“撒謊”。“straight”的含義應為“ordered;correctly stat?ed and understood”,學生卻將其理解為“使明白”。以上說明學生在對原文進行翻譯時,沒有仔細斟酌“story”、“tell a story”、“straight”的語境意義,因而也就未能弄清楚“them”指代什么,從而導致譯文語義不清,這是學生翻譯認知心理弱的表現(xiàn)。
(4)文本4
原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人不會關心它。[7]
正確譯文:In their daily life,most people do not concern about it.[7]
典型誤譯:In our daily life,most of people don’t care it.
此文本測試目的為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原文中的主語和譯文中的主語表達不同,前后關系不對應。在漢語原句中,“我們”和“絕大多數(shù)人”是同位語的關系,漢語原文不存在指代不明的情況,但若將它們譯成英語,譯者必須明確該用“our”還是“their”來翻譯“我們的”。由于搞不清“我們”指代誰,35%的學生都把“我們”譯成“our”。由于他們把“我們”和“絕大多數(shù)人”這兩個代詞的同位語關系改變了,譯文邏輯不通,再次證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弱,翻譯負相關心理明顯。
(5)文本5
原文:Tom is now with his wife in Chicago.It is already five years since he was in New York City.[8]
正確譯文:湯姆現(xiàn)在同妻子住在芝加哥,他不在紐約住已經(jīng)五年了。
典型誤譯:湯姆和她的妻子在芝加哥,他在紐約已經(jīng)待了五年了。
此文本測試的目的是語義混亂。劉宓慶說:“語義混亂是指由于對句子結構的分析錯誤,對原語想要表達的意義不明確,原文上下文含義以及前后的邏輯關系不通,造成譯文前后意思混亂。”[9]原文前半句是現(xiàn)在時態(tài),說的是現(xiàn)在的事,后一句是過去時,說的是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因此原文想要表達的是湯姆和妻子過去住在紐約,而現(xiàn)在住在芝加哥。典型誤譯中,學生譯文的前半句沒問題,錯誤出現(xiàn)在后半句。58%的學生都將后半句譯為“他在紐約市已經(jīng)待了五年了”。這樣的譯文顯然與前半句相矛盾,因為人不可能同時待在2個地方。
(6)文本6
原文:這樣做我們就能有效防止偷稅。[10]
正確譯文:By doing so,we can prevent tax dodging.
典型誤譯:We can prevent tax dodging effi?ciently in this way.
此文本測試的是翻譯中的冗贅現(xiàn)象。劉宓慶說:“冗贅現(xiàn)象是指譯文中出現(xiàn)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重復表達現(xiàn)象?!盵11]prevent的本意即為“有效阻止”,所以學生錯誤譯文中出現(xiàn)了efficiently,說明他們平時積累詞匯量時只求一知半解,未領悟詞的真切含義。
(7)文本7
原文:Because of generation gap,parents and children seldom sit together to talk or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12]
正確譯文:父母親很少和孩子交流,所以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代溝。
典型誤譯:因為代溝,父母和小孩幾乎沒有坐在一起與對方談話或交流過。
學生的錯誤譯文不但顛倒了因果,即把原因和結果搞混,而且還擺錯了二者的順序。他們不清楚英漢語言在邏輯表達上的區(qū)別。英語先陳述結果再說明結果,而漢語先陳述原因再陳述結果。此句為漢翻英,所以要先說原因“父母親很少和孩子交流”,再說結果“產(chǎn)生了代溝”。
(8)文本8
原文:He walked straight to the green door,striking it loudly with his hand.[13]
正確譯文:他直接走到綠門處,用手重重地敲著。
典型誤譯:他直直走向綠門,大聲地用手敲打門。
此句測試語義自相矛盾現(xiàn)象。劉宓慶說:“所謂語義自相矛盾是指語句的意義前后表達不一致,或表現(xiàn)為主謂搭配不當,修飾動詞的狀語不當?shù)取!盵14]典型誤譯中,學生將“l(fā)oudly”翻成“大聲地”,這顯然不合邏輯。我們可以用“大聲”形容人說話,卻不能形容敲門的動作。學生在翻譯時不注意推敲細節(jié),就會步入邏輯的陷阱。
(9)文本9
原文:明天我有事情要做。[15]
正確譯文: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典型誤譯: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本句測試母語習慣性表達與接受心理,即把原語的語言形式、表達方式、句法結構機械地移到譯語中,只顧在形式上逐詞逐句地緊扣原文,忽略原文語言結構的特點和習慣表達方式,使用自己母語表達方式翻譯。以上典型誤譯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于學生僅僅把純語言學的知識作為翻譯的基礎,一味追求詞匯和語法方面的表層等值轉(zhuǎn)換,忽略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所致。由于按漢語思維方式去理解和翻譯原文,導致譯出中式英語。
(10)文本10
原文:I love her deeply and she loves me some.
正確譯文:我深深地愛她,她也深深愛我。[16]
典型誤譯:我深愛著她,而她只愛我一點。
此句考察主觀臆斷翻譯心理。劉宓慶說:“主觀臆斷翻譯心理是指譯者望文生義,不顧原文語境或英文話語的隱含意義,一味憑翻譯者自己的主觀臆測或構想來翻譯。”[17]學生想當然地將deeply和some理解為一對反義詞,所以將some譯為“一點”。其實“some”在此處的意思是“非常、相當?shù)亍薄H绻鹲ome的意思是“一些”,原文中就不會用“and”,而是“but”了。
(11)文本11
原文:It is quite understandable(A)that the United Nations(B),having no life except that which members give to it(C),should show evidence of the maladies(D)that is present in the world today(E).
正確譯文:正因為聯(lián)合國(B)的生命完全是它的成員國賦予的(C),因此聯(lián)合國也呈現(xiàn)出今天世界上(E)所存在的各種病癥(D),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A)。譯文的正確順序為(B)(C)(E)(D)(A)。
典型誤譯:BCAED
此文本為長句,測試學生在翻譯長句和語篇時是否會出現(xiàn)固定的語篇翻譯心理,即動手翻譯之前是否有調(diào)整原文語篇順序、邏輯關系的意識以及翻譯完成后對譯文進行邏輯檢驗的習慣。語篇分析就是分析判斷整個語段的邏輯關系,根據(jù)上下文對句子結構做出調(diào)整。翻譯完成后,按原文的思維檢查譯文,看譯文語句是否貫通,前后關系是否恰當,這就是對譯文進行邏輯檢驗。鑒于本句考察學生調(diào)整語序的能力,所以原文沒有劃線,筆者統(tǒng)計典型誤譯的標準是學生調(diào)整后的譯文順序。此句的英文句子結構為:表態(tài)(A)+主語(B)+主要判斷(C)+分析(D+E),分析(D+E)部分,英文里,定語(D)的位置在名詞(E)后,所以順序為(A)(B)(C)(D)(E);在翻譯時,譯者需找出語段中的“which”的主語,并將其翻譯為“它的”。在理解此語段時把握好語段的邏輯關系,翻譯出潛在的關聯(lián)詞“正因為……因此”或類似此意的其他關聯(lián)詞來完善整個篇章結構。長句中(A)為句中“結論”部分,(B)與(C)屬于句中“原因部分”,(D)與(E)屬于句中“結果與影響”部分,因此譯文的正確順序為(B)(C)(E)(D)(A)。33%的學生譯對了前半部分(B)和(C)的語序,說明對前半部分進行了語篇分析,但卻忽略了對后半部分的語篇分析,所以把(A)放在了(E)和(D)前面。
現(xiàn)將本次實驗結果總結如下:
此次翻譯心理操控教學試驗法所得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的翻譯邏輯思維能力總體欠佳。學生譯文中出現(xiàn)的邏輯錯誤可分為以下三類:概念方面的邏輯錯誤、判斷方面的邏輯錯誤及推理方面的邏輯錯誤。概念方面的邏輯錯誤包括詞義選擇不當和詞義理解錯誤。判斷方面的邏輯錯誤是指在句子結構和主謂搭配判斷中,不能準確而恰當?shù)乇磉_事物之間的關系性質(zhì)。此方面邏輯錯誤又分為語義不清、指代不明、語義混亂和冗贅現(xiàn)象。推理方面的錯誤是指句子前后邏輯關系推理不當,造成表述錯誤。此方面邏輯錯誤可分為因果顛倒和語義自相矛盾。
根據(jù)對表2數(shù)據(jù)的分析,總結出學生譯文中出現(xiàn)大量邏輯錯誤的原因如下:第一,學生翻譯認知負相關心理嚴重,邏輯思維能力弱。由于沒有培養(yǎng)出英語思維,在翻譯時,學生難免會受母語慣性思維的負遷移,將譯文表達得不合邏輯。在翻譯時,學生有固定的語篇翻譯心理,導致不顧語境,不對原文進行語篇分析就匆忙下手翻譯,導致譯文不合邏輯。第二,缺乏基本的翻譯技能意識,同時對翻譯抱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學生遇到陌生單詞時,懶得做邏輯分析,翻譯完后對譯文也不進行邏輯檢驗。筆者在翻譯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認為只要譯文通順,是否忠實于原文并不重要,所以他們不顧原文任意發(fā)揮,這是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第三,缺乏教師引導。目前翻譯課堂上老師基本都能做到講授翻譯理論和技巧,而幫學生制定切實的翻譯能力發(fā)展目標并督促其完成的意識不夠。
筆者認為,翻譯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引導學生培養(yǎng)翻譯邏輯思維。第一,整合對翻譯思維過程起指導作用的理論,從宏觀上指導翻譯的思維過程。第二,翻譯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在翻譯課堂上,教師不應只注重翻譯理論教學,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調(diào)動正相關翻譯心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并引導他們在翻譯實踐中正確地使用邏輯思維,而不能紙上談兵。第三,授課過程中注重英漢語言對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規(guī)避母語負遷移,避免翻譯腔和中式英語。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原文中隱含的邏輯關系,挖掘每個字詞在其語境中的確切含義,同時引導學生對譯文進行邏輯檢驗,幫助其養(yǎng)成先理解再翻譯的好習慣。第五,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翻譯材料,拓廣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本文借鑒翻譯認知心理學相關理論,研究學生翻譯能力發(fā)展盲區(qū),揭示現(xiàn)實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成果豐富了翻譯認知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深入剖析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心理機制和思維規(guī)律。但時間和能力有限,難免存在不足之處。第一,受試對象翻譯能力較弱,所以測試的學生群體不具有普遍性,研究結果適用范圍有限。第二,由于測試樣本的局限性,學生的翻譯邏輯錯誤的類型和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第三,研究方法單一。本文只用到翻譯心理操控教學實驗法,沒有用問卷調(diào)查法和翻譯日志法,也沒有用自然科學方法如有聲思維法、自身回顧法等方法挖掘?qū)W生心理,所以對他們翻譯前、翻譯中及翻譯后的心理過程缺乏深入了解。第四,如何在翻譯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筆者所提出的幾點建議只是杯水車薪,是否有效,需要在教學實驗中進一步檢驗。望今后研究能彌補以上空白。
[1]劉宓慶.新編當代翻譯理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52.
[2]苗菊,朱琳.認知視角下的翻譯思維與翻譯教學研究[J].外語教學,2010,(1):57-58.
[3]李奕,劉源甫.翻譯心理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55.
[4]董成.英漢翻譯綜合技能教程[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3.
[5][8]陽林.英漢翻譯中邏輯問題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14,14.
[6][9][11][13][14][17]劉宓慶.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423,425,444,476,462,435.
[7][10][15][16]張傳彪,繆英.漢英誤譯經(jīng)典例析1000[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33,142,179,175.
[12]張艷紅.大學英語寫作中邏輯錯誤分析及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3):62-64.
[18]連淑能.英譯漢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4.
[19]曹韻.文化因素對翻譯的制約現(xiàn)象[J].昌吉學院學報,2008,(4):45-47.
[20]劉瑞強.論翻譯效應學的理論基礎[J].昌吉學院學報,2014,(5):57-61.
[21]劉紹龍.翻譯心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22]顏林海.翻譯認知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H319
A
1671-6469(2017)-05-0067-07
2017-05-02
新疆伊犁州教育科研規(guī)劃一般課題“翻譯心理學視域中的翻譯教學研究”(YLJYKT2016-080)。
蒲紅英(1978-),女,四川綿陽人,伊犁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翻譯學、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