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慶
我看見,周口沙潁河上一條貨船也沒有。
周口又叫周家口,是一處明清時期沙潁河上的古渡口。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六年(1408年),明成祖納戶部郁信奏言,開辟淮、潁、沙三河的漕運,周家口便成了漕運的要道。到了明萬歷年間,這里的航運又有所發(fā)展,埠口碼頭逐漸增多,商賈云集,桅墻林立,周口已成為淮河流域物資集散中心之一。當時的翰林學士熊廷弼曾對周口題詩:“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漢皋?!泵鞒苫觊g,賈魯河通周口,三川交匯之后,周家口水運交通東連江淮,西通襄宛,舟楫直達朱仙鎮(zhèn),商品經濟迅猛發(fā)展,貨船往來與日俱增。三川上下,碼頭、埠口星羅棋布,商船云集,日夜千帆競渡,百舸爭流,桅墻林立,往返穿梭。
這些都只能從史料上看到的繁華場景,早已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里。
如今,橫亙在我眼前的只是一條沉睡的沙潁河,已沒有了以前的生命力,正值是枯水期,河床袒露著,只有一條小船在河的中央隨著風兒在搖擺著,天空中到處是白花花的柳絮,有的使人睜不開眼。我曾私底下與當地的一位也不算小的官員聊起過,就是在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去旅游或者觀光,都只是聽到一些過去了的那些繁華和輝煌的歷史,卻很少能聽到怎么從那些曾經輝煌的歷史中漸漸地走向衰退和沒落。綜觀中國的歷史,尤其在這中原大地的周口這個地方,每到一處,似乎隨便你從哪一塊土地向下開挖下去,就能出土文物。
我們一行還在當地的隨行人員的介紹下,看到了曾經輝煌的周家口明清時期碼頭的遺址,那一排排木樁,那一塊塊條石鋪設而就的船塢碼頭和那一級一級拾級而上的臺階,好像在向我們敘述著它曾經過的繁華。
由于朝代的不斷更替和歷年的戰(zhàn)爭,至清末民初,平漢、津浦、隴海鐵路的相繼建成通車,航運事業(yè)已大不如前,則開始漸漸地衰落,但在周家口的夏季,民船的總數還在200至500只之間。據載:“1916年7月中旬,實地調查了在此地停泊的民船數有170余只,從事貨物運輸的大型民船桅桿林立。”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國內貨運物資交流模式的變化,陸上運輸地位的上升,內河航運日趨下滑,但截至1955年,周口仍有貨船500余只,貨運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現任政府,重振沙潁河的航運事業(yè)已引起了他們的高度重視,并付諸行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修筑碼頭和疏通河道。有的地段已建起了清水平臺,清晨起來就可看到附近的居民在這里強身健體,有的還在人流稀少的地段對著沙潁河在吊嗓子,那高亢激越的河南梆子,有趣的是沙潁河這邊的人叫了河對岸那邊的人馬上應和著,我原以為他們是認識的,實則他們是互不相識的,這是這邊唱來那邊吼,配合得非常默契,那歌聲隨著那緩緩流淌的沙潁河水漸漸地飄向遠方。這時也正好有一群白鷺從這里經過,駐足在沙潁河不遠處的淺灘上覓食。那船閘工程巍峨挺拔,高聳入云,建筑工人們正在對尾后工作進行清理。曾有一首小詩來贊美周口大閘的:“周口大閘砥中流,鎮(zhèn)住蛟龍掌上游。沙潁河水安全泄,傾盆大雨不低頭。歲歲洪汛安然渡,凱歌聲中數春秋。閘前蓄水百業(yè)興,防汛抗旱顯神通?!?/p>
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一條全新的滿載的機動貨船順沙潁河入淮河,穿過洪澤湖后,沿著京杭大運河直達杭州。到那時,沙潁河再也不會沉睡,而是熱鬧非凡,船只來往穿梭了。
責任編輯:青芒果